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5例纵隔感染的临床症状及护理,提出注意监测全身病情变化,重点观察体温及切口变化,加强心包及纵隔引流管的护理,以及胸骨后封闭式灌洗的护理等是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后纵隔感染治愈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纵隔镜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并发纵隔感染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纵隔镜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引发的纵隔感染患者的原因,总结护理措施。结果10例纵隔镜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并发纵隔感染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结论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引流管的充分引流,保证营养的摄入,做好呼吸道的管理,预防误吸,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胸骨正中切口心脏大血管术后纵隔感染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胸骨正中切口心脏大血管手术后发生的6例纵隔感染病例的诊治经过,探讨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结果胸骨正中切口心脏大血管手术714例,术后发生纵隔感染6例(0.8%),表现为发热及伤口、胸管引流脓性分泌物,均采用纵隔清创引流+灌洗治疗,并辅以全身抗感染及营养支持,5例Ⅱ期愈合,1例死亡。结论积极有效的纵隔清创引流及全身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是治疗心脏大血管术后纵隔感染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心脏术后复杂性纵隔感染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最佳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2006年6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应用带蒂肌瓣转移填充及负压吸引一期重建治疗心脏直视术后复杂性纵隔感染1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65.5±8.2)岁。心脏手术与肌瓣重建时间间隔(12.5±5.8)d。彻底清创,拔除全部钢丝,游离双侧胸大肌瓣向中线牵拉,填充胸骨间隙并覆盖胸骨,无张力缝合肌瓣,纵隔及皮下置引流管负压吸引,关闭创口。胸骨缺损较大者,需游离一侧腹直肌瓣上提填充缺损,再按上述方法一期重建。结果1例患者术后早期死于纵隔感染复发,脓毒血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17例患者术后过程顺利,创口一期愈合。重建术后住院时间(18.6±7.2)d,创口愈合时间(4.5±2.4)周。17例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未见纵隔感染复发,工作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带蒂肌瓣转移联合负压吸引一期重建治疗心脏术后复杂性纵隔感染效果确切,手术简单,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5.
复苏室紧急开胸术后纵隔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15例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42例复苏室内紧急开胸抢救成功患者中,有16例发生纵隔感染。结果:10例死亡,死亡率62.5%。结论:减少心脏直视手术后纵隔感染的关键是减少心脏手术后急性心包填塞、心跳骤停及心脏破裂等复苏室内紧急开胸的发生。早期使用有效的广谱抗菌素可以减少两次开胸术后纵隔感染的发生,但同时要注意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网膜纵隔移位固定对食管癌Ivor-Lewis术后近期胸内感染并发症的预防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通胸外科于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行Ivor-Lewis手术的14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大网膜纵隔移位固定者84例(改良组),未行大网膜纵隔移位固定者64例(对照组),评估两组患者术后近期胸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和对照组分别为胸内感染发生率39.3%(33/84)和56.2%(36/64),其中合并出现败血症的比例分别为57.6%(19/33)和86.1%(31/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和心脏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住院时间改良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中位13.0 d比16.5 d,P<0.05)。结论大网膜纵隔移植固定改良手术可显著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胸内感染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对17例巨大心脏心瓣膜置换、左房折叠术患者术前予科学评估、心功能支持、精神支持、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体温,监测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变化,保持心包、纵隔及胸腔引流通畅,预防感染和营养支持等护理,结果13例术后康复出院,2例因心力衰竭、低心排死亡,2 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提示巨大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功能差,手术复杂,加强术前、术后临床观察及护理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对8例早期食管癌患者采用纵隔镜腹腔镜辅助经颈-腹二切口手术治疗。术后平均住院8.0d,均顺利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呼吸道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颈部吻合口情况,做好呼吸道护理、胃管护理及营养护理,可使患者顺利渡过手术期,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9.
对112例纵隔肿瘤患者行电视纵隔镜检查术,结果术后确诊108例,确诊率96.43%。提出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术后严密监测生命指征,加强胸腔引流管的护理和术后观察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对112例纵隔肿瘤患者行电视纵隔镜检查术,结果术后确诊108例,确诊率96.43%。提出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术后严密监测生命指征,加强胸腔引流管的护理和术后观察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心脏术后纵隔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病情凶险,治疗护理任务艰巨,如处理不当,常导致严重后果。本文报告1988年3月~1990年5月发生的3例心脏术后纵隔感染病例治疗的护理体会:临床资料:患者3例,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0岁、17岁和24岁。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其中2例为法乐氏四联症矫正术,1例为动脉导管结扎术后9年再通伴肺动脉高压行导管缝合术。3例患者于术后9~15天,均出现高热达39℃以上,主诉胸痛。白细胞及中性均增高,前胸皮肤潮红,局部压痛明显,其中1例切口有脓液流出,胸片均显  相似文献   

12.
摘除右室流出道补片治疗法乐氏四联症术后顽固性纵隔感染1例董力,田子朴,袁宏声,罗传兴,李荣祥病儿女,12岁.1988年12月行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术后9日发现伤口感染。因“纵隔感染,胸骨哆开”于术后22日在全麻下行清创术,拆开心包缝线,安放引流管,用...  相似文献   

13.
胸部疑难疾病的纵隔镜检查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为探讨纵隔镜检查术在胸部疑难疾病诊断上的作用,1992年10月至1995年9月对35例胸部疑难病例施行全麻下的纵隔镜检查术。经气管间隙人工隧道观察气管周围肿物和淋巴结并进行活检。结果显示,总确诊率为85.71%。左肺癌判断右侧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的敏感性为100%。仅临床诊断的病例检查后的病理确诊率为80%,其中良性病变比率占48%。位于气管前、气管旁、气管支气管拐角区、隆凸下的病变,纵隔镜检查的确诊率大于85%,位于气管后、前纵隔及距气管较远的纵隔其他部位为纵隔检查的盲区。病变直径<3cm者病理确诊率92.31%,>3cm的确诊率66.67%。1例并发颈部切口感染,发生率2.86%。总之,纵隔镜检查阳性率与病变部位有关(P=0.0129),而与病变大小无关(P=0.1661)。胸部疑难病例最常见的误诊病种是结核病和结节病,故试验性放、化疗的习惯作法需慎重。  相似文献   

14.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531例次中术后并发结核感染21例,发生率为3.95%。提示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应对肾移植后并发结核感染患者加强消毒隔离工作和抗结核药物的监护,并做好高热护理、饮食管理及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15.
心内直视手术后纵隔感染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隔感染是心内直视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纵隔感染,若不及时有效处理,会导致病人死亡。我科自92年1月至98年1月共行心内直视手术480例,发生纵隔感染6例,发生率高达1.2%。本组病例发生纵隔感染的原因有全身营养不良,胸骨对合不良,剧烈呛咳引起胸骨裂开。发生纵隔感染后多表现有高热、胸痛、乏力,白细胞总数增高,并且皮肤软组织裂开,红肿、化脓。一旦纵隔感染诊断明确,应及时处理,因为纵隔感染多合并胸骨裂开,一定要及时再次固定胸骨,持续引流冲洗,静滴足量敏感抗菌素,并注意全身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6.
心脏外科手术后纵隔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心脏手术后发生纵隔感染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65例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术后纵隔感染病人进行切口分泌物和动脉血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经静脉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6例感染出现较晚、感染局限者,仅行局部开放引流、冲洗;余59例均行纵隔清创、胸骨固定后行纵隔冲洗,其中5例行转移胸大肌瓣或腹直肌瓣修复.结果 63例于术后2周内发生纵隔感染,另2例分别发生于术后第18 d和22d,最短者发生于术后第3 d,平均(7.4±4.3)d.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3.1%.死亡12例(18.5%).随访1-12年,无远期死亡,感染复发3例.结论 胸骨正中切口行心脏手术后纵隔感染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早期清创、冲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急性化脓性纵隔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 女 ,5 7岁。咽部疼痛 1周 ,加重 2d ,伴发热、寒战。喉科以咽旁间隙感染给予抗生素及地塞米松治疗 30h后 ,病人出现腹痛、腹肌紧张 ,以阑尾炎转普外科保守治疗。2 4h后出现右侧胸痛、呼吸音低。X线胸片示右侧胸腔积液 ,胸穿为淡黄色脓液。CT示纵隔增宽、积液 ,以右侧脓胸、纵隔感染转胸外科。给予右胸腔引流及冲洗 ,效果不佳 ,并时有房颤、心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 ,复查X线胸片见纵隔进行性增宽 ,B超示纵隔积液、心包积液。 1998年 5月急行右脓胸清除 ,心包开窗引流及纵隔胸膜广泛切开、清除 3处纵隔积脓约 2 0 0ml,冲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建重症患者口咽胃内环境的有效护理措施,以降低内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将6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监测患者口咽部及胃内的pH值、细菌生长变化及行痰培养。观察组根据各部位pH值及细菌培养监测结果给予相应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酸化胃内容物、选择性肠道去污染等措施清除感染源;对照组予ICU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干预后第3、7天,观察组口咽部及胃内的pH值及细菌培养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患者入院7d时,观察组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危重症患者口咽胃内的pH值及细菌变化监测,及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防止菌群异位定植与移位,可显著降低内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傅娟 《护理学杂志》1996,11(2):77-78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531例次中中并结核感染21例,发生率为3.95%。提示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应对肾移植后并发结核感染患者加强消毒隔离工作和抗结核药物的监护,并做好高热护理,饮食管理及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20.
张颖霞 《护理学杂志》2005,20(10):44-45
对13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采取手术(11例)和介入治疗(2例)的患者,术前给予精心的护理.协助诊疗,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管道及药物应用的护理、进行营养支持、加强基础护理,结果治愈9例,死亡4例.死亡原因2例为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为手术后小肠再坏死、出血,1例为严重感染。提出科学的护理是该病治疗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