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头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8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各自优缺点,寻求最佳置管途径。按年限和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穿刺鞘内的超声穿刺针穿刺置管,观察组应用7号头皮针替代塞丁格套件中的22G套管针穿刺置管,比较2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下淤血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患儿置管依从性方面差异。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儿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置管中出血或皮下淤血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选择7号头皮针穿刺成功率大于塞丁格包内配置的穿刺针,且患儿置管依从性明显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取材方便,临床运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使用MST(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微插管鞘穿刺技术)+血管超声引导穿刺进行上臂置入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尿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已经成为医院置入导管的金标准。因其具有可以直观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实时引导、缩短穿刺时间、减少并发症等优势,不仅减轻了穿刺患者的痛苦,同时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无痛的输液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头皮钢针替代长穿刺针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非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83例成人应用9F头皮钢针穿刺浅静脉置入PICC患者(观察组),并与应用塞丁格穿刺套件中长穿刺针穿刺浅静脉置入PICC的108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结果:两组穿刺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非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头皮钢针可以替代塞丁格穿刺套件中长穿刺针的使用,值得在无超声引导条件下行PICC置管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平面内穿刺法用于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选取73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的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37例)和试验组(超声引导下平面内穿刺法,36例)。比较2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2次及以上置管成功率、出血量及并发症(导管相关性感染、机械性静脉炎、肢体肿胀、静脉血栓等)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较对照组高,2次及以上置管成功率较对照组低(P<0.01);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2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行平面内穿刺法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血管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视锐5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ST)行PICC置管时导针器分离的最佳时机。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采用视锐5超声引导下MST置入PICC导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即穿刺针尖进入血管,血从穿刺针尾部溢出时停止进针,探头和导针器即与穿刺针分离,左手放好探头后接替右手扶住穿刺针,右手将导丝沿着穿刺针送入;实验组采用延迟导针器分离的方法,即针尖进入血管见回血从穿刺针尾部溢出,此时停止进针,将导丝送入穿刺针内,随即将超声探头、导针器与穿刺针一起降低角度,继续推送导丝。结果:两组血管直径<5 mm的病例中一次性导丝送入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直径>5 mm的病例中一次性导丝送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次性导管置入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导针器分离可提高直径<5 mm血管导丝送入成功率,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6.
目前临床应用的 PICC 有硅胶和聚氨酯2种不同材质,美国巴德三向瓣膜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是硅胶材质,具有生物相容性高、柔软的特点,不如聚氨酯材质结实[1],由于不耐压力,如果使用不当,可导致导管破损[2-3]。导管在体外破损很容易被发现,而在体内破损则不易发现,并存在导管断裂发生肺动脉栓塞的潜在危险。超声引导下 PICC 置管与传统盲穿置管相比能明显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局部损伤,降低血栓、感染、静脉炎、导管异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4],并使体外导管破损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本科2013年在超声引导下 PICC 置管410例,均使用三向瓣膜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未发生体外导管破损病例,只有3例出现了导管体内破损,现总结处理方法并对导管体内破损的原因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塞丁格技术在血管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临床实践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乔爱珍  苏讯  陈玉静  钟慧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2013-2014
2008年10月29日~2009年8月19日我们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简称MST,也称微插管鞘技术)在血管超声(简称US)的引导下进行了PICC置管,对摸不到和看不见的血管进行穿刺置管,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电P波变化结合超声引导下头皮钢针穿刺技术判断极低体重儿PICC置管尖端定位的安全性、精准性和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行PICC置管的极低体重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置管,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头皮针穿刺结合心电定位技术进行实时监控,根据心电图P波形态变化调整PICC导管置入深度,观察穿刺及送管一次成功率及导管尖端到位精准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到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电技术精准定位结合超声引导头皮针穿刺技术在极低体重儿PICC导管置入过程中应用,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送管成功率,降低导管异位风险,P波形态变化对导管尖端定位精准、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正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在患者上臂行PICC置入术,已经在国内渐渐推广起来。利用超声引导可以直观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极大地提高了置管成功率,尤其对于肥胖等血管条件不好的患者,降低了其穿刺难度。而且减少了穿刺点感染、机械性静脉炎、血栓的形成、导管意外拔出等并发症,提高了患者输液的舒适度和安全性~[1]。自此项技术引入本院以来,已成功解决了很多输液困难的问题。近期本院收治了1例三级肥胖患者,在超声引导下成功置入  相似文献   

10.
超声引导下的塞丁格(Seldinger)穿刺技术行PICC 置管是国际上广泛应用的穿刺技术,此方法可提高局部血管条件差(如肥胖、水肿、反复治疗等)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且穿刺部位由传统的肘窝下改为肘窝上,不仅方便患者手臂活动,而且可减少手臂弯曲时导管的牵拉感及疼痛感,提高手臂活动时的舒适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视锐5超声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2]行PICC 置管可以很好地做到以上需求。本科2013年4—12月将视锐5超声引导系统与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联合应用到一部分 PICC 置管患者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 PICC置管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高州人民医院胸外科250例需留置PICC行静脉化疗及静脉营养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 PICC 置入法,对照组采用盲穿 PICC置入法。结果两组穿刺置管成功所用的时间比较,对照组平均时间(19.536依6.002) min,观察组平均时间(17.800依5.05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置管时疼痛比对照组轻,观察组置管术后第1天、第3天渗血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置管期间静脉炎、静脉血栓、周围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 PICC 置入法可解决外周血管直视下无法直接穿刺置管的患者穿刺困难的问题,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将84例需要行PICC置管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盲插置管,观察组在血管超声引导下运用MST技术行PICC置管.结果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穿刺出血量、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认为血管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可显著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减少穿刺出血量、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超声引导下再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8例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观察组应用再改良塞丁格技术即采用8号头皮针替代塞丁格套件中的20 G套管针进行置管,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中患者疼痛程度、置管后出血或皮下淤血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728,P=0.010;χ2=5.939,P=0.031),而置管中患者疼痛程度、置管后出血或皮下淤血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24.240,P=0.000;χ2=5.252,P=0.042;χ2=8.207,P=0.008)。结论再改良塞丁格技术操作简单,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且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临床运用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我科为老年医学科,长期输液患者较多,且大部分高龄患者组织、器官机能减退,皮下组织疏松,血管弹性差、脆性大,置管保留时间短。PICC置管满足了治疗的需要,保护了血管,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但对肘部血管条件差,看不到或摸不到血管的老年患者,我科2009年12月~2010年8月,在血管超声(简称US)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简称MST,也称微插管鞘技术)进行PICC置管,成功实施了2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作者使用血管超声(US)系统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MST,也称微插管鞘技术)为10例高龄患者成功实施经外周向中心静脉置管(PICC),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作者使用血管超声(US)系统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MST,也称微插管鞘技术)为10例高龄患者成功实施经外周向中心静脉置管(PICC),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选择不同静脉穿刺进行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经肱静脉置管)与对照组(n=39,经贵要静脉置管),比较两组的置管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异常拔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肱静脉置管的效果不亚于经贵要静脉置管,且患者置管舒适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型seldinger技术穿刺法在血液肿瘤患儿PICC置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例按照传统PICC置管评估无法满足穿刺要求的患儿行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型seldinger技术穿刺法置管。结果 20例患儿均获置管成功,无一例出现置管过程中并发症,20例患儿现均留置导管中,无一例发生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结论 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型seldinger技术穿刺法行PICC置管在传统的PICC置管基础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扩大了PICC置管适应症,提高了置管成功率,有效减少了术后出血发生率及相关导管并发症率,使更多的血液肿瘤患儿能在此项技术中受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低角度穿刺法对儿童PICC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科行PICC置管的血液肿瘤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导针器法进行穿刺,观察组在B超下采用非导针器低角度法进行穿刺。比较两种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时间以及费用支出。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皮下血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置管后一周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费用支出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低角度穿刺方法进行儿童PICC置管,可明显提高PICC置管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避免反复穿刺,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家庭及医院费用支出,并可缩短置管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患者的静脉输液。如肿瘤患者的化疗、肠外营养等,PICC避免了化疗药物和营养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刺激,减少了静脉的损伤,得到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认可。为了改进血管通道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多和更长的静脉治疗,护士面临着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