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塞通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血塞通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并研究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开胸冠状动脉结扎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血塞通预处理组(PNS预处理组).再灌注后2 h测定各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MB(CK-MB)含量以及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和心肌细胞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并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IPC组及PNS预处理组血清CK-MB均明显低于I/R组(P<0.05).IPC组及PNS预处理组TUNEL阳性细胞数,Bax阳性细胞数均明显低于I/R组(P<0.05).和I/R组相比,IPC组及PNS预处理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结论PNS预处理后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心肌细胞损伤减轻,对I/R损伤产生有和缺血预处理类似的早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对瘦素(Leptin)、内皮素(ET)、C-反应蛋白(CRP)表达的影响,探讨Leptin在心肌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及I/R 1、2、3 h组,每组10只.以结扎左冠状动脉(冠脉)前降支45 min、再通1、2、3 h建立大鼠心肌I/R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穿线、不结扎冠脉.各组于相应时间点取左股动脉血,检测血清Leptin、ET、CRP的浓度;取心肌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化,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及Lept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缺血组血清Leptin含量(μg/L)显著低于假手术组(4.69±1.67比6.48±2.02,P<0.05),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Leptin水平逐渐升高,至I/R 3 h时已恢复到损伤前水平[(6.59±2.58)μg/L].缺血组血清ET水平(ng/L)显著高于假手术组(110.58±37.86比80.74±34.43,P<0.05),I/R 1、2、3 h组血清ET水平均显著低于缺血组(35.87±13.56、31.98±10.88、34.56±14.37比110.58±37.86,均P<0.05).缺血组血清CRP水平(mg/L)显著高于假手术组(13.12±4.82比3.24±1.72,P<0.01),随再灌注时间延长,CRP水平逐渐升高,I/R 1、2、3 h组均显著高于缺血组(18.37±6.48、24.30± 9.51、27.08±8.32比13.12±4.82,均P<0.05).HE染色显示,缺血心肌细胞发生坏死、脱落,肌间质轻度充血、水肿;I/R损伤后心肌细胞呈灶性凝固性坏死,肌间质重度充血.免疫组化显示,心肌Leptin蛋白表达呈损伤后早期降低、后期升高的整体趋势.结论 在心肌I/R损伤时血清及心肌组织中Leptin水平早期明显减少,恢复期缓慢升高,提示其可能作为机体的一种应激保护因子,对抗I/R引起的心肌损伤,并可能与ET的先升后降、CRP的升高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芪丹通脉片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心肌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备大鼠心肌I/R模型。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恬尔心组以及芪丹通脉片高、中、低剂量组(浸膏干粉剂量分别为3.24、1.08和0.36 g.kg-1.d-1)。动态Ⅱ导联心电图监测I/R期间各组大鼠心率及ST段变化值。实验结束后采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芪丹通脉片高、中、低剂量组可明显减慢大鼠I/R期间增快的心率,降低升高的ST段;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轻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并可增加血清IL-10含量,其中高剂量组作用最强(P<0.05或P<0.01),且芪丹通脉片高剂量组与恬尔心组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芪丹通脉片可改善受损心肌超微结构及异常心电图,促进内源性IL-10大量释放,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皮素-1(ET-1)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左旋精氨酸(L-Arg)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0.5h复制Wistar大鼠心肌I/R损伤模型.11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C)、缺血0.5h组(I)、缺血0.5h+再灌注0.5h组(R0.5)、缺血0.5h+再灌注1h组(R1)、缺血0.5h+再灌注2h组(R2)、L-Arg+假手术组(L+C)、L-Arg+缺血0.5h组(L+I)、L-Arg+缺血0.5h+再灌注0.5h组(L+R0.5)、L-Arg+缺血0.5h+再灌注1h组(L+R1)、L-Arg+缺血0.5h+再灌注2h组(L+R2).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用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清ET-1水平;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心肌组织中ET-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Ⅰ组和R组血清CK、LDH、ET-1均较C组明显升高,且R组较Ⅰ组升高明显.R组ET-1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C组明显升高,以R2组最为显著(ET-1mRNA:0.775±0.029比0.310±0.076;ET-1蛋白:0.773±0.055比0.340±0.099,均P<0.05);而静脉给予L-Arg预处理可明显降低ET-1 mRNA和蛋白表达(ET-1 mRNA:0.340±0.049比0.775±0.029;ET-1蛋白:0.390±0.094比0.773±0.055,均P<0.05).结论 在心肌I/R损伤的某些阶段可试用L-Arg进行干预,降低ET-1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间歇运动对缺血再灌注(I/R)心肌中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影响,为运动预处理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间歇运动训练组、一次间歇运动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I/R前,间歇运动训练组进行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一次间歇运动组仅进行一次高强度的间歇运动,对照组不运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方法进行大鼠心肌缺血30min,松开结扎线再灌注40min。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心肌细胞PKC的表达。结果:间歇运动训练模型组、一次间歇运动模型组心肌PKC表达较对照模型组增强。结论:间歇运动训练和一次间歇运动能激活PKC,增强PKC在I/R心肌的表达,间歇运动对I/R心脏的保护作用通过PKC途径介导,前者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凯力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凯力康15:〈10。PANU/Kg组、凯力康30×10-3PANU/Kg组及硝酸山梨酯组(1.0mg/kg),每组10只。大鼠麻醉后测量左心室内压,记录体表心电图;随后开胸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造成缺血后30min再灌注120min(假手术组除外)。结扎后各组舌下静脉给药,记录缺血前、缺血后及灌注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计算心脏指数及心肌梗死范围。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凯力康对I/R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缩小心肌梗死范围;降低血清中LDH、CK、MDA水平、升高血清中SOD活性。结论:凯力康通过提高m清中SOD含量、降低MAD、LDH、CK含量而对大鼠心肌I/R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热休克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氧自由基损伤的抑制效果。方法新西兰白兔54只,采用主动脉夹闭法,随机分为3组:①假手术组(S组)6只;②缺血再灌注组(I/R组)24只;③热休克预处理组(HP组)24只。缺血再灌注后4,12,24,48hI/R组和HP组随机抽取6只兔,比较各组动物的后肢运动功能,脊髓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病理学改变、脊髓匀浆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各个时间点上,HP组运动功能评分优于I/R组;HP组病理学改变明显较I/R组轻。HP组表达HSP阳性率远高于I/R组。SOD的活力HP组高于I/R组,MDA含量HP组低于I/R组。结论热休克预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由基损伤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及组织形态学变化,探讨针刺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2在湖南中医药大学、湘雅医学院完成。实验分组:将50只大鼠完全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内关组、电针神门组、电针合谷组。实验干预:①假手术组:开胸、穿线、不结扎,观察实验过程120 min。②模型组:开胸、穿线20 min、结扎40 min,松扎再灌注60 min。③电针内关组:开胸、穿线,电针内关20 min后,结扎40 min,再灌注60 min,于再灌注开始时再次电针内关20 min。④电针神门组:处理同电针内关组,电针穴位为神门。⑤电针合谷组:处理同电针内关组,电针穴位为合谷。穴位定位与电针参数:穴位定位:内关穴位于大鼠腕横纹正中上5 mm处,神门穴位于大鼠腕横纹尺侧处,合谷穴位于大鼠第一、二掌骨之间中点处,针刺深度约5 mm,造模成功后分别针刺大鼠双侧上述3穴,直刺穿皮达筋间,捻转1 min后,接电子针疗仪,疏密波刺激(疏波30 Hz,密波100 Hz),以前肢出现轻微颤动为准,持续时间为20 min。实验结束后颈动脉取血5 mL,摘取心脏检测相关指标。实验评估:①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磷酸腺苷、二磷酸腺苷、一磷酸腺苷和腺苷含量。②光学显微镜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病理形态学的变化。结果:5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三磷酸腺苷含量:假手术组最高,模型组最低。电针内关组、电针神门组高于模型组[(0.33±0.14),(0.074±0.021),(0.045±0.015)mg/L,P<0.01,P<0.05],电针合谷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血清中二磷酸腺苷、一磷酸腺苷、腺苷含量:假手术组最低,模型组最高,电针内关组低于模型组[(0.110±0.065),(0.20±0.10)mg/L;(0.160±0.055),(0.28±0.11)mg/L;(0.045±0.015),(0.11±0.039)mg/L;P<0.05,P<0.01],电针神门组、电针合谷组与电针内关组比较,二磷酸腺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一磷酸腺苷和腺苷差异非常显著(P<0.01)。③假手术组肌纤维整齐,肌丝及肌小节结构清晰可见,线粒体丰富,正常,未见水肿及空泡变;其次为电针内关组,可见肌纤维正常走向,少量线粒体空泡变,肌丝无明显坏死、溶解。模型组的心肌修复情况最差,表现为心肌肌丝溶解、坏死,肌丝走向紊乱,细胞核浓缩,染色质靠边,线粒体水肿,肌浆网扩张。电针神门组,可见部分标本心肌水肿,间质出血,其中1只可见心肌细胞部分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电针合谷组,部分标本可见心肌水肿,间质出血,其中2只可见心肌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结论:电针内关穴能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的能量代谢,促进心肌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方法研究外源性补锌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ATP酶、MAO活性和T-AOC含量的影响,从而探讨锌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硫酸锌预处理高剂量组(100mg/kg)、中剂量组(50mg/kg)和低剂量组(25mg/kg)。各剂量组每日灌胃给予硫酸锌1次,连续7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7天后制备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损伤后24h采用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分法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后肢神经功能评价;测定脊髓组织中ATP酶、MAO活性和T-AOC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锌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各硫酸锌处理组Na+-K+-ATP酶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但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各硫酸锌处理组脊髓组织Ca2+-Mg2+-ATP酶活性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和各硫酸锌处理组大鼠脊髓组织内的MAO活性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且100mg/kg/d硫酸锌处理组MAO活性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各硫酸锌处理组大鼠脊髓组织内的T-AOC含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中T-AOC含量最低,随着硫酸锌剂量的增加,T-AOC含量呈上升趋势。结论锌可能通过提高ATP酶的活性、抑制MAO活性和升高T-AOC含量,从而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心包经穴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心肌细胞Na -K -ATP酶和Ca2 -Mg2 -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其余各组制备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其中3个针刺穴位组分别于电针大鼠内关穴、郄门穴或支沟穴20 min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 min,心电图监测,再电针相应穴位20 min,恢复灌流.假手术组于穿线后100 min、模型组和各针刺穴位组于再灌注60 min摘取心脏,取心室肌制备心肌细胞膜,定磷法观察Na -K -ATP酶和 Ca2 -Mg2 -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针刺心包经穴(内关、郄门)组Na -K -ATP酶和 Ca2 -Mg2 -ATP酶活性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均<0.01).结论: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穴可提高Na -K -ATP酶和Ca2 -Mg2 -ATP酶活性,减轻心肌细胞钙超载程度,有效地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氢吗啡酮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氢吗啡酮组(I/R+H组)、缺血-再灌注+PI3K抑制剂组(I/R+W组)、缺血-再灌注+氢吗啡酮+ PI3K抑制剂组(I/R+ H+ W组)。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结束后,用TTC染色法测心肌梗死面积;用比色法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末端标记法(TUNEL)测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p-Akt、Bcl-2、Bax蛋白表达。采用SPSS 13.0软件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心肌梗死面积、血清LDH漏出量及心肌细胞凋亡增多,p-Akt表达和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 P<0.05);与I/R组比较,I/R+H组心肌梗死面积、血清LDH漏出量及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心肌p-Akt及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下调( P<0.05);与I/R+H组比较,I/R+H+W组心肌梗死面积、血清LDH漏出量及心肌细胞凋亡增多,p-Akt表达和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 P<0.05)。 结论:氢吗啡酮后处理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其心肌保护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肾脏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36只,体重300~350 g,随机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只分离肾动脉不夹闭;肾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双肾缺血60min、再灌注4 h;利多卡因组(L组)肾动脉阻断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mg/kg,I/R组、sham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中观察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心率.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光镜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测定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含量,心肌组织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光镜下可见I/R组呈明显心肌损伤的形态学变化,L组心肌组织损伤明显改善.I/R、L组血浆H-FABP,心肌组织NE、TNF-α较sham组升高,但是I/R组高于L组(P<0.05).结论:利多卡因预处理对肾脏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肾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及下调TI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组织因子(TF)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TF)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设计针对大鼠TF的AS/TF、正义寡脱氧核苷酸(S/TF)和错配寡脱氧核苷酸(Sc/TF)。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反义寡脱氧核苷酸防治组(AS/TF组)、正义寡脱氧核苷酸防治组(S/TF组)和错配寡脱氧核苷酸防治组(Sc/TF组),每组10只。Sham组和I/R组大鼠经静脉注入生理盐水,AS/TF组、S/TF组和Sc/TF组大鼠分别注入AS/TF、S/TF和Sc/TF。于注射后10h麻醉大鼠,开胸暴露心脏,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1/2处穿线,Sham组只穿线不结扎,其余4组均结扎造成心肌缺血,90min后解除结扎,再灌注1h。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浆凝血酶鄄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血小板P鄄选择素的含量。Northern印迹杂交检测大鼠缺血区心肌组织中TF基因的转录,HE染色观察缺血区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清cTnI、血浆TAT和P鄄选择素含量明显上升(P<0.001),AS/TF组的上升幅度低于I/R组、S/TF组和Sc/TF组(P<0.05)。Northern印迹杂交显示大鼠缺血区心肌组织TF基因的转录明显增强,AS/TF组TFmRNA的转录弱于I/R组、S/TF组和Sc/TF组。HE染色可见大鼠缺血区心肌组织有灶性坏死、心肌纤维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间歇运动抗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2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间歇运动训练组、一次间歇运动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前,间歇运动训练组进行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一次间歇运动组仅进行一次高强度的间歇运动,对照组不运动。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方法制备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时监控心电图和左心室收缩功能并进行分析。缺血30min、再灌注40min后检测血清心肌酶含量,取心肌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分析。结果:①经间歇运动训练和一次间歇运动预处理的大鼠心肌损伤比对照组轻,间歇运动训练组更为明显;②经间歇运动训练和一次间歇运动预处理的大鼠,血清CK和LDH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间歇运动训练组的GOT明显低于对照组;③经间歇运动训练和一次间歇运动预处理的大鼠在缺血30min和再灌注40min时心脏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长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及短时间高强度间歇运动都具备预处理效应,能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JNK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阻断该信号转导通路减轻心肌I/R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被随机分成6组,每组6只.用穿线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DA)30 min、复灌180 min造成心肌I/R损伤动物模型.SP600125组在松开结扎前5 min和再灌注过程中分两次静脉给予SP600125,总剂量分别为4.7、14.4、47.9 mg/kg;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阳性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或川芎嗪30 mg/kg.于结扎前、缺血末、再灌注末观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内压上升或下降最大速率(±dp/dt max)、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舒张期末压(LVED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结扎前各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R期间,模型组HR、MAP、±dp/dt max、LVSP、LVDP'均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LVEDP则明显升高(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SP600125各剂量组和川芎嗪组±dp/dt max、LVSP、LVDP'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HR、MAP和LVED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P600125各浓度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川芎嗪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种剂量SP600125和30 mg/kg)lI芎嗪均能改善大鼠心肌I/R引起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但对血压和HR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能否通过对PI3 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上调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的大鼠肝脏发挥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肝脏I/R模型(缺血30 min,再灌注48 h),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和处理组。处理方法为缺血前48 h于腹腔注射0.1 mg/kg甲状腺素。再灌注后检测肝组织丙二醛( MDA)含量,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丙氨酸转氨酶( 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浓度,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HSP70含量表达、总Akt、磷酸化Akt( P-Akt)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血中ALT、AST、TNF-α和MDA含量均显著升高( P<0.05)。与I/R组比较,处理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但较假手术组高(P<0.05)。假手术组有少量HSP70和磷酸化Akt表达,处理组HSP70表达及Akt磷酸化水平均高于I/R组(P<0.05)。结论甲状腺素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多量HSP70表达,在大鼠肝脏I/R损伤中发挥细胞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在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对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将2型糖尿病模型制备成功的60只大鼠分成假手术组、I/R组、白藜芦醇(R)组、白藜芦醇+ EX527(RE)组,每组各15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恢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I/R损伤模型。R组及RE组大鼠于术前7 d连续腹腔注射白藜芦醇15 mg/kg,假手术组及I/R组大鼠腹腔注射等容量的等渗NaCl溶液,RE组大鼠于缺血前15 min尾静脉注射EX527 1 μg/kg。于再灌注120 min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随后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学变化,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并检测心肌组织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Nrf2及HO-1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HE染色可见,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细胞轻度断裂、水肿,少量炎症细胞浸润;I/R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杂乱,心肌间质充血水肿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R组大鼠心肌组织结构相对整齐,偶见核固缩;RE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杂乱,核固缩现象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假手术组大鼠无心肌梗死发生,I/R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占比为(51 ± 6)%,R组大鼠占比为(37 ± 4)%,RE组大鼠占比为(41 ± 3)%,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60.703,P < 0.001),R组及RE组大鼠心肌梗死的占比面积均显著小于I/R组大鼠,且R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的占比更小(P均<0.05)。各组大鼠血清LDH、CK-MB、丙二醛、SOD、SIRT1、Nrf2及HO-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44.101、158.545、53.682、99.273、50.121、59.153、143.702,P均< 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R组、RE组大鼠的LDH、CK-MB及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升高,SOD活性、SIRT1、Nrf2及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与I/R组比较,R组及RE组大鼠的LDH、CK-MB及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降低,SOD活性、SIRT1、Nrf2及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且LDH、CK-MB及丙二醛含量在R组大鼠更低,SOD活性、SIRT1、Nrf2及HO-1蛋白表达水平在R组大鼠更高(P均<0.05)。 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促进SIRT1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来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的氧化应激反应及心肌I/R损伤。  相似文献   

19.
活血解毒中药配伍对大鼠缺血后适应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活血中药川芎、当归和解毒中药黄连有效组分配伍后处理联合缺血后适应(IPOC)干预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 将75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5只.①假手术组:左冠状动脉(冠脉)前降支下穿线不结扎;②I/R组:结扎左冠脉前降支致心肌缺血30 min后,再灌注1 h;③IPOC组:结扎左冠脉前降支30 min后,给予短暂再灌注10 s,再次缺血10 s,重复3次后持续再灌注1 h;④西药对照组:连续灌胃福辛普利钠(0.9 mg/kg)14 d后行IPOC;⑤活血解毒组:连续灌胃中药复方川芎胶囊(有效成分川芎嗪3.20 mg/g、阿魏酸1.73 mg/g)0.40 g/kg和黄连生物碱(0.16 g/kg)2 ml,14 d后行IPOC.假手术、I/R、IPOC组连续14 d灌胃等量蒸馏水.实验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IL-1β、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取心肌组织,光镜下观察其形态结构,并计算大鼠左室梗死率.结果 与I/R组比较,IPOC组大鼠血清CK-MB活性和cTnT含量显著降低,左室梗死率显著下降,氧化应激指标明显改善,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和hs-CR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活血解毒中药预处理与IPOC联合作用可进一步降低大鼠左室梗死率和CK-MB活性,并可升高血清SOD水平,降低IL-6水平(P<0.05或P<0.01).结论 活血解毒中药配伍联合IPOC可显著减轻I/R所造成的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抑制心肌酶的释放,减小动物心肌梗死面积,保护心肌组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微小RNA-31-5p(miR-31-5p)在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保护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R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RIPC组、RIPC+miR-NC组、RIPC+miR-31-5p mimic组,每组12只。采用夹闭腹主动脉30 min建立SCIRI模型,通过鞘内注射miR-31-5p mimic质粒构建miR-31-5p过表达模型,除sham组和I/R组外,其余各组于闭腹主动脉前1 h实施RIPC。再灌注48 h后,对动物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和血-脊髓屏障(BSCB)通透性检测;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检测脊髓组织神经元凋亡情况;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脊髓组织miR-31-5p和蛋白激酶Cε(PKCε)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PKCε、BDNF蛋白表达。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降低,伊文思蓝(EB)含量、神经元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