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目的 探讨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 (Tregs) 对日本血吸虫病疫苗保护性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方法 雌性 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 即正常对照组、 感染对照组、 抗CD25单克隆抗体 (anti?CD25 mAb) 组、 谷胱甘肽?S?转移酶 (Gluthatione?S?transferase,GST) 免疫组和GST/anti?CD25 mAb联合组。分别在感染后2、 3、 4、 5周剖杀小鼠, 收集脾细胞 及培养上清,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中CD4+ CD25+ Tregs比例, 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FN?γ、 IL?2、 IL?4、 IL?5和TGF?β水平。感染后5周杀鼠, 门静脉冲虫, 统计每只小鼠虫荷及每克肝脏虫卵数; 肝组织石蜡切片HE 染色观察虫卵肉芽肿病理变化。 结果 结果 感染后5周, GST免疫组小鼠减虫率为24.98%, 而GST/anti?CD25 mAb联合组减 虫率达43.13%; GST免疫组小鼠脾细胞中CD4+ CD25+ Foxp3+ 比例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 (P < 0.05), 而anti?CD25 mAb组小 鼠脾细胞中CD4+ CD25+ Foxp3+ 比例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 (P < 0.01)。使用anti?CD25 mAb后2周, GST/anti?CD25 mAb联合 组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4、 IL?5、 IFN?γ和IL?2含量均较其他组高; 各组小鼠肝脏病理变化和脾细胞培养上清中TGF? β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均 > 0.05)。结论 结论 GST疫苗可引起日本血吸虫感染宿主CD4+ CD25+ Tregs 明显上升, 从 而导致其保护性效果欠佳; anti?CD25 mAb部分封闭CD4+ CD25+ Tregs后有利于增强日本血吸虫病疫苗的免疫保护性效 果, 其机制可能与Th1、 Th2型免疫反应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目的 观察并比较日本血吸虫可溶性成虫抗原 (SWA) 及虫卵抗原 (SEA) 在诱导CD4+ T细胞分化中的不同作用。 方法 方法 分别用SWA、 SEA免疫C57BL/6小鼠后分离脾细胞, 或用SWA、 SEA体外刺激正常小鼠来源的脾细胞后, 采用流式细胞术 (FCM) 检测脾细胞中产生IFN?γ及IL?4的细胞比例, 以及CD4+ T细胞中Th1、 Th2细胞亚群的比例。 结果 结果 SWA比SEA更能优势诱导CD4+ T细胞产生IFN?γ (P < 0.05),SEA比SWA更能优势诱导CD4+ T淋巴细胞产生IL?4 (P < 0.05)。结论 结论 SWA较SEA更能优势诱导Th1细胞分化, SEA较SWA更能优势诱导Th2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 (SEA) 和可溶性成虫抗原 (SWAP) 诱导小鼠效应性B细胞分化情况。方 方 法 法 SEA、 SWAP和脂多糖 (LPS) 分别体外刺激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和脾脏CD19+ B细胞, 72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CD19+ IL?6+ 及CD19+ IFN?γ+ 细胞比例;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抗原刺激后脾脏B细胞培养上清中IL?6和IFN?γ 水平。用SEA、 SWAP、 PBS分别和不完全弗氏佐剂混合免疫小鼠, 每周1次, 共3次, 末次免疫后7 d取小鼠脾脏, 流式细胞 术检测CD19+ IL?6+ 及CD19+ IFN?γ+ 细胞比例, 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6和IFN?γ水平。 结果 结果 SEA与LPS可以体 外诱导脾脏单个核细胞和脾脏B细胞分化为CD19+ IL?6+ B细胞 (F = 5.099, P < 0.05; F = 6.951, P < 0.05), 并刺激脾脏B细 胞分泌IL?6 (F = 55.184, P < 0.01); SEA免疫小鼠后, 可以在体内刺激小鼠脾脏B细胞分泌IL?6 (F = 19.244, P < 0.01), 并诱 导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分化为CD19+ IL?6+ B细胞 (F = 14.904, P < 0.05)。SWAP可以体外诱导脾脏单个核细胞分化为 CD19+ IFN?γ+ B细胞 (F = 3.277, P < 0.05), 但不能单独诱导脾脏B细胞分化为IFN?γ+ B细胞, 也不能刺激脾脏B细胞分泌 IFN?γ; SWAP免疫小鼠后, 可以在体内刺激小鼠脾脏B细胞分泌IFN?γ (F = 31.886, P < 0.01), 并诱导其分化为CD19+ IFN? γ+ B细胞 (F = 49.873, P < 0.01)。 结论 结论 日本血吸虫SEA可以优势诱导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分化为CD19+ IL?6+ B细胞, 而 SWAP可以优势诱导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分化为CD19+ IFN?γ+ B细胞, 但依赖于其他免疫细胞的参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弓形虫多基因核酸疫苗, 评价其免疫保护性。方法 PCR扩增热休克蛋白 (HSP70) 基因片段, 克隆到 pcDNA3?ROP2?p30重组质粒中, 构建pcDNA3?ROP2?p30?HSP70多基因核酸疫苗。采用该疫苗免疫BALB/c小鼠, 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及全血CD4+ 、 CD8+ , 血清、 脾淋巴细胞培养液中IgG、 IgM、 IgA和IFN?γ、 TNF、 IL?2、 IL?4、 IL?12等, 并进行弓形虫攻击感染实验。结果 应用PCR扩增出916 bp HSP70基因片段, 成功构建pcDNA3?ROP2?p30?HSP70重组体, 其中包含 HSP70 蛋白基因读码框内的完整序列。该弓形虫多基因核酸疫苗能诱发小鼠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实验组小鼠血清抗体滴度高, CD4+ 和 CD8+ 均增殖明显,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CD4+ =45.00, FCD8+ =15.01, P均<0.01); 其血清及脾细胞培养液中IFN?γ、 IL?2和IL?12含量均明显升高, 尤以血清中升高显著。攻击实验结果显示, 实验组小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pcDNA3?ROP2?p30?HSP70多基因核酸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能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重组刚地弓形虫抑制蛋白(rTgPRF)滴鼻免疫小鼠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免疫应答,探讨其最佳免疫剂量。方法 5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免疫组分别用10、20、30 μg和40 μg rTgPRF溶于20 μl磷酸盐缓冲液(PBS)后滴鼻免疫,对照组用20 μl PBS。分别于第0、14和21 天滴鼻免疫小鼠,末次免疫后2周,颈椎脱臼处死小鼠。无菌取脾,采用CCK?8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脾淋巴细胞上清液中IFN?γ、IL?2、IL?4和IL?10浓度。结果 经rTgPRF刺激,30 μg和40 μg免疫组小鼠脾淋巴细胞SI均高于对照组(P均< 0.05),且30 μg组显著高于40 μg组(P < 0.05)。与对照组比较,所有免疫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含量升高(P均< 0.05),20、30 μg和40 μg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L?2含量增加(P均< 0.05),其中30 μg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P均< 0.01)和IL?2含量最高(P均< 0.01);所有免疫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L?4和IL?10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rTgPRF滴鼻免疫小鼠可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和Th1型细胞免疫应答,以30 μg剂量免疫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3 kDa膜蛋白DNA疫苗基因枪免疫诱导BALB/c小鼠产生的抗血吸虫感染作用.方法6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pcDNA3.1组(对照组),每只小鼠用基因枪经腹部皮肤免疫pcDNA3.1质粒DNA 2次,共2 μg;SjC23基因枪(gg)组,每鼠用基因枪免疫pcDNA3.1-SjC23质粒DNA 2 μg;SjC23肌注(im)组,每鼠肌注100 μg pcD-NA3.1-SjC23质粒DNA;SjC23/CpG(gg)组,每鼠用基因枪免疫pcDNA3.1-SjC23/CpG质粒DNA2μg;SjC23/CpG(im)组,每鼠肌注100μg pcDNA3.1-SjC23/CpG质粒DNA;联合免疫组,每只小鼠先肌注100μg pcDNA3.1-SjC23/CpG质粒DNA,第2天用基因枪免疫2 μg.各组小鼠隔2周加强免疫1次,共3次.末次免疫后4周每鼠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45±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45 d后剖杀,计数成虫及肝脏虫卵数.首次免疫前2天及感染前2天经尾静脉采血检测IgG抗体水平及抗体亚类IgG1、IgG2a.末次免疫后3周检测脾细胞经ConA和rSjC23-HD刺激后培养上清中鼠IL-2、IL-4和IFN-γ的水平.结果SjC23(gg)组、SjC23/CpG(gg)组及联合免疫组小鼠所检成虫数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减虫率分别为19.57%、25.38%和32.31%;SjC23(gg)组、SjC23/CpG(gg)组及联合免疫组小鼠检获虫卵数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减卵率分别为16.92%、19.56%和27.73%.SjC23(im)组和SjC23/CpG(im)组分别获得了28.07%和35.14%的减虫率及21.56%和26.52%的减卵率.抗体检测结果,SjC23(gg)组、SjC23/CpG(gg)组、SjC23(im)组、SjC23/CpG(im)组和联合免疫组均诱导小鼠产生了特异性IgG抗体.SjC23(gg)组IgG1的A450值为0.102,而IgG2a几乎检测不到;SjC23/CpG(gg)组IgG2a/IgG1比值为2.01;联合免疫组IgG2a/IgG1比值为5.18;SjC23(im)组和SjC23/CpG(im)组IgG2a/IgG1的比值分别为10.06和12.15.脾细胞经ConA和rSjC23-HD刺激,联合免疫组检测到较高水平的IL-2.SjC23(gg)组小鼠脾细胞经特异及非特异性抗原刺激均产生较高水平的IL-4.脾细胞经ConA刺激,IFN-7的水平SjC23/CpG(gg)组较SjC23(gg)组有所升高.结论SjC23 DNA疫苗通过基因枪免疫也能产生部分免疫保护作用,但明显低于肌肉注射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肉芽肿病变与一氧化氮 (NO)、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 ,探讨NO介导Th1/Th2免疫偏移在血吸虫卵肉芽肿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石蜡切片 ,HE染色后观察感染小鼠肉芽肿病变。用硝酸还原酶法和ELISA夹心法分别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 0~ 12周血清及脾CD+ 4 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NO、IFNγ和IL - 4表达水平 ,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感染小鼠 0~ 12周血清和脾CD+ 4 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NO表达水平与小鼠肝肉芽肿病变动态相一致 ,并呈显著正相关 ,与IFNγ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而与IL - 4在小鼠感染慢性期 (12周 )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NO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肉芽肿病变过程中可能是一种与Th1/Th2细胞因子具有同样重要作用的调节因子 ,并可能是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而发挥作用的 ,通过调控NO合成介导Th1/Th2免疫偏移可能是控制血吸虫卵肉芽肿病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在日本血吸虫免疫逃避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对照组、感染对照组和抗CTLA-4单克隆抗体(Anti-CTLA-4mAb)组。各感染组每只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条,感染2周后,Anti-CTLA-4mAb组每只小鼠连续3d腹腔注射300μg anti-CTLA-4mAb,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PBS。感染后6周杀鼠冲虫,计数每只小鼠虫荷及每克肝脏虫卵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s)百分比。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IL-5和IL-10的含量。肝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感染组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病理变化。结果 Anti-CTLA-4mAb组减虫率为18.99%,脾淋巴细胞中CD4+CD25+Tregs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Anti-CTLA-4mAb组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IL-5和IL-10的含量均高于感染对照组,肝脏虫卵肉芽肿直径较感染对照组明显增大。结论 AntiCTLA-4mAb使用同时增强Th1型和Th2型免疫反应,有利于机体清除日本血吸虫但以损伤机体为代价。研究结果提示宿主CTLA-4利于日本血吸虫免疫逃避。  相似文献   

9.
免疫刺激序列增强日本血吸虫DNA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免疫刺激序列在日本血吸虫Mr 23 000膜蛋白 (SjC23)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抗血吸虫感染中的作用。 方法 将SjC23基因片段克隆到增加了免疫刺激序列的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1-CpG中,构建pcDNA3.1-SjC23/CpG。 4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 4组 ,① pcDNA3.1对照组 ;②pcDNA3.1-SjC23组 ;③ pcDNA3.1-CpG组 ;④ pcDNA3.1-SjC23/CpG组。每鼠经两侧股四头肌注射质粒DNA共100 μg ,隔 2周加强免疫 1次 ,共 3次。末次免疫后 4周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 45条 /鼠 ,45d后计数成虫及肝脏虫卵数。首次免疫前和感染前 2d分别经尾静脉采血 ,检测IgG及IgG1、IgG2a。末次免疫后 3周取小鼠脾细胞 ,检测经伴刀豆球蛋白和SjC23重组蛋白刺激后小鼠白细胞介素 2 (IL-2 )、白细胞介素 4(IL-4)和γ干扰素 (IFN-γ)。用51Cr释放法检测经SjC23重组蛋白刺激后脾细胞对小鼠淋巴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结果 ②组和④组减虫率分别为 2 8.1%和 3 5.1% ,减卵率分别为 2 1.6%和 2 6.5 %。④组减虫率显著高于②组 (P <0.0 5 )。这两组均检测到特异性IgG ,IgG2a/IgG1比值分别为 10.1和 12.2。脾细胞经伴刀豆球蛋白和SjC23重组蛋白刺激后的IL-2水平 ,②组较①组、④组较③组均有升高。②组脾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为9.7%, ④组为40.0%。 结论 疫苗载体中增加免疫刺激序列,可提高SjC23 DNA 疫苗在BALB/c小鼠中诱导产生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目的 观察并比较日本血吸虫可溶性成虫抗原 (SWA) 与可溶性虫卵抗原 (SEA) 诱导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 (Treg) 细胞水平及其抑制能力的差异。方法 方法 分别以PBS、 SWA和SEA免疫小鼠, 取小鼠脾淋巴细胞,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reg细胞占CD4+ T细胞的比例, 以及Treg细胞中产IL?10、 TGF?β的细胞比例。采用磁珠分选出各组小鼠的Treg细胞后, 以3 H?TdR掺入法检测其抑制靶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结果 与SWA相比, SEA可诱导更多的Treg细胞 (P < 0.05), 刺激 Treg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能力也更强 (P < 0.05); SWA、 SEA免疫小鼠后, SEA刺激Treg细胞产生IL?10、 TGF?β的能力更强(P < 0.01)。结论 结论 SEA较SWA能更好地活化诱导Treg细胞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佐剂白介素23(IL-23)和佐剂CpG2216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重组疫苗G1F/M2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 将编码IL-23的质粒(简称IL-23)单独作为佐剂以及将IL-23和CpG2216联合作为佐剂与G1F/M2共免疫BABL/c小鼠三次,在每次免疫后10 d取血,分离血清,用间接ELI...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小隐孢子虫重组蛋白CP23与CP15/60-23 的免疫原性。 方法 用重组蛋白CP23与CP15/60-23分别免疫BALB/c小鼠,免疫3次,2周后检测抗CP23与CP15/60-23的特异性抗体IgG滴度、小鼠脾脏CD4+、CD8+T细胞及其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IFN-γ、IL-12,实验同时设PBS对照组;之后用微小隐孢子虫卵囊攻击免疫小鼠,收集小鼠粪便,计算小鼠排出的卵囊量。 结果 自免疫第2周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水平逐渐升高,重组蛋白CP15/60-23组升高更为明显,免疫小鼠脾脏T细胞CD4+、CD8+百分比及CD4+/CD8+比值都增高,细胞因子 IFN-γ、IL-12的水平亦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囊攻击后,各组小鼠粪便中的卵囊数量都很低,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结论 重组蛋白CP23和CP15/60-23皆可产生较好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热休克蛋白60 kDa(SjHSP60)免疫原性,评价其免疫保护性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SjHSP60的B细胞表位,随后用SjHSP60免疫BALB/c小鼠后检测特异性抗体水平和淋巴细胞增殖以评估其免疫原性,进一步通过攻击感染实验观察其免疫保护效果;最后分选免疫小鼠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与CD4~+CD25~-T细胞共培养,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检测CD4~+CD25~+Treg细胞的抑制功能。结果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SjHSP60中存在多个B细胞表位的优势区段。SjHSP60可在小鼠体内诱导特异性抗体(P0.01),也可诱导小鼠脾细胞发生增殖(P0.01)和分泌IFN-γ(P0.01);但攻击感染实验显示,SjHSP60免疫小鼠体内虫荷(P0.05)、卵荷(P0.05)均未显著减少。体外共培养实验表明,SjHSP60可显著增强小鼠CD4~+CD25~+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P0.01)。结论SjHSP60对宿主免疫系统可发挥"双刃剑"作用,即在诱导特异性抗感染免疫应答的同时又可增强免疫抑制功能,从而削弱了其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负载GST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联合非甲基化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寡脱氧核苷酸(CpGODN)免疫小鼠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作用。方法将GST抗原纯化后负载树突状细胞株DC2.4,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GST的负载情况,并进行动物保护性实验。35只C57BL/6小鼠随机均分7组(每组5只),分别作免疫注射:A组为未处理的DC,B组为牛血清白蛋白(BSA)处理的DC,C组为GST负载的DC,D组为GST+CpGODN共刺激的DC,E组为CpGODN刺激的DC,F组为GST蛋白,G组为空白对照组。A~E各组DC经0.25%胰蛋白酶消化后用PBS调整密度至107/ml,每鼠皮下注射0.1ml,每次间隔2周,共免疫3次。F组首次每鼠免疫50μgGST蛋白加福氏完全佐剂,第2、3次分别免疫50μg、10μgGST蛋白加福氏不完全佐剂,均为皮下注射。各组于末次免疫后10d收集血清,ELISA方法分析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各组小鼠于末次免疫后2周每鼠经腹部感染尾蚴30±1条。6周后剖杀小鼠,计算减虫率。结果 DC经GST负载后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抗GST的特异荧光,表明抗原已被DC摄取。各组小鼠免疫后,F组抗体水平最高,为2.1270±0.4115,另外C组(0.5552±0.0789)和D组(0.7150±0.0523)的抗体水平均高于G组(0.2358±0.0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攻击感染,D组小鼠的减虫率最高为53.3%,其次为F组(24.0%)和C组(21.3%),但D组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GODN联合GST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具有一定的抗日本血吸虫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周期型马来丝虫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BmGAPDH)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mGAPDH,并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细胞免疫应答效应.方法 以周期型马来丝虫总RNA为模板,RT-PCR方法扩增目的 基因片段.与pGEM-T Easy克隆载体连接,筛选出阳性克隆.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后,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构建pcDNA3-BmGAPDH表达载体,将纯化的pcDNA3.1-BmGAPDH和CpG经后腿胫前肌免疫BALB/c小鼠,并设PBS对照组及空质粒对照组,共免疫3次,每次免疫间隔2周.用RT-PCR方法检测肌肉组织内目的 基因;用噻唑蓝(MTT)法、ELISA方法分别检测免疫小鼠T淋巴细胞刺激增殖指数和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应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样本均数的t检验.结果 成功构建了pcDNA3.1-BmGAPDH真核表达载体,基因片段全长为1020 bp.DNA序列分析与基因库已知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该真核表达载体免疫小鼠后,从小鼠肌肉组织扩增出目的 基因重组质粒组小鼠淋巴细胞刺激增殖指数显著高于PBS对照组及空质粒对照组,淋巴细胞刺激增殖指数分别为1.398、1. 006和1.017(P<0.05).重组质粒组IFN-γ、IL-4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PBS对照组及空质粒对照组,分别为163.905、58.589、51.317 ng/L和107.906、27.111、34.627 ng/L(P<0.05).免疫佐剂CpG与疫苗同时注射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表现为IFN-γ水平和免疫4周后淋巴细胞刺激增殖指数显著上升.结论 pcDNA3.1-BmGAPDH真核表达载体能在小鼠体内表达并可诱导相关的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弓形虫复合黏膜疫苗鼻内免疫小鼠诱导的肠黏膜和系统免疫应答及其抗弓形虫感染作用。方法 BALB/c小鼠52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只),免疫组小鼠用弓形虫复合黏膜疫苗(每毫升含可溶性速殖子抗原1 mg, 霍乱毒素50 μg) 20 μl/只滴鼻免疫2次,间隔2周;对照组用等剂量PBS滴鼻。末次免疫后14 d,各组处死6只,摘眼球取血(0.5~1 ml);取直肠内粪便(4~5粒),ELISA测定血清IgG和粪IgA抗体;分别计数脾组织、派伊尔集合淋巴结(PP)和肠上皮淋巴细胞(IEL),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织中CD4+、CD8+ T细胞亚群水平。用RH株弓形虫速殖子(4×104个/只)灌胃攻击感染各组其余小鼠,30 d后颈椎脱位处死,计数肝、脑组织速殖子虫荷。 结果 免疫后14 d,免疫组小鼠血清IgG和粪IgA抗体水平(分别为0.224和0.371),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041和0.037)(P<0.05),脾、PP和IEL中T淋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生(P<0.01),其中脾、PP中CD4+、CD8+ T淋巴细胞增殖显著(P<0.05),IEL中以CD8+ T细胞为主,增殖显著(P<0.01),CD4+/CD8+ 比值降低(P<0.05)。攻击后30 d,免疫组小鼠存活率(85.0%)显著高于对照组(45.0%)(P<0.05)。免疫组肝、脑组织速殖子数比对照组分别减少86.3%、8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弓形虫复合黏膜疫苗鼻内免疫小鼠,能有效诱导黏膜和系统免疫应答,小鼠存活率显著提高,肝、脑组织虫荷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旋毛虫成虫可溶性抗原 (AWSAg)接种小鼠后诱发的免疫应答。  方法 制备旋毛虫AWSAg免疫小鼠 ,分别于攻击感染后 7、14、2 1、2 8和 3 5d ,动态观察免疫小鼠特异性IgG抗体水平、IL 2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结果 与非免疫鼠相比 ,免疫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OD值在攻击感染后 7d明显升高 ,在观察期内一直高于非免疫鼠。感染后 7dIL 2水平明显增高 ,达观察期内最高值 ,2 1d后才逐渐减少 ,在感染后 2 8~ 3 5d仍高于正常组。免疫鼠CD4+ T细胞在攻击感染 7d明显增加并保持不变 ,非免疫鼠CD4+ T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较正常鼠减低。 结论 旋毛虫AWSAg免疫小鼠攻击感染后 ,出现细胞、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弓形虫速殖子排泄-分泌抗原(excreted/secreted antigen,ESA)和可溶性速殖子抗原(soluble tachyzoite antigen,STAg)鼻内免疫小鼠的免疫原性。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PBS 20μl/只、体外排泄-分泌抗原(excreted/secreted antigenin vitro,ESAv)、腹腔排泄-分泌抗原(excreted/secreted antigen in mice,ESAm)和STAg各20μg/只鼻内免疫2次,间隔14 d。分别于末次免疫后14 d和44 d每组处死8只小鼠,计数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estinal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iIEL)和脾淋巴细胞,ELISA法检测血清IgG和小肠冲洗液sIgA抗体水平。结果实验期间,ESAm组小鼠于二次免疫后状态欠佳,其他各组小鼠健康状况良好。末次免疫后14 d,各抗原组脾淋巴细胞及iIEL均增殖活跃,细胞数与PBS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至免疫后44 d,两种ESA组脾淋巴细胞及iIEL数与PBS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各抗原组血清IgG水平在免疫后14 d和44 d均明显增高,与PB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免疫后14 d肠液sIgA水平ESAv、ES-Am和STAg组与PB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ESAm和STAg组与ESA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种ESA组在免疫后44 d与PBS组比较差异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Av、ESAm和STAg鼻内免疫均可诱导粘膜及系统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但ESAm可能对机体有毒副作用,不适宜直接鼻内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