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通过文献研究以及走访调查,对重庆中医药起源进行了初步调研,对重庆古代的中药材交易作了简单的介绍,为进一步研究重庆中医药的发展提供史鉴。  相似文献   

3.
古人由使用天然药材过渡到使用经提炼加工的药剂,是医药科学一大进步。早在战国时期,就有推崇使用药剂来治病的记载。自夏商出现酒剂、汤液以后,继有丸、散、膏、丹、煎、饮、曲、露等剂型。从《本草纲目》中所载的一万多个方剂中,就有三十多个剂型,除注射剂等少数剂型以外,其它常用的制剂基本齐全,且大多数至今还在应用。总之,我国古代中药制剂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沿革和发展,为现代药剂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仍须发掘、整理、提高。  相似文献   

4.
古代中药外用美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青  王宁 《江西中医药》2006,37(1):18-20
美容化妆是对人的外貌进行美化,涉及到人体的面部、皮肤、须发、牙齿、手指等部位,重点是面部美容。古代人民主要是利用植物等天然物进行美容化妆。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人工合成的美容化妆品由于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而得到人们的亲睐。但经过几个世纪的化学美容化妆品的发展,其毒副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当今人们又转而探索植物在美容化妆品中的应用,“重返大自然”已成为目前世界美容化妆品的发展新趋向。  相似文献   

5.
石柱国 《养生月刊》2008,29(5):430-433
在我国古代,贵妃皇后为取得皇帝的宠爱,都十分注意身体各部位的保养,要使自己"面白脱如雪,身光自如素".所以,许多贵妃、皇后都有各种独特的美容秘方.  相似文献   

6.
关怀  王地  王敏  穆阳  常广裕  马晗 《北京中医药》2009,28(8):629-631
目的 考证古代中药炮制学史的历史分期.方法 通过分析炮制内容在历代医药文献中的存在形式、炮制专著的出现时间、本草中有关炮制专门条目的 出现年代、历代有关炮制技术及炮制方法的发展程度.考证其学科历史分期与断代标志,研究古代中药炮制学科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果 <本草经集注>之"合药分剂料治法"、<证类本草>"雷公云"、<局方指南总论>和<本草品汇精要>"制"则等可以作为断代标志,确定古代中药炮制学科的历史分期.结论 古代中药炮制学史应分为炮制技术的形成、炮制学科的初成、炮制学科的完善和炮制学科的发展4个时期.  相似文献   

7.
8.
笔者读书之余,对中医药学的理论与临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中医药历来为中华民族所重视,不仅贫民百姓用之,且历代皇帝也与中医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将历史上的一些传说趣闻奉献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9.
关怀  王地  王敏  穆阳  常广裕  马晗 《北京中医》2009,(8):629-631
目的考证古代中药炮制学史的历史分期。方法通过分析炮制内容在历代医药文献中的存在形式、炮制专著的出现时间、本草中有关炮制专门条目的出现年代、历代有关炮制技术及炮制方法的发展程度,考证其学科历史分期与断代标志,研究古代中药炮制学科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果《本草经集注》之“合药分剂料治法”、《证类本草》“雷公云”、《局方指南总论》和《本草品汇精要》“制”则等可以作为断代标志,确定古代中药炮制学科的历史分期。结论古代中药炮制学史应分为炮制技术的形成、炮制学科的初成、炮制学科的完善和炮制学科的发展4个时期。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古代,贵妃皇后为取得皇帝的宠爱,都十分注意身体各部位的保养,使自己“面白脱如雪,身光白如素”。所以,许多贵妃皇后都有各种独特的美容秘方。  相似文献   

11.
对历代中医医籍中记载的中药内容应该作一次全面的总结 ,以常用的中药为目标 ,将历代的各种认识汇集在一起 ,写出一本全面的中药文献集解。无论何种见解 ,相互之间有何差别 ,都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 ,注明出处 ,建立一个中药认识史的文库  相似文献   

12.
古代中药药理实验探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而且也是大量实验研究的结果。早在《淮南子·修务训》中就有“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记载,这实际上是人体实验的雏形。在随后几千年的发展中,祖国医学更是进行了大量的中药药理实验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了中医药学体系。1 实验药理学研究中医药学虽然绝大多数是在临床上对人体直接进行观察,但也有不少通过动物来进行药理实验,并可初步地分为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两类。1.1 体内实验 铜是一种矿物类中药,具有接骨续筋、散瘀止痛之功,这些作用早为古代药理实验所证实。…  相似文献   

13.
古代医籍中中药的特殊量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浩如烟海的古医籍中,有关中药的量词形式很多,因而给我们学习古典医著,应用前人经验均带来了诸多不便。今就古医籍中部分特殊量词做以简单介绍: 铢:重量单位。《后汉书·律历志》李贤注引《说苑》:“十粟为圭,十圭为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重一斤”。陶隐居《名医别录》认为:十黍为一铢,六铢为一分,四分成一两(即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重一斤。李杲曰:六铢为一分,即二钱半也。二十四铢为—两。李时珍认为:六铢曰一分,二钱半也,四分曰两,二十四铢也。几种解释均认为,一铢等于十六进位制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累:《汉书·律历志上》:权轻重者,不失黍累。颜师古注引应劭正曰:“十黍为累,十累为铢”。《说文》:“累十黍之重也”。段玉裁注:十累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李时珍认为:蚕初吐丝曰忽,十忽曰丝,十丝为厘,  相似文献   

14.
从司岁备物、得天地精,同气相求、气味入经,以形为治、因形求理,取类比象、以类相别,炮制配伍、去性为用,实践来源、以明药理等6个方面,探究古代中药的药理认识与传承。  相似文献   

15.
我国植物皮类中药的集中收载最早出现于秦汉时期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经过历代沿用与发展,此类药物药性理论不断完善,临证应用更为广泛。通过对《本草纲目》所载植物皮类药的逐条筛选,分析其四气、五味和毒性分布规律。再研读医药典籍,发现此类药物功效主治包括消痈疮疥癣、止痢、下气消痰、止吐逆、杀虫、利小便、通关节等;临证多用于治疗疮疡、时行杂病、肺系疾病、经络疾病、肝胆疾病、肾系疾病等。综合分析认为,果皮类药物的药性以辛、苦、温为主,多治疗肺胃病证;树皮、根皮类药以苦味为主,多用于疮疡、痹痛、痢疾,其作用与"苦入心""心主血脉""苦能坚"等理论相关。参考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16.
中药药性理论与古代自然哲学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医理论是建立在中国特有的自然哲学观基础上的 ,表现为天人相应的世界观 ,阴阳五行的辨证方法 ,取类比相的认识论等诸多方面。而中药药性理论也与中医理论一脉相承 ,广泛地应用各种自然哲学的思辨方法认识中药、解释药理、指导用药。本文将从中药药性理论的发展源流、古代自然哲学对其影响等方面对中国药性理论做一初步阐述。1 中药药性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中药学经过以《神农本草经》为代表的草创期 ,到魏晋六朝得到充实发展 ,在唐代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药典式药学体系—《新修本草》。宋代的《证类本草》更是资料丰富 ,内容广泛 ,体例…  相似文献   

17.
经实地考察,鉴定了珍藏于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批古代中药饮片。这些珍贵的文物,是斯隆爵士藏品的一部分。近百种的中药标本,客观地记录了300年前中药商品的实际情况。这些宝贵的数据,对于研究中药品种的沿革与变迁、中药炮制与饮片的历史,探索大航海时代东西方的药物交流史都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古代中医文献对方药的记载中,可见有丸、散、膏、丹、饮、汤等不同的剂型。并且,这些剂型是随着时代的推移不断丰富演化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药剂史的发展沿革。中药丸剂是我国临床医学应用最早的剂型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见于先秦时期的《五十二病方》,其中已有以酒、油脂和醋等为粘合  相似文献   

19.
罂粟壳即罂粟科植物罂粟PaPaverSommifer-umL.的果壳。成熟果壳与未成熟果壳在生物碱含量上有差异,故要求以成熟果实的果壳入药[1]。本品属麻醉药品,使用不当易成瘾和引起中枢性呕吐、抽搐等,毒副作用较大,临床上必须严格管理。对古代的炮制与应用进行研究,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1历代炮制方法1.1净制与切制净制主要是除去非药用部分、分离出药用部位,即去掉柱头(文献所谓顶、盖、萼),基部短柄(所谓蒂、枝梗),假隔膜(所谓瓣、筋膜),及分离出种子(所谓去核)。种子即罂粟米,气味甘平,单独入药,治反胃、腹痛、泻痢、…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几种古代中医药文献的学习方法。方法:通过阅读、积累、引用等方法,对古文献进行挖掘、整理、借鉴、研究,从中深入研习古今中医药文献的知识。结果:正确的运用和掌握阅读文献的方法,鉴别文献的知识,积累文献的程序,是整理古文献的有效学习途径。结论:古代中医药文献的学习,对继承和发掘中药学传统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