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缺血性中风后气虚血瘀型不寐患者采取针刺十三鬼穴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分别列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以针刺十三鬼穴为治疗组,常规选穴针刺治疗为对照组,观察记录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变化,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PSQI、AIS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中痊愈14例,显效12例,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患者中痊愈10例,显效11例,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后气虚血淤型不寐患者采用针刺十三鬼穴的临床疗效显著,降低了患者的PSQI以及AIS水平,与常规针刺穴位相比预后情况较佳,建议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内服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观察时间为60d,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中风后遗症典型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皆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高(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临床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患者以就诊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按西医治疗缺血性中风诊疗常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2组疗程均4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的临床症状、体征,并且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及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对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和验证。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56.7%(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口服步长脑心通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口服步长脑心通的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刺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三组:针药结合组、针刺组、中药组,1疗程后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观察血脂的变化。结果: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与针刺组、中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中风气虚血瘀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陕西中医》2017,(12):1630-1632
目的:观察清宁片结合十三鬼穴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给予清宁片结合十三鬼穴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治疗。治疗4周后进行PSQI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PSQI评分有效率达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86.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6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试验组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1/30),对照组为23.33%(7/3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06,P0.05)。结论:十三鬼穴结合清宁片能显著改善中风患者的失眠症状,对于入睡、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改善较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体针法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100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痊愈58例,显效25例,好转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0%。结论:体针法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益气扶正、活血祛瘀、补气通络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收的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58例,由随机双盲法分组,对照组29例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29例基于此采取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BI指数、Fugl-Meyer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BI指数、Fugl-Meyer评分、治疗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79.31%(P<0.05)。结论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三七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3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学开 《河南中医》2010,30(2):170-171
目的:观察三七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给予三七补阳还五汤,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35例,以银杏叶胶囊、阿斯匹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月并随访1月后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9%和71.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三七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穴及风池穴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气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针刺百会穴、风池穴(双侧)并口服补阳还五汤,对照组口服吡拉西坦;治疗28d后进行简易智力状态速查表(MMSE)评测及检查血脂情况,两组相比较治疗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针刺百会及风池穴结合补阳还五汤有较好临床疗效,提高了患者认知水平,有利于后期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运用董氏奇穴、补阳还五汤辨证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实施临床治疗,依据随机分组法将病患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38例)两组,对照组予西药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丁钙胶囊、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脑心通胶囊等,并配合降血压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董氏奇穴、补阳还五汤辨证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5%,对照组总有效率68.4%。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治疗,采取针刺董氏奇穴结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刘燕 《中医药导报》2011,17(12):57-5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结合针刺对中风偏瘫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111例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7例。A组采用基础治疗加口服补阳还五汤结合针刺治疗,B组和C组分别只加补阳还五汤口服和针刺治疗。结果:治疗1、2疗程后各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较B、C组比较,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口服结合针刺对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二者结合能进一步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0例,全部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为79.4%,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予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予西药阿司匹林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17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88例,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53例(60.23%),总有效率89.78%;对照组显效35例(39.77%),总有效率70.4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使用安全,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6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施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疗效。将 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补阳还五汤治疗组及中风回春丸对照组 ,各 4 0例 ,疗程 2个月。结果 :治疗组完全恢复 15例 ,显效 13例 ,好转 8例 ,无效 4例 ,总有效率为 90 0 % ,与对照组总有效率 77 5 %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提示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针刺十三鬼穴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针刺十三鬼穴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疗效,规范操作规程,便于临床应用及推广。方法将54例中风后失眠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十三鬼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舒乐安定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临床疗效判断标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睡眠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明显优于对照组(69.23%);两组治疗后PSQI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减低(P〈0.05),其中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尤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十三鬼穴治疗中风后失眠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简便经济、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患者以就诊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按西医治疗缺血性中风诊疗常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两组疗程均4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的临床症状、体征,并且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以及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水平对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上升,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血脂水平均下降,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能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20.
张振山  秦艳梅  李英华 《河北中医》2012,34(11):1609-1611
目的 观察温通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36例子温通针法,中药组36例予补阳还五汤,针药结合组36例予温通针法加补阳还五汤.3组均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3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针刺组总有效率61.1%,中药组总有效率66.7%,针刺结合组总有效率86.1%,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针刺组(P<0.05).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针药结合组改善优于中药组及针刺组(P<0.05).结论 温通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能显著改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