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傅通敷(fū).涂;敷布.《荀子·成相》:“禹傅土,平天下”.《后汉书·华佗传》:“傅以神膏”.〔例〕《诸病源候论·伤寒登豆疮后灭瘢候》:“所以宜用消毒灭瘢之药以傅之.”《诸病源候论·牙齿痛候》:“此则针灸不瘥,傅药虫死,乃痛止.”倍通背(beì).违反;违背.《礼记·缁衣》:“信以结之,则民不倍”.《墨子·非儒》:“倍本弃事而安怠傲”.〔例〕《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病人有强弱相倍也.”受通授(shòu).授予;给予.《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因能而受官”.《宋书·垣护之传》:“岂是朝廷受任之旨?”〔例〕《诸病源候论·牙齿病诸候》:“虫居其间,又传受余齿,亦皆疼痛.”长通常(cháng).经常.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诗:“茅檐长扫净无苔.”〔例〕《医林改错》:“随胎衣而  相似文献   

2.
祖国医学“治未病”的理论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期《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刺热论》云:“肝热病者,左颊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难经·七十七难》云:“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伤寒杂病论》原序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  相似文献   

3.
医生名称多     
医生一职,名称特多,而且都有来历。现简介如下:医生 《唐六典》:“医生四十人”原注:“后周医正,有医生三百人。隋太医有生一百二十人。”医士 宋·唐容《真仙岩题名》:“零陵唐容,以端平丙申(1236)清明日,携二子亮元,游真仙岩,同来者医士蒋吉力。”医匠 《急就篇·四》:“笃癃衰废迎医匠”。原注:“医匠治病之工也。”医师 《周礼·天官》:“医师,掌医之政令。”食医 《周礼·天官》:“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古馐字)、八珍之齐。”可能是专事营养学的医生。疡医 《周礼·天官》:“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  相似文献   

4.
泄泻考     
泄泻之名,早见于宋·张杲《医说》“有人久患泄泻,以嗳药补脾及分利小水,百种不愈。医诊之心脉独弱,以益心气补脾药服之,遂愈。”后世医家多有发明。如明代《丹台玉案》有云:“泄者,如水之泄也,势犹舒缓;泻者,势似直下,微有不同,而其病则一,故总名之曰:‘泄泻’”。《赤水玄珠》  相似文献   

5.
张鸣钟 《中医研究》2007,20(10):F0004-F0004
一、判断题1·×2·√3·×4·√5·√6·√7·×二、论述题“相火”之说,首载于《素问·天元纪大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唐代王冰、宋金河间、东垣诸家,虽各有发挥,然对相火的名用、部位、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治法方药等进行深入探讨,并能独抒新见,承前启后者,当推朱丹溪。丹溪认为:“火内阴而外阳,主乎动者也,故凡动皆属火。”火分君相,名用各异。君火即心火,相火即肾火。心为君主之官,相行君命。人体君相之火的常丹溪认为:由于色欲无度、情志过极、饮食厚味等多方面的原因,可引起相火妄动。加之“五性厥阳之火相煽”,更加耗伤阴精…  相似文献   

6.
胆虚寒证为胆腑虚寒引起的一个证候,以胁满口苦、头晕心慌、畏寒肢冷等为特征。其常见于久病、重病之后。《素问·奇病论》早有“胆气虚上溢而口为之苦”的记载。《灵枢·禁服第四十八》亦云:“人迎大一倍于寸口,病在足少阳……盛则为热,虚则为寒”。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客热候》亦有“人血气有阴阳,藏腑有虚实,实则生热,虚则生寒”的论述,并对“胆气虚”、“胆冷”详加描述。《备急千金要方·胆腑·胆虚寒》首次明确指出治病方药:“大病后虚寒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温胆汤。”宋《圣济总录》有“胆虚”,明《普济方》有“胆寒”之载。历代先…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宝贵的祖国医学中,养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早在《内经·素问·四气论神论》中古人就已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明确地阐明了防病重于治病,防病备乱的原则,我国后世的各代医家都严格地遵循这个原则。《内经·素问·刺治论》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评论》又指出热:“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明了人体正气的盛衰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即疾病的产生,不外阴阳失调,而虚弱病疾的出现,总的也就不外阴虚阳虚这两大原因。在《内经·灵枢·官能篇》中说:“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结络坚紧,火所治之,阴阳皆虚,火自当之。”  相似文献   

8.
<正> 从通纵(zòng).放纵;纵使,即使.《荀子·性恶》:“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晁错《贤良文学对策》:“其行罚也,非以忿怒妄诛而从暴心也.”[例]《灵枢·师传》:“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从欲”.《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从见其飞,不知其谁”. 亡通无(Wú).没有.《论语·颜渊》:“人皆有兄弟,我独亡”.《论语·雍也》:“今也则亡”.[例]《温病条辨叙》:“亡如世鲜知十之才士,以阙为耻”. 有通又(yòu).表示进一层,加上.《诗·邶风·终风》:“终风且噎,不日有噎”.《孟子·尽心下》: “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例]《针灸甲乙经序》:“其论遐远,然称述多而切事少,有不偏次”.  相似文献   

9.
异药 山川草木,诗赋文章,人文风俗皆可以疗疾。李渔《笠翁一家言》云:“生平痛恶之物与切齿之人,忽然去之,可以当药;一心钟爱之人,要以当药;一生未见之物,可以当药;平时契慕之人.可以当药;其人急需之物,可以当药;本性酷好之物,可以当药”。凡此异药,见诸笔记,尚有数种。唐·冯贽《云仙杂记》云:“张籍取杜甫诗一帙,焚取灰烬,副以膏蜜,顿饮之,曰:令吾肝肠从此改易。”是知杜诗有增益心智、浣涤肠胃之功。又清··米锡  相似文献   

10.
唐·孙思邈提出:“用药必依土地,所以治十得九。”宋·寇宗奭亦云:“凡用药必须择土地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这说明,运用“道地药材”治病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之一。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由于地域、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同一种  相似文献   

11.
刺血疗法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血疗法,首载于《内经》,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指出:“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菀陈则除之……”“菀陈则除之”就是指刺血疗法的治疗原则。《素问·针解》中说:“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灵枢·官针》中还提出了“络刺”、“赞刺”、“豹文刺”等刺血之法;《素问·调经论》中说“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可见古人对刺血疗法极为重视,其应用范围广泛,是针灸临床中常用操作方法之一。1 痤疮齐某,女,25岁,学生。于2001年5月10日就诊。主诉:患面部痤疮1年余。每于月经来潮、…  相似文献   

12.
1.痱风是否属中风范畴中医学院5版教材《内科学·中风》(以下简称《中风》)云:“《内经》对半身不遂又有偏枯、偏风、身偏不用、痱风等不同的名称”。考《内经》中有“痱”之称,唐·孙思邈《千金方》称为“风痱”。《灵枢·热病》云:“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从以上描述来看,痱的主要表现是四肢瘫痪、身体无疼痛、智乱不甚、语言障碍,而并非半身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我读《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以下两则疑问,就自己的看法,写出来向同志们请教。 (一)“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其中“曰”字,当是“自”字之误。宋·林亿等新校正《素问》云:“按别本曰作日”。可知“曰”很早就存疑了。且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七章》有:“我无欲而民自朴”之语,可以佐证。可见“曰”乃“自”字之误,若作“日”字亦不甚妥。所以,这  相似文献   

14.
蟾酥在中医外科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蟾酥系蟾蜍的眉间腺分泌物,散在于蟾蜍的全身皮肤,但以眉间为多,其性味和功用历代中药学记述颇多。宋·苏颂《图经本草》:“蟾酥主虫牙及小儿疳疾。”宋·寇宗奭《本草衍义》:治齿缝出血及牙痛,以纸紝少许,按之立止。”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发背疔疮,一切恶肿”。清·黄宫绣《本草求真》:“赡酥味辛气温有毒,能拨一切风火热毒之邪,使之外出。”综观历代本草,皆谓蟾酥性  相似文献   

15.
<正> 《景岳全书》的“四维”药中,竟以大黄为二良将之一。该书在《血证·论治》中还指出:“火盛迫血妄行者,或上或下,必有火脉火证可据,乃可以清火为先,火清而血自安矣。宜芩、连、知、柏……择而用之……或闭  相似文献   

16.
刺血疗法首载于《内经》,是针灸疗法中的操作手法之一。《内经》中不少篇幅都记载了刺血疗法,可见古人极为重视此法。《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提出了“菀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素问·针解》篇说:“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灵枢·官针》篇中提出了“络刺”、“赞刺”、“豹文刺”等刺血方法。《素问·调经论》中说:“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临床上凡是经络中气血壅滞不通,瘀血形成,或久病入络,或热毒蕴结,或气血逆乱所致昏厥,皆可用此法治之。刺血疗法具有开窍醒神、泄热解毒、通经活络等功效,临床  相似文献   

17.
阿胶的炮制,最早记载于汉·张仲景著《金匮要略方论》,方法用“炙”。宋·王衮《博济方》为“炒过”入药。宋·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中为“麸炒”。宋·许叔微《普济本草方》则载有碎之蛤粉炒成珠子。今各省炮制规范,收有蛤粉炒阿胶的炮制品,但均未提到如何炒,炒至何等程度。各地药工师傅采用不同炒制方法,因此产品的质量没有统一标准。中医师对阿胶和蛤粉炒阿胶的使用上,也有所区别。前者为烊化后冲服(或炖烊),后者与药同煎。从二者质地来讲,阿胶带有较高粘性,蛤粉炒阿胶,胶体经炒后受热膨涨鼓起,以致体松,粘性较低,若与药同煎则易溶化。二者功效上也有差异,前者滋阴润燥,补血,止血,用于贫血,咯血。后者为滋阴润肺化痰,用于肺阴不足,  相似文献   

18.
咳嗽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庆江 《河北中医》2002,24(11):825-826
咳嗽为肺系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而中医学在对咳嗽的辨证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为其论治提示了有益的思路。如《素问·宣明五气论》“肺为咳” ;《素问·咳论》曰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隋·《诸病源候论》及唐·孙思邈《千金方》则分十咳 ,即五脏咳及风、寒、支、胆、厥阴诸咳。宋·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则以三因论咳 :外因即六气之咳 ,内因即五脏之咳 ,不内外因者乃房劳伤肾、饥饱伤脾、否极伤肝、叫呼伤肺、劳神伤心等。金·张子和《儒门事亲》谓 :“咳分六气 ,无拘以寒。”“故风、寒、暑、湿、燥、火皆令人咳。”元…  相似文献   

19.
古人做任何事 ,都要择吉日良时。《礼记·曾子问》:“择日而祭于弥”。连出门行走都要 ,如蒲松龄《聊斋志异·柳生》的“三年不得归 ,选日遵路”。对饮食的选择 ,孔子则“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 ,食 而  ,鱼馁而肉败不食 ,色恶 ,不食 ,……”(《论语·乡党》)。“孟母三迁”,是为了选择居舍。就绿化 ,宋·嘉定进士章樵注谢眺诗中“积芳以选木”谓 :“园林丛集众芳 ,遴选佳木植之”。还有许多 ,如宋·郭彖《暌车记》的“李通判一女既笄 ,遴择佳婿 ,久未有可意者”。《司马法·用众》:“选良次兵 ,是为益人之强”。郑观应《致潘兰史徵君书》“…  相似文献   

20.
逍遥散是《太民惠民和剂局》方 ,为舒肝解郁养血健脾常用的基础方剂。妇科有“女子以肝为先天”(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妇科杂病 ,偏于肝者居半”(清·叶天士《未刻本叶氏医案》)。盖肝藏血 ,肝与冲任二脉有内在联系 ,肝之疏泄直接影响气血之运行。可见女子的经、孕、胎、产、乳无不与气血有关 ,无不依赖肝的藏血与疏泄功能 ,若肝失疏泄 ,女子则可出现经、孕、胎、产、乳各种妇科病证。清·江函暾《笔花医镜》中云 :“妇女之证 ,审无外感内伤别证 ,唯有养血舒肝四字 ,用四物汤、逍遥散之类可以得其八九”。明确表明妇科病证应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