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共振成像(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而且无放射线损伤,对乳腺检查具有独到的优势。高质量的磁共振(MR)图像是MRI检查的关键。本文简要讲述乳腺MRI检查的基本要求、乳腺MRI的检查时间、乳腺MRI主要参数和序列优化及乳腺MRI检查的临床适应证,旨在使乳腺MRI技术开展得更加合理、规范,促进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 ( MRI)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 8例患者应用超导磁共振仪 ,选用心电图门控自旋回波技术、电影磁共振、磁共振造影及磁共振三维成像技术诊断上述病例 ,并做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MRI对本组病例的诊断为 :主动脉缩窄 ( COA) 12例 ,大动脉转位 12例 ,法洛四联症 5例 ,右室双出口 4例 ,肺动脉闭锁 2例、永存动脉单干 2例及主动脉弓离断 1例。 3 0例做心血管造影术( Angio)检查 ,与 MRI结果相符 ,其中 12例 COA患者 MRI及 Angio测 COA最小内径结果相关良好 ( r =0 .95 ,P <0 .0 0 1)。结论 :MRI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成为临床延长其生存期的关键。近年来,随着MRI技术的迅速发展,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 MRI)及磁共振弹性成像(MRE)在内的MRI功能成像可以无创性地从分子、细胞水平了解肝脏的代谢、能量及血流等的变化,使小肝癌的检出率、确诊率大大提高。因此,MRI功能成像在早期诊断小肝癌的应用中意义重大。本文就MRI功能成像技术在小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使用磁共振成像(MRI)多回波水脂分离技术(IDEAL-IQ)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效能.方法 2018年2月~2020年2月我院诊治的120例NAFLD患者和65例体检健康人,接受MRI检查,分别采用IDEAL-IQ定量检测肝脏相对脂肪含量(RLC)和采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MRS)检测脂肪分...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成像(MRI):是为获得心脏影象的非侵入性诊断技术。可对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血管疾病提供心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的资料。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其应用更加广泛。 (一)MRI的适应证 MRI的资料来自心动周期任何时相的、有高度时间空间分辨的心脏多平面断层影象。 MRI和超声心动图(UCG)、核素心室扫描及CT一样,其检查顺序应安排在病史,查体,X线检查和心电图(ECG)之后,但可在心导管检查之前进行。 MRI目前可提供以下心脏资料:①心脏  相似文献   

6.
正颅脑损伤(TBI)是引起人类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TBI的远期影响包括神经脆弱性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增加。此外,阿尔茨海默病(AD)风险在不同程度的TBI患者中上升至2. 3~4. 5倍。越来越多的试验注重用影像学技术研究TBI~([1])。随着代谢化合物在神经影像学中的发展,用无创或微创技术研究TBI后脑功能成像成为现实,如磁共振成像(MRI)、功能MRI(f MRI)、磁共振波谱(MRS)、弥散加权成像(DWI)、弥散  相似文献   

7.
赵博  张雪宁 《山东医药》2015,(12):100-102
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发病率在各种创伤中位居首位。应用动物模型模仿人类TBI的特点,可以用来了解人类颅脑损伤的病理状态并对其进行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对颅脑成像具有很大的优势,特别是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技术,能够反映脑组织的某些功能状态,可为了解TBI的病理生理机制、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近年来胸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技术的改进,特别是抑制伪影技术的提高。对MRI在胸腔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指征作了介绍。并对肺癌、纵隔肿瘤、胸膜病变以及心脏病变的MRI检查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成象(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继超声和计算体层成象(CT)之后又一个新的诊断技术。1973年 Lauterbur 首次成功的照出了 MRI 图象,1980年以后 MRI 在机械上和成象技术上均得到很大改进,使其在成象时间和图象分辨率方面都有新的突破。目前虽然 MRI 还未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AD)的确诊需要病理证实,目前对AD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神经影像和神经心理测试.不断发展的磁共振(MRI)成像技术,为研究该病提供了较为有效的物理诊断方法.结构性MRI成像测量方法包括简单易行的平面(亦称线性)测量和准确率较高的三维(3-dimensional MRI,3D-MRI)体积测量.  相似文献   

11.
李卫侠  陈克敏 《肝脏》2024,(2):154-156
随着全球肥胖和2型糖尿病发病率上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肝脏疾病。目前在NAFLD肝脏脂肪变性及纤维化评估诊断中应用较多的MRI成像技术有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测量、定量MRI T1 mapping及磁共振弹性成像(MRE)。本文就MRI成像技术在NAFLD患者肝脏评估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大医院建立了神经内科120绿色急救通道,使许多病人在出现脑缺血不可逆损伤之前明确诊断。现就绿色通道中,磁共振系列成像技术的重要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MRI)磁敏感序列(SWI)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在我院影像中心行头颅MRI检查的符合入组条件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95例。行常规MRI及SWI检查,分别记录各个脑区的CMBs病灶数。结果本组CMBs检出率为34.4%,随年龄增长CMBs的检出率逐步增高,CMBs病灶主要分布于皮层和皮层下以及基底节区。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是CMBs的危险因素。结论SWI诊断CMBs比常规序列更加敏感,年龄和高血压是CMBs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0 引言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磁场中人体氢质子共振后产生的信号成像的方法,不同的脉冲序列可产生不同参数成像。在人体可任意层面成像,图像具有优秀的组织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已成为中枢神经系统和肌骨组织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早期的磁共振机器扫描速度慢,成像序列少,胃肠道MRI检查主要限于食管和直肠的检查,随着MRI技术发展,如快速扫描、脂肪抑制技术和胃肠造影剂完善,MRI在胃肠道的应用已日趋广泛。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不断发展,脑梗死(CI)诊断率明显上升,然而CT和MRI在CI诊断上各有优势。本文回顾性分析中、老年CI患者临床及影像学检测资料,旨在为其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技术(MRI)在诊断不同性质孤立性肺结节(SPN)中的价值,评估MRI在肺结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提高其在检查中的正确率。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间,经病理及CT确诊肺结节的病变性质的47例患者。均行1.5T磁共振扫描,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SPN的直径、磨玻璃影、分叶、空洞、胸膜凹陷征、毛刺等对结节性质进行判断。结果:47例患者中均行磁共振扫描,肺癌17例(误诊3例,正确率87.5%),肉芽肿15例(误诊1例,正确率82.4%),肺错构瘤3例(正确率100%)等;MRI诊断肺癌的敏感性93.8%,特异性为90.3%。结论:磁共振技术对组织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极大提高孤立性肺结节性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正>超高场强磁共振是场强≥7T的磁共振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特点,有望实现脑内细微病变的可视化。自2001年7T MRI首次用于扫描人脑结构开始,此后的20年中,超高场强磁共振在神经病学方面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2011年Cho等学者首先将7T MRI应用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研究中发现,PD患者的黑质腹侧缘存在锯齿状改变[1]。目前,应用于PD研究的超高场强磁共振主要是7T和9.4T MRI。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声声学定量 (AQ)和电影磁共振 (Cine- MRI)技术分别测量了 2 2例肥厚型心肌病 (HCM)患者的左房功能。结果显示 ,AQ技术所测左房面积—时间曲线得到的左房功能指标同 Cine- MRI技术测得的相应指标有良好的相关性 (P<0 .0 0 6~ 0 .0 0 1)。提示用 AQ技术左房面积—时间曲线法可准确可靠地对左房功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成像(MRI)是疾病诊断、分期及随访的重要检查方法,常规MRI检查影像分析主要依据信号强度及解剖形态学表现,但不同的病理过程存在相似的信号表现,降低了诊断的特异性。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是近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成像(MRI)是七十年代末出现的先进检查技术,八十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使用的MRI均为质子磁共振成像技术,其磁场强度在1.5特斯拉以下,对人体无损伤,是一种安全、无创的理想检查方法。其原理是:在均匀的强磁场中,组织中的质子的排列方向趋于一致,发射特定的电磁波可以激发质子共振。射频停止后,共振的质子开始恢复到正常位置,即质子的弛豫过程。根据组织质子密度(〔H~ 〕)的不同及自旋晶格弛豫时间的不同(T_1)和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_2)的不同,磁共振成像仪把质子弛豫过程中接收到的信号排列成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