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禄丰县1986年消灭血吸虫病以后疫情变化情况,为今后巩固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丰禄县1987年以来螺情监测情况,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法、特殊环境全面搜查法调查。结果 1987-2007年21年中,除1988、1994年由于调查范围较小没有查出钉螺外,其余各年均查出活钉螺;2001年检出输入性病牛2头,未检出本地病畜;2004年起采取综合防制措施,2008年以来连续3年查不到活钉螺,未检出血吸虫病患者。结论丰禄县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的防治成果得到巩固,近3年均未查到活钉螺。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鹤庆县血吸虫病传播阻断乡村的疫情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每年在历史有螺环境及可疑环境采用机械抽样结合环境抽样法开展螺情监测,对从事农业劳动的高危人群及外来人员采用IHA法初筛,阳性者用粪便集卵孵化法检查,用顶管孵化法监测流行村的家畜.结果 通过监测2006年发现血吸虫病患者3例,2005年查到病牛2头,其余年份没有发现血吸虫人畜感染;2001年钉螺面积147 268 m2,2006年回升至633704 m2,2011年又下降至149651 m2,钌螺面积构成以田块为主,占传播阻断地区历史累计钉螺面积的0.88%,钉螺分布局限;2002 - 2006年查出阳性钉螺,钉螺感染率0.03%~0.87%.结论 2001 - 2011年云南鹤庆县血吸虫病传播阻断乡村有钉螺分布,且发现感染性钉螺和病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德安县2004年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5年疫情变化。方法应用机械抽样结合环境抽样调查历史有螺环境和其他可疑环境钉螺;对常住居民、流动人群和疑似血吸虫病人,以及当地耕牛和流动家畜先行IHA法筛查,阳性者分别应用Kato-Katz法和塑料杯顶管孵化法作病原学检查。结果2005~2009年德安县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环境均未查获活螺,常住和流动人群以及家畜均未检出当地血吸虫感染者。结论德安县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5年未见钉螺再现和当地人畜血吸虫感染,但仍应继续加强疫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1998~2007年楚雄市血吸虫病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楚雄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监测结果,为巩固监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分析1998~2007年楚雄市血吸虫病病情、螺情监测资料。结果1998~2007年查出有螺面积151.2 hm^2,新发现钉螺面积2 001 m^2,2007年的钉螺面积为1998年的4.49倍。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以及新感染血吸虫病人和病畜。结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仍要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7个县(区)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判定其是否符合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或传播阻断标准。方法在每个县(区)随机抽取3个乡,每个乡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开展人畜感染情况调查。人群查病采用IHA法对6~65岁的常住居民进行筛查,阳性者再采用尼龙绢集卵孵化法检查;对所有敞放的牛和羊采用粪便直接毛蚴孵化法检查。传播控制达标评估县(区)对近3年查出钉螺且人、畜活动频繁的环境,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调查法查螺;传播阻断达标评估县(区)对历史有螺环境、可疑有螺环境采用全面细查法查螺。同时,审核近5年的血吸虫病疫情资料。结果 4个区居民和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均低于1%,未出现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连续2年以上查不到感染性钉螺;3个县(市、区)已连续5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例,连续2年以上查不到钉螺。结论 4个区的血吸虫病疫情达到了传播标准,3个县(市、区)的疫情达到了传播阻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嘉兴市秀洲区血吸虫病传播潜在风险,为血吸虫病巩固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2015年在嘉兴市秀洲区设立固定或流动血吸虫病监测点,对历史有螺环境、现有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开展螺情调查;应用血清学、病原学方法开展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员血吸虫感染调查。采用螺笼饲养法,观察输入性钉螺在秀洲区生存、繁殖的可能性;捕捉野外保虫宿主,解剖观察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 2013–2015年嘉兴市秀洲区累计查螺面积540.14 hm2,查出有螺面积1.65 hm2,有螺环境以旱地为主,未检测到感染性钉螺,未监测到外来钉螺输入。3年内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员共开展血吸虫病查病7 668人·次,未查到本地新感染病人(畜),查出输入性血吸虫病患者3例。现场钉螺生存、繁殖模拟实验显示,输入性钉螺可以产卵与繁殖;野外保虫宿主调查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动物。结论 嘉兴市秀洲区仍有一定数量的残存钉螺和输入性血吸虫病传染源存在,应重点做好本地钉螺和输入性传染源监测与管理,以降低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宝应县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疫情变化,为调整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1988-2015年宝应县血吸虫病监测数据,回顾性分析血吸虫病监测效果。 结果 宝应县自1987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以来,累计调查钉螺面积21 269.95 hm2,均未查到活钉螺;开展人群血吸虫病查病163 196人次,血检阳性270人次,粪检阳性26人次,1997年以后未查出阳性病例;家畜查病2 180头次,均未查出血吸虫感染阳性家畜。 结论 宝应县连续28年未查到活钉螺和病畜,连续11年未查到血吸虫病病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成果稳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四川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疫情现状,为全省血防决策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收集2007-2012年四川省27个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县历史资料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报表,统计分析阻断县血吸虫病疫情现状.结果 全省27个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县历史累计钉螺面积占全省的8.29%,近年血吸虫病情稳定,未发现当地感染的患者(病畜);钉螺面积61.172万m2~ 139.04万m2,部分县钉螺面积出现回升,2012年四川省27个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县中有20个县查出钉螺,其中6个县钉螺面积超过历史面积的2%;传播阻断地区血防工作开展数量呈现增加的趋势.结论 四川省血吸虫传播阻断地区病情稳定,螺情回升,应加强查灭螺工作,加强流动人畜管理,严防传染源输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嘉兴市秀洲区血吸虫病传播潜在风险,为血吸虫病巩固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2015年在嘉兴市秀洲区设立固定或流动血吸虫病监测点,对历史有螺环境、现有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开展螺情调查;应用血清学、病原学方法开展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员血吸虫感染调查。采用螺笼饲养法,观察输入性钉螺在秀洲区生存、繁殖的可能性;捕捉野外保虫宿主,解剖观察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 2013–2015年嘉兴市秀洲区累计查螺面积540.14 hm2,查出有螺面积1.65 hm2,有螺环境以旱地为主,未检测到感染性钉螺,未监测到外来钉螺输入。3年内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员共开展血吸虫病查病7 668人·次,未查到本地新感染病人(畜),查出输入性血吸虫病患者3例。现场钉螺生存、繁殖模拟实验显示,输入性钉螺可以产卵与繁殖;野外保虫宿主调查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动物。结论 嘉兴市秀洲区仍有一定数量的残存钉螺和输入性血吸虫病传染源存在,应重点做好本地钉螺和输入性传染源监测与管理,以降低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西昌市邛海湿地生态建设对当地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为制定相关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邛海湿地生态建设的过程及方法回溯调查,并对邛海湿地建设涉及的11个血吸虫病流行村开展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和钉螺监测,了解湿地建设前后生态环境变化对螺情和病情的影响。结果邛海湿地建设前,对周边环境进行了灭螺,并对常住居民以吡喹酮进行扩大化疗,建成后的湿地道路、沟渠硬化。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2009年的0.37%下降到2014年的0。螺情监测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近2年未发现钉螺,哨鼠传播风险监测,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小鼠。结论邛海湿地建设有效消灭了湿地内原有的钉螺,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血吸虫病的传播。但是建成后的湿地环境更适宜钉螺孳生和扩散,因此仍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 了解安徽省铜陵县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 为总结 “十二五” 防治成果、 制定 “十三五” 规划提供参考依 据。方法 方法 收集2009-2014年铜陵县血吸虫病防治年报及有关螺情和人群病情资料, 分析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和特点。 结果 结果 2009-2014年人群感染率和血检阳性率显著下降, 6年间仅2009年出现1例急性感染病例; 家畜感染率下降显著, 2010年较2009年下降了91.10%; 5年间钉螺面积和活螺平均密度呈下降趋势, 但2011-2012年山丘地区活螺平均密度有 所升高, 2011年以后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 结论 铜陵县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已控制在较低水平, 但湖沼地区有螺面积 仍较大, 内陆有螺环境活螺平均密度较高。今后的血防工作规划要以控制湖沼地区螺情、 消灭内陆残存螺点为主, 以巩 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在云南山区的效果。方法 2006-2014年在鹤庆县金墩乡高原峡谷和高原平坝2类流行区各选择2个行政村作为观察区,实施查治病、查灭螺、健康教育、改水改厕、禁牧、建卫生畜厩、以机代牛等防治措施。以2006年螺情和病情作为基线资料,评价该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结果高原峡谷地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2006年的4.94%下降到2014年的0.06%,家畜感染率则由1.11%降至0。高原平坝地区2007年在孝廉村查出1例血吸虫病病例,其余各年均未发现病例;家畜血吸虫感染率由7.38%降至0。2014年高原峡谷和高原平坝地区钉螺面积分别较2006年下降了74.89%和75.30%;两类地区钉螺面积百分比、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均下降,2008年以来未再发现感染性钉螺。高原峡谷地区西甸和新庄村于2009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高原平坝地区的孝廉和康福村于2014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云南高原山区血吸虫病疫情,今后应将控制传染源与消灭钉螺并重,以巩固和扩大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江西省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野生动物血吸虫感染情况,为实施精准防控措施及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消除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江西省血吸虫病疫情较重的山丘型流行区瑞昌市和彭泽县的5个流行村作为调查村。在调查村有螺环境捕捉野鼠等野生动物,收集来自调查村的野生动物肝脏,检查其血吸虫感染情况。在调查村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筛查、粪便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和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人群血吸虫感染,采用粪便塑料杯顶管孵化法检测家畜血吸虫感染;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调查钉螺分布,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钉螺血吸虫感染。结果 在调查村捕获、收购野鼠、黄鼠狼、野猪、麂子和野兔等野生动物或肝脏样本240只(份),其中捕获野鼠172只,血吸虫感染率为2.91%,其他野生动物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野鼠、麂子和野猪肝毛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2.21%、1.96%和12.50%。调查村人群和家畜中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各村平均钉螺密度在0.13~0.80只/0.1 m2,在1个村发现2只检测管钉螺有血吸虫阳性。结论 江西省山丘型传播控制地区野生动物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和潜在风险仍不可忽视;应继续加强监测,并采取有针对性防治措施,以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江西省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野生动物血吸虫感染情况,为实施精准防控措施及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消除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江西省血吸虫病疫情较重的山丘型流行区瑞昌市和彭泽县的5个流行村作为调查村。在调查村有螺环境捕捉野鼠等野生动物,收集来自调查村的野生动物肝脏,检查其血吸虫感染情况。在调查村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筛查、粪便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和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人群血吸虫感染,采用粪便塑料杯顶管孵化法检测家畜血吸虫感染;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调查钉螺分布,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钉螺血吸虫感染。结果 在调查村捕获、收购野鼠、黄鼠狼、野猪、麂子和野兔等野生动物或肝脏样本240只(份),其中捕获野鼠172只,血吸虫感染率为2.91%,其他野生动物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野鼠、麂子和野猪肝毛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2.21%、1.96%和12.50%。调查村人群和家畜中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各村平均钉螺密度在0.13~0.80只/0.1 m2,在1个村发现2只检测管钉螺有血吸虫阳性。结论 江西省山丘型传播控制地区野生动物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和潜在风险仍不可忽视;应继续加强监测,并采取有针对性防治措施,以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5.
1994-2010年黄山市血吸虫病监测结果表明,本市在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防治成果巩固;但部分地区螺情仍不稳定,且流动人口是主要传染源。因此,今后的监测工作重点是螺情,且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防控与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开化县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多部门联动综合治理所取得的成效,为达标地区巩固血防成果提供经验。 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法,收集1996-2015年开化县查灭螺和环境改造资料,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996-2015年开化县累计查出螺点2 635个,有螺面积102.75 hm2,解剖钉螺12.54万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累计灭螺面积4 932.98 hm2,环境改造综合治理有效压缩了钉螺面积。 结论 开化县以环境改造为主的综合治理方式进一步巩固了血防成果,但仍需重点做好螺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目的 探讨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螺情监测的方式, 为螺情监测工作提供新模式。方法 方法 选择苏北沿海达到 血吸虫病传播组断的东台市, 采用村级普查、 村级抽样调查、 市镇重点环境调查和群众报螺4种螺情监测方式, 并采用设 置质控螺点进行质量评估, 分析比较不同螺情监测方式的效果与费用。结果 结果 2008-2013年东台市共监测调查环境 163 079处, 面积22 785.62 hm2 , 发现8个残存螺点, 钉螺面积1.48 hm2 。村级普查、 村级抽样调查和市镇重点环境调查3 种方式分别调查环境94 550、 45 033处和23 496处, 占57.98%、 27.61%和14.41%, 查出有螺环境2、 0处和6处, 螺点环境 查获率0.21个/万、 0和2.55个/万, 市镇重点环境调查螺点查获率显著高于村级普查 (χ2 = 19.158, P = 0.000)。3种方式 质控螺点回收率分别为52.56%、 38.27%和73.62%, 市镇重点环境调查质量显著优于村级查螺 (χ2 = 111.597、 85.991, P 均 = 0.000)。6年接受群众报螺289人次, 共报可疑有螺环境279个, 各类活螺1 501只, 未发现钉螺。6年村级普查、 村级抽 样调查、 市镇重点环境调查分别投入费用161.75万、 94.67万元和52.77万元, 单位面积查螺费用分别为129.88、 133.60元/ hm2 和162.57元/hm2 ; 村级普查和市镇重点环境调查查出每个螺点的费用为80.88万元/处和8.80万元/处,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t = 12.850, P = 0.000), 后者费用为前者的10.88%。结论 结论 市镇重点环境调查查螺方式效率高、 质量好, 可作为传 播阻断地区螺情监测的优选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下游地区感染性钉螺滩地血吸虫病传染源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长江下游地区感染性钉螺滩地血吸虫病主要传染源,为加大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力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2009年江苏省扬中市血吸虫病防治资料,并选择沿江3个易感区域为研究观察区,分别于2009年5-11月在观察区内开展血吸虫病流行因素现况调查。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螺情;采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和Kato-Katz法调查观察区内当地常住居民和渔船民血吸虫感染情况;采用顶管孵化法检查观察区内散养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观察区内野鼠等野生动物血吸虫感染情况;采用哨鼠法测定观察区内水体血吸虫感染性。结果 2007-2009年扬中市分别检查当地居民45300、17400人和16800人,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37%、0.48%和0.44%,未发现粪检阳性者。2009年共检查易感地带居民2124人,血检阳性率为0.66%,未发现粪检阳性者;检查当地渔船民220人,血检阳性率为3.18%,未发现粪检阳性者。对观察区内散养的798只羊进行检查,未发现粪检阳性。观察区内易感滩地每年均能发现感染性钉螺,钉螺感染率曾高达1.49%。共捕获7只野鼠,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共投放300只哨鼠测定水体感染性,哨鼠总感染率为0.33%。结论本次调查未发现当地人畜及野生动物血吸虫病传染源,当地感染性钉螺的来源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四川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为山丘型流行区制定消除阶段的血吸虫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5—2019年,在四川省设立6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开展人群和家畜血吸虫病病情、野粪污染、钉螺分布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四川省63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人群血清学筛查94 119人·次,血检阳性率为1.28%~3.11%,血检阳性者以50岁以上居民和农民为主;累计开展流动人群血清学筛查66 915人·次,血检阳性率为1.10%~1.59%;均未发现病原学检查阳性者。5年累计调查各类家畜6 126头·次,均未发现粪检阳性病畜。5年累计检测各类野粪205份,未发现血吸虫阳性。2015—2019年累计开展钉螺调查8 484.08 hm2,查出有螺面积724.80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2.43 hm2、复现有螺面积63.00 hm2;逐年平均有螺框出现率为6.87%~19.63%,平均活螺密度为0.18~0.62只/0.1 m2,5年间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水平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但钉螺分布环境有所增加,血吸虫病疫情发生反复的风险仍然存在。今后仍应继续加强血吸虫病监测体系建设,以期尽早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