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颈动脉体瘤(CBT)的综合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CBT患者超声、MSCT、MRI和DSA检查资料,其中18行MSCTA检查、16例行MRI和MRA检查.结果:超声、MSCT、MRI和DSA检查均可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形态,所有颈动脉体瘤均位于颈动脉分叉处,21例为单侧,3例为双侧,共27个瘤体,平均直径(5.0±2.3)cm,其影像学特征为瘤体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并与其紧密相连,呈单发肿块,瘤体内血供丰富,瘤体使颈外动脉向前内移位、颈内动脉向后外移位,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度明显增大,在MSCTA、MRA及DSA上呈"金杯"征.超声、MSCT、MRI和DSA的诊断准确率分别是87.5%、95.8%,100%和100%.结论:超声、CT、MRI及DSA在CBT的诊断中均有其各自的特点,临床上应根据其检查目的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体瘤影像学表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33例颈动脉体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行X线平片及超声检查,其中28例经血管造影、20例行CT、16例行MRI和10例行MRA检查.回顾性分析颈动脉体瘤的各种影像学表现,评价其临床价值.结果 各种检查均可显示肿瘤部位及其形态,颈动脉体瘤的B型超声特点为中等偏低实质回声,>3 cm的肿瘤可见管道结构,但肿瘤上缘观察欠清,2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瘤内网状血管.CT增强显示为富血管肿瘤,其中1例肿瘤均匀强化,颈内、外动脉密度与瘤体等同难以分辨.MRI的特点为瘤内见流空的血管影像,明确显示颈内、外动脉分离.MRA能良好显示肿瘤与颈总动脉及其分叉的关系.血管造影可明确显示供血动脉.结论 B超、CT和MRI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各具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比较颈动脉体瘤的超声、CT、MRI、DSA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颈动脉体瘤的各种影像学表现及特征。结果:各种检查均可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及形态,颈动脉体瘤的彩色多普勒特点为中等偏低实质回声,境界清楚,大于3.0cm的肿瘤可见管道结构,但肿瘤上缘观察欠清,14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其中9例可显示瘤内网状血管,有1例神经鞘瘤误诊为颈动脉体瘤,诊断符合率为93%(14/15)。14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CT增强显示为富血管肿瘤,其中12例肿瘤均匀强化,2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CT值150~180HU,颈内、外动脉密度与瘤体等同难以分辨,术前CT诊断符合率为100%(14/14)。11例患者行MRI及MRA检查,MRI平扫特点为瘤内见流空的血管影像,明确显示颈内、外动脉分离和紧贴或镶嵌在肿瘤后外缘及前外缘,MRA能良好显示肿瘤与颈总动脉及其分叉的关系,术前MRI诊断符合率为100%(11/11)。其中8例同时行DSA血管造影,除能明确诊断和显示供血动脉外,DSA能清晰显示其血供及与颈内、外动脉的关系,术前DSA诊断符合率为100%(8/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I对颈动脉体瘤均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MSCTA与DS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3DMSCTA)作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首选病因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搜集了2002年1月至2005年3月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1例,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比较二种影像学方法的优缺点。结果:71例中,DSA发现动脉瘤58例,其中发生在颈内动脉床突上段3例,前交通支20例,大脑前动脉2例,后交通支23例,基底动脉5例,大脑中动脉主干侧裂分叉部3例,多发小动脉瘤2例;动静脉畸形6例;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3例;静脉性血管异常2例;阴性2例。3DMSCTA检出大小动脉瘤61个,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和与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清晰、确切。显示畸形血管团的部位大小,供血动脉来源,引流静脉的分支情况,空间立体结构清晰。71例DSA检查者,CTA诊断符合者67例;2例MSCTA发现动脉瘤,DSA检查阴性;MSCTA漏诊2例;2例经CT平扫显示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而MSCTA与DSA均无阳性发现。所有患者中29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手术治疗35例,内科保守治疗7例。结论:3DMSCTA检查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性疾病的敏感性高,是一种安全、无创、简便、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颈动脉体瘤的CT和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证实的颈动脉体瘤7例,7例均行CT平扫,其中5例行CT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其中2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 7例病变均为单发.7例均位于颈动脉分叉水平,颈动脉分叉扩大.CT平扫病变均呈等密度.MRI示T1WI呈等信号1例,略高信号2例,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内可见血管流空,肿瘤边缘清晰;增强后显示所有病变明显强化.结论 CT和MRI可对颈动脉体瘤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价内脏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MSCTA诊断为内脏动脉瘤患者的原始及后处理图像的影像表现.后处理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VR)和曲面重组(CPR).18例患者中有4例行DSA检查并同期栓塞治疗,5例行手术切除.结果:18例共检出内脏动脉瘤20枚,单发16例,多发2例.其中脾动脉12枚(60%),肾动脉5枚(25%),肠系膜上动脉3枚(15%).20枚动脉瘤中,发生于动脉起始段7枚,中间段8枚,动脉分叉处5枚.9例经手术或DSA确诊的内脏动脉瘤患者,其MSCTA图像对瘤体部位、大小、形状、瘤壁钙化、附壁血栓及载瘤动脉的显示均与术中所见或DSA一致.结论:MSCTA能清晰地显示内脏动脉瘤及其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30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分别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三维成像(3D-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所有病例均完成多层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显示(VR)和薄层块最大密度投影(MIP),并对照手术或介入栓塞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MSCTA共发现24例28个动脉瘤,其中22例为单个动脉瘤,2例为两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最小2.7mm,最大35mm。MS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瘤轴指向、载瘤动脉及其动脉瘤与临近血管分支和骨性组织间的空间关系。23例与手术/DSA结果一致。结论: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准确性,可部分取代DSA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颈动脉体瘤的CT和MRI的动态强化特点,探讨CT与MR动态强化在诊断颈动脉体瘤中的作用,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12例,术前均行64层CT动态强化及CT血管成像,注射速率4.5~5.0ml/s,有效层厚0.625mm;2例行MRI平扫,其中1例行MRI动态强化及MR血管成像。结果:12例病变均为单发,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9例病变颈内、外动脉夹角增大,呈典型的"杯口状"表现;3例病变较小,颈动脉分叉角度无明显变化。CT平扫10例病变密度均匀,呈等或略高密度,2例病变密度不均匀。增强后动脉期12例肿瘤均明显强化,CT值平均226.7HU,强化程度接近颈动脉血管,病灶均匀强化8例、不均匀强化4例,边界清楚;静脉期显示肿瘤进一步持续强化,强化程度稍低于颈动脉血管,均表现为均匀一致的强化。其时间-密度曲线峰值与颈内动脉峰值相比幅度稍小、出现稍晚。MR平扫T1WI呈等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动态增强后病变显著均匀强化,变化规律与CT一致。结论:颈动脉体瘤动态强化影像学特征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64层3D-CTA与3D-DSA对颅内动脉瘤评价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评价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28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DSA,CT三维后处理主要包括容积重建(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常规二维DSA检查后,对可疑病变血管行旋转DSA检查,应用三维工作软件行3D后处理,比较3D-CTA与3D-DSA对动脉瘤显示的价值.结果 28例病例中22例CTA和DSA均显示动脉瘤并经手术或栓塞证实,其中1例CTA和DSA显示单个动脉瘤,手术证实为2个动脉瘤,1例CTA显示假阳性.3D-CTA与3D-DSA均能清楚显示动脉瘤形状、瘤径指向、瘤体直径、瘤颈、载瘤动脉、瘤体穿动脉情况,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 64层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细节显示上与3D-DSA无明显差异,一定程度上应能替代血管造影,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王丰  温颖 《放射学实践》2008,23(1):41-4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诊断腹主动脉瘤中的价值.方法:对31例经手术证实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MS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对照性研究.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仿真内镜技术(VE)及表面遮盖显示(SSD)后处理方法.结果:MSCTA与DSA对腹主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达100%,对瘤体长度、近端瘤颈直径、近端瘤颈长度、近端瘤颈角度等参数的测量无明显差异,对瘤体直径的测量值差异有显著性,MSCTA测量值较DSA准确.结论:MSCTA可明确诊断腹主动脉瘤,对重要参数的测量值准确,可作为腹主动脉瘤诊断及术前评估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