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评价分级管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中的效果,探索规范、有效的社区高血压防治模式。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西高社区随机抽取高血压患者150例,按高血压危险分层进行分级管理2年,设立个人健康电子档案,对血压、生活方式、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对15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分级管理2年后,该群体高血压治疗率由62.67%提升至88.03%,控制率由31.33%提升至61.27%,分别增加25.36%、29.9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1、2、3级管理组收缩压(SBP)较基线水平分别下降5.2 mmHg、14.3 mmHg、18.4mmHg;舒张压(DBP)较基线水平分别下降1.9 mmHg、9.1 mmHg、10.3 mmHg,且管理级别愈高,血压下降数值愈大;高盐饮食、肥胖、饮酒及缺乏运动比例分别下降66.44%、30.84%、30.03%、36.25%,高血压主要患病危险因素得到了良好控制;同时一些主要可逆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吸烟、血糖及血脂异常比例分别下降31.06%、14.73%、16.20%,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本研究发现:(1)通过定期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高血压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意识,同时由社区专职医师提供定期专业治疗指导和建议及患者家属负责院外监督治疗,形成有效的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监管机制,从而提高患者对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同时保证治疗方案的规范性,能够明显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2)根据患者个体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进行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进行个体化治疗和管理,在有效管理血压水平的同时,患者并存的可逆心血管危险因素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降低了心血管总体危险。  相似文献   

2.
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入组前患者收缩压(163±9.4)mmHg,舒张压(98±15.3)mmHg,半年后收缩压(128±8.1)mmHg,舒张压(82±10.2)mmH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干预组患者健康意识增强,按时服药率达97.3%,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提高了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沈玉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3,(27):3555-3556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对高血压病治疗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降压药治疗,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观察2年,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为78.3%,高于对照组的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社区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提高服药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社区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并进行总体心血管事件危险分析,为高血压分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项目要求进行社区检查,并以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标准定义各种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和临床疾患及相关技术指标,对高血压患者依据血压水平和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总体心血管危险分层。结果:35岁以上居民体检1 143人,发现高血压420人,轻中度高血压占大多数(34.56%),重度高血压占2.19%,高血压前期比例较高(22.48%)。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占体检人数的9.19%。高血压的知晓率46.67%,治疗率29.59%,控制率17.24%。高血压患者不同危险因素显示年龄、腹性肥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的患病率高。根据420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分层:低危285例(67.86%),中危110例(26.19%),高危25例(5.95%)。添加现存的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再进行危险分层:低危11例,2.62%;中危30例,7.14%;高危379例,90.24%,高血压高危患者比例明显增加(添加后90.24%与添加前5.95%比较,P<0.01)。结论:本组资料中35岁以上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仅仅根据患者血压水平进行分层,低估了高血压人群中的高危患者,添加现存的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再进行危险分层提高了高危患者检出率。心血管危险因素对高血压患者总心血管危险分层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治疗策略应根据初始危险分层进行。  相似文献   

5.
翁庆忠 《重庆医学》2013,(24):2892-2893
目的观察规范化社区高血压健康指导对老年高血压的控制作用。方法 57例60岁以上入选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规范化的高血压健康指导。健康指导结束时,对两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治疗率、依从性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在血压控制率、治疗率、依从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的高血压指导对控制社区老年高血压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郝桂琪 《吉林医学》2013,34(18):3731-3731
目的:观察已确诊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给予优质的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自我监测、正确服药进行对比。结果:在进行社区优质护理的干预下,观察组78例患者中血压控制率为88.5%,自我检测能力为71.8%,正确服药率为85.5%,对照组血压控制率为48.7%,自我检测能力为37.2%,正确服药率为39.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可以有效的控制其病情的发展,并能够发挥家庭、社区与医院共同对患者给予病情联合干预的作用,明显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帮助改变其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控制高血压带来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以我院门诊162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社区干预措施,干预时间1年,比较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的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及生活方式改善情况。结果①干预后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1);②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由45%升至84%,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均有明显改善,不良生活行为人次由54.3%下降为2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干预可增加患者依从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知晓及重视程度,对有效控制高血压、改善患者生活方式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和探索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的有效途径对高血压控制率的影响。方法:由社区全科医生、全科护士血压监测,每周对患者血压实施监测上报,按分级管理由社区医生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用药和行为指导。对管理前后的血压管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社区管理前血压控制率分别为Ⅰ组45.8%,Ⅱ组48.2%,Ⅲ组47.6%;管理后,各组控制率分别为I组54.3%,Ⅱ组86.7%,Ⅲ组91.8%,分别上升了8.5%、38.5%、44.2%。规范化管理后血压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社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规范化管理和护理干预,是降低患者血压,保证患者生活质量,预防高血压继发疾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赵巍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4):3021-3022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遵医行为的督促作用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12月期间在我中心建档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短信提醒、定期门诊复诊、上门服务及联系家人督促配合治疗等多种形式的社区干预,通过发放高血压治疗评估调查表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干预组的遵医行为符合率、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干预能很好的提高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管理对农村高血压患者的防治效果及经济学评价。方法对本社区40岁以上户籍人口进行高血压筛查,在此基础上为高血压患者建档和评估,依据危险分层采取针对性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高危和很高危患者立即开始药物治疗,低危和中危患者先进行至少3个月的非药物治疗,根据血压监测结果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以取药途径不同把患者分为医院取药组、自购药组和社区取药组,对社区取药组给予健康教育、调整生活方式和指导合理用药等,对医院取药组和自购药组给予健康教育和调整生活方式等。高危和很高危患者每月测量血压至少2次,低危和中危患者每月测量血压至少1次,每3个月测量BMI和腰围各1次。半年后对比管理前后观察指标的变化,对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管理末期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和管理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01);管理末期社区取药组的血压达标率高于医院取药组或自购药组(P0.05或P0.01);管理末期BMI值和管理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0.01);社区取药组的日平均药费低于医院取药组或自购药组(P0.001);社区取药组中,管理末期药物治疗依从性高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管理前(P0.001);管理末期具有吸烟、饮酒、缺乏体力活动、高盐饮食等危险因素的患者人数和管理前比较均有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社区管理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防治效果,并具有一定的经济学意义,社区管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方法: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例68例,继发性高血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除外,设立自身对照,观察服药前后血压、左心室肥厚情况及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酸、血钾等指标。结果:收缩压明显下降(P<0.01),脉压下降(P<0.01),左心室肥厚改善,血生化指标除BuN和Cr外无明显变化。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是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有效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少,病人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移动医疗在老年高血压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10月在6家滁州市基层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60~75岁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于基层医院采用移动医疗慢性病管理模式,通过移动医疗设备对患者每日测量的血压进行监测、管理,并以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作为移动医疗远程诊疗平台,针对血压控制不稳、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远程会诊指导;对照组则在基层医院采用传统慢性病管理模式,患者自行在家中每日测量血压,常规定期门诊随访(每2周1次门诊就诊),均为期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在慢性病管理过程中,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均达标。管理后对照组收缩压降幅(23.4±11.8)mmHg,观察组收缩压降幅达(27.7±8.4)mmHg,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对照组舒张压降为(78.3±6.2)mmHg,观察组降为(76.1±4.7)mmHg,较管理前舒张压均下降(P<0.05);管理后的舒张压降幅对照组为(13.0±9.0)mmHg,观察组为(15.2±8...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RHR)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入选老年高血压患者164例,按血压水平分为A组BP1 (140/90mmHg≤BP<160/100 mmHg)72例;B组BP2(160/100 mmHg≤BP<180/110 mmHg)55例;C组BP3(BP≥180/110 mmHg)37例。每组按RHR分为RHR1组 (RHR<60次•min-1)、RHR2组(60次•min-1≤RHR<70次•min-1)、 RHR3组(70次•min-1≤RHR<80次•min-1)和RHR4组(RHR≥80次•min-1)。入选患者空腹测血糖、血脂、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颈动脉IMT和颈动脉内径(CAD)。结果:RHR4组的GLU、TC、TG、BSP均高于RHR1~RHR3 各组(P<0.05或P<0.01);RHR4、RHR3组与RHR1、RHR2组比较TMT增厚、CAD增大(P<0.05或P<0.01)。结论:随着RHR的增加颈动脉IMT和CAD的数值有明显的增加,RHR的增加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对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按动态脉压分为脉压>60mmHg组(PP1组)30例和脉压在40~60mmHg之间组(PP2组)30例,并测定两组患者的血、尿2β-微球蛋白(2β-MG)、尿微量白蛋白(mA lb)及血尿素氮(BUN)、肌酐(C r)。比较两组24h血压动态参数及血、尿2β-MG、尿mA lb、血BUN、C r。结果:脉压>60mmHg组(PP1组)上述肾功能指标较脉压在40~60mmHg之间组(PP2组)升高(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损害与脉压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风险现状并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在心血管疾病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于2019年7月—2020年6月上海市殷行社区老年体检人群中选取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878例研究对象,收集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腰围、生活方式、病史)和生化指标(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肝肾功能),采用Framingham心血管风险评估标准评估CVD危险程度,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性别、年龄匹配后随机抽取家庭医生签约组和未签约组各107例,分析家庭医生签约管理服务对CVD危险因素管理效果的影响。结果社区老年居民家庭医生签约率较高(82.69%);签约组中,高血压、高脂血症比例高于未签约组(P<0.05),女性高脂血症比例高于男性(P<0.01);两组心血管风险、吸烟比例男性高于女性(P<0.01)。签约组高血压、肥胖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未签约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心血管危险因素达标率较低,女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BMI以及LDL-C+空腹血糖(FBG)+血压(BP)综合达标率高于男性,甘油三酯(TG)达标率低于男性(P<0.05)。高血压患者TG、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 AI)、BP、LDL-C+FBG+BP、BMI、腰围低于非高血压患者(P<0.05)。按性别、年龄匹配后,家庭医生签约组LDL-C、FBG、收缩压(SBP)、BMI、TG、AI达标率均高于未签约组(P<0.05)。结论社区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管理率较高,CVD危险因素达标率较低,但家庭医生签约组达标率高于未签约组,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质量,通过心血管风险评估探索慢性病一体化综合管理模式,有望降低CVD患病风险和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综合干预效果。[方法] 在中医体质辨识的基础上, 依据9种体质各自特点, 从情志、起居、运动、饮食和经络5个方面, 对74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中医体质综合干预, 观察干预前后研究对象中医体质得分及血压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 干预6个月后, 研究对象平和质得分显着提高(P<0.05),阴虚质(P<0.05)、痰湿质(P<0.01)、血瘀质(P<0.01)得分显着降低;收缩压平均降低14.26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平均降低6.87 mmHg,经检验, 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医体质综合干预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体质偏颇状况, 降低患者血压, 对健康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与医院内科门诊管理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北京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603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同期该院三里河内科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617例作为对照,进行血压测量和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明显好于内科门诊高血压患者(P<0.01);其生活方式(遵医行为、体育锻炼、食盐量等)较好;血压控制情况也好于门诊患者(P<0.01)。结论 规范、定期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情况,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不良行为习惯;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站固定的合作关系及新型医患模式有利于健康教育、健康知识普及和取得治疗成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分级管理的效果。方法:实验组按照高血压分级管理,对照组按照常规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对实验组102例与对照组106例两组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管理前后1年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高血压控制率为78.43%,对照组高血压控制率为4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实验组较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分级管理可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提高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9.
周建平 《右江医学》2007,35(1):9-1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对895例60岁以上高血压病住院患者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以脉压≤60mmHg、61~80mmHg、81~100mmHg、≥100mmHg分为4个亚组进行分析;再将高血压病人分为心电图异常与心电图正常2组比较。结果随脉压增加,心肌肥厚、心电图异常逐渐增加,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增长,而舒张压下降(P<0.01)。心电图异常组脉压、收缩压均高于心电图正常组(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心电图异常相关性密切,是评价高血压病危险度及降压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人低舒张压的收缩期高血压与中医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诊断标准122例(其中舒张压<70mmHg者60例,70mmHg≤舒张压<90mmHg者62例)进行14项中医相关因素调查,用非条件概率Logistic回归模型进入法分析。结果气虚、心虚和血瘀入选回归方程。结论说明气虚、心虚和血瘀是老年低舒张压的收缩期高血压的重要中医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