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439-2441
目的:探讨电针水沟穴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MCAO/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与自噬相关蛋白p62的关系。方法:线栓法复制大鼠局造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Bederson神经功能缺损体征评分法对MCAO/R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Western blot检测MCAO/R大鼠自噬相关蛋白p62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有明显神经功能缺损体征,自噬相关蛋白p62的表达明显下调;与模型组相比针刺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明显减轻,自噬相关蛋白p62的表达明显上调。结论:电针水沟穴可能是通过拮抗自噬相关蛋白p62表达的下调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研究益气活血通络中药芪蛭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自噬相关因子LC3、p62表达的影响,阐明该方拮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I/R组、3-MA组、中药组。中药及3-MA抑制剂干预后,复制MCAO/R模型,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评定脑梗死体积;免疫荧光、Western-Blot及电镜检测自噬发生水平、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细胞损伤程度。结果 与I/R组相比,中药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显著减轻,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LC3BⅡ/Ⅰ比值明显升高,p62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中药组细胞形态及细胞器保留较完整,有较多自噬小体及自噬溶酶体出现。结论 芪蛭胶囊可有效缓解脑梗死及神经功能损伤,提高LC3,降低p62的表达,进一步激活细胞自噬,从而有效拮抗CIRI,保护神经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曲池""足三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皮层区自噬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1只。电针组电针"曲池""百会""足三里",每次30 min,每天1次,连续5 d。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末次电针结束30 min后,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使大鼠脑缺血1. 5 h,拔栓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高尔基染色法检测神经元树突棘密度,电镜观察大脑皮层缺血区神经元结构及自噬小体形成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大脑皮层缺血区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sequestosome-1(SQSTM1/p6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P<0. 01),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大(P<0. 01),自噬小体增多,皮层缺血区LC3-Ⅱ/LC3-Ⅰ显著增加(P<0. 01),p62的表达显著下调(P<0. 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 01),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P<0. 01),自噬小体减少,皮层缺血区LC3-Ⅱ/LC3-Ⅰ显著降低(P<0. 01),p62的表达显著上调(P<0. 01)。结论:电针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自噬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针人中、百会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BBB损伤的作用机理,为针刺治疗脑卒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Longa线栓改良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电针组在造模成功后电针刺激人中、百会30 min。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V染色法测定脑水肿肿胀率、免疫组织化学法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CAO大鼠脑组织中ZO-1表达及以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右侧脑组织纹状体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BBB损伤程度均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而电针组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在缺血再灌注6 h缺血侧脑半球开始肿胀,并于72 h达到高峰,电针组大鼠在缺血再灌注24 h、48 h、72 h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或P 0.01);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模型组Z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显著低于电针组,在缺血再灌注24 h、48 h和72 h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 0.05);电镜图示电针组较模型组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较小。结论电针人中、百会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神经损伤,下调脑水肿肿胀率,抑制ZO-1蛋白下降,保护脑组织内的超微结构,以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比电针治疗前后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认知障碍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自噬的变化,从而探讨电针神庭、百会对海马区神经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SD雄性大鼠5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电针组20只,模型组20只,假手术组10只。电针组和模型组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左侧的颈动脉,选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标准,筛选出造模成功的大鼠。造模后2 h电针其神庭、百会穴,每次30 min,1次/d,电针治疗后3~5 d,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完成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检测,造模后第7天断头取大鼠海马组织。选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标准观察电针治疗前后大鼠神经功能情况,通过透电镜完成对海马神经细胞中自噬情况的观察,通过Western Blot、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完成对大鼠海马组织中LC3蛋白表达的定量分析。结果:(1)Morris水迷宫实验:与模型组相比较,电针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缩短明显,穿越平台期的次数增多,路程缩短(P0.05);(2)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均可见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减轻(P0.05);(3)LC3蛋白: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LC3表达不同程度增多。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LC3表达不同程度增加(P0.05);(4)假手术组大鼠神经细胞未发生自噬。模型组可见自噬及凋亡形态结构。电针组大鼠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神经细胞自噬发生程度增高。结论:电针神庭、百会穴可明显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能够有效的激活缺血区自噬,减轻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损害,能提高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对脑出血大鼠自噬相关蛋白LC3A/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射的方法制作脑出血Wistar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抑制剂组、针刺组、抑制剂+针刺组),每组12只,再将各组随机分为4个时间亚组(造模后12 h、24 h、72 h、7 d),每亚组3只。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抑制剂组分别在相应时间节点取材;抑制剂组于造模前15 min注射3-甲基腺嘌呤(3-MA)自噬抑制剂,针刺组和抑制剂+针刺组于造模成功后6h开始以"百会透曲鬓"针刺法针刺,1次/24 h,并于相应时间节点取材。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6 h及处死前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自噬相关蛋白LC3A/B的表达变化。结果:神经功能评分:造模前大鼠神经功能均为正常,造模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针刺组于处死前有改善且与干预时间成正相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C3A/B的病理变化表达在细胞质中,而在相同时间点,其程度高低依次为针刺组、模型组、抑制剂+针刺组,空白对照组和抑制剂组程度相似且明显低于前三组。结论:"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对脑出血后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有改善作用且对自噬相关蛋白LC3A/B的表达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水沟”“百会”穴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6只。采用一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的方法复制I/R损伤大鼠模型。电针组予“水沟”“百会”电针治疗,20 min/次,1次/d,共5 d。以Longa神经功能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TTC染色法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ELISA法检测脑脊液白细胞介素(IL)-6、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缺血区海马组织自噬相关蛋白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Beclin-1、VPS34、LC3B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1),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增大(P<0.01),脑脊液IL-6、IL-18、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海马组织AMPK、Beclin-1、VPS34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以及LC3B mRNA表达水平和LC3B-Ⅱ/LC3B-Ⅰ比值均升高(P<0.01...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Ⅲ型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及Beclin-1等自噬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针刺调控Ⅲ型PI3K/Beclin-1通路适度激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侧海马神经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模型+3-甲基腺嘌呤(3-MA)组、针刺+3-MA组,每组11只。使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模型+3-MA组、针刺+3-MA组于再灌注前30 min予侧脑室注射3-MA 5䥺SymbolmApL(400 nmol/5䥺SymbolmApL)。针刺组、针刺+3-MA组针刺“大椎”“水沟”“百会”,每15 min捻转1次,留针30 min,每12 h治疗1次,共7次。于再灌注后2 h、干预后进行Garcia神经功能评分,干预后通过TTC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缺血面积百分比,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海马组织Ⅲ型PI3K、Beclin-1、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Lamp2)、P62的蛋白表达水平,透射电镜法观察缺血侧海马组织神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方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不同阶段自噬与凋亡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痰瘀同治方组(43 g·kg~(-1)ig)及3-MA干预组(13.5 mg·kg~(-1)iv)。可逆性冠脉左前降支结扎缺血30 min,再灌注2 h复制心肌缺血(MI)及IR模型,利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自噬基因Beclin-1,心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蛋白(LC3)及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缺血及再灌注阶段血清CK,LDH含量及心肌Beclin-1,LC3 mRNA表达均显著增强,且Bcl-2 mRNA表达减弱(P0.01);与模型组比较,痰瘀同治组能降低缺血期血清CK及再灌注期CK,LDH含量(P0.05),抑制缺血期Beclin-1 mRNA及再灌注期Beclin-1,LC3 mRNA表达,上调缺血期及再灌注期Bcl-2 mRNA表达(P0.05,P0.01);与假手术组,3-MA组比较,痰瘀同治组在缺血期可上调Beclin-1,LC3 mRNA表达(P0.01)。经相关性检验,缺血期及再灌注期Beclin-1与Bcl-2均呈负相关表达(P0.01)。结论:痰瘀同治方通过促进缺血期自噬发生及抑制再灌注期自噬过表达,同时促进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而发挥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诱因,而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通过调节自噬及时清除受损蛋白质和细胞器,对减轻脑损伤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为了探讨β-石竹烯(beta-caryophyllene,BCP)是否可以通过调节自噬对I/R损伤小鼠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给药组,各组小鼠术前连续灌胃给药5 d后,采用线栓法建立小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术后24 h对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进行评价;HE染色法观察缺血区皮层组织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p62,LC3B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观察LC3B在缺血区皮层组织中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缺血区皮层组织细胞自噬现象。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BCP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小鼠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脑梗死体积百分率,减少缺血区脑组织细胞的死亡,上调beclin1,LC3B,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p62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缺血区皮层组织自噬体的数量,最终确定BCP可以通过激活自噬对I/R损伤小鼠起到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神庭、百会穴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以及对大鼠皮质区和海马区中LC3蛋白表达的变化分析。方法54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数字法分为电针组(18只)、模型组(18只),假手术组(18只)。电针组及模型组行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假手术组行假手术。三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2h,5d,7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电针组于造模2h后取神庭、百会穴进行治疗,每次30min,每日1次。同时于针灸干预后第4~8d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海马及皮质区LC3Ⅱ的含量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Ⅰ、LC3Ⅱ及LC3Ⅰ/Ⅱ比值。14d后处死3组大鼠,立即断头取脑,用TTC染色法观察大鼠脑梗死区域并计算脑梗死的体积。结果①神经功能学评分:与模型组相比较,电针组大鼠经针灸干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1);②Morris水迷宫实验:与模型组相比较,电针组大鼠穿越平台期的时间及路程明显缩短,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01);③Western Blot法检测皮质及海马区检测LC3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电针组大鼠皮质及海马区LC3Ⅰ及LC3Ⅱ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海马及皮质区LC3Ⅱ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较,电针组与模型组大鼠海马及皮质区LC3Ⅱ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相比较,电针组大鼠海马及皮质区LC3Ⅱ含量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⑤脑梗死体积计算:与模型组相比较,电针组脑梗死的区域和体积明显缩小(P0.001)。结论电针神庭、百会穴可显著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学习及记忆能力。对自噬网络及其调控机制在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川芎嗪(TMP)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体积、皮层神经元损伤及MyD88表达的影响,探讨头针联合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6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头针组(C组)、TMP组(D组)、头针+TMP组(E组)五组。每组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IR1d(n=13)、IR3d(n=10)、IR7d(n=10)三亚组。采用改良的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MCAO/R)大鼠模型;A组不中断大脑中动脉血流。C组和E组大鼠在右侧头部百会至曲鬓穴线进行透刺治疗;D组和E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TMP 20 mg/kg/次,每日一次。各组大鼠相应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TTC染色检测再灌注1 d大鼠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皮层神经元损伤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MyD88表达水平。结果:E组大鼠在再灌注1 d、3 d、7 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较其余四组明显减轻(P0.05)。在再灌注1 d,E组大鼠相对脑梗死体积最小,与其余四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再灌注各个时间点,E组大鼠缺血侧皮层神经元损伤程度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均较其余四组明显减轻;且缺血侧脑组织中MyD88阳性细胞数和相对蛋白含量均较其余四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头针联合川芎嗪治疗可显著改善MCAO/R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减少梗死体积,减轻皮层神经元损伤、炎性细胞浸润,具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缺血侧脑组织中MyD88蛋白表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级联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大鼠神经行为学及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突触囊泡蛋白(SYN)、髓鞘碱性蛋白(MBP)、勿动蛋白A(Nogo-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MCAO/R模型大鼠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R模型。电针刺激在造模成功90min后进行,针刺双侧"内关"水沟"三阴交"及"百会"穴,留针30min,每天针刺1次,共14d。各组大鼠在7、14d两个时间点各取10只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并行免疫组化SP法检测缺血脑组织VEGF、GAP-43、SYN、MBP、Nogo-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出现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症状,14d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7、14d缺血组织VEGF、GAP-43、Nogo-A的表达增多,SYN在两个时间点的表达均减少(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7、14d缺血组织VEGF、GAP-43、SYN、MBP阳性表达均增多(P<0.01,P<0.05),Nogo-A的表达减少(P<0.01)。结论:①电针能有效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②电针能通过上调各时间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内VEGF、GAP-43、SYN、MBP的表达,下调Nogo-A的表达,促进血管、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的恢复,从而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血管单元。  相似文献   

14.
《河北中医》2021,43(4)
目的观察电针头部特定区域和穴位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脑皮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差异性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3组,每组30只。每组再按缺血再灌注24、48、72 h分为3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MCAO模型,电针组大鼠造模成功后各亚组分别于相应的时间予电针头部特定区域和穴位治疗,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造模后正常喂养,不做任何处理。比较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障碍评分(NSS);高通量测序检测并针对差异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验证测序结果;同时检测lncRNA SOCS2-AS1转录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缺血再灌注24、48、72 h NSS评分均高于假手术组同一时间点(P 0.05);电针组大鼠缺血再灌注24、48、72 h NSS评分均低于模型组同一时间点(P 0.05),其中缺血再灌注48 h比较差异最显著(P 0.01)。将模型组、电针组大鼠缺血再灌注48 h的脑皮质提取总RNA进行高通量测序并进行差异基因筛选,显示2532个差异基因。通过real-time PCR验证测序结果发现,电针后缺血脑皮质lncRNA SOCS2-AS1、lncRNA LINCOO398、lncRNA SNHG14、lncRNA LINCOO487的表达分别上调5.96±1.07倍、3.73±1.10倍、2.05±1.97倍、2.71±1.75倍(P 0.05); lncRNA SOCS2、lncRNA RP11225N表达分别下调0.58±0.45倍、0.83±1.85倍(P 0.05),与高通量测序结果趋势一致。模型组大鼠缺血再灌注24、48、72 h脑皮质lncRNA SOCS2-AS1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同一时间点(P 0.05);电针组大鼠缺血再灌注48、72 h脑皮质lncRNA SOCS2-AS1表达均高于模型组同一时间点(P 0.05),其中缺血再灌注72 h比较差异最显著(P 0.01)。结论电针头部特定区域和穴位能有效减轻MCAO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这一作用可能与其干预多种lncRNA差异性表达有关,电针头部特定区域和穴位对MCAO大鼠lncRNA SOCS2-AS1的表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孔立红  孙国杰  刘胜洪 《针刺研究》2006,31(3):140-144,F0003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分子表达和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细胞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24h组、模型48h组、模型72h组、电针治疗24h组、电针治疗48h组、电针治疗72h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模型,电针“大椎”、双侧“内关”穴(连续波,频率120次/min,强度1mA,持续30min)。运用免疫组化检测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NF-κB-p65核转录因子蛋白的表达与含量。结果:模型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NF-κB-p65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也显著高于电针治疗同时相各组(P<0·01),NF-κB移位于核明显;模型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NF-κB-p65蛋白含量比电针治疗同时相各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能下调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组织NF-κB蛋白水平,阻滞其转位于核,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和电针治疗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为针灸参与中风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早期防治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72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术前电针组和术后电针组,通过观测各组大鼠避暗试验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侧海马胆碱能受体结合量,分析术前和术后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结果:1)缺血后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体征。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避暗试验潜伏期和错误次数明显增加。mAchR的特异性结合量降低,与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电针缺血大鼠可降低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与模型组相比,术前电针组、术后电针组避暗试验潜伏期和错误次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与模型组比较,术前电针组mAchR结合量明显升高(P〈0.05),术后电针组mAchR结合量略有升高。结论:术前和术后电针均可延长避暗试验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而术前电针预处理可明显升高脑缺血再灌注所致异常降低的mAchR结合量,从而改善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改善学习记忆。提示电针预处理对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所致的学习记忆功能缺损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I)后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微管相关蛋白1轻3 (LC3)、P62影响的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观察组和3-甲基腺嘌呤(3-MA)组。模型组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在模型制备的前3天灌胃补阳还五汤,3-MA组腹腔注射3-MA注射液,然后夹闭腹主动脉40 min后开放。模型制备后,在缺血3 h、6 h后进行行为学评分、取材,免疫组化检测Beclin 1、LC3、P62的表达。结果:在缺血3 h后、6 h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行为学评分下降(P0.05),Beclin 1、LC3、P62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3-MA组行为学评分升高,Beclin 1、LC3、P62蛋白表达降低(P0.05)。在缺血3 h后,与3-MA组比较,观察组行为学评分及P62蛋白表达较高(P0.05);在缺血6 h后,与3-MA组比较,观察组行为学评分较高(P0.05),Beclin 1、LC3、P62蛋白表达较低(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通过调节Beclin 1、LC3和P62蛋白的表达,不仅可以促使细胞自噬发生,加快消化、降解受损、衰老、失能的细胞,给细胞的再生、重建提供原料,而且可以抑制细胞自噬过度发生,减少细胞凋亡程序,从而达到双向调节,保护神经细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栝楼薤白半夏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自噬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3-MA干预组及栝楼薤白半夏汤组,采用可逆性冠脉左前降支结扎缺血30 min、再灌注2 h复制MI/RI模型。利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自噬基因Beclin-1、LC3II及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CK、LDH含量与心肌Beclin-1、LC3 II、Bax蛋白表达及LC3 II/LC3I水平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栝楼薤白半夏汤组及3-MA干预组能降低血清CK、LDH含量,下调心肌Beclin-1、LC3 II、Bax蛋白表达及LC3 II/LC3I水平,且栝楼薤白半夏汤抑制Beclin-1表达作用优于3-MA干预组。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可引起自噬反应增强,促进凋亡损伤,栝楼薤白半夏汤通过抑制自噬、改善心肌细胞凋亡而起到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头针组。线栓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动物模型。头针组大鼠采用透刺法针刺右侧百会、曲鬓穴。神经功能评分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脑组织NF-κB、TNF-α蛋白的定性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和ELISA法分别检测缺血脑组织NF-κB、TNF-α蛋白的定量表达情况。结果:头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模型组减轻,再灌注3天、7天,m NSS评分与同期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头针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缺血脑组织中NF-κB、TNF-α蛋白含量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但头针组大鼠缺血脑组织中NF-κB、TNF-α蛋白含量均较同时间点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头穴透刺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中NF-κB、TNF-α蛋白表达、降低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中成药》2020,(7)
目的探讨竹节参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组织中自噬的影响。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竹节参总皂苷低剂量组(50 mg/kg)、竹节参总皂苷高剂量组(100 mg/kg)。提前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30 min后,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使大鼠缺血1.5 h,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检测脑梗死范围百分比,电镜观察自噬小体,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自噬底物蛋白p6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范围百分比增加(P0.01),自噬小体增多,LC3-Ⅱ/LC3-Ⅰ增加(P0.01),p62表达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竹节参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明显改善,脑梗死范围百分比减小(P0.01),自噬小体减少,LC3-Ⅱ/LC3-Ⅰ降低(P0.01),p62表达上调(P0.01)。结论竹节参总皂苷可能通过抑制自噬的过度激活,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