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金琳  黄琼 《安徽医药》2014,18(4):780-782
目的 探讨视知觉学习对近视性弱视患儿屈光度增长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在该院就诊的近视性弱视患儿60例(104眼),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53眼)和对照组(30例,51眼),实验组给予视知觉学习疗法,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弱视治疗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近视屈光度变化.结果 实验组患儿弱视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前后屈光度增加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屈光度增加≥1.0D患眼共11眼,其中重度弱视(8眼)显著多于轻、中度弱视(3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屈光度增加≥1.0D患眼共22眼,其中重度弱视(15眼)显著多于轻、中度弱视(7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知觉学习疗法对近视性弱视疗效较好,弱视眼屈光度发展较轻,而重度弱视患儿是屈光度严重增长的主要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1%阿托品眼膏联合多焦点渐变镜与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中低度近视进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眼科2014年3~12月收治的101例(202只眼)中低度近视的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100只眼)给予1%阿托品眼膏联合多焦点渐变镜治疗;观察组51例(102只眼)给予角膜塑形镜治疗,采用全国儿童弱视防治组制定的弱视评价标准评价视力恢复情况,观察眼球屈光度、眼轴长度等指标评价两组治疗后的近视控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24%,对照组总有效率70%(P<0.05);两组治疗方案均可改善患者屈光度及视力,但观察组屈光度小于对照组,视力提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阿托品眼膏联合多焦点渐变镜在控制或延缓屈光度增加及提升视力上,起效更迅速,疗效更确切,患者依从性高,操作简单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矫正视力的影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1月~5月来到某院就诊的55名(99只眼)青少年近视患者,均严格按照要求配戴角膜塑形镜以矫正近视,对配镜前、配镜6个月、12个月、18个月时分别观察患者裸眼视力、眼轴长度、屈光度变化进行检测分析,并对其配戴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18个月后其眼轴长度并无明显变化(P0.05),但其球镜屈光度同配镜前相比明显下降,裸眼视力明显上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55例近视青少年配戴期间共计出现角膜点染10眼(18.18%),角膜压痕6眼(6.06%),视觉异常5眼(5.05%),结膜炎2眼(2.02%),结膜充血4眼(4.04%),经对症治疗后其症状均恢复正常。结论: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提高青少年近视患者裸眼视力、降低角膜屈光度,且不引起严重眼部不良反应,对控制青少年近视增长,改善近视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VR双眼视知觉功能平衡训练防控近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深圳市眼科医院收治的150例100度以内的低度近视儿童,共247只眼被确诊为近视,一方面实施VR双眼视知觉功能平衡训练,另一方面做好正确用眼的健康宣教,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保持正确的学习坐姿,平常坚持做眼保健操,6个月后观察视力和眼位变化情况。结果训练前平均裸眼视力为(0.62±0.05),训练后为(0.84±0.07),训练后显著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前后对比,患眼的视力提升率为82.19%(203/247),水平眼位好转率为80.33%(241/300),垂直眼位好转率为81.67%(245/300)。结论在注意保护眼睛,坚持做眼保健操,保持良好用眼习惯的同时,加强VR双眼视知觉功能平衡训练,有助于提升低度近视儿童的视力,并且改善知觉眼位,值得在少年儿童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脊椎矫正健身器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近视、弱视的疗效。方法:使用脊椎矫正健身器,配合改善脑眼供血不足,理疗、眼部穴位按摩,治疗近视、弱视111例。结果:3~6岁组19例(33眼)显效与治愈占治疗眼数的15.2%。7~14岁组30例(56眼)治愈,治愈率为50%。15~18岁组62例(124眼)治愈,治愈率为83.9%。结论:颈椎、脑眼供血不足是近视、弱视的重要根源。经治疗3个月后复查,近视治愈者,视力无明显波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过正确使用鹰视准分子激光系统,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近视屈光不正效果的重要性。方法利用鹰视准分子治疗系统联合NIDEK MK-2000基质层自动平推板层刀及Moria one Use-plus前弹力层下自动平推板层刀,对近视球镜屈光度-0.50~-14.00D和柱镜屈光度0~-6.00D近视眼行1K、EK、SBK手术。结果术前屈光度<-6.00D>-6.00D,术后裸眼视力达0.8以上分别为99.5%及98.5%,达到1.0以上分别为98.5%和96.5%。结论熟练正确操作鹰视准分子激光系统,对不同手术方式的近视治疗,提高患者视觉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采用视知觉学习联合遮盖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眼科诊治的80例(146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40例(71眼,视知觉学习联合遮盖疗法)、遮盖组40例(75眼,常规遮盖治疗),对比2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的BCVA值均逐步减小,治疗3、6、9、12个月,联合组的BCVA值均低于同期遮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联合组的P-VEP P100波峰潜时均低于遮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联合组的双眼调节幅度、双眼调节灵敏度均高于同期遮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78.89%高于遮盖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采用视知觉学习联合遮盖疗法治疗较单纯的应用遮盖疗法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05~2020-03在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青少年近视患者85例,采取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的方式进行治疗,并连续随访12个月,统计分析患者配戴前和配戴3、6、12个月后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和角膜厚度、眼轴长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戴镜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85例患者170眼裸眼视力逐渐升高,柱镜度数逐渐增加,屈光度和球镜度数逐渐降低(P<0.05)。戴镜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85例患者170眼角膜曲率平均K值逐渐降低(P<0.05),但是角膜厚度无明显变化(P>0.05)。戴镜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85例患者170眼轴长度逐渐增加(P<0.05),但是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近视青少年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型镜后能够促进裸眼视力的提升,缓近视发展,但需要加强对眼部的健康关注,按照要求合理使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YO后残余近视散光的预测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对16例(32眼)RK后残余近视散光患行再次PRK治疗,并连续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表明术后6个月球镜屈光度-0.42±0.62D.柱镜屈光度-0.57±0.52D,裸眼视力≥1.024眼(75%),最佳矫正视力下降l行以上3眼(9.4%),实际球镜矫正度与预期矫正度相差1.0D以内31眼(96.9%),柱镜相差1.0D以内26眼(81.25%)。结论:PRK治疗RK术后残余近视散光的预测性强,特别在矫正残余散光方面,其结果令人满意。在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行以上较常规PRK治疗组有所增加,提示安全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切削术的患者50例(100眼),年龄2038岁,等效球镜-1.25D38岁,等效球镜-1.25D-5.75D,随机分配一只眼采用准分子激光去除上皮(50眼),另一眼采用20%酒精去除上皮(50眼),所有手术眼的基质切削均采用VISX准分子激光SurfacePRK模式,52%的患者使用MMC。术后随访半年,主要观察项目包括术后等效球镜屈光度、术后裸眼视力(UCVA)、术后刺激症状持续时间、上皮恢复时间等,结合各项观察数据对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开展评价与对比。结果 t-PRK与LASEK的术前期望屈光度矫正量与实际屈光度矫正量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术式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裸眼视力分别为(0.0385±0.0755)和(0.0662±0.09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刺激症状持续时间(1.980±0.6141,2.580±0.5566)及角膜上皮修复时间(2.610±0.6332,3.460±0.794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应用VISX准分子激光机行t-PRK和LASEK手术治疗中低度近视的屈光度矫正疗效无明显差异;t-PRK术后裸眼视力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更好,较LASEK术后裸眼视力更好,刺激症状持续时间更短,角膜上皮修复更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纯性近视双眼相关检查的相似性。方法随机抽取2004年12月至2013年2月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单纯性近视患者120例(240眼),年龄17~35岁,屈光度-1.5-11.5D(等效球镜)。收集每例患者的双眼角膜中央厚度(CCT)、角膜曲率以及眼轴等数据。将所得数据按眼别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指标间的差异,探讨两组间的相关性。结果单纯性近视患者的左、右眼之间在屈光度、平均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眼轴等多项检查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眼上述指标在双眼间则存在中、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单纯性近视患者双眼形态具有高度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角膜塑型术矫正青少年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适合应用角膜塑型术矫治的青少年中度近视近视患者280例(560只眼)进行矫治,观察其裸眼视力改变、屈光度降幅和治疗1a后效果评价及其并发症情况。结果 560只眼矫治3个月后的屈光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多数眼等效球镜降幅在2.00D~4.00D之间,等效球镜最高降幅达-7.25D,散光最高降幅为-1.75D。治疗1年后,≤-3.00组患者矫正效果最佳;-3.00~-5.00组患者矫正效果较好,≥*5.00组患者效果较差;所有患者中央角膜曲率均变平。垂直轴Simk-V(D)和水平轴Simk-H(D)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几乎所有患者戴镜当天都出现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症状,一般1周内消失;部分患者有重影现象或伴有轻度角膜上皮脱落或角膜点状荧光素着色现象,所有症状均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对青少年轻中度近视,角膜塑型术的近期效果明显,但不能完全控制近视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轻中度近视青少年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眼部的早期变化。方法选取我院眼科门诊8~16岁轻中度近视患者31例60眼,按照角膜塑形镜规范验配流程验配,戴镜后1 d、1周、1个月、3~6个月后检查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形态变化等。结果配戴者1 d视力既有提高,戴镜1周后稳定,球镜屈光度明显减少,眼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角膜地形图3 mm区域角膜曲率平均值下降,戴镜1周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前表面diff值下降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表面diff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最薄厚度减少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深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white-to-white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近视的青少年通过科学合理地配戴高透氧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治可以有效地提高裸眼视力,减少角膜屈光度,抑制近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配镜矫治方法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青少年近视眼患者60例,行常规视功能检查和验光确诊近视后,进行①角膜塑型镜治疗;②雾视疗法和散瞳治疗;③真性近视配镜治疗;④定期复查视功能。结果:角膜塑型镜治疗16例,视力提高16例,雾视疗法和散瞳治疗27例,视力提高21例,真性近视配镜治疗7例,视力提高1例。结论:角膜塑型镜能够显著改善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视力,青少年近视采用雾视疗法和散瞳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视知觉学习联合间断遮盖治疗对小儿弱视临床疗效与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80例小儿弱视患儿,根据等额编号法分为联合组和基础组,每组40例.基础组实施戴镜联合间断遮盖治疗,联合组在基础组基础上实施视知觉学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散光度、视力上升率、遵医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BCVA...  相似文献   

16.
赵强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317-318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少年儿童近视患者应用数字化角膜塑形镜矫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116眼)青少年验配数字化角膜塑形镜,对其验配前后进行视力、屈光度、眼轴及眼压等临床指标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在视力、屈光度及眼压等指标方面,患者经过数字化角膜塑形镜治疗后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治疗前后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塑形镜对控制少年儿童轻、中度近视发展具有明显效果,是临床矫治青少年近视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与散光状态的关系。方法对324例592只眼中390只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类型、散光程度和散光参差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类型以复性远视散光最多38.37%,其次为复性近视散光27%,单纯远视散光13.72%,混合散光11.3%,单纯近视散光9.62%。结论导致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度:单纯远视散光为1.62±0.52D,单纯近视散光为1.53±0.48D,散光参差度1.28±0.33D,单纯和复合散光及混合散光的最低球镜、柱镜度数均为1.0~1.5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眼术前检查、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148例(295眼)屈光度-6.00~-14.75 D的高度近视眼患者进行LASIK治疗的临床资料.在术后12-24个月比较术前和术后视力、屈光度的变化、眼压、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 术后12-24个月时,148例患者295眼中有257眼(87.12%)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271眼(91.86%)球镜残留屈光度在-1.00 d以内; 术后裸眼视力低于术前矫正视力,且近视屈光度高于-1.00 D的屈光回退24眼(8.13%).结论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具有安全、有效、稳定等特点,是治疗近视的理想手术,但对于高度近视眼患者要注重手术前检查和手术参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单纯性近视眼鼻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眼科接受检查的近视眼患者122例(236眼),根据患者等效球镜度数分为低度近视眼组、中度近视眼组和高度近视眼组.进行眼科常规检查,以及等效球镜、眼压、眼轴长度和视野检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三组间性别和年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近视程度的增加眼轴长度和等效球镜度数显著增加(P<0.05);全周平均、上象限、下象限和鼻侧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随着近视程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低度近视眼组、中度近视眼组和高度近视眼组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等效球镜度数和眼轴长度呈负相关.结论 单纯性近视眼患者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等效球镜度数和眼轴长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后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厚度的变化。方法 8~16岁在本院门诊配戴角膜塑形镜随诊者30例(58眼),配戴前与配戴后1年进行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厚度的测定与比较,并比较裸眼视力、屈光度和角膜地形图的变化。结果佩戴1年后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和角膜地形图(K值)与配戴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1年后与配戴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角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能明显降低近视屈光度、安全有效地控制近视发展,但长期配戴应严密观察及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