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伊伐布雷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f通道阻滞剂伊伐布雷定已经欧盟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正常窦性心律、对β受体阻滞剂禁忌或不能耐受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心衰、急性冠脉综合征等的研究目前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2.
伊伐布雷定作为目前临床上唯一的If 电流抑制剂,通过选择性作用于窦房结上高表达的HCN4通道减慢心率。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它对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具有明确治疗效果,能够提高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伊伐布雷定无负性肌力、负性传导作用,对支气管平滑肌、血压无干扰,为B受体阻滞剂及钙离子拮抗剂禁用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来,心率在心血管疾病(尤其心力衰竭)中的管理已成为心血管医生关注的重点,也是研究的热点,尤其对处在心力衰竭易损期的患者心率管理更为关键,它是关系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再入院及远期预后十分重要的客观指标;心率是评价心力衰竭死亡率和再住院率的危险指标之一,心率管理达标将有益于改善心力衰竭患者远期生存及生活质量[1]。近30年来β受体阻滞剂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基石,奠定了心力衰竭治疗的里程碑。但β受体阻滞剂因其负性肌力、降低血压等  相似文献   

4.
王群  林文华 《心脏杂志》2018,30(2):192-195
目的 探讨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并发慢性心力衰竭且为窦性心率≥70次/min患者76例,随机分为伊伐布雷定组(试药组,39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7例),在2周、4周、6周及3个月时随访,记录其心率、血压、心血管不良事件、药物剂量。入院后及3个月行6分钟步行试验及心脏彩超。结果 3个月时,与对照组相比,试药组心率显著降低[(72±5)次/min vs.(62±4)次/min,P<0.05],血压显著升高[(116±8) mmHg vs.(123±7) mmHg,P<0.05],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P<0.05),左室收缩末内径及左房直径较对照组显著减小[分别(4.6±0.3) cm vs.(4.1±0.2) cm;(4.0±0.4) cm vs.(3.7±0.2) cm,均P<0.05]。6分钟步行距离显著增加[(522±81) m vs.(578±91) m,P<0.05];两组心功能分级至少增加1级,试药组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更显著(62% vs. 35%,P<0.05)。结论 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5.
伊伐布雷定是目前唯一的特异性If电流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4期If电流而达到减慢心率的作用.伊伐布雷定在减慢心率的同时不影响左心室收缩功能;治疗剂量范围内不影响PR间期、QRS间期及QTc;也不影响支气管平滑肌、糖脂代谢、血压.多项研究表明伊伐布雷定能明确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且对窦性心动过速亦有疗效.  相似文献   

6.
伊伐布雷定是临床用于心绞痛及心力衰竭患者稳定心率的药物,可减少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风险,并改善长期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对合并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其他β受体阻滞剂禁忌证的患者,可考虑使用伊伐布雷定。伊伐布雷定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少,但对快心室率异位心律无效。  相似文献   

7.
伊伐布雷定是临床用于心绞痛及心力衰竭患者稳定心率的药物,可减少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风险,并改善长期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对合并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其他β受体阻滞剂禁忌证的患者,可考虑使用伊伐布雷定。伊伐布雷定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少,但对快心室率异位心律无效。  相似文献   

8.
伊伐布雷定为特异性的 I f通道阻滞剂,通过调节窦房结的起搏,发挥特有电生理学作用,可减慢心率但不影响心肌收缩力、心内传导、心室复极等,因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目前不仅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稳定性心衰、冠心病等疾病,而且最新临床及动物试验证实,伊伐布雷定药物的应用在不断的拓展,一些临床不良反应也得到进一步证实,该文就其近年来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新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伊伐布雷定为首个特异性心脏起搏电流抑制剂,具有特异性降低心率的作用,相关的动物实验及大规模临床研究也日益增多。现对伊伐布雷定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在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伴窦性心动过速病人治疗中应用伊伐布雷定治疗的价值.方法: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时段纳入86例心内科收治的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伴窦性心动过速病人参与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3例.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采取伊伐布雷定的治疗方法,对两组病人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与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与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HRV)改变及其异同,并观测疾病状态下HRV改变的昼夜节律性。方法 观察25例糖尿病患者、2例冠心病患者及48名健康人24h、白天段及夜间段心率变异长程时域。结果 糖尿病组与冠心病组HRV各指标SDNN、RMSSD、PNN50、SDANN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与冠心病组及2组内白天与夜间HRV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糖尿病、冠心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导与QT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T2DM )合并冠心病 (CHD)的心率变异 (HRV)与QT离散度 (QTd)的关系。方法 选择 2 0 0 1- 0 2~ 2 0 0 4 - 0 2东莞市人民医院 2型糖尿病 33例 (B组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30例 (A组 )患者 ,同时选择正常人 2 1例做对照 (C组 ) ,分别做 2 4h动态心电图 ,经电脑系统分析得出HRV时域和频域分析参数 ,做常规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测定QT间期及QTd。结果  (1)A组的HRV各项参数均低于B组和C组 (P<0 0 1) ,QTd均大于B组和C组 (P <0 0 5 ,P <0 0 1) ;B组的HRV各项参数亦均低于C组 (P <0 0 5 ) ,QTd亦均大于C组 (P <0 0 5 )。 (2 )A组和B组的QTd与SDNN、SDANN、SDNN index均存在着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T2DM合并冠心病者心脏自主神经损害较单纯T2DM者重 ,前者迷走神经受损较后者更重。对T2DM及T2DM合并CHD患者常规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 ,测量QTd是有益的 ,以便早期发现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 (T2 DM)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对 10 7例冠心病合并 T2 DM及6 77例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冠心病合并 T2 DM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 ,多枝病变多于单枝、受累血管数目较多、左主干受累、弥漫性病变病例多见 ,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P<0 .0 5 )。闭塞血管数目在糖尿病患者也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但未达到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冠心病合并T2 DM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受累明显较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严重且病变更为弥漫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运动康复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影响。方法:23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被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组(12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康复运动,对照组(11例)给予单纯药物治疗。结果:康复组病人:血糖,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素氮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缺血改变消失显多于对照组(83.3%:27.2%)。结论:运动康复可改善冠心病并糖尿病患的血脂等指标,增进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糖尿病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2000年7月至2003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确诊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162例,年龄45~81岁,平均(60.63±8.41)岁。按有无糖尿病(DM)分为DM组41例,非DM组121例,2组之间比较其相关临床因素及造影情况、治疗情况,进行卡方检验或t检验,分析其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1.DM组与非DM组比较,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体重指数(BMI)均差异有显著性,除HDL外,余指标均为DM组高。DM组高血压、心肌梗死、冠心病发生率高于非DM组(P<0.05);2.DM组病变血管支/人、多支病变、弥散病变、血管中重度狭窄病变数及百分比均高于非DM组(P<0.05);3.DM组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人数及百分比也高于非DM组(P<0.05)。结论:糖尿病是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常与高血压、脂代谢紊乱/或肥胖等因素同时存在。女性冠心病伴发糖尿病者,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多支病变、弥散病变多、心肌梗死等危险心脏事件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与内皮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86例,其中46例合并2型DM(DM组)、40例为非糖尿病患者(NDM组)。用Gensini积分法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硝酸还原酶法比色检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ELISA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血小板膜蛋白-140(GMP-140)浓度;发光底物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以评价内皮功能损伤情况。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对DM患者Gensini积分与内皮损伤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DM组患者的Gensini积分明显大于NDM组(38.25±12.13vs.28.73±10.74,P<0.05);DM组患者的NO、t-PA水平明显低于NDM组[NO:(52.35±17.62)μmol/Lvs.(98.37±21.20)μmol/L;t-PA:(0.55±0.21)IU/Lvs.(0.87±0.26 IU/L);P<0.01];而ET、PAI-1、vWF:Ag、GMP-140水平明显高于NDM组。DM组患者血浆NO(r=-0.803)、t-PA水平(r=-0.628)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而ET(r=0.713)、PAI-1(r=0.526)、vWF:Ag(r=0.705)和GMP-140(r=0.512)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 CHD合并DM患者的Gensini积分与内皮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严重的内皮功能损伤可能是DM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从冠状动脉造影病例中选取454例(其中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203例,单纯冠心病251例)进行血生化和血管造影资料对比分析。结果与单纯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甘油三酯(TG)水平高,载脂蛋白A(apoA)水平低;四支病变比例高(17.3%比9.5%,P<0.05),单支病变比例低(16.3%比26.3%,P<0.05),且血管狭窄程度重(狭窄程度≥75%的比例为66%比61.3%,P<0.05)。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与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表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冠状动脉病变更加广泛和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入选2009年7月~2012年9月在我院行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患者278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有糖尿病分为冠心病并糖尿病组(n=127)和冠心病组(n=151),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两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冠脉造影术显示,冠心病并糖尿病组患者冠脉三支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冠心病组患者(39.3%比31.1%,P〈0.05);两年随访后发现,冠心病并糖尿病组患者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冠心病组患者(37.0%比17.9%,P〈0.05)。结论:糖尿病对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冠心病患者疗效具有显著影响,在临床上对于这类患者要积极进行降糖治疗。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合并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总被引:83,自引:0,他引:83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合并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特点。方法 对冠脉造影病例进行临床表现和血管造影资料对照分析。结果 冠心病合并NIDDM者倾向于聚集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NIDDM对女性的血脂异常影响似乎更为显著。与非糖尿病的冠心病虱相比,冠心病合并NIDDM者不稳定心绞痛多见,且女性心肌梗死危险性增高。其冠脉血管受累程度高且弥漫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变化的意义。方法:选择伴有室性早搏的老年DM合并CHD患者46例(DM+CHD组)、老年DM非CHD患者52例(DM组)和老年健康人56例(健康对照组),计算各组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M组和DM+CHD组TO值明显升高[(0.43±2.11)比(1.64±2.79)比(3.72±3.32)],TS值明显下降[(11.33±1.29)比(9.26±2.05)比(6.96±2.62)],P均〈0.05;多支病变较单支病变有TO上升,TS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窦性心率震荡可作为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