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目的:探讨醋酸阿比特龙(AA)联合泼尼松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62例mCRPC患者的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成两组,各31例,接受多西他赛(DTX)联合泼尼松治疗为D/P组,接受AA联合泼尼松治疗为A/P组。对比两组的疗效、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与睾酮水平、排尿功能、不良反应。结果:A/P组的疾病控制率(DCR)为83.87%,高于D/P组的61.29%(P<0.05)。A/P组的血清PSA、睾酮水平低于D/P组,而最大尿流率(MFR)大于D/P组,剩余尿量(PVR)小于D/P组(P<0.05)。A/P组的乏力、肝毒性、低血钾、水钠潴留的发生率高于D/P组,骨髓抑制、脱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D/P组(P<0.05)。结论:AA联合泼尼松治疗方案在降低血清PSA与睾酮水平、缩小肿瘤病灶的效果更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8例mCRP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单一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各29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周期第1天静脉滴注75 mg·m-2多西紫杉醇注射液.给予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mCRPC)患者行阿比特龙(abiraterone acetate, AA)治疗后出现耐药的相关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接受AA治疗的81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AA药物抵抗定义为AA治疗后患者发生疾病进展,包括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及影像学进展。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临床因素与AA耐药的相关性,采用Log-rank检验评估相关因素对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的影响。根据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系数建立预测模型,采用时间依赖ROC曲线及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并绘制列线图对AA耐药结局的风险进行预测。
结果 AA治疗后患者中位随访时间9.9个月(5.917.9个月),发生AA耐药64例(79.0%),中位PFS为10.9个月(95%CI: 5.716.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体能状态(ECOG)评分(HR=2.121, P=0.01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HR=1.029,P=0.040)、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 LDH)(HR=1.004, P=0.042)是AA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Cox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 Model=-0.05×体质量指数(kg/m2)+0.529×淋巴结转移+0.213×转移瘤负荷+0.421×T分期+0.029×NSE-0.004×血红蛋白+0.004×LDH-0.071×白蛋白+0.752×ECOG评分。时间依赖ROC曲线提示模型在AA治疗第6、12、24个月预测耐药结局的AUC分别为0.837、0.867、0.844,其AUC在第6个月显著高于NSE(0.578)、LDH(0.656)、ECOG(0.673)(均P<0.05),在第12个月显著高于NSE(0.482)、ECOG(0.605)(均P<0.05),在第24个月显著高于LDH(0.436)、ECOG(0.732)(均P<0.05)。
结论 mCRPC患者AA治疗前ECOG评分、血清NSE及LDH水平是AA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可在AA治疗后第6、12、24个月较好地预测耐药结局,其预测效能优于ECOG评分、血清NSE及LDH水平。 相似文献
4.
楼正达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12)
目的 应用醋酸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mCRPC)患者,评估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mCRPC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进行治疗,研究组同时应用醋酸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进行治疗。评估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毒性反应,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睾酮水平,评估患者尿流动力学,最大尿流率(MFR)、剩余尿量(PVR),应用Karnofsky(KPS)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近期有效率(RR)和PFS分别为69.05%(29/42)和(9.34±0.71)月,高于对照组54.76%(23/42)和(7.05±0.68)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浆血浆tPSA、睾酮、PVR分别为(13.42±3.70)ng/ml、(0.71±0.15)ng/ml、(24.15±1.91)ml,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MFR、和KPS 评分分别为(14.39±0.84)ml、(68.59±5.22)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醋酸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mCRPC患者,临床疗效较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新型抗雄药物阿比特龙(AA)投入中国市场时间较短,多数患者只有单次用药经验。本文通过回顾分析转移性前列腺癌(mPC)患者的综合诊疗过程,观察两次重复服用AA的治疗价值,发现包含两次服用AA在内的“三明治”方案是有效的。并且,如首次AA治疗后能在激素敏感期的末期尽早停药,将使再次实施AA治疗的反应时间更长;相反,如已由激素敏感期进展为去势抵抗期内再停止首次AA治疗,将导致再次实施AA治疗的反应时间缩短。早期停用首次AA的“三明治”方案,总体药物治疗反应期及最终的肿瘤特异性生存期均显著延长。因此,AA的“三明治”方案可作为提高mPC疗效的新策略,并且首次AA的早期停药方案较晚期停药方案将更有利于延长mPC患者的总体药物治疗反应期及最终的肿瘤特异性生存期,从而实现对现有序贯治疗的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收集并整理在我院泌尿外科治疗中心应用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确诊为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包括PSA缓解率、药物不良事件以及无进展生存时间等早期疗效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经验。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接受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12周以上的55例有效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长期随访并记录治疗期间血清特异性前列腺抗原(PSA)、血清睾酮水平以及复查全身骨显像等其他影像学检查资料来动态观察患者疾病变化情况,分析其中。结果:数据分析后,按照PSA工作组(PSA workgroup,PSAWG)标准,55例患者PSA总体缓解率56.4%,低于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实验COU-AA-302所报道的未经化疗的患者PSA缓解率(68%),有明显PSA缓解的31例患者均出现血清PSA值下降超过基线值50%,部分患者甚至下降达到90%以上,而临床症状也得到明显改善。按照基线情况不同分为:PSA基线值的不同可以分为PSA<20 ng/mL、20~80 ng/mL、>80 ng/mL,其PSA缓解率分别为63.6%、59.1%、55.6%;Gleason评分不同分为<8分、8分、>8分,其PSA缓解率为30.7%、58.1%、81.8%;有效内分泌治疗时间的不同可分为<18个月、18~36个月、>36个月,其PSA缓解率为63.2%、52%、54.5%。另外在早期使用阿比特龙的初期,我院泌尿外科治疗中心共观察并记录到15例(15/51,27.2%)患者出现PSA Flare现象。将患者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生存分析得出使用醋酸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的CRPC患者PFS明显获益(17.06个月vs. 11.68个月)。结论:大部分使用醋酸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的CRPC患者都在其中受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除Gleason评分外,不同基线值患者的预期疗效并无关联,使用醋酸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的CRPC患者PFS明显获益,并且发现PSA Flare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使肿瘤对药物的应答产生更积极的反应,影响患者达到PSA缓解的水平,对于不良事件的发生也应该严密监测,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7.
孙卫兵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4,36(6):511-517
以多西他赛为核心的化疗方案已经成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metastatic castrate-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治疗的一线方案。但在过去的几年中,一些新药的出现改善了患者的总体生存,同时也使优化个体化治疗方案成为可能。已有证据表明阿比特龙、卡巴他赛、镭-223、sipuleucel-T、恩杂鲁胺等与多西他赛一同使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生存获益。另外,mCRPC患者对多西他赛一线治疗初始反应良好,出现疾病进展后复治应作为一线治疗的延伸。这些新的治疗手段使mCRPC治疗方案更加复杂化,并且使以往的序贯治疗方案向基于一定规则的新的治疗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染料木黄酮增强阿比特龙对去势抵抗前列腺癌(CRPC)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CRPC细胞株22RV1作为体外细胞模型,染料木黄酮和阿比特龙单独或联合使用时,采用MTT比色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癌细胞的活力及抗原Ki-67表达,反映其增殖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兔抗人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酶AKR1C3、CYP17A1的表达水平;通过ELISA实验法检测染料木黄酮与阿比特龙联合作用对22RV1细胞裂解液中睾酮水平的影响.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染料木黄酮和阿比特龙单独或联合使用时,在体外对CRPC细胞株22RV1细胞活力具有抑制作用(P<0.05);与单独使用阿比特龙比较,染料木黄酮能增强阿比特龙对22RV1细胞的抑制作用(P<0.05);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染料木黄酮能增强阿比特龙的抗肿瘤效果,减弱抗原Ki-67的表达.但Westenr blot结果显示CYP17A1的表达并未明显减弱,PSA、PCNA和AKR1C3的表达随染料木黄酮浓度的增加逐渐下调.ELISA法检测睾酮水平未明显下降.结论 染料木黄酮可增强阿比特龙在体外对去势抵抗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降低PSA、PCNA和AKR1C3及抗原Ki-67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院泌尿外科治疗中心确诊为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CRPC)的患者在应用醋酸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的早期出现的不良反应现象,探索患者部分基线值情况对不良反应出现概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分析纳入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接受醋酸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用药12周以上的55例CRPC有效病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长期随访并记录治疗期间患者疾病变化情况。结果 55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共14例,占比25.5%。按年龄、Gleason评分、基线PSA值、骨转移情况以及是否行二线内分泌治疗的基础情况不同,人数分布也具有较大差异,通过统计学计算方法得出上述基线值对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并无显著影响。同时与COU-AA-302对比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有部分差异。结论对于醋酸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CRPC患者来说,不良反应的出现不受患者年龄、PSA基线值、Gleason评分等基线不同情况的影响,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呈较低水平且可控。 相似文献
10.
11.
醋酸阿比特龙联合强的松治疗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的疗效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21,42(6):978-985
目的 分析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患者接受醋酸阿比特龙(abiraterone acetate,AA)联合强的松(prednisone,P)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后续治疗提供经验。方法 筛选2018年7月至2021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共计46例CRPC患者,选择使用AA+P治疗,最后共计37例患者纳入研究。分析37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参照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工作组2(PSA Working Group 2, PSAWG2)标准计算PSA缓解率,按照实体瘤的疗效评价(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标准评估患者治疗期间的影像学结果,同时分析行多西他赛化疗、PSA闪烁现象以及基线PSA水平、肿瘤T分期、Gleason评分等指标对AA+P治疗的PSA缓解率的影响差异。结果 37例CRPC患者接受AA+P治疗,中位随访时间9.7个月。在接受AA+P初始,有5例患者发生了PSA闪烁现象,其PSA达峰再次下降至基线水平以下的中位时间为3.0(2.0,4.5)个月。37例患者PSA总体缓解率为59.5%,其中13例患者达到缓解后又发生了PSA复发,其中位复发时间为7.0个月。参照RECIST标准,37例CRPC患者中,有7例患者发生了影像学进展,而5例有明确的影像学缓解。6例达到PSA缓解后出现复发的患者将强的松转换为地塞米松,其中2例PSA再次缓解,PSA缓解率为33.3%。化疗失败后接受AA+P的患者PSA缓解低于未行化疗的患者(20.0% vs 65.6%,P=0.076)。此外,有PSA闪烁现象的PSA缓解率低于无此现象的患者(20.0% vs 65.6%,P=0.076)。醋酸阿比特龙的总体耐受性较好,药物不良反应少。结论 CRPC患者口服醋酸阿比特龙联合强的松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对于不愿意选择或不能耐受化疗的患者,有较高的PSA缓解率。PSA闪烁现象在AA治疗过程中并不少见,这部分患者达到PSA缓解的比例较低。PSA缓解后的中位复发时间为7.0个月,部分PSA进展患者用地塞米松替换强的松可重新达到PSA缓解,可恢复对阿比特龙治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恩扎卢胺作为转移性去势抵抗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的一线治疗和阿比特龙耐药后的二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3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6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等生化指标、影像学复查结果及治疗期间随访记录,分析患者的PSA应答、PSA进展及影像学进展等情况,以及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结果:接受恩扎卢胺治疗的mCRPC患者总计26例,其中作为mCRPC一线治疗患者13例,服用醋酸阿比特龙治疗后出现耐药从而接受恩扎卢胺作为mCRPC二线治疗的患者13例,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4(4,23)个月,mCRPC一线治疗患者的PSA应答率为100%(13/13),明显高于二线治疗患者[53.8%(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00,P=0.005)。mCRPC一线治疗患者中位PSA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无影像学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增加,多数患者一旦查出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时机。雄激素剥夺疗法(ADT)是此类患者最有效的初始治疗,然而取得最初良好效果后,几乎所有患者最终都会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CRPC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极其复杂,治疗药物的选择更是让临床医生棘手的问题。随着对其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许多新型药物层出不穷,文章对CRPC的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CRPC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姑息性手术、试验性局部治疗、外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化学治疗等常规治疗手段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有限.以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为靶点的放射性配体治疗(RLT)有望改变mCRPC患者生存期短、生活质量差的现状.177镥(177Lu)标记的PSMA-617(177Lu-PSMA-617)的理化性质和药代动力学特性优异,与其他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治疗探针相比,已积累了较多临床研究数据和经验,有效性、安全性、易获得性高,显示出了较好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但尚存在一些局限.目前,177Lu-PSMA-617RLT仍以小样本单中心研究为主,但随着全球研究大数据的积累,其有望成为mCRPC临床常规治疗的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多西他赛化疗后总生存期(OS)的预后因素。方法:选择性回顾性分析96例接受多西他赛化疗的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的临床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96例患者中63例死亡,全组患者中位OS为26.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基线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值、骨转移、基线碱性磷酸酶(ALP)浓度及化疗周期数与化疗后OS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ALP浓度≥120 IU/L、基线PSA值≥60 ng/mL、化疗周期数<10是较短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多西他赛治疗mCRPC可以获得较好的总生存率,化疗前基线ALP浓度、基线PSA值及化疗周期数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人多种临床因素与骨转移的相关性,探索前列腺癌病人骨转移的预测因素.方法 采用组间对照研究、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45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例和同期35例前列腺癌无骨转移病例的年龄、ALP、PSA、ESR、Gleason评分、病理免疫组化中的雄激素受体(AR)表达及ki-67表达进行分析,探索上述指标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及对骨转移诊断的预测价值.结果 在各指标组间对照比较中,骨转移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非骨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因素相关分析中,年龄、ALP、PSA、ESR、Gleason评分、AR表达及Ki-67表达等与骨转移均有相关性(P<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ALP、ESR、Ki-67表达等指标不是骨转移的独立相关性因素(P>0.05).PSA、Gleason评分及AR表达是骨转移的独立性因素,P值分别是0.008、0.013、0.005,OR (95% CI)分别是1.005(1.001,1.009)、5.356 (1.431,20.039)、18.594(2.460,140.524).PSA、Gleason评分及AR表达的cutoff值分别是67.1 ng/mL、7.5、2.5,灵敏度分别是55.6%、75.6%、84.0%,特异度分别是97.1%、82.9%、91.4%.结论 血PSA、前列腺癌组织Gleason评分及雄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程度是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测因素,年龄、ALP、PSA、ESR、ki-67表达等指标并不能准确预测骨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建立高效、可靠的肿瘤骨转移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将C57BL/6J雄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BALB/c雌鼠15只,设一组.将小鼠前列腺癌细胞RM-1和乳腺癌细胞4T1-luc消化、洗涤、计数后用生理盐水重悬至1×105/mL,取100μL,经股动脉将4T1 luc细胞注射到BALB/c雌鼠,并通过活体成像检验此方法转移成瘤的特异性.将100μL相同浓度的RM-1细胞悬液分别经股动脉、髂外动脉注射C57雄鼠各15只,比较两种不同注射方式所需时间、小鼠存活率,注射21天后将下肢骨HE切片,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建立骨转移模型的成瘤率.结果 经股动脉途径注射肿瘤细胞悬液所需的止血时间为2.53±1.75 min,经髂外动脉注射方法所需的止血时间为4.70±1.63 min(P<0.05);经股动脉注射方法的手术时间为14.67±2.16 min,经髂外动脉注射方法的手术时间为22.47±3.50 min(P<0.05);术后21 d经股动脉和髂外动脉注射组小鼠的生存率分别为93.3%和66.7%(P<0.05);采用两种方法的肿瘤转移率均为100%;分别经股动脉和髂外动脉注射生理盐水组和肿瘤细胞悬浮液组在上述3项指标无显著差异.活体成像结果显示,肿瘤特异性地转移到了股骨和胫骨中.结论 经股动脉注射方法建立肿瘤骨转移模型的手术及止血时间短、小鼠的存活率及肿瘤转移的成功率、特异性高,可作为肿瘤骨转移的新型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