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抗原肽运载体基因多态性与1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抗原肽运载体(TAP)基因在华南地区一组汉族人中的分布及其与1型糖尿病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扩增阻滞突变体系(ARMS)检测TAP1及TAP2基因各多态性位点在66例1型糖尿病患者及69例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结果 TAP基因各多态性位点在本组华南地区健康汉族人中的分布与国内外其它组资料基本一致,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提示TAP1及TAP2基因型可能有民族、地区分布的差异.TAP1基因的单倍体型TAP1D和单倍体型TAP2A在正常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1型糖尿病组(RR分别为0.17和0.31,P均<0.01);而TAP2基因TAP1A和TAP2F在正常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1型糖尿病组(RR分别为4.10和8.94,P分别<0.01和<0.05).结论 TAP1D及TAP2A与1型糖尿病的保护性相关,可能是1型糖尿病的保护基因;TAP1A及TAP2F与1型糖尿病的易感性相关,可能是1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2.
抗原肽运载体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关联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i M  Yan L  Cheng H  Ding H  Fu Z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11):758-761
目的 探讨抗原肽运载体 (TAP)基因在华南地区一组汉族人中的分布及其与Graves病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扩增阻滞突变体系 (ARMS)检测TAP1及TAP2基因各多态性位点在 67例Graves病患者及 69例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结果 TAP基因各多态性位点在本组华南地区健康汉族人中的分布与国内外其他组资料基本一致 ,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提示TAP1及TAP2基因可能有民族、地区分布的差异。TAP1基因的单倍体型TAP1D在正常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Graves病组(RR =0 1 7,P <0 0 1 ) ,TAP1C在正常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Graves病组 (RR =2 0 5 ,P <0 0 5) ;而TAP2基因的单倍体型TAP2A在正常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Graves病组 (RR =0 46 ,P <0 0 5) ,TAP2F在正常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Graves病组 (RR =9 95 ,P <0 0 5)。结论 TAP1D及TAP2A与Graves病的保护性相关 ,可能是Graves病的保护基因 ;TAP1C及TAP2F与Graves病的易感性相关 ,可能是Graves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华北地区人群TAP1基因多态性与乙肝关联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华北地区人群TAP1基因SNPs与乙肝发生的关联.方法提取中国华北地区176例乙肝患者及该地区208例健康献血者外周血基因组DNA,用PCR方法扩增TAP1基因包含Codon333、637片段,采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健康个体基因型,用RFLP明确乙肝患者基因型.并采用PHASE1.0软件构建这两个多态性位点的个体单倍体型.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并进行多态性与乙肝风险关联性的统计学分析.结果TAP1基因2个多态性位点在华北地区人群中具有多态性(均为A→G).其中Codon637多态性位点在两组人群中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较之野生型A/A,杂合型A/G OR=4.68(95%CI=2.99~7.33),纯合型G/G OR=6.34(95%CI=2.49~16.13);Codon333多态性位点在两组人群中无差异(P>0.05).在这两个位点所构建的单倍体型中,我们研究发现含有AG单倍体的个体在两组人群中具有高度差异(P<0.01),OR=19.85(95%CI=8.33~47.31).结论TAP1基因Codon637位点的多态性对于乙肝的发生有着显著的易患关联,其杂合、纯合形式分别增加乙肝患病风险4.68倍和6.34倍.而具有AG单倍体的个体对于乙肝的发生具有更强的易感关联,其增加乙肝患病风险约为19.85倍.  相似文献   

4.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 ,结合短串联重复序列 (STR)多态性标记的方法 ,对山东地区汉族 10 7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10 5例正常对照者 ,进行葡萄糖激酶 (GCK)基因及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FABP2 )基因的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 GCK等位基因 A5与 2型糖尿病组呈正相关 (RR=15 .70 ,P<0 .0 0 1) ;GCK等位基因 A1、A3与 2型糖尿病组呈负相关 (RR=0 .2 8,P<0 .0 0 1;RR=0 .15 ,P<0 .0 0 1)。FABP2各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分布未见显著性差异。多因素非条件 L 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2型糖尿病的发病与 GCK等位基因 A5呈显著正相关 ;与 GCK等位基因 A3呈显著负相关。年龄、甘油三酯、载脂蛋白 B及脂蛋白 a亦是 2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认为 GCK基因多态性与山东地区汉族 2型糖尿病具有相关性 ,是 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FABP2 基因与 2型糖尿病未见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CF7L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人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无血缘关系江苏地区汉族人1535例,分为2型糖尿病组(T2DM)、糖耐量减低组(IGT)和正常糖耐量组(NGT),LDR法检测TCF7L2基因rs7903146(C/T)及rs12255372(G/T)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1)T2DM、IGT组rs7903146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NG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糖代谢异常组rs7903146位点CT基因型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则显著高于NGT组(P均〈0.05),T等位基因参与糖代谢异常发生的相对风险为1.589,人群归因危险度为2.1%。结论TCF7L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分布存在明显的种族异质性,rs7903146位点T突变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糖代谢异常发生的遗传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AGTR1)A10208G位点多态性与瘦素(LEP)、白介素6(IL-6)的关系. 方法 PCR-RFLP法检测105例伴有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DM-O组)、22例不伴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DM-N组)及224例健康人(NC组)AGTR1基因A10208G位点多态性,并测定相应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1)DM-O组AG+GG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NC组;(2)DM-O组、DM-N组携A等位基因患者LEP显著高于携G患者. 结论 AGTR1基因A10208G位点多态性与伴有腹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存在相关性;LEP抵抗可能是未发生AGTR1基因A10208G位点A→G突变的2型糖尿病重要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亚型3(CHRM3)基因T-149C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及代谢紊乱的相关性.方法 用PCR-RFLP技术在573例上海地区汉族人中检测该基因位点的多态性,计算基因频率分布及比较不同基因型亚组间的各种临床代谢参数.结果 (1)基因频率分布在2型糖尿病组和正常糖耐量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2型糖尿病组中,TT基因型人群体重指数显著高于TC+CC基因型[(26.99±3.59vs 25.34±3.48)kg/m2,P=0.001].(3)2型糖尿病组体重指数≥25kg/m2亚组中TT基因型人群总胆固醇水平高于TC+CC型[(5.75±1.26 vs 5.27±1.14)mmol/L,P=0.030].结论 CHRM3基因T-149C多态位点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和脂代谢调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氧磷酯酶 192Gln/Arg基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法检测 10 4例健康对照者 (作为正常对照组 )和 80例 2型糖尿病、96例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CDH)患者PON1 192位点的多态基因型。测量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I及载脂蛋白B。 结果  ( 1)中国汉族人PON1 192位点QQ、QR、RR基因型频率及Q、R等位基因频率 :2型糖尿病合并CH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 ;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 ( 2 )中国人与白种人PON1 192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别非常显著。 ( 3)含R等位基因的基因型QR、RR是 2型糖尿病合并CHD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对氧磷酯酶 192Gln/Arg基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合并CHD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B α亚型(PKBα,也称Akt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利用等位基因特异PCR技术对4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444名正常对照者(NC组)Akt1基因3个标签SNP位点rs2494743、rs2494738和rs3001371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位点rs2494738和rs3001371的基因型分布在糖尿病组和NC组之间呈现显著性差异(均P<0.01);rs2494738和rs3001371等位基因频率在2型糖尿病组和NC组的分布也呈现显著性差异(均P<0.01);rs2494738的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呈等位基因计量效应关系.但rs2494743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在NC组与2型糖尿病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3个单倍型频率在2型糖尿病组和NC组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均P<0.01).结论 在上海地区的汉族人群中,Akt1基因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之一;其SNP位点rs2494738和rs3001371变异可能与2型糖尿病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TAP)基因多态性及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方法用PCRARMS,RFLP,SSOP检测RA患者78例及健康献血者73名TAP1333位和637位,TAP2379,565,651,687位氨基酸等位基因多态性。结果汉族健康人TAP1333位的637位等位基因基因型分别以I和D为主,表现型主要为Ⅱ和DD,有1A1D4个亚型,以1A和1B为主,有6种表型,TAP2379,565,651,687位基因型分别以VARTS为主,表型以VVATRRATSS为主,有2A2G7个亚型,以2A和2B为主,有9种表型。RA患者TAP2565TT和665AA及TAP2D频率升高,并可使DR4阳性者患RA的相对危险性增加826倍。2D及DR4阳性RA患者的RF滴度显著高于TAP2D阴性而DR4阳性的RA患者及前者的病程较长。结论汉族人群TAP基因多态性有其基本特点。TAP2D可使DR4阳性者患RA的相对危险性增加并可能影响其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 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 RFLP技术检测 110例 2型糖尿病和 115名健康对照者E选择素的基因型,以生物化学法测定他们的血糖、血脂水平。结果 E选择素基因型AA、AC频率在 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0. 864、0. 136和 0. 948、0. 052;等位基因A、C频率在 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0. 932、0. 068和 0. 974、0. 026。其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 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 05)。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AC基因型患 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AA基因型 2. 868倍 (OR=2. 868, 95%CI:1. 070~7. 688)。E选择素基因型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与国外报道的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0. 05)。结论 E选择素A561C基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有相关性,C等位基因可能是 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的分子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班博  孙琳  于世鹏  张梅  孙海玲  王华 《山东医药》2005,45(28):15-16
目的探讨多个糖尿病易感基因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结合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多态性标记方法,对山东地区汉族107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5例正常对照者的GCK基因、NIDDM1(D2S140)基因及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基因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GCK等位基因A5及D2S140等位基因B2与2型糖尿病呈正相关(P<0.01);GCK等位基因A1、A3及D2S140等位基因B6与2型糖尿病呈负相关(P<0.01);FABP2各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分布未见显著性差异.2型糖尿病的发病与等位基因A5及B2、年龄、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及脂蛋白(a)呈显著正相关;与等位基因A3及B6呈显著负相关.结论GCK基因、NIDDM1(D2S140)基因多态性与山东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具有相关性,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糖、血脂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和40例我院血糖正常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平均值及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同时测定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项目,分析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情况与血糖、血脂的关系。结果 100例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者占75%(75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5%,P<0.01)。糖尿病有斑块组IMT平均为(1.42±0.21)mm,糖尿病无斑块组IMT平均为(1.00±0.18)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有斑块组患者的HbA1c、LDL-C水平明显高于和HDL-C水平明显低于无斑块组患者[HbA1c:8.1%±1.6%比6.2%±1.8%;LDL-C:(4.8±0.9)mmol/L比(4.2±0.8)mmol/L;HDL-C:(0.8±0.3)mmol/L比(1.0±0.5)mmol/L,均为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程度与血糖、血脂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2S140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结合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多态性标记的方法,检测了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5例正常对照者的D2S140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结果:发现7种等 位基因。等位基因2与2型糖尿病呈显著性正相关(RR=13。76,P<0.001),等位基因6与2型糖尿病呈显著性负相关(RR=0.25,P<0.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D2S140等位基因2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明显高于环境因素。结论:DS2S140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与2型糖尿痫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运用PCR-RFLP检测110名健康对照者和45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其中单纯2型DM者100例、大血管病变者120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13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的MMP-9基因型,比较各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1)所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基因型均为CC型。(2)与对照组和单纯2型DM组相比,大血管病变组的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升高,而DN组的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下降。(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P-9 T等位基因、血清MMP-9、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是大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尿白蛋白排泄率、脂蛋白(a)、HbA1C是D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与2型DM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关,T等位基因是大血管病变的易感基因,是DN的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17.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和激肽释放内原-激肽系统(KKS)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研究发现,ACE通过不同的遗传机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其多态性决定了血浆和细胞内ACE浓度,是研究各类心脑血管疾病遗传易感性的候选基因,本文通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S--The evaluation of the role of polymorphism within the class II encoded antigen processing genes, LMP2 and TAP, in susceptibility to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 METHODS--Eighty five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35 B27 positive healthy controls, and 55 unrelated healthy controls were studied. TAP1 and TAP2 alleles were assigned by ARMS PCR, and LMP2 alleles were assigned by restriction enzyme digestion of a PCR product. RESULTS--The TAP1C allele was increased in the AS group (6%) compared with random controls (1%), p = 0.03 and TAP2E was increased in AS (3.5%) compared with random controls (0%), p = 0.05. However, the frequencies of these alleles were also increased in B27 matched control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LMP2 allele or genotype frequencies between AS and either of the control groups. Partitioning of patients according to presence or absence of uveitis did not reveal any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CONCLUSIONS--Increases of the minor TAP alleles, 1C and 2E, in AS reflect linkage disequilibrium between these alleles and HLA-B27. Polymorphism of the class I antigen processing pathway does not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AS susceptibility nor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terior uveitis associated with 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