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埋线组)和对照组(针刺组),各30例,治疗组取中脘、天枢、气海、上巨虚为主,1次/10d,3次一疗程,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腰围、臀围、体重指数(BMI)及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单纯性肥胖患者,都有明显的减肥作用,两组对肥胖指标体重、腰围、BMI及食欲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发现,两组肥胖患者自身比较空腹血糖、胰岛素及IR的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有明显的减肥作用,并可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靳三针不同疗法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临床疗效的差异,为临床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方案优化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将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宣教组、电针组、穴位埋线组,每组30例。宣教组予常规的健康教育;电针组在宣教组的基础上加电针治疗,30 min/次,每周2次;穴位埋线组在宣教组的基础上加穴位埋线,取穴同电针组,每周治疗1次。3组均连续治疗8周。于入组前及治疗后检测肥胖指标[体质量、腰围、体质量指数(BMI)]、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胰岛素抵抗指标[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后,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体质量、腰围、BMI及TC、TG、LDL-C含量和FINS、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 05,P<0. 01),HDL-C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 01),穴位埋线组FB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 01)。治疗后与电针组比较,穴位埋线组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P<0. 05),在肥胖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0. 0%(27/30),电针组总有效率为83. 3%(25/30),均明显优于宣教组的60. 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P<0. 05)。结论:宣教基础上加用靳三针电针或穴位埋线对高脂血症患者异常的脂质代谢及胰岛素抵抗均有良性调节作用,且穴位埋线疗法在降糖和改善LDL-C、HDL-C水平方面优于电针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肥胖大鼠SOCS-3基因表达的影响,阐明瘦素抵抗可能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将普通饲料喂养大鼠作为正常组,挑选经高脂饲料喂养12周体质量超过正常大鼠20%者,随机分模型组和埋线组。埋线治疗后,使用ELISA和RT-PCR等方法观察穴位埋线对各组肥胖大鼠下丘脑胰岛素、瘦素含量、瘦素受体基因(OB-Rbm RNA)表达,观察下丘脑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基因表达;观察外周血清SOCS-3的含量表达。结果:埋线后大鼠血清瘦素和胰岛素含量较模型组肥胖大鼠明显降低(P0.05),而下丘脑瘦素和胰岛素含量和脑、血瘦素和胰岛素之比较模型组肥胖大鼠均明显升高(P0.05);埋线后大鼠下丘脑OB-Rbm RNA表达水平与模型组肥胖大鼠比较显著增加(P0.05),而SOCS-3m RNA表达水平及血清SOCS-3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穴位埋线改善胰岛素、瘦素血脑转运屏障及胰岛素、瘦素受体后信号传导障碍,进而纠正胰岛素抵抗和瘦素抵抗,达到减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层次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肥胖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复制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3组,按埋线的不同层次分别命名为脂肪层组、肌肉层组和混合层组。脂肪层组埋线于脂肪层,肌肉层组埋线于肌肉层,混合层组埋线在脂肪层与肌肉层交替进行。3组均取中脘穴及天枢穴行埋线治疗,频率每周1次,连续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各组大鼠体重、Lee’s指数、脂肪系数、脂肪细胞数量与形态,并检测血脂、血糖各项指标。结果:穴位埋线治疗后,3个埋线组大鼠的体重及Lee’s指数均低于肥胖对照组(均P0.01)。肥胖对照组的血脂及血糖水平较正常大鼠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3个埋线组大鼠的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均下降(P0.05),低密度脂蛋白及血糖显著降低(P0.01),脂肪层与混合层埋线组的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P0.01)。白色脂肪系数与棕色脂肪系数的比较,肥胖对照组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治疗后,肌肉层埋线组的白色脂肪系数较模型组下降(P0.05);3个埋线组大鼠的棕色脂肪系数均下降(P0.05),其中混合层埋线组下降显著(P0.01),3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肥胖对照组大鼠白色脂肪细胞及棕色脂肪细胞计数与大小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3个埋线组大鼠的上述参数与肥胖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脂肪细胞HE染色切片可见肥胖大鼠脂肪细胞增大,治疗后脂肪细胞形态变小。结论:穴位埋线可降低肥胖模型大鼠体重、Lee’s指数、血清TC/TG/LDL-C和血糖水平、升高HDL-C水平以及减少脂肪含量、改变脂肪形态,从而达到减肥和调节糖、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3种层次穴位埋线减肥效果无显著差异,但混合层埋线对调节糖、脂代谢紊乱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穴位埋线对肥胖模型大鼠瘦素水平及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肥胖的治疗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喂养建立肥胖模型大鼠。将造模成功的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埋线组12只行埋线治疗,针刺组12只行针刺治疗,模型组12只及普通喂养的正常组12只不作特殊处理。在治疗4周后第2天处死,观察各组大鼠血清瘦素、下丘脑瘦素、体质量、体长、Lee’s指数及血脂的变化。[结果]肥胖大鼠的体质量、Lee’s指数及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大鼠,下丘脑瘦素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穴位埋线取得良好的减肥作用的同时,能使肥胖大鼠血清瘦素明显下降及下丘脑瘦素明显升高,明显降低甘油三酯口G)及总胆固醇(CHOL)(P〈0.05)。[结论]穴位埋线对肥胖机体血脂、中枢及外周瘦素有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佩连麻黄方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诊断为单纯性肥胖的患者随机分为奥利司他组、中药治疗组、空白对照组各30例,空白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奥利司他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奥利司他片口服,中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佩连麻黄方,疗程12周。将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腰臀比值、BMI值、血脂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治疗后三组体重、腰臀比、BMI均有下降,能有效减轻体重、腰臀比和体重指数(P〈0.05);治疗后中药治疗组、奥利司他组降低体重、腰臀比、BMI的效果均优于空白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药治疗组与奥利司他组降低体重、腰臀比、BMI疗效相当(P〉0.05)。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中药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明显下降(P〈0.01),奥利司他组与空白对照组TC、TG均下降(P〈0.05),LDL-C下降不明显(P〉0.05);治疗后,中药治疗组改善血脂的疗效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佩连麻黄方组治疗单纯性肥胖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体重、BMI、腰臀围比值、血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雄激素(ADG)及脂联素(APN)水平变化的影响,计算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初步探讨桂枝茯苓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大鼠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Poresky法进行造模,将3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病理模型组、中药(桂枝茯苓丸)组、西药(二甲双胍)组,观察治疗后大鼠FBG、血清FINS、ADG及APN水平的变化,并计算HOMA—IR。结果:中药组与病理模型组比较,FBG、FINS、ADG、HOMA—IR明显降低(P〈0.05),APN值显著升高(P〈0.05);中药组FBG、ADG与西药组比较,两者有明显差异(P〈o.05)。结论:桂枝茯苓丸可能通过有效降低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FBG、FINS及ADG值,纠正低APN血症的途径来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血脂、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8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成埋线组(28例)、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治疗和口服西药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空腹血糖水平及血清空腹胰岛素的变化,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空腹血糖水平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有显著下降(均P<0.05);且埋线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西药组(均P<0.05)。结论: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有改善肥胖症患者脂质、血糖异常代谢的作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发病机制,疗效优于二甲双胍,可能是有效治疗肥胖症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层次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血脂及瘦素的影响。方法 1月龄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30只。正常组予普通饲料喂养,造模组予高脂饲料喂养。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高脂模型组、肌肉层埋线组、脂肪层埋线组各10只。不同层次穴位埋线治疗后,比较各组大鼠治疗前后体重、Lee's指数的变化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及血清瘦素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体重:脂肪层埋线组和肌肉层埋线组体重均明显降低(P0.05),但脂肪层埋线组降低较明显(P0.05);Lee's指数:脂肪层埋线组明显降低(P0.05),肌肉层埋线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LDL:各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O:脂肪层埋线组与正常组比较有降低趋势(P0.05),其余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G:模型组、脂肪层埋线组与正常组比较、肌肉层埋线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瘦素表达:脂肪层埋线组明显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有效减轻肥胖大鼠体重,脂肪层埋线组、肌肉层埋线组在调节血脂的CHO、TG方面有下降趋势;脂肪层穴位埋线在减轻体重、Lee's指数方面疗效较好可能是因为促进瘦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间本院门诊收治的肥胖型PCOS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实施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二甲双胍药物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病例临床疗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腹围、体质指数(BMI)、月经情况、胰岛素抵抗指数(IR)等。结果: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腹围、体质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降低,组间数据比较,实验组患者腹围及体质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月经改善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为5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在关于肥胖型PCOS患者临床治疗工作中可有效降低患者体重指数,促进排卵,改善脂肪代谢紊乱问题,降低其对自身胰岛素的抵抗效果,可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穴位埋线治疗组50例,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对照组50例,疗程3个月。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ALT、AST)、血脂(CHOL、TG)、血清瘦素、空腹血糖及胰岛素、肝脏CT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ALT、AST、CHOL、TG、血清瘦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下降,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可通过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达到治疗NAFLD患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对高脂血症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和血脂作用。方法将实验鼠分正常对照组和胰岛素抵抗大鼠造模组,后者连续8周的高脂饲料喂饲,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及白芍总苷高、低剂量组,观察上述药物对大鼠胰岛素、血糖、血脂含量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结果二甲双胍和白芍总苷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胰岛素含量和胰岛素抵抗指数(P〈0.01),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P〈0.01);二甲双胍和白芍总苷高低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大鼠的TC,FFA,TG,LDL-C水平(P〈0.05或P〈0.01),均可增加HDL-C含量(P〈0.05);二甲双胍不影响空腹血糖(FBG)(P〉0.05),却降低口服糖耐量试验2h血糖(OGTT-2hBG)(P〈0.05),但白芍总苷高低剂量组对FBG和OGTT-2hBG作用,则差异均未见显著性(P〉0.05)。结论白芍总苷能增强高脂饲养诱导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高胰岛素血症和血脂含量,其降低血脂效应可能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肥胖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抵抗素(Resisti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对例痰湿证PCOS肥胖患者(痰湿证PCOS组)、40例健康妇女(根据BMI分为肥胖对照组及非肥胖对照组各20例),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HNS)、APN、Resistin,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FBG在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FINS、Resistin在痰湿证PCOS组明显高于肥胖对照组及非肥胖对照组(P<0.05),而肥胖对照组明显高于非肥胖对照组(P<0.05);ISI、 APN在痰湿证PCOS组明显低于肥胖对照组及非肥胖对照组(P<0.05),肥胖对照组明显低于非肥胖对照组(P<0.05).痰湿证PCOS患者APN水平与BM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IS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Resistin水平与BM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IS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痰湿证PCOS患者血清APN水平降低、Resistin水平升高与BMI、 I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60例T2DM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联合针刺治疗,均治疗2个月。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IR)、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血脂(TC、TG、LDL)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IR及TC、TG、LDL水平均明显降低(P 0. 05),HOMA-β明显提高(P 0. 05);观察组上述改善明显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刺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调节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糖脂平(TZP)颗粒剂对2型糖尿病(2DM)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和链脲佐菌素(STZ)制造2DM肥胖大鼠IR模型,设立空白组、阳性药物对照组、TZP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大鼠体重、Lee's指数、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结果:TZP颗粒剂能明显降低2DM肥胖大鼠的体重、Lee's指数及TG、TC、LDL-C、IRI水平和明显升高ISI,而对HDL-C无明显作用.结论:TZP颗粒剂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血脂代谢,从而有效地改善了2DM肥胖大鼠的IR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清RBP4及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组A)、模型对照组(组B)、六味地黄丸组(组C)、吡格列酮组(组D)。高脂饲料配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mg/kg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分别造模前、造模后、给药第2、5、8周眼眶取血,动态观察大鼠体重、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水平(FIN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等指标变化,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8周时,六味地黄丸组(组C)和吡格列酮组(组D)血清RBP4水平、FPG、TC、TG、LDL-C、Fins、HOMA-IR均低于模型组(组B)(P0.05)而体重、HDL-C、ISI则明显高于模型组(组B)(P0.05);在体重方面,六味地黄丸组(组C)和吡咯列酮组(组D)在第2周、第5周均不能增加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P0.05),在血清RBP4方面,六味地黄丸组(组C)在第2周血清RBP4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从第5周开始则显示降低(P0.05),吡格列酮组从第2周开始已经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体重、血糖、血脂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清RBP4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味桂枝人参汤(MGD)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的胰岛素增敏作用。方法:成功复制IR大鼠模型后,采用MGD进行干预,并与罗格列酮进行对照,观察比较治疗后大鼠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变化以及口服糖耐量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药物干预4周后与西药组比较,中药治疗组大鼠的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P<0.05),糖耐量曲线下面积减小(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增加(P<0.05)。结论:中药MGD对IR大鼠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脾活血方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大鼠脂肪细胞因子瘦素(Leptin)、脂联素(adiponectin,APN)、内脏素(Visfatin)的改善作用。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6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加高脂饮食造成2型糖尿病IR大鼠模型,设空白组、模型组、健脾活血方组(治疗组),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共干预4周。以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Leptin、APN、Visfatin。结果给药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血清Leptin显著升高,APN、Visfatin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造模成功。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清Leptin降低,APN、Visfatin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叭)。治疗组给药后与给药前比较,血清Leptin降低,血清APN、Visfatin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健脾活血方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Leptin水平,提高APN、Visfatin水平,改善IR。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4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根据中医学理论,结合临床,辨证分型,确定埋线穴位。每2周埋线1次,共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率、体围、皮褶厚度、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及瘦素、胰岛素、血脂等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病临床总有效率为84.52%,男性总有效率为88.88%,女性为83.33%,辨证分型中胃肠实热型有效率为91.48%。穴位埋线对于单纯性肥胖病患者与肥胖相关的各项指标均有调节作用,包括:体重、体质量指数、体脂百分率、体围、皮褶厚度、腰髋比等肥胖指标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血脂相关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瘦素、胰岛素治疗后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治疗后明显回升与治疗前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在明显减轻患者体重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降低了与肥胖相关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表明穴位埋线可改善脂代谢,重塑体形,预防和减少肥胖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陈锋  吴松  张艳 《针刺研究》2007,32(1):49-52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机理,为治疗效果的客观化评价提供依据。方法:8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埋线和针刺治疗组,主穴为梁丘、中脘、天枢、水分、丰隆、局部阿是穴,并辨证配以阴陵泉、内庭、太冲、气海、太溪穴。埋线1周进行1次,共4次;针刺治疗前5d为每日1次,以后隔日1次,共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BMI)、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并与正常人对照。结果:单纯性肥胖患者不同程度地存在胰岛素抵抗,体重、BMI、FINS、HOMA-IR、TNF-α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体重、BMI、FINS、HOMA-IR、TNF-α明显低于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穴位埋线组FBG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针刺组FBG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疗效可靠,是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