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大鼠脊髓全横断后TrkA和NGF在运动皮质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脊髓全横断后神经营养因子及相应受体在运动皮质内的分布规律,为临床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脊髓全横断后不同时相运动皮质内,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高亲和性受体TrkA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各组运动皮质中TrkA和NGF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第5层;脊髓全横断3d后,运动皮质内TrkA表达上调,损伤后7d到达高峰,21d回到正常水平;NGF表达在损伤后7d上调,峰值出现在损伤后7d,21d回到正常水平。结论 NGF表达增高迟于TrkA,提示在损伤早期给予外源性NGF可能有利于受损的皮质脊髓束神经元的存活与再生.  相似文献   

2.
大鼠脊髓横断损伤后不同时间神经营养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全横断后不同时间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变化。方法:30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手术对照组)和脊髓全横断1d、3d、7d、14d、21d组,共6组,每组5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图像灰度分析法,检测脊髓全横断后各组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素-3(NT-3)表达的变化。结果:脊髓全横断后手术对照组NGF、BDNF、NT-3的表达较少,损伤后表达明显增加,NGF、BDNF和NT-3在损伤后1-7d表达的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7d达到最高;NGF和NT-3的高表达一直维持到21d,而BDNF在损伤后14d恢复到正常。结论:在脊髓横断损伤中,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和NT3的表达增加,可能起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脊髓全横断后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O组)、单纯脊髓横断组(tSCI组)、生理盐水治疗组(NS组)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EGB组).每组分别于术后1天、7天各处死5只取材,检测神经元数量,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各组神经元细胞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 SO组NGF和BDNF的表达较少,大鼠脊髓腹角神经元数量、NGF和BDNF的表达在24h和7天之间无变化;大鼠tSCI后,脊髓腹角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NGF和BDNF的表达增加,损伤后时间越长,神经元数量减少越明显,NGF和BDNF阳性的细胞数增加越多;EGB治疗组脊髓腹角神经元数量较SO组减少(P<0.05),但较tSCI组、NS组增多(P<0.05),NGF和BDNF的表达较SO组、tSCI组和NS组增强(P<0.05).结论 EGB可使脊髓横断损伤后神经元数量增加,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表达增加,EGB对SCI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能与其对NGF、BDNF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4.
陈良  刘阳 《四川医学》2011,32(3):320-323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生长因子(NGF)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SCI后10minBMSCs移植入损伤区,应用west-ern blot观察BMSCs移植后,大鼠脊髓损伤区NGF和BDNF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各时间点上NGF、BDNF蛋白在BMSCs移植组较对照组表达明显增强。NGF表达水平在3d达高峰后开始下降,BDNF3d达高峰后到14d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脊髓损伤后BMSCs移植可上调脊髓损伤区NGF、BDNF的表达,是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大鼠脊髓全横断后NT-3在运动皮质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全横断后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在运动皮质表达的变化,为进一步探索脊髓损伤后的再生修复机制和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手术组(脊髓横断组),大鼠脊髓在T10-T11节段之间完全横断,按存活时间不同又分为术后1、3、7及14 d组;假手术组,只行椎板切除术;正常对照组。动物到达存活时间点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NT-3在运动皮质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和手术组运动皮质第V层有NT-3阳性细胞。脊髓全横断后NT-3的表达逐渐增高,在运动皮质于术后3 d达高峰,后缓慢下降。结论脊髓全横断后运动皮质NT-3的表达增加,内源性NT-3的增加可能有利于受损的皮质脊髓束神经元的存活与再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相关部位(大脑皮质、横断脊髓上端、下端和比目鱼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 首先建立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模型,其中实验组又依照大鼠全横断脊髓损伤术后1、3、7、14d不同观察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分别抽提横断脊髓上端及其相连的大脑皮质、横断脊髓下端和比目鱼肌组织中总RNA,用RT-PCR技术检测BDNFmRNA的表达,以β-actin为参照确定各时相BDNFmRNA的相对水平.结果(1)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BDNFmRNA在大脑皮质、脊髓横断上、下端和肌肉中均有表达,且在正常对照组中大脑皮质的BDNFmRNA表达少于脊髓横断上、下端(P〈0.05);(2)手术后14d时肌肉组织中BDNFmRNA的表达较手术后1d和3d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说明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14d时,脊髓下端相连的骨骼肌组织中的BDNFmRNA表达上调.结论BDNF在骨骼肌表达增加,提示BDNF可能参与维持骨骼肌的功能,或者转运入脊髓下端对下位运动神经元发挥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脊髓横断损伤后NGF和BDN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脊髓全横断后NGF和BDNF表达的影响,阐明PNS治疗SCI的分子机制.方法 40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O组),单纯脊髓横断组(tSCI组),生理盐水组(NS组),三七总皂甙组(PNS组).每组于术后1天、7天各处死5只取材,观测形态结构和神经元数量,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各组神经元细胞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 在假手术组NGF和BDNF的表达较少,脊髓腹角神经元数量、NGF和BDNF的表达无时间变化趋势;tSCI后,脊髓腹角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NGF和BDNF表达增加,损伤后时间越长,神经元数量减少越明显,NGF和BDNF阳性的细胞数增加越多;PNS组脊髓腹角神经元数量较tSCI组、NS组多(P<0.05),但较SO组少(P<0.05),NGF和BDNF的表达较SO组、tSCI组和NS组增强(P<0.05).结论 PNS可使tSCI后神经元数量增加,NGF、BDNF表达增加,表达时间提前,PNS对SCI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NGF、BDNF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8.
大鼠脊髓损伤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后HRP逆行示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大鼠脊髓损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神经纤维的再通及后肢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大鼠L4脊髓全横断后,在横断处立即移植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分四个时相点(1周,1、2、3个月)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并观察损伤移植处的形态学变化及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损伤移植处脊髓的形态学明显好转;损伤移植处上段脊髓中,移植1个月组有HRP阳性细胞,以后两组逐渐增多;移植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恢复。结论:大鼠脊髓损伤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在损伤移植处有HRP阳性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恢复,提示B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有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缺血后大脑皮质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NGF和BDNF的改变。结果 NGF、BDNF样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第3、5层的神经元。脑缺血1小时后,NGF、BDNF在皮质神经元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NGF、BDNF与脑缺血后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损伤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缺血后大脑皮质神经生长因子 (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观察 NGF和 BDNF的改变。结果  NGF、BDNF样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第 3、5层的神经元。脑缺血 1小时后 ,NGF、BDNF在皮质神经元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NGF、BDNF与脑缺血后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损伤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大鼠脊髓横断伤后大脑运动皮质的再生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成年SD大鼠大脑运动皮质在脊髓横断伤后的再生反应。方法在胸9水平完全横断脊髓,术后1、3、5、7和14d,取大鼠大脑运动皮质和脊髓分别进行GAP-43mRNA组织原位杂交和NF200免疫组化。结果大鼠在脊髓横断伤后出现大脑运动皮质GAP-43mRNA表达,主要分布在大脑运动皮质的V、Ⅵ层;脊髓横断伤组在术后14d内,脊髓断端白质内NF200的表达逐渐由稀疏至消失。结论实验揭示了大鼠脊髓横断后,皮质脊髓束神经元在两周内不会出现数量减少;并发现大脑运动皮质在皮质脊髓束横断后能出现短时间的再生反应。  相似文献   

12.
持续惊厥后海马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持续惊厥(status convulsion, SC)发作后海马神经细胞内BDNF、NGF表达的规律,探讨年龄、惊厥持续时间对BDNF、N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幼年和成年Wistar鼠诱发SC,分别于30 min SC及3 hSC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实验动物.采用免疫组化观察海马表达BDNF、NGF的细胞类型与定位,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海马BDNF、NGF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①Wistar 鼠BDNF、NGF主要分布于齿状回颗粒细胞和锥体细胞.②SC后,幼年和成年鼠海马BDNF、NGF的表达均呈增加趋势.但NGF增加的水平和持续时间均较BDNF明显为低,呈现双相升高的特点.③海马BDNF的表达与惊厥时程呈正相关性;而NGF表达却并未随惊厥时间的延长而增加.④无论是短时或长程的SC发作,幼鼠海马内BDNF的表达速度和强度均快于、强于成年鼠;且随惊厥发作持续时间的延长,此种年龄差异性更为明显.结论 ①SC主要诱发大鼠海马神经细胞BDNF表达,对NGF表达的影响较小.②SC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BDNF的表达受惊厥持续时间和年龄的影响.幼年鼠的表达速度和强度均优于成年鼠,其差异与惊厥持续时间呈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创伤后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平均分成4组:对照组、脑创伤组、脑创伤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脑创伤PBS移植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伤后移植细胞在体内的分布和迁移,同时检测海马局部脑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的表达;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伤后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神经干细胞移植后7、14、21和28 d,移植区可检测到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移植后7、14 d时神经干细胞移植组伤后海马及周边局部脑组织中NGF的光密度(IOD)值分别为0.495 4±0.013 4、0.576 7±0.021 1,BDNF的IOD值分别为0.474 5±0.042 5、0.556 3±0.032 1,较其他组增高(P<0.05);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各时间点搜索安全岛逃避潜伏期较脑创伤组和PBS移植组有改善 (P<0.05)。 结论 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后海马局部脑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发生改变,对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恢复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横断损伤尾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表达变化及其与神经行为学改变的关系。方法成年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全横断(SCT)术后1d、3d、7d、14d、21d、28d组,其中假手术组和SCT术后28d组13只,其余每组8只。假手术组和SCT术后28d组各取5只大鼠于0、7、14、21、28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BBB评分)后,于28d处死大鼠,取脊髓尾端组织进行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色及ELISA分析,观察BDNF mRNA和蛋白在脊髓尾端的表达和分布;剩余每组各时间点取8只大鼠脊髓尾端组织用于RT-PCR检测BDNFmRNA含量变化。结果 SCT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消失,BBB评分于术后14d至28d增加较前一时间点明显(P<0.05);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示BDNF mRNA及其免疫产物定位于神经元胞浆和突起;RT-PCR示SCT术后各时点BDNF mRNA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无差异(P>0.05),而SCT术后14d时BDNFmRNA水平高于术后1d和3d(P<0.05);ELISA检测发现损伤脊髓28dBDNF含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SCT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随时间呈现一定可塑性,其机制可能与BDNF表达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15.
胡黄连对大鼠缺血脑组织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变化,探讨胡黄连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 参照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胡黄连对脑皮质、纹状体NGF表达的影响.结果 手术组缺血侧皮质区和纹状体区于缺血再灌注1 d时NGF表达至高峰,3 d后逐渐下降,14 d降至基础水平;胡黄连治疗组大鼠脑皮质与纹状体的NGF阳性细胞显著增加, 与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F=4.8、9.1,q=13.6~17.2;t=12.6~18.4,P<0.05).结论 胡黄连可使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内NGF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丁基苯酞对大鼠缺血脑组织NGF及BDN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丁基苯酞对大鼠缺血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永久性缺血模型,按照Zea-Longa的方法对动物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选取1~3分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2组:丁基苯酞治疗组(A组),大脑中动脉永久缺血对照组(B组),每组各20只.A组于术后予以丁基苯酞,每天2次,每次25 mg/kg,B组给予相应剂量食用油灌胃给药,72 h后行神经功能评分,然后处死,分别取脑梗死周围、海马区和梗死区脑组织作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DNF、NGF蛋白表达变化,原位杂交检测BDNF mRNA、NGF mRNA的表达.结果 丁基苯酞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1.35±0.81)低于对照组(1.75±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丁基苯酞治疗组BDNF和NGF蛋白BDNF mRNA和NGF mRNA在梗死区周围和海马区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梗死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基苯酞可上调大鼠梗死区周围和海马区缺血脑组织中BDNF和NGF的表达,并可能通过此机制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神经生长因子基因在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斐  顾晓松  陈峰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1,21(3):224-225,228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基因在生后不同时期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方法,半定量分析生后1天、15天、30天、60天、120天,360天大鼠心肌组织中NGFmRNA含量。结果:大鼠生后1天,心肌组织即NGFmRNA的表达;随着生后发育过程,表达量逐步增加,30天时达峰值;此后随鼠龄的增加,表达量呈级慢下降趋势,结论:大鼠心肌组织中NGFmRNA的表达量,随鼠龄的增加,而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动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