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的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发病率较高,因而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故在我国对此病的预防和治疗更具有深远意义。传统的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主要有断流术和门体静脉分流术2大类。断流术是一类相对简便的手术,不足之处在于围手术期病死率达10%~20%,术后再出血率明显高于分流手术。门腔静脉侧侧分流加肝动脉强化灌注术联合术式,既能保持一定的门静脉向肝血供和提高肝动脉对肝脏的供氧量,又能疏通门静脉系统的高血流状态,故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死亡率和再出血率均有明显下降,疗效好。肝移植手术的出现,对彻底治愈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带来了希望。但对我国大量肝炎后肝硬变、血吸虫性肝硬变并发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不可能全都采用肝移植治疗。因此,传统疗法在较长时间内仍然会有用武之地。另外,肝移植术治疗费用过高。将大量的资金用于肝移植的研究还是用于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的防治,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锦新 《广西医学》2003,25(5):754-757
自 2 0世纪 4 0年代以来 ,手术治疗逐渐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PHT)的主要手段 ,数十年来取得了不少的进展 ,现将近年来外科治疗PHT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1 门静脉高压症的定义正常门静脉压力为 1 18~ 1 96kPa( 12cmH2 O~2 0cmH2 O) ,当门静脉压力 >2 4 5kPa( 2 5cmH2 O )时 ,即为门静脉高压 ,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症状 ,称为门静脉高压症〔1〕。也有学者认为 ,自由门脉压 (FPP) >2 94kPa( 30cmH2 O)为PHT〔2〕。2 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PHT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门静脉系统的…  相似文献   

3.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手术的适应证、最佳时间及进行手术的最有效方式。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择期手术46例,急诊手术14例,行联合断流术9例,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0例,行断流术加分流术40例,同时行脾切除术40例。1例行肝癌手术切除的同时,施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死亡2例。结论:对于非手术治疗失败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我科收治的门静脉高压症106例。均施行手术治疗,现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治疗门静脉高压新术式。方法 :2 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采用肠系膜上静脉与下腔静脉人造血管架桥分流或脾腔分流术 ,门静脉、奇静脉断流及脾切除术 ,并进行远期随访。结果 :术中测定门静脉压力 ,脾切除术前 3.45± 0 .6kPa ,脾切除术后 3.15± 0 .5kPa ,分流术后 2 .85± 0 .45kPa ,断流术后 3.0 5± 0 .38kPa。全组术后 2周内行Doppler彩超检查示血管吻合口通畅。 1例出院后失访 ,2 2例中 ,随访 1~ 7年。 1例 2年后因黑便入内科 ,纤维胃镜检查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1例术后 5年因少量呕血 ,内科控制后 ,Doppler彩超检查脾腔吻合口狭窄。再出血率约 9%。结论 :该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是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血液淤滞、压力增高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上表现为脾肿大、脾功能亢进;食道下段、胃底静脉曲张,呕血、黑便和腹水等症状,其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是肝硬化,其最直接和最致命性的并发症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死率高达20%,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年内发生破裂出血的几率高达25%。  相似文献   

7.
卢振盛 《广西医学》2001,23(5):1084-1085
目的:探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方式与效果。方法:总结1995年1月至2000年8月采用断流术和断流加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经验。结果:急症断流术18例,死亡4例。择期手术14例,其中断流术8例,断流加分流术6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25例,再出血5例,死于肝功能衰竭1例,无肝性脑病发生。结论:断流加分流取断流和分流术两者之长,补两者之短,复发出血率低,脑病发生率低,是目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较好术式。  相似文献   

8.
断、分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2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 1996年 3月至 2 0 0 2年 3月 ,采用脾肾静脉分流术加吻合器食管下段横断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L inton术 +改良 Sugiura术 ,简称断、分流联合术 )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2 5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男 2 0例 ,女 5例 ,年龄 18~ 6 4岁 ,平均 4 1岁。全组均有中度或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有出血者 19例。肝功能Child分级 ,A级 16例 ,B级 9例。全组患者均为择期手术。1.2 手术方法 取左上腹肋缘下“L”形切口 ,入腹后切脾前 ,分流后和离断后分别测门静脉压 (FPP)。先切脾 ,随后行L inton术。按常规在吻合前切…  相似文献   

9.
肝硬变门脉高压症 (PHT)经内科治疗后期 ,常因反复发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需行外科手术治疗。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 ,无论是分流术还是断流术均各有其优缺点。近年来专家认为以分流术加断流术的联合手术治疗PHT出血 ,可以使两种手术达到优势互补[1] 。我院自 1999年 4月~ 2 0 0 1年 8月共施行联合手术 17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 14例 ,女 3例。年龄 32岁~ 5 6岁。病史 2a~ 8a ,出血 2次~ 4次 ,经内科保守治疗止血后1周~ 3mon手术 ,无急症手术。术前肝功分级 :childA级 9例…  相似文献   

10.
联合分流和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最严重的并发症及主要死亡原因,内科治疗仅部分患者可暂时控制出血,外科治疗方法主要有断流术、分流术及断流术加分流术.本院自1990年5月至2004年5月,采用联合脾腔或肠腔分流加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5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高压症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总结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近4 a来行Tips治疗的126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Tips和胃冠状静脉及胃短静脉栓塞术,监测术前术后门静脉压力、门腔静脉压力梯度、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氨,影像学及内镜检查.随访时间(2周~4 a),观察消化道出血,支架再堵,肝性脑病,肝衰竭等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Tips技术成功率98.4%(124/126),门静脉压由术前(27.41±5.36)mmHg降为术后(20.04±4.3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例活动性出血者行急诊Tips均成功止血,(即刻止血率达100%),顽固性腹水缓解率72%(91/126),肝性脑病28例,再发消化道出血22例,支架狭窄或闭塞20例,11例支架再次介入治疗,6例肝衰竭,16例死亡.结论 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及胃短静脉栓塞术,是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快速有效安全的微创方法,合理的选择病人、精准放置支架、适度抗凝、定期复查能减少并发症提高中远期疗效、并为提供肝移植机会.  相似文献   

12.
邓泽虎  罗晓勇  梁万明  王济明 《西部医学》2009,21(12):2142-2143
目的观察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对105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门静脉高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手术组74例,预防性手术组31例,术后随访12-84个月,观察术后出血率和病死率。结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功能Child A和Child B级患者疗效好,而Child C级患者疗效差。术后出血率和病死率比较,常规手术组和预防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疗效满意;预防性手术不能有效预防出血和改善预后,因此行预防性手术应慎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管状吻合器联合断流术(改良sugiura手术)的经验,并观察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0~2010年笔者医院对29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人分别采用管状吻合器联合断流术(A组)及传统门奇静脉断流术(B组)治疗,A组153例,B组142例,通过术前术后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对比检查和随访,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结果两组病人均无手术死亡;术后食管静脉曲张完全消失、显著改善和无改善的比率A组:60.12%、39.07%、0.19%;B组:41.03%、48.28%、1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A、B组静脉曲张复发出血率分别为13/137(9.48%)和46/127(3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A组2/137(1.46%),B组9/127(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年病死率分别为28/137(20.47%)和31/127(2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吻合器联合断流术比传统门奇静脉断流术更为彻底,术后消化道出血复发率和肝性脑病发生率明显降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门脉高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脾切除、门奇断流附加小口径脾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脾切除、门奇断流附加小口径脾腔静脉分流术治疗的58例门静脉高压症。结果:58例均为择期手术,术前及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分别为(39.83±3.86)cmcmH2O和(34.42±3.51)cmH2O,随访3月至7年,术后发生肝性脑病3例,再出血1例,腹水消退或好转率87.5%,曲张静脉消失或减轻率89.6%。结论:脾切除、门奇断流附加小口径脾腔静脉分流术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肝硬变门脉高压上消化遭大出血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Child肝功能分级主要为A级及B级的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59例随机采用3种术式,分别为经腹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简称为经腹断流术)22例,附加限制环的门腔静脉分流术(简称为附加分流术)17例,经腹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附加限制环的门腔静脉分流术(简称联合术式)20例.结果:术后均获随访10~36月,平均23月,联合术式术后再出血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腹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附加限制环的门腔静脉分流术弥补了单一术式的不足,可明显降低术后再出血率,操作简便,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16.
马高祥  史留斌  傅利锋 《浙江医学》2007,29(10):1032-1034
目的在建立猪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动物模型基础上,观察该手术对猪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初步治疗效果,为临床开展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结扎胆总管的方法复制猪胆汁性肝硬化动物模型,建模时间为8周,建模成功6只。另取健康良种幼猪6只作为供体组,参照有关文献进行麻醉、供体手术及供肝修整。术前、术后当天及第7天观察门静脉压力、血胆红素和肝功能,同时用彩色B超检查门静脉最大流速及流量。结果肝移植术后5只受体猪存活。术后第7天彩超观察存活猪两肝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情况,发现移植肝门静脉血流比宿主肝门静脉血流增多,移植肝功能良好,移植肝回流通畅。BIL、ALT及AST等指标明显好转,术后第7天开腹测量门静脉压力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术前(20.76±2.43)cmH2O,术中关腹前(17.6±2.33)cmH2O,术后第7天(14.7±2.25)cmH2O。结论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术能降低门静脉压力和提供一定肝功能支持,是一种较有希望的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姚关兵  周军  陈念平  陈明 《医学综述》2009,15(10):1514-1517
原发性肝癌多在肝炎后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及脾亢在临床上较常见,对于适合的患者在外科治疗肝癌的同时一并处理门静脉高压脾亢成为可能,肝癌局部根治性切除附加门奇断流、脾切除已成为目前最佳的方法。如何选择最佳处理方案,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并延长生命,是肝脏外科的热点之一,如何安全合理地同期实施肝癌切除+脾切除+门奇断流术以期达到肝癌、门静脉高压症及脾亢联合治疗的理想目的,国内外许多学者作了有益的探索,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rhGH)对肝硬变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患者手术前的治疗价值。方法:肝硬变门脉高压抑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手术患者60例,Child分级B级,随机分为rhGH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rhGH组术前5d每天皮下注射rhGH 4IU,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生理盐水。两组术前均行相同肠外营养支持。测定治疗前、治疗后3d、4d、5d血浆白蛋白、球蛋白、前白蛋白及空腹血糖。结果:rhGH组治疗后3d前白蛋白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4d、5d仍维持较高水平;治疗后5d白蛋白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rhGH组患者一般情况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对照组白蛋白、前白蛋白无明显变化。两组空腹血糖、球蛋白无明显改变。结论:rhGH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纪正肝硬变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患者术前低蛋白状态,改善生活质量有良好疗效,由于rhGH起效慢,应早期、足量、足疗程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血小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探讨术后高凝状态原因。方法 以四氯化碳所致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9组:P组为术前对照组;a、b、c、d组行部分大网膜切除术,相应于术后第3、7、14、21天采血检测;A、B、C、D组行脾切除术,也于术后第3、7、14、21天采血检测。检测项目包括:D-二聚体浓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PAgT)、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浆浓度等。结果 ①脾切除术组D-二聚体含量术后即显著上升,至术后第14天显著高于对照组,至术后第21天仍未见下降;②脾切除术组血小板计数、GMP-140含量术后长时间维持在高水平,至术后第21天仍显著高于术前和对照组,而PAgT手术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大鼠脾切除术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小板持续增多和功能活跃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构建一种稳定、可靠的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制备方法,并研究该模型肝脏病理结构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雄性SD大鼠95只,体重150~170g,按编号法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按0.4mL/100g剂量予以背部皮下注射50%CCl4橄榄油溶液,每周2次,持续4周。第5周开始改为以0.5mL/100g标准注射,每周2次,持续4周。对照组:仅注射橄榄油,频度及剂量同模型组。结果对照组10只大鼠全部存活。模型组85只大鼠,死亡24只,死亡率28%。存活61只大鼠,肝脏均可观察到纤维组织不同程度地增生,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模型成功率100%。模型组门静脉压力和门静脉内径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血清TB、ALT及AST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而ALB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该方法所构建的动物模型其组织学改变与人类肝硬变相似,门静脉压力显著增高,是研究门脉高压症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