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目的 设计并合成一系列含有芳基脲结构的4H-吡喃类化合物,评价该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间硝基苯甲醛、丙二腈和丙酮二羧酸二甲酯为原料,通过“一锅法”合成含有硝基的吡喃中间体,该中间体的硝基经铁粉还原为氨基,再与取代异氰酸苯酯反应得到一系列目标化合物。以人大细胞肺癌细胞H460、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结肠癌细胞HT-29 3种肿瘤细胞为测试细胞株,采用MTT法评价了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合成了11个含有芳基脲结构的4H-吡喃类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表明,11个化合物对3种肿瘤细胞株均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7c活性突出,对H460和A549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0.82,0.98 μmol·L-1, 优于阳性对照药索拉非尼(IC50=3.20, 2.83 μmol·L-1)。结论 含有芳基脲结构的4H-吡喃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可作为抗肿瘤化合物的结构骨架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设计合成苯氧基磷酰氮芥取代的槐定碱衍生物,并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 以槐定碱为起始原料,经开环、酯化、磷酰化等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2a2e ,采用MTT法测定其对S180、H22、K562、MCF-7、SMMC-7721、LoVo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 设计并合成了5个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和ESI-MS确证。体外细胞测试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对S180和H22细胞株活性较强,且对正常细胞L929毒性小,部分化合物活性高于阳性对照药多柔比星。结论 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2b 为有潜力的候选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合成吲哚-1,3,4-噁二唑类衍生物,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 以吲哚-3-甲酰肼为起始原料,通过[4+1]环加成反应、水解反应、缩合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HeLa、SCG-7901和MDA-MB-231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采用克隆形成实验考察化合物6f对SCG-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Annexin V-APC/PI双染法检测化合物6f对SCG-7901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采用DAPI染色法检测化合物6f对SCG-7901细胞凋亡核染色质形态学的影响。采用DCFH-DA染色法检测化合物6f对SCG-7901细胞中活性氧含量的影响。结果 合成了15个吲哚-1,3,4-噁二唑类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和HR-ESI-MS确证。部分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6f对HeLa、SCG-7901和MDA-MB-231 3种肿瘤细胞株均表现出明显的抗增殖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进一步研究表明,化合物6f以浓度相关的方式促进细胞产生活性氧,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结论 部分吲哚-1,3,4-噁二唑类衍生物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为该类化合物的进一步抗肿瘤活性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黄槿中6种天然倍半萜类成分进行衍生化改造,并对所得衍生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分析其构效关系。方法 选取各种芳胺对黄槿中发现的6种倍半萜成分进行席夫碱修饰,采用噻唑蓝(MTT)法考察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对HeLa、HepG2和MCG-803细胞的体外抗增殖活性。结果 衍生改造了19个不同的倍半萜类衍生物,结合1H-NMR、13C-NMR、HR-MS确定其结构,其中17个衍生物首次得到。部分衍生物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苄胺基团对此类骨架化合物的结构修饰能够较好地提高其抗肿瘤活性。结论 部分衍生物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特别对HepG2细胞活性有较大的提高,化合物122223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有喹唑啉结构的阿魏酸衍生物,并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基于拼接原理,将阿魏酸与喹唑啉进行结合,并对喹唑啉6位进行修饰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CCK-8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肺癌细胞A549的抗肿瘤活性,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对目标化合物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结合模式进行模拟。结果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HRMS(ESI)、1H-NMR进行确证;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1d11f12d12g的IC50低于阳性药吉非替尼,11c的IC50值与吉非替尼相当。结论 化合物11d(IC50=3.09 μmol·L-1)对肺癌细胞A549抗肿瘤活性较强,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设计、合成系列非共价结合拟肽类蛋白酶体抑制剂,并对其进行活性评价。方法 根据非共价结合蛋白酶体抑制剂与蛋白酶体的结合特点,采用氨基酸替换、生物电子等排等经典的药物设计方法,选取邻氯苄胺作为化合物的羧基末端基团,同时在肽骨架结构中引入六元环以增强肽类化合物的稳定性,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短肽非共价结合类蛋白酶体抑制剂,并通过体外蛋白酶体活性抑制实验评价该类化合物的活性。结果 共合成了8个具有全新结构的二肽和三肽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ESI-MS确证,该类化合物对蛋白酶体具有中等的抑制活性。结论 肽链的长短及氨基末端不同的取代基对化合物的蛋白酶体抑制活性都有影响,8个化合物在体外对蛋白酶体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本研究丰富了蛋白酶体抑制剂的结构类型,为该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 对狼毒大戟中松香烷型二萜内酯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将得到的单体化合物与6种不同的人肿瘤细胞株相互作用探讨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通过硅胶、ODS等柱色谱与1D、2D-NMR波谱学测试技术结合,从狼毒大戟中分离并确定4个松香烷型二萜内酯类化合物:jolkinolide A (1)、jolkinolide B (2)、17 hydroxyjolkinolide A (3)、17-hydroxyjolkinolide B (4)。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分别测定其与6种人肿瘤细胞株:肝癌HepG-2、乳腺癌MCF-7、胃癌SGC 7901、胃癌BGC-823、胃癌MGC-803、宫颈癌Hela相互作用结果,并计算抑制率与半抑制率(IC50)。结果: 化合物2对肝癌HepG-2、乳腺癌MCF-7、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有显著得抑制作用IC50均<25 μmol·L-1,化合物4对乳腺癌MCF 7细胞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IC50<30 μmol·L-1。结论: 狼毒大戟中松香烷型二萜内酯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防控流感,设计合成新型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并进行药理活性测试。方法 基于苯甲酸类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结构,拼合具有抗病毒活性的酰基硫脲片段,利用前药原理设计并合成了I和Ⅱ系列共28个新型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并进行药理活性筛选。药理活性测试选用流感病毒菌株A/FM/1/47(H1N1),分别进行神经氨酸酶单一浓度(10μmol·L-1)抑制率和病毒抑制活性测试。结果 药理结果显示化合物I-2,I-5,I-11I-12具有较好的病毒抑制活性,其中I-11的活性最佳,病毒抑制率达到70.50%,优于oseltamivir。结论 通过对28个化合物进行初步构效关系研究,为后续此类新型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设计、合成杂环二茂铁衍生物,并研究其抗三阴性乳腺癌活性。方法 以二茂铁查耳酮为先导化合物,对其进行结构改造,合成了一系列含有杂环的二茂铁衍生物,并通过CCK8试剂盒测试化合物抗乳腺癌活性。结果 合成了28个二茂铁衍生物,其结构均通过1H-NMR和MS加以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二茂铁衍生物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有较强的选择性和抑制活性,其中咪唑杂环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强于相应的吡唑类和嘧啶化合物。尤其是28a[IC50=(1.6±0.23)μmol·L-1]对MDA-MB-231的抑制活性分别是先导化合物3[IC50=(10.7±1.41)μmol·L-1]和他莫昔芬[IC50=(13.7±1.17)μmol·L-1]的6和10倍,同时这些二茂铁衍生物对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均没有毒性。结论 本研究为开发具有抗三阴性乳腺癌活性的化合物提供了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合成13-酰胺基取代苦参碱衍生物及研究该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槐果碱为原料,通过迈克尔加成(Michael addition),叠氮还原酰化反应,制得系列13-位酰胺取代的衍生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经1H NMR等谱确证;选取人肝癌细胞(BEL-7404)和小鼠黑色素瘤细胞(K111)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药理活性筛选。结果 设计合成了9个新化合物,大多数化合物对两株肿瘤细胞都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4b4e对人肝癌细胞(BEL-7404)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设计和合成苯酰胺类c-Met激酶抑制剂,并测定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4-氯-6,7二甲氧基喹啉、6-氯-7-氮杂嘌呤和4-氯-7-氮杂吲哚为起始物,经取代、还原和缩合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3a~5c,并采用噻唑蓝法(MTT)测定目标化合物对GTL-16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合成了9个化合物,其结构经MS、1H-NMR和13C-NMR确证。化合物3a~5c对GTL-16细胞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3c对GTL-16细胞的IC50达到411 nmol/L。结论 苯酰胺类化合物具有抑制GTL-16细胞活性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设计并合成了1,2,3-三氮唑类苦参碱衍生物,并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以苦参碱为起始原料,通过水解反应、N-烷基化反应、click反应等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噻唑蓝(MTT)法考察所合成目标化合物对HeLa、MCF-7和HepG23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抗增殖活性。结果合成了9个1,2,3-三氮唑类苦参碱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及HR-MS确定,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5h对MCF-7肿瘤细胞表现出良好的活性,且活性优于母体化合物苦参碱。结论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为该类抗肿瘤化合物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设计并合成甘草次酸C3、C30衍生物,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甘草次酸为先导化合物,对其C3位羟基、C30位羧基进行结构修饰,并采用SRB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设计合成了12个新型甘草次酸衍生物,并利用MS、1H-NMR及元素分析确证了结构;体外实验中,目标化合物对MCF-7和A549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均明显强于甘草次酸,其中化合物GA-I1、GA-I2和GA-II1对MCF-7和A549两种细胞表现出很好的抑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药吉非替尼。结论甘草次酸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合成N-3,4,6,7-四氢-2H-取代嘧啶并[1,6-c]喹唑啉-2-烯胺类衍生物,并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以4,6-二氯嘧啶和6-氨基-1,4-苯并二氧杂环为起始原料,经过氨化、Suzuki偶联、缩合反应和环合反应合成一系列N-3,4,6,7-四氢-2H-取代嘧啶并[1,6-c]喹唑啉-2-烯胺类化合物,并采用MTT法对其体外肿瘤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设计并合成了18个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多个目标化合物抗肿瘤活性与阳性对照药索拉非尼相近。结论发现了一类全新结构的骨架分子,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为新型抗肿瘤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Two series, a and b, of 3-cyclopentyl or (3-cyclohexyl)-5-substituted-3,4,5,6-tetrahydro-2H-1,3,5-thiadiazine-2-thiones (THTT) 2a–9a and 3b, 4b, 6b–9b, were synthesized to develop new cell cycle inhibitors. Variable and promising in vitro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ies were shown with the synthesized THTT derivatives. Compound 5a with a 5-cyclopentyl group on position-3 and a glutamine residue on position-5 of the THTT moiety showed maximum activity (IC50 = 8.98 μM). Compound 5a possessed notable cell cycle disrupting and apoptotic activities with enhanced selectivity against cancer cells, suggesting the pot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selective cell cycle inhibitors. There is no evid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ytotoxic activity of the tested compounds and their lipophilicity. In addition, a pharmacophore based study was performed to explain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n structural bases. A successful model was generated with a good correlation with the observed activity.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ree new (6, 9, and 12) and nine known steroidal saponin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fermentation broth of pseudoprotodioscin (PPD) incubated with a fungus Gibberella fujikuroi CGMCC 3.4663. Structures of the metabolites were elucidated by 1-D (1H, 13C), 2-D (HMBC, HSQC, NOESY) NMR, and HR-MS analyses. The biotransformation pathway of pseudoprotodioscin by Gibberella fujikuroi CGMCC 3.4663 was proposed. Compounds 1–11 were tested in vitro for their cytotoxic activities against two human cancer cell lines (HepG2 and Hela). Compounds 1, 6, 9, and 10 exhibited cytotoxic activity against HepG2 cells. Compound 10 exhibited cytotoxicity to Hela cells.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设计并合成积雪草酸C2、C3、C23、C28衍生物,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天然产物积雪草酸为先导化合物,对C2、C3、C23位羟基及C28位羧基进行结构改造,并采用SRB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初步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设计并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利用MS及1H-NMR确证了结构;体外实验中,积雪草酸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明显高于积雪草酸,并优于对照药吉非替尼。结论积雪草酸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