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QT离散度(QTd)以及对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 抽取本院2017年1~12月接受PCI的ACS患者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口服氯吡格雷)、试验组35例(口服替格瑞洛),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行双联抗血小板聚集(DAPT)治疗1年.测量两组治疗前及术后24 h、1个月、1年QTd值以及静脉血hs-CRP、sCD40L值.术后6个月随访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4 h,试验组QTd值及hs-CRP、sCD40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42.66±4.32)比(46.61±4.86),(3.73±0.39)mg/L比(4.06±0.42)mg/L,(593.94±61.69)ng/ml比(640.35±66.21)ng/ml](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QTd值及hs-CRP、sCD40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7.86±3.89)比(41.00±4.32),(1.87±0.21)mg/L比(2.03±0.22)mg/L,(417.20±43.21)ng/ml比(457.15±48.25)ng/ml](P<0.05);术后1年,试验组QTd值及hs-CRP、sCD40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2.19±3.35)比(37.36±3.81),(1.41±0.16)mg/L比(1.69±0.18)mg/L,(336.28±3.56)ng/ml比(387.96±3.91)ng/ml](P<0.05).术后6个月内,试验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22.9%)小于对照组(47.1%)(P<0.05).结论 ACS患者PCI围术期应用替格瑞洛能显著缩短QTd,降低炎性因子hs-CRP、sCD40L水平,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张奇志  魏明芬  王蒙 《山东医药》2013,53(35):44-46
目的 探讨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 80例行PCI手术的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在PCI术前和术后1个月均采用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1个月后改为维持剂量20 mg/d;对照组仅采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术前、术后1、3个月测定所有患者血清hs-CRP、NT-proBNP和sCD40L水平.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PCI治疗.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1、3个月血清hs-CRP、NT-proBNP和sCD40L水平均降低(P<0.05或<0.01).与对照组术后1、3个月时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NT-proBNP和sCD40L水平均降低(P<0.05或<0.01).结论 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ACS患者PCI术后血清hs-CRP、NT-proBNP和sCD40L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炎症因子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冠心病死亡)影响.方法纳入60例行PCI的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0)和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常规治疗组(芪参组,n=30),采用酶联反应吸附法(ELISA法)比较两组术后24h和术后6个月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6个月MACE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24h两组血清hs-CRP、sCD40L和MMP-9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后,两组hs-CRP、sCD40L和MMP-9水平分别是3.18±0.71mg/l、5.86±2.01 ng/dl和240.56±60.6 ng/dl.与对照组相比,芪参组血清hs-CRP、sCD40L及MMP-9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芪参组MACE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13.33% vs.26.67%,P<0.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芪参益气滴丸可降低介入术后炎症因子hs-CRP、SCD40L和MMP-9的水平,同时降低MACE近期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85例初次确诊为ACS患者分为未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患者对照组41例,和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试验组44例,测定其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 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试验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hs-CRP、sCD40L、MMP-9水平显着低于未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对可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改善该病进程。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小分子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CS患者300例,随机分为阿昔单抗组、依替巴肽组及替罗非班组,每组100例。阿昔单抗组采用大分子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阿昔单抗联合PCI治疗,依替巴肽组采用小分子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依替巴肽联合PCI治疗,替罗非班组采用小分子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比较3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心电图变化、心功能、血小板功能、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短于依替巴肽组、阿昔单抗组,发作频率低于依替巴肽组、阿昔单抗组,且依替巴肽组2项指标又低于阿昔单抗组(P均<0.05)。治疗后替罗非班组ST段抬高、ST段压低、缺血损伤导联数、血小板膜颗粒蛋白(GMP-140)、血小板P选择素(P-selectin)、血小板聚焦率(PAR)、血清sCD40L、hs-CRP、MMP-2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依替巴肽组和阿昔单抗组,且依替巴肽组各项指标又低于阿昔单抗。治疗后替罗非班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依替巴肽组和阿昔单抗组,且依替巴肽组高于阿昔单抗组(P均<0.05)。结论:小分子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联合PCI可显著改善ACS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心功能恢复,降低血小板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联合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替格瑞洛治疗,观察组采用炙甘草汤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炎性因子水平、1年内缺血及出血事件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术后24 h及术后7 d,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MPAR)与P2Y12反应单位(PRU)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7 d,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sCD40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1年内缺血及出血事件发生率为4.00%,对照组为1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PCI术后炎性因子水平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对预后具有重要影响,炙甘草汤联合替格瑞洛干预方案有助于促进病人术后炎性因子水平降低,同时影响血小板聚集功能,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口服替格瑞洛对血小板聚集率及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明确诊断为STEMI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观察两组在急诊PCI治疗前及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和QTd的变化。结果急诊PCI治疗前有22例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急诊PCI后,无室性心律失常出现,QTd在室性心律失常组较非室性心律失常组明显延长(P0.05);氯吡格雷组术后2、24 h血小板聚集率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2、24 h血小板聚集率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1);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术后2、24 h血小板聚集率下降更明显(P0.05);氯吡格雷组QTd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替格瑞洛组QTd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下降更明显(P0.05);住院期间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前及术后应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可更快、更强地抑制血小板聚集,显著缩短QTd,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吲哚布芬联合替格瑞洛对急性心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2月于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观察组7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片,观察组给予吲哚布芬片+替格瑞洛片,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冠状动脉血流参数左前降支收缩期峰流速(SPV)、舒张期峰流速(DPV)、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VR),炎性因子指标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PLT、IL-6、CRP、sCD40L、TNF-α降低,MPV、SPV、DPV、CFVR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5%,低于对照组的13.92%(P0.05)。结论 急性心梗死患者PCI术后予吲哚布芬联合替格瑞洛,可减轻血小板凝聚,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经危险度分层为高危的老年NSTEACS患者行介入治疗,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43例,对照组37例,观察住院期间及术后30d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所有入选患者PCI前后血清sCD40L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及术后30d内MACE发生率有所降低(9.5%比18.9%,P〉0.05) 两组大出血发生率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10/43)较对照组(7/37)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替罗非班组治疗后血清sCD40L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3.17±1.01μg/L比4.05±0.96μg/L,P〈0.01)。结论替罗非班可降低MACE发生率,在老年NSTEACS患者PCI中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sCD40L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按照诊断标准入选研究对象137例,分为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无异常者为对照组,21例,ACS组116例,男86例,30例,年龄35~77(56.9±12.6)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88例,急性心肌梗死28例。采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血清sCD40L浓度和hs-CRP浓度。所有患者入院第2~4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用直径法测定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用Gensini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累计积分。结果 ACS组sCD40L与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sCD40L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关系(r=0.328,P=0.000),hs-CRP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关系(r=0.748,P=0.000),sCD40L与hs-CRP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192,P=0.039)。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清sCD40L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提示CD40/CD40L系统与ACS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介入治疗后血清sCD40L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190例分为高负荷剂量组94例(首剂负荷剂量600 mg,以后每天氯吡格雷150 mg,共用7 d,而后以每天氯吡格雷75 mg维持治疗)和标准剂量组96例(首剂负荷剂量300 mg,以后每天氯吡格雷75 mg维持治疗)。于服氯吡格雷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术后第30天血清sCD40L和hs-CRP的浓度,并记录患者术后1、3、6个月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的情况。结果高负荷剂量组PCI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hs-CRP浓度均低于标准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D40L与hs-CRP的变化趋势的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两者呈正相关(皮尔森相关系数r=0.128,P<0.001)。结论高剂量氯吡格雷比标准剂量氯吡格雷对sCD40L、hs-CRP的抑制作用更强;当氯吡格雷抑制炎症反应产物hs-CRP产生的同时也会抑制炎症产物sCD40L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预治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拟行PCI术ACS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0)与对照组(n=40)。其中对照组患者为首次进行PCI治疗且术前未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患者在术前连续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3个月以上,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h、24h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变化以及炎性反应进行监测,同时观察患者术后20min靶血管前向血流的TIMI血流分级情况,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个月记录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CI术前、术后12h及24h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PCI术前及术后的TMPG及TIMI血流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预治疗在ACS患者PCI术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减轻患者心肌的损伤,降低炎性反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术后血流灌注并降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原(NT-proBN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的临床意义及其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从2009年2月~2011年4月入住两家医院的ACS患者101例,均已成功行急诊PCI术,术后24 h、72 h~7 d、3~6个月测定血清hs-CRP和NT-proBNP水平;并观察随访3~6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同时观察ACS药物治疗组52例,健康对照组40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药物治疗组的近期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PCI组;而药物治疗组的72 h~7d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PCI组;近期PCI组的MACE事件低于药物治疗组。结论:急诊PCI组3~6个月内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组。血清NT-proBNP能够对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预测MACE的发生率;hs-CRP可作为行急诊PCI的ACS患者的近期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维持剂量(150 mg/d)氯吡格雷是否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方法:经Grace评分分级的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80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PCI)后随机分为氯吡格雷75 mg/d组(n=40)与氯吡格雷150 mg/d组(n=40),30 d后均以75 mg/d维持治疗。分别检测PCI术前、30 d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随访术后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氯吡格雷150 mg/d组和75 mg/d组,术前hs-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PCI术后30 d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且氯吡格雷150 mg/d组较75 mg/d组对上述炎症因子的抑制程度更明显(P<0.05);3.2组MACE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围术期应用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可以进一步抑制高危ACS患者动脉炎症反应而不增加出血风险,有助于降低短期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强化他汀治疗对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中出现无复流风险及其血浆脂联素(APN)、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70例择期PCI患者随机分为强化他汀组(强化组,n=35)及常规他汀组(常规组,n=35),强化组阿托伐他汀每日80 mg,2 d术前进行预处理,2 d后每日40 mg,服1月,常规组术前每日20 mg, 2 d,术后长期服用。分别检测术前及术后1月、3月hs-CRP、HDL-C、LDL-C、APN;观察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主要终点是30 d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死亡,心肌梗死或计划外的血管重建)。结果:两组均未出现MACE,均无明显不良反应。1月后两组APN、HDL-C均有上升,强化组APN:(8±4)mg/L,常规组:(6±3)mg/L;强化组上升明显(P<0.05)。两组hs-CRP、LDL-C均有下降,强化组hs-CRP:(3.2±2.1)mg/L,常规组:(4.5±2.3)mg/L;强化组显著性下降(P<0.05);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术中无复流3例,常规组5例,两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化他汀治疗能够降低择期PCI患者血浆炎性因子水平,升高血浆APN水平。  相似文献   

16.
斑块稳定性与炎症反应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冠脉)粥样斑块稳定性和炎症反应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作用。方法 对28例ACS和13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罪犯”冠脉进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同时测定外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可溶性CD40L(sCD40L)含量。结果 ACS患者冠脉病变处以软斑块为主71.4%(20/28),SA患者冠脉病变处以硬斑块为主76.9%(1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与sA组比较,ACS组病变处斑块面积大(P=0.004)、斑块负荷重(P=0.048)、以正性重构为主(P=0.013)。ACS组血清hs—CRP、MMP-9、sCIMOL含量均高于SA组,TIMP-1含量在ACS组和S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4),ACS组hs-CRP与MMP-9(r=0.671,P=0.000)、sCIMOL(r=0.494,P=0.008)呈正相关。结论 冠脉“罪犯”病变处结构性易损斑块是ACS发作基础,CIMOL和MMP-9参与的炎症反应导致斑块功能性不稳定和不同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介入术前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术后肾功能改变的影响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 270例ACS患者根据术前hs-CRP值分为3组:hs-CRP升高组(hs-CRP≥3 mg/L,n=176)、hs-CRP轻度升高组(hs-CRP 1 ~3mg/L,n =60)和hs-CRP正常组(hs-CRP<1 mg/L,n=34)。根据术前阿托伐他汀的用量,将176例hs-CRP升高组患者进一步分为阿托伐他汀10 mg组(n=49)、20 mg组(n=66)和40 mg组(n=61)。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分别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 C)及hs-CRP,根据Scr计算出肌酐清除率(CCr),据Cys C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以术后发生对比剂急性肾损害(CI-AKI)为因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肾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结果 (1)与hs-CRP正常组相比,hs-CRP升高组术后Cys C和Scr较高,而GFR较低(P<0.05),hs-CRP轻度升高组术后Cys C较高、GFR较低(P<0.05),而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70例患者中106例发生CI-AKI,总发生率39.26%。Hs-CRP升高组76例(43.18%),hs-CRP轻度升高组23例(38.33%);hs-CRP正常组7例(20.59%),3组间CI-AK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3,P<0.05)。(3)在hs-CRP升高患者,40mg阿托伐他汀组术后GFR高于10 mg与20 mg阿托伐他汀组(P<0.05),Cys C与hs-CRP低于10 mg阿托伐他汀组(P<0.05),20 mg阿托伐他汀组术后hs-CRP也低于10 mg阿托伐他汀组(P<0.05)。(4) 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使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是术后发生CI-AKI的保护因素(20 mg阿托伐他汀:OR =0.15,95% CI:0.06 ~0.33,P=0.001;40 mg阿托伐他汀:OR =0.10,95% CI:0.04 ~0.23,P=0.001),而术前高水平hs-CRP(OR=2.06,95% CI:1.01 ~4.23,P=0.048)、糖尿病(OR=10.71,95% CI:5.29 ~21.70,P=0.001)、高龄(OR=2.64,95% CI:1.05 ~6.63,P=0.038)、肾功能不全(OR =5.14,95% CI:1.13 ~ 23.39,P=0.034)是CI-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比剂对ACS患者可造成肾功能损害,特别是对术前hs-CRP升高患者,高hs-CRP是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CI前给予40 mg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术后炎症水平,并减少对比剂对肾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