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二尖瓣手术的早期效果,总结此类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2002年8月到2006年5月,42名冠心病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外科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合并二尖瓣手术.二尖瓣关闭不全原因为:缺血性38例(90.48%,38/42);风湿性2例(4.76%,2/42),退行性2例(4.76%,2/42).全组患者术前心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0.20~0.80(平均0.41±0.14),行二尖瓣置换(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MVR)12例,二尖瓣成形术(mitral valvuloplasty, MVP)30例.结果:院内死亡4例(9.52%,4/42),术后早期二尖瓣返流无到轻度36例,残余中度返流2例,均不需再次手术.全组患者心射血分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0.41±0.14,术后0.45±0.12, P=0.152);而行MVP组EF值与术前相比改善明显 (术前0.36±0.08, 术后0.41±0.10,P=0.013).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冠心病合并中度以上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有效方法.二尖瓣的处理以成形为首选,使用二尖瓣成形环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返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病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二尖瓣成形术的非风湿性、缺血性、合并大血管疾病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62.5%),女27例(37.5%);年龄19~69(48.81±12.60)岁。单纯二尖瓣病变63例(后瓣病变51例,前瓣病变12例,含腱索断裂3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8例(房间隔缺损6例,室间隔缺损2例),左房粘液瘤1例。术前均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28例,重度44例,平均返流量(14.93±8.22)ml。结果:术中经注水实验或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成形效果满意,术后早期无死亡。随访6~71个月(41.53±13.32)月,随访72例,随访率100%;硬膜下出血1例,无溶血、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随访患者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48例,Ⅱ级21例,Ⅲ级3例。超声心动图提示:术后LAD[(47.03±9.36)mm与(54.69±11.73)mm,t=6.297,P<0.05],LVEDD[(49.08±4.93)mm与(53.97±7.00)mm,t=4.759,P<0.05]与术前比较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与术前比较也有明显变化[(61.33±5.21)%与(58.94±6.32)%,t=-2.413,P<0.05]。无或微量返流55例(76.4%),轻度返流15例(20.8%),重度返流2例(2.8%,1例二尖瓣A1、A2区撕脱,1例二尖瓣人工腱索乳头肌撕脱,均行二次换瓣手术),再手术率2.8%。未发现明显二尖瓣狭窄。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虽然二尖瓣成形手术相对复杂,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术者经验,选择相应的成形方法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Wang W  Yang KM  Wang X  Zhang P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5):1055-1058
目的 评价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近、中期手术结果.方法 从1999年12月至2006年1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共收治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31例,左心室舒张末径≥80 mm.全部进行主动脉瓣置换,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比术前、术后早期(术后1个月内)、随访超声结果.按照心功能是否正常、左心室舒张末内径的大小进行分组比较术后风险因素.结果 近期死亡1例,随访期间死亡3例.术后早期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为(69±11)mm,与术前的(86 ±8)mm相比,有明显回缩(P=0.001),但心功能尚无明显改善.随访期问,无论心射血分数(58 ±15),还是左心室大小[(55±10)mm]均较术前[分别为44±11,(86±8)mm]有明显改善(均P=0.001),趋于正常化.术前心功能状况、左心室大小并未影响手术中期死亡和左心室功能.结论 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仍有手术指征,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患者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2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63例接受单纯CABG外科治疗的冠心病合并中度IMR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9例,女14例;年龄41~83(63.1±9.2)岁。根据末次随访超声心动图结果,将患者分为无反流组(二尖瓣无反流+微量反流)与残余反流组(二尖瓣少至中量反流),其中无反流组39例(男31例、女8例),年龄(62.9±8.5)岁;反流组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63.3±10.4)岁。收集患者术前、术后出院时及随访的超声心动图结果,记录术后残余IMR程度,检测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评估患者左心室重构的逆转;并且记录术后并发症、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对两组患者数据进行比较及影响因素。结果住院期间死亡1例,死于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全组患者均未出现IMR程度进一步加重,术后IMR面积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术后LVEDD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48.0±5.8)mm vs(54.6±5.54)mm,P0.01];LVEF较术前显著升高[(45.3±9.9)%vs(41.3±8.4)%,P0.01]。全组随访5~15年,随访期间死亡18例(6例为心源性死亡,余12例为非心源性死亡),失访6例,共有效随访56例(88.9%)。无反流组术后LVEDD较残余反流组更小(P=0.0410.05);术后LVEDD是术后存在IMR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中度IMR患者,单纯CABG术远期疗效好,术后LVEDD是影响术后IMR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术中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对心功能恢复的影响及预后.方法: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二尖瓣置换术的92例患者.其中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有48例(试验组),其余44例患者行传统二尖瓣置换术(对照组).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包括组内与组间)术前、术后7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情况,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血管活性药物运用时间[(4.25±1.19)d]明显短于对照组[(5.64±1.63) d](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34%)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 (P=-0.031).术后6个月,试验组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32.64±3.76) 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43.60±3.68) 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31.81±4.73) m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64.86±4.23)%、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shortening,LVFS)[(36.04±2.9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有助于术后心功能的恢复和短期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评价我院近5年来行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1年12月~2005年12月,我科共行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术36例,年龄2~77(29±14)岁.其中先天性12例,二尖瓣退行性变20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二尖瓣成形的方法:二尖瓣裂修复12例,腱索折叠、转移12例,GORE-TEX人工腱索5例,瓣环环缩14例,部分病例综合应用了2种或2种以上的成形方法.结果 全组无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无再次手术.术后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平均值(32.6±6.4)mm,与术前相比(42.7±13.4)mm明显缩小,左心室内径平均值(32.6±6.7)mm与手术前面相比(38.3±7)mm明显缩小.术后仅有2例有轻到中度反流,16例微量反流,18例反流消失.结论 二件瓣关闭不全成形术应根据二尖瓣病变的特征进行选择,对非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成形术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手术的关键是医生对二尖瓣生理功能及解剖的全面认识,以及成形术前对病变的二尖瓣的全面探察和综合应用正确的成形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组织多普勒超声(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对主动脉瓣严重狭窄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valve replacement,AVR)后患者左心室(left ventricle,LV)后负荷减轻及心功能改善状况进行评估。方法:选取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行AVR患者23例,术前、术后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左室侧壁二尖瓣瓣环TDI检查,AVR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时间为(212±115)d。结果:AVR术后主动脉瓣跨瓣压差、瓣膜阻力指数显著减低,LV大小、质量、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DI检查示LV收缩、舒张功能改善。左室侧壁二尖瓣瓣环E’速度从(8.11±2.45)cm/s增加至(9.73±2.99)cm/s,A’速度至(11.19±3.55)cm/s增加至(13.07±3.24)cm/s,S’速度从(8.07±1.77)cm/s增加至(10.09±2.85)cm/s。行单纯AVR术患者亚组左室侧壁二尖瓣瓣环S’速度及E’速度均明显增高,而行AVR合并CABG术患者亚组仅S’速度从(7.23±1.51)cm/s明显升高至(8.88±1.77)cm/s(P=0.028),其E’速度[(7.69±2.47)cm/s至(8.58±3.12)cm/s]、A’速度[(9.54±2.49)cm/s至(11.76±3.12)cm/s]也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DI检查对于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行AVR术后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改善的评估有较高的敏感性,相对于单纯AVR术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CABG术的患者,TDI舒张功能指标的恢复需要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直视微创二尖瓣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心脏外科直视微创二尖瓣手术患者150例,男57例(38.0%),女93例(62.0%),平均年龄(50.6±13.5)岁。术前超声诊断二尖瓣中重度返流116例,二尖瓣重度狭窄18例,二尖瓣返流合并狭窄14例,机械瓣瓣周漏2例。参照心外科Carpentier瓣膜分区法确定病变位置,制定手术方案,术中TEE监测下建立体外循环,右侧胸腔前外侧小切口,行直视下微创二尖瓣手术。心脏复跳后TEE监测心脏排气、测量瓣口相关参数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中TEE再次评价瓣膜病变后修改手术方案8例。二尖瓣成形术49例,二尖瓣人工瓣膜置换62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36例,二尖瓣置换+冠状动脉搭桥1例,二尖瓣人工机械瓣周漏修补术2例。49例瓣膜成形术患者术前、术后二尖瓣返流面积分别为(11.19±5.31)cm2和(1.21±0.31)cm2和(1.21±0.31)cm2(t=18.213,P<0.05),返流束缩流颈宽度分别为(7.48±2.75)mm和(1.07±0.51)mm(t=7.320,P<0.05),瓣口面积分别为(4.67±1.49)cm2(t=18.213,P<0.05),返流束缩流颈宽度分别为(7.48±2.75)mm和(1.07±0.51)mm(t=7.320,P<0.05),瓣口面积分别为(4.67±1.49)cm2和(3.58±1.13)cm2和(3.58±1.13)cm2(t=1.104,P>0.05),瓣口最大跨瓣压差分别为(3.07±1.11)mm Hg和(3.81±1.44)mm Hg(t=-0.748,P>0.05)。二尖瓣成形术后TEE评价2例疗效不满意改为人工瓣膜置换术。62例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均无瓣周漏。结论TEE在直视微创二尖瓣术前评价瓣膜情况、引导体外循环的建立、术后监测心内排气、评价手术疗效等方面具有引导和评估作用,为手术的成功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联合二尖瓣置换术治疗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的疗效.方法 1997年5月-2006年2月共行CABG联合二尖瓣置换术治疗中重度IMR患者18例,均有心肌梗死史,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7例,Ⅲ级7例,Ⅳ级4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22%~65%,平均为(46±12)%,二尖瓣中度反流5例,中重度9例,重度4例.结果 术后早期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为(54.2±11.8)mm,左心房舒张末内径(LAEDD)为(38.1±5.5)mm,均较术前的(63.7±13.0)和(45.4±5.8)mm显著下降(P值均<0.05),LVEF为(48±14)%,与术前(46±1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例出现并发症,严重室性心律失常2例,切口感染行清创缝合术1例,胸腔积液1例,因呼吸功能不全行二次插管1例;另3例术后早期死亡,其中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术中不能停机死亡1例,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存活的15例患者随访3~68个月,无抗凝和机械瓣膜引起的并发症,除1例因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再次入院接受药物治疗外,其余患者心绞痛及心力衰竭症状明显缓解,NYHA心功能分级均为Ⅰ~Ⅱ级.结论 CABG联合二尖瓣置换术是治疗中重度IMR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双腔起搏器植入后不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比例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入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植入双腔起搏器且心室电极置于右心室心尖部的患者,随访并记录末次超声心动图和起搏器程控结果,剔除起搏比例10% ~ 40%的患者.结果:共入选83例患者,随访(38±23)个月.术后中、重度二尖瓣返流(mitral valve regurgitation,MR)和三尖瓣返流(tricuspid valve regurgitation,TR)的发生率均高于术前(6.2% vs.2.6%,11.1% vs.4.9%,均P<0.01).术后中、重度TR患者9例,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高于无或轻度三尖瓣返流患者[(49.6±10.5) mmHg vs.(33.8±12.0) mmHg,1 mmHg =0.133 kPa,P<0.01],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二尖瓣外侧环舒张早期速度比值(E/Em)大于其他患者(11±5vs.9±3,P<0.05).心室起搏比例<10%的患者52例(A组),心室起搏比例>40%的患者31例(B组),术后两组中、重度MR和TR的发生率均高于术前.B组术后右心房较术前增大[(17.7±4.0) cm2vs.(15.6±3.2) cm2,P<0.05],右心室较术前增大[(21.5±4.4) mmvs.(19.9±3.4) mm,P<0.05],PASP≥50 mmHg的发生率高于术前(9.7%vs.3.2%,P<0.05).术后B组左心房、右心房面积均大于A组[(21.8±5.5) cm2vs.(20.2±4.6) cm2,(17.7±4.0) cm2vs.(16.1±3.8) cm2,均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A组(68%±6% vs.70%±6%,P<0.05).结论:双腔起搏器植入后过多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远期可导致左心房、右心房和右心室增大,肺动脉高压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