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2012年收治的42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0例患者行胺碘酮治疗,研究组22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5%(21/22),高于对照组的75.0%(1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12、18个月后,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均下降,且研究组治疗12、18个月后左心房内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永久性心房纤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缬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可以更好地缓解心房纤颤,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大小与心房纤颤的关系。方法对本院住院的60例持续性心房纤颤(研究组)及60例非房颤患者(对照组)行心脏超声和心电图检测,检测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Td)及心房纤颤(AF)的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心房纤颤患者较非房颤患者患者LAD显著增大。结论左房内径大小与心房纤颤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患者抗栓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90例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组、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将三组发生出血事件几率、发生脑卒中几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几率方面,阿司匹林组与华法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发生出血几率为6.67%,华法林组发生出血几率为10.00%,阿司匹林组发生出血几率为6.67%,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房纤颤患者采用华法林或者是阿司匹林进行抗栓治疗,能明显降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几率,但是华法林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补体C3与心房纤颤(房颤)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对56例房颤患者和3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了血清C3水平测定。结果房颤患者血清补体C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持续性房颤C3水平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结论血清C3水平增高可能是房颤的发生和持续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急诊心房纤颤患者病因、房颤类型、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情况。方法回顾分析376例以房颤为首诊或其他急症合并有心房纤颤的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76例急诊房颤患者主要病因依次为冠心病(41.7%)、高血压(27.4%)和糖尿病(25.2%);缺血性脑卒中者占24.2%,与非脑卒中组患者相比,伴缺血性脑卒中的急诊房颤患者年龄偏高(P〈0.001);伴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比例也显著较高(P均〈0.05);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为房颤患者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在心脏收缩功能正常情况下,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变化与心房纤颤患者预后相关性。方法 62例心脏收缩功能正常心房纤颤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测后,分为A组:LA〈40mm,B组:LA〉40mm,测定病人在转复前及转复窦性心律后血清BNP的浓度,并随访1年,观察的主要终点为心房颤动复发、脑栓塞及明显心功能不全。结果房颤复律后血浆BNP水平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律后BNP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房颤动复发、脑栓塞及明显心功能不全的风险随BNP升高而升高;左心房内径增大,房颤复发率增高。结论房颤可导致血浆BNP水平升高,复律后BNP水平下降,左心房内径的大小影响心房颤动复律的成功率和BNP水平,BNP在房颤的预测、治疗和预后判断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的心脏超声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向塘分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者46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单纯高血压患者46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运动幅度(LVPW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室间隔以及左房内径(LAD)、E/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的心脏结构随着血压的升高而出现变化,同时由于左心房的扩大,形态学也将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8.
梁海雁  骈晶  姚传臣 《河北医药》2012,34(19):2907-290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阵发性房颤患者C-反应蛋白(CRP)、左房内径及房颤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10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胺碘酮)和对照组(可达龙),每组50例,随访10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CRP、左心房内径和窦性心律维持率的变化。结果 2组CR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房内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0个月,他汀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的复发与维持与CRP及心房结构重构关系密切,瑞舒伐他汀通过降低炎性因子CRP水平,有效的抑制心房重构,降低房颤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和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住院的心脏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76例心脏病患者中,单纯心房纤颤组年龄较轻,女性比例较其它组大;阵发性房颤发生率低,且只在单纯心房纤颤者中;在总的心力衰竭658例中,合并心房纤颤263例,占39.97%;在总的心房纤颤361例中,合并心力衰竭263例,占72.85%.房颤者左房内径大,心衰者左室内径大.两者共存时左室射血分数降低,且脑卒中发生率高.结论心力衰竭与心房纤颤互相影响,互相加重,治疗要两者兼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在控制永久性心房纤颤心室率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临床中各种心脏病引起的永久性心房纤颤患者,心室率为90~120/min,心功能为Ⅰ~Ⅲ级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2例)口服比索洛尔控制心房纤颤的心室率,对照组(28例)口服地高辛控制心房纤颤的心室率。观察两组在控制心房纤颤心室率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心房纤颤心室率控制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能有效控制心房纤颤的心室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内径变化与心房纤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6例为一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房纤颤的患者50例为一组,两组均行心脏超声检测,检测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房纤颤的患者左房内径明显高于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房内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房内径与心房纤颤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或瓣膜置换术后合并心房纤颤时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或瓣膜置换术后并发心房纤颤的患者,这些患者均行CARTO标测系统指导下的环双肺静脉电隔离术+各种辅助线的消融术。分别于术前、术后于1个月、3个月随访观察心脏彩超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射频消融术后左房内径于术后1个月、3个月逐渐减小,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于术后1个月、3个月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3月综合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1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以环双肺静脉电隔离术为基础的房颤射频消融术可使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或瓣膜置换术后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并发心房纤颤时恢复窦性心律,随访观察中左房内径减少,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心功能改善。术后综合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3.
张茜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6):738-739
目的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法检测45例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发作期和转复期血浆BNP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心脏超声测定左房内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房颤组发作期和转复期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P〈0.05),且发作期明显高于转复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5);房颤组发作期和转复期LVEF、LA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高浓度血浆BNP水平可能促进了房颤的发作,且两者与心房重构和心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心病伴发不同类型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B型脑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左心房内径(LAD)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临床上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共178例,分为单纯冠心病无房颤组63例,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组55例,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60例,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LAD、BNP及AngⅡ水平.结果 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组及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组,其BNP、AngⅡ及LAD均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5);而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组其BNP、AngⅡ及LAD均高于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组(P<0.05),而三组之间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组和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组血BNP水平与AngⅡ明显相关,血BNP水平与LAD明显相关(P<0.05).结论 测定血浆中的BNP、AngⅡ及LAD可有效预测房颤的发生、发展,评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步长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联用治疗快速房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与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联合治疗快速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将88例快速房颤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44例采用步长稳心颗粒与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联用治疗;对照组44例单纯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心室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4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与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联用治疗快速房颤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阵发性房颤并高血压患者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房颤发作情况的影响。方法将阵发性房颤并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降压药物治疗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对照组给予坎地沙坦,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LAD、LVEDD、LVEF、房颤发作情况。结果至随访结束,在长期应用胺碘酮的患者中,对照组房颤复发17例,占81.0%,治疗组房颤复发22例,占95.7%,两组之间没有差别(χ2=1.122,P〉0.05)。未长期应用胺碘酮的患者,对照组、治疗组在7~12个月时房颤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t=2.823,P〈0.01;t=2.655,P〈0.05),两组之间没有差异(t=0.594,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组的LAD、LVEDD均降低、LVEF增加(t=2.421~3.814,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的LAD、LVEDD、LVEF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0.029~3.644,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和坎地沙坦均可减少阵发性房颤并高血压患者房颤的复发,降低LAD、LVEDD,升高LVEF,两者之间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稳心颗粒(无糖型)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乐山市沙湾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服用厄贝沙坦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服用稳心颗粒(无糖型)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并对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无糖型)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理想,有效的舒缓和控制了患者发病时心悸、心慌等临床症状,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硫氮唑酮联刚地高辛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并发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使用硫氮唑酮联用地高辛治疗,对照组仅用地高辛治疗,14天后观察两组患者安静状态下和运动后心室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硫氮唑酮联用地高辛控制肺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心室率明显强于地高辛.结论 硫氮唑酮联用地高辛能够有效地控制肺心病并发房颤患者的心室率.  相似文献   

19.
杨蕾 《医药论坛杂志》2014,(10):135-137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中的机制。方法 选择84例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入缬沙坦组和对照组。缬沙坦组患者每日口服缬沙坦80-160 mg,若血压控制不理想,视情况加用利尿剂;对照组患者服用利尿剂和/或氨氯地平控制血压。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记录房颤发作情况,进入研究后6、12、18、24月,做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等指标。结果 缬沙坦组38例、对照组37例完成研究。对照组6-12月、12-18月房颤发作次数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18-24月,房颤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缬沙坦组6-12月、12-18月时,房颤发作次数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18-24个月显著少于治疗前(P〈0.05)。缬沙坦组和对照组比较,18-24月房颤发作次数显著减少(P〈0.05),其余时段无显著差异。对照组6、12、18月时左心房内径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24月时显著大于治疗前,也显著大于缬沙坦组(P〈0.05);缬沙坦组左心房内径在各观察时间均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结论 缬沙坦可以延缓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心房增大,减少房颤发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4例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7例。采用厄贝沙坦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阵发性心房纤颤疾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心房纤颤症状表现消失时间、心电图表现复常时间、用药总时间短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人数少于对照组,结束治疗后阵发性心房纤颤病情再次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