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肩三针傍针刺联合运动灸法治疗肩周炎的即时及远期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肩三针傍针刺联合运动灸法治疗,对照组单纯行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前、治疗后以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评价肩关节疼痛、活动范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 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 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时VAS、ROM、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 0. 05或P 0. 01),且随访发现观察组疗效较治疗后无变化(P 0. 05),而对照组随访较治疗后肩关节各项指标评分均升高(P 0. 05),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同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各评分均明显更低(P 0. 05)。结论:肩三针傍针刺联合运动灸法可改善患者肩关节疼痛、提高肩关节活动范围及日常生活能力,并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光明中医》2021,36(19)
目的 探究肩三针穴位注射联合小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肩周炎对患者疼痛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沈阳普德中医医院骨伤科2018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7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刀组(25例)、穴位注射组(25例)与联合组(27例)。针刀组采用小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穴位注射组采用肩三针穴位注射治疗,联合组采用上述两者联合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后随访2个月。对比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的疼痛程度及肩关节功能。结果 联合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针刀组与穴位注射组; 3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的VAS评分均先降低后升高,且联合组均低于针刀组及穴位注射组; 3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逐渐升高,且联合组均高于针刀组及穴位注射组(均P 0. 05)。结论 肩三针穴位注射联合小针刀整体松解术可有效降低肩周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肩关节功能,进而增加疗效,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壮医针挑配合火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及理论进行探析。方法:将60例单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接受壮医针挑结合火针治疗,在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记录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活动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肩关节疼痛程度、活动范围、日常生活能力及肩关节肌力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 0. 05);治疗后治疗组的肩关节疼痛程度、活动范围、日常生活能力及肩关节肌力均较对照组同疗程显著改善(P 0. 05); 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壮医针挑配合火针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优于普通针刺治疗肩周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激痛点齐刺为主对急性期肩周炎患者镇痛效应及功能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87例急性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2组均采用自主功能训练及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激痛点齐刺治疗,对照组加用激痛点常规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现时疼痛程度(PPI)评分、肩关节功能活动度(ROM)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 35%,对照组为88. 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VAS、PPI、ROM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激痛点齐刺治疗为主对急性期肩周炎患者的镇痛效果明显,能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度,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电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电针治疗)各40例,两组均配合自主功能锻炼。2个疗程后运用VAS评分、肩关节ROM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肩关节疼痛强度、功能活动和ADL,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上述评价指标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75%、总有效率97.5%;对照组的治愈率50%、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电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具有协同作用,可安全、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肩部功能活动和提高ADL,配合自主功能锻炼有利于肩周炎的康复,预防复发,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浮针疗法,对照组予传统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ROM)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P0.01),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ROM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均P0.01),观察组RO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0.0%和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5%和77.5%(P0.01,P0.05)。结论:浮针疗法能够有效缓解肩周炎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恢复其肩关节活动范围,从而为该类肌肉骨骼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针刀镜联合手法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以全麻下手法松解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刀镜松解术。以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肩关节活动度、有效率评价疗效。结果:相较于本组治疗前,两组治疗后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stant-Murle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内旋及外旋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针刀镜联合手法松解术对于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的疼痛及关节功能改善具有显著疗效,针刀镜联合手法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改良"C"形针刀松解术结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肩周炎对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接受改良"C"形针刀松解术治疗,观察组加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VA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观察组CM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观察组血清TGF-β1、PG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C"形针刀松解术结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肩周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肩周炎患者采用田氏针刀松解术联合乌头通络汤对肩关节功能、SP及5-HT的影响。方法:将95例肩周炎患者按掷币法分为对照组(47例,采用田氏针刀松解术治疗)和观察组(48例,采用田氏针刀松解术联合乌头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及SP、5-HT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P、5-HT及GM-CS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NF-α、IL-6均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onstant-Murlry评分、UCLA肩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田氏针刀松解术联合乌头通络汤能显著减轻肩周炎患者炎症症状,缓解局部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改善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创伤性肩关节僵硬患者应用关节粘连松解术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后的效果。方法:将97例创伤性肩关节僵硬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8例给予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观察组49例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活动范围、疼痛、肩关节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效果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肩关节前屈上举、外展活动范围,JOA、Barthel评分及临床疗效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粘连松解术联合运动疗法能够有效提升创伤性肩关节僵硬患者关节活动范围,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浮针联合再灌注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浮针联合再灌注手法治疗肩周炎50例;对照组应用普通针刺联合火罐治疗肩周炎50例。5次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显效11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 00%;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 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5);治疗前后治疗组肩部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肩关节Fugl-Meyer功能评分比较,P 0. 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针刀整体松解术后手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刀整体松解术后手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手法松解治疗,采用VAS评分及肩周炎康复体疗功能评定方案分别从疼痛和运动功能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6.7%,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率为26.7%,总有效率为83.4%。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疼痛方面,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运动功能方面,肩关节内旋、摸背、摸耳及运动功能总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采用针刀整体松解术后手法治疗肩周炎,能显著减轻疼痛,改善功能,疗效优于传统手法治疗组。  相似文献   

13.
陈立早  聂红军 《针灸临床杂志》2013,(12):20-22,F0003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肩周炎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刀治疗,通过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和Constant-Murley肩功能评定标准,探讨其疗效。结果:视觉模拟评分和肩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超声引导针刀治疗肩周炎的疗效优于针刀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有肩关节痛、活动受限病史3个月以上的肩周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电针加手法组和手法组,每组各40例。电针加手法组采用电针加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手法进行治疗,手法组只采用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手法进行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2周。2周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主动活动角度和炎症因子TNF-α、IL-6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电针加手法组总有效率为92. 31%(36/39);手法组总有效率80. 00%(32/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电针加手法组肩关节主动活动角度和肩关节功能评分与手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肩关节主动活动角度和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 0. 05),但电针加手法组更优(P 0. 05)。治疗前电针加手法组炎症因子水平与手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 0. 05),但电针加手法组更优(P 0. 05)。结论:电针结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临床的症状和体征,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肩关节活动系统对肩周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8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9例,均接受肩周炎一般药物治疗、推拿针灸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运用肩关节活动系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肩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VA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关节活动系统对肩周炎患者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镇痛灸穴位敷贴联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治疗组镇痛灸联合推拿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对照组为8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4周VAS评分,肩关节功能活动Melle评分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痛灸穴位敷贴联合推拿治疗肩周炎可有效缓解局部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肩周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予体外冲击波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董氏奇穴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评分指标[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OM)和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CMS)]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8%(51/52),高于对照组的82.69%(4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ROM、CMS评分、SF-MP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PPI、PR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前屈、后伸、外展度及CM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肩周炎董氏奇穴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缓解肩部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将12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量表(JOA)、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分别对患者腰椎功能、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比较2组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 (54/60),高于对照组的80.00% (48/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JOA评分、VAS评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LDH疗效确切,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而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火针加拔罐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及对肩关节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8年9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收治的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镇痛药物以及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给予火针加拔罐治疗,2组均治疗6周。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以及V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肌力评分,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外展、内旋、外旋角度均明显增加(P均0. 05),观察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 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肌力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 05),观察组各评比指标评分变化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 5%(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 5%(33/40)(P 0. 05)。结论火针加拔罐疗法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能够明显缓解疼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对促进患者早期恢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传统关节黏连松解术治疗创伤性肩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1月-2018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创伤性肩关节僵硬。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关节黏连松解术。观察组给予运动疗法联合传统关节黏连松解术。观察治疗效果,包括肩关节前屈上举活动范围、肩关节外展上举活动范围变化情况、肩关节疾患评分、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调查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肩关节前屈上举活动范围、肩关节外展上举活动范围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治疗后肩关节疾患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调查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于创伤性肩关节僵硬患者,采取运动疗法联合传统关节黏连松解术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