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面口合谷收”现象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建斌 《中国针灸》1998,18(10):636-637
针灸古籍文献中,最被人熟记的莫过于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面口合谷收”提示了合谷穴在治疗面颊部及口腔周围疾病方面的特异性作用。笔者近来遇两例中风偏瘫患者,针刺治疗过程中的某些现象可以支持这一理论。病例1蔡××,男,45岁。1996年7月4日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伴昏迷而入院抢救治疗。7月27日头颅CT检查示:右脑基底节区大面积梗塞。1996年12月26日因脑血管病后遗症接受针灸治疗。当时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肌力左下肢Ⅳ级左上肢Ⅳ级,但左手指腕关节活动较差,尤其是左拇指无明显自主屈伸活动。并伴…  相似文献   

2.
何俊彦  陈惠惠 《光明中医》2014,(9):1921-1922
"面口合谷收"是《四穴总歌》中的一句,合谷穴在临床广泛应用,效果良好。常用来治疗头痛、齿痛、口眼歪斜等疾病。现将合谷穴与面口部疾病的联系的现代机理进一步阐明,为合谷穴治疗面口部疾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面口合谷收”的机制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于晓华  吴富东 《针刺研究》2011,36(5):388-391
对运用现代医学手段解释"面口合谷收"的机制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以理清面口部与合谷之间的联系,用经络以外的理论来道明其所以然。口面部的感觉传入与合谷穴区的感觉传入在脊髓背根节、孤束核、网状结构、丘脑及大脑皮质的投射终止区相邻或重叠,都有可能发生会聚而互相作用,实现功能上的整合。此外,面口部、合谷穴与大脑之间的信息传入传出的神经活性物质也多种多样,这些均成为"面口合谷收"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面口合谷收"是医疗实践过程中对合谷治疗口面部疾病功效的高度总结。笔者查阅相关文献,从中医经络辨证角度出发,结合现代医学对其生理机制的研究,探讨支撑其证治规律的理论实质;同时对临床运用合谷穴治疗口面部疾病的报道进行举案归纳,浅析"面口合谷收"的理论基础与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5.
对应用现代医学手段解释面口合谷收机制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从合谷穴的形态解剖、针刺时面口温度变化、神经电生理、头面部血供、大脑中枢激活、生物全息理论、神经突触可塑等7个方面理清合谷与面口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功能成像探析“面口合谷收”的神经中枢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磁共振功能成像是利用脑神经活动与血流动力学问存在密切关系.生理刺激下使脑区神经元活动增强,该脑区血氧饱和度发生变化.在T2WI或T2*WI上相应区信号强度增加。经过适当处理后可将这种代表神经元兴奋活动的信号提取出来,显示出明确可靠的信号变化.从而获得激活脑区的功能成像图。这种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的发展已使得其成为神经中枢功能活动研究的热点。为传统中医理论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得到验证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张云洁  孟智宏 《吉林中医药》2013,(11):1155-1157
合谷穴的治疗范围广泛,尤其对于头面五官诸证,无论虚实寒热、轻重缓急,取合谷穴均能收到良好的疗效,现代临床研究对此也多有阐述.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经络学机理和远端取穴的原则,以及现代神经解剖学对其机理研究的概况,合谷穴更成为治疗面口疾病的要穴.合谷穴在治疗头、鼻、口腔、齿、面颊等部病证的临床应用也较为广泛,可见合谷穴临床治疗面口疾病的效果是极其明显和有理论支持的.  相似文献   

8.
朱在波 《山西中医》2010,26(2):61-62
从现代神经解剖、脑功能磁共振影像以及红外热像三方面对“面口合谷收”的机理进行研究,初步发现合谷穴与面口部存在多种联系,为合谷穴治疗面口部疾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切除恒河猴感觉皮层手区对恒河猴感觉皮层脑功能重组的影响,探讨病理状况下大脑皮层对手区与面区感觉功能的调控作用是否发生代偿,揭示"面口合谷收"可能的生物学机制。方法:手术切除恒河猴感觉皮层手区,通过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寻找恒河猴感觉皮层SⅠ神经元的放电,观察其外周感受野的变化。结果:恒河猴感觉皮层手区切除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手区神经元的外周感受野消失,随着切除时间的延长,在已切除的手区可逐步记录到数量不等对面部和前臂刺激起反应的神经元,对面部刺激起反应的区域明显大于对前臂刺激起反应的区域。结论:1)感觉皮层手区功能的丧失导致与其毗邻的面区、前臂之间发生功能重组,面区和前臂区均逐步向手区扩展。2)功能重组似乎有一定的趋向性,即面区和手区之间的功能重组强于前臂区和手区。3)病理状况下大脑皮层手区和面区的功能重组可能是"面口合谷收"重要的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0.
赵敬军  李少源  李霞  贲卉  荣培晶 《中医杂志》2014,(23):1996-1999
穴位和脏腑之间的特异性联系依据经穴所属经脉的不同而各异。在相同经脉,其腧穴具有主治本经和本腑病症的功能,也就是所谓的“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在临床应用中则讲究气至病所。从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入手,以合谷穴与面口部联系为例探讨穴位与疾病的关联,重点探析合谷穴对面口部存在生理、病理上的特异性调节现象,分析产生合谷穴与面口部特异性联系的物质基础。从刺激合谷穴对面口部的特异性影响相关的中医认识、物质基础、经穴刺激效应及治疗效应等方面加以探讨,以此阐述合谷穴与面口部的特异性联系。  相似文献   

11.
浅谈"面口合谷收"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现就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穴的特殊功用--“面口合谷收“,进行古代和现代文献研究进而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相似文献   

12.
试述“面口合谷收”300193天津中医学院徐立,王卫合谷穴在临床上的主治范围非常广泛,并有很好的效果。《四总穴》中说:“面口合谷收”,本文仅就其对头面疾患的治疗作用予以论述。“面回合谷收”的治疗范围:有关合谷穴对面口疾患的治疗,历代医籍中有很多记载。...  相似文献   

13.
“合谷”穴和口面部联系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用形态学的方法探讨“合谷”穴与口面部的传入联系。方法 :本实验分神经生物素示踪和fos蛋白表达两部分 ,每部分均选用雌性Wistar大鼠 2 4只。将神经束路示踪剂神经生物素分别注射于“合谷”穴区和口面部 ,观察标记纤维在颈段脊髓和低位脑干的分布。电针“合谷”穴和口面部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观察其二者的传入信息在颈髓和低位脑干诱导的fos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 :“合谷”穴区的初级传入纤维主要止于颈髓 5~ 8节段 ;来自口面部的初级传入纤维主要止于同侧三叉神经脊束核 ,尚有少量分支直接投射至同侧孤束核和网状结构。电针“合谷”穴的传入信息除主要到达颈部脊髓背角外 ,也可到达孤束核和网状结构 ;而电针口面部的传入信息主要抵达同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孤束核和网状结构 ,也可影响到颈髓背角等结构的神经元。结论 :“合谷”穴和口面部均与孤束核有着直接或间接的纤维联系 ,这可能是“合谷”穴和口面部联系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肌肉电生理学方法,研究合谷穴区与面口部之间的特异性联系及其规律。方法:针刺健康成年及老年志愿者、按压健康婴儿志愿者合谷穴观察对面部肌肉的肌电活动的影响。结果:针刺20~30岁健康成年志愿者合谷穴,肌电反应与同侧及对侧口轮匝肌最相关;针刺65~75岁健康老年志愿者合谷穴,肌电反应与同侧及对侧口轮匝肌、咬肌最相关;按压2~6个月月龄的婴儿合谷穴,面部肌电出现率可达100%。结论:合谷穴与面口部之间存在"体表-体表"的相对特异性联系,此种联系与年龄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验证“面口合谷收”的针灸取穴原则,作者使用红外热像图仪系统进行针刺合谷穴后面部温度变化的测量分析,结果温度明显升高,差别极其显著,且以口唇部位升温最明显。同体对照组(合谷—上肢)、异体对照组(外关—面部)则无此变化。提示合谷穴与面、口部位确有特异的对应关系。临床使用这一原则有其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合谷穴"能有效治疗大肠经远端循行所过部位"面口部"的疾患。面口部与合谷穴在感觉传入路径的重叠会聚,也为"面口合谷收"提供神经解剖基础。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功能磁共振成像由于无创伤性、时间空间分辨率高及代谢物质的测定,已成为研究针刺中枢效应机制的手段。针刺合谷穴发现激活脑区具有穴位偏侧性,且不同的刺激方法(包括手针、电针、经皮电刺激)及得气情况也影响脑功能变化。本文从合谷穴的外周神经解剖结构、针刺中枢响应特征、穴位特异性中枢机制来阐述"面口合谷收"的中枢效应机制。  相似文献   

17.
岳媛  樊旭 《中医康复》2024,15(8):33-36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是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与年龄、职业、外伤、环境等因素有关,患者症状多见腰痛、一侧或双下肢放射痛、间歇性跛行。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仍多采用保守治疗,合谷刺法具有解痉止痛、激发经气的作用,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上应用广泛。本文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合谷刺法理论基础、应用合谷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进展3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阐述合谷刺法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刺治疗提供新的切入点,以期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late-onset hypogonadism, LOH)是与男性衰老密切相关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严重影响中老年男性的生活质量。雄激素缺乏和靶组织、器官对于雄激素敏感性降低是其病理学基础。天癸是中医学对于LOH认识的特有概念和核心,天癸的生理功能及生理特点贴合LOH的临床特点以及病理特点。从LOH的相关研究揭示男性天癸的内涵,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挖掘天癸理论。结合相关文献研究,本文认为男性天癸是具有物质特性与功能属性为一体的特殊精微物质,可协助“肾主生殖”功能表达,其科学内涵应是多环节、多层次的,可视之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统一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调节血量功能对阴茎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浅析肝调节血量的历史源流,阐述肝调节血量的机理和方式,试述肝调节血量对阴茎勃起功能的影响,总结肝调节血量对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意义。结果:中西医汇通学派首次明确提出藏血之肝具有调血之用。肝对循环血容量和阴茎局部血量均具有调节作用,而后者主要通过肝藏魂的激发作用、肝主神经的调控作用和肝主疏泄的促进作用发挥功能。肝对阴茎局部血量的调节方式主要为:输纳调节促勃起、应激调节适寒温。从肝调节血量论治阳痿,当重视疏肝敛肝并举,养血活血并重;通经脉、调冲任,以通为用;肝肾同治,调和气血阴阳。结论:阴茎的勃起与肝有着密切关系,肝调节血量功能的正常是阴茎勃起的重要保证。通过探讨肝调节血量对阴茎勃起功能的影响,可以为临床从肝论治勃起功能障碍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老年性疾病在当前社会老龄化的发展中愈发受到关注。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是与男性衰老密切相关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亦是目前男性健康领域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目前认为雄激素缺乏是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病理学基础,而天癸是中医学对于其认识的特有概念和核心。天癸的生理功能及生理特点,贴合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点以及病理特点。从调节天癸为切入点,补肝肾以滋生天癸,健脾胃以助养天癸,疏肝气以畅达天癸的治疗思路,有助于丰富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治疗方法,发挥中医药多靶点、多环节、多层次的治疗特点与个体化治疗优势,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