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疾患,是常见的临床病证.历代文献中所称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痛而言.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医学正传》说:"古方九种心痛…….  相似文献   

2.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疾患.是常见的临床病证.历代文献中所称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痛而言.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又如虞抟<医学正传>认为:"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  相似文献   

3.
马明弦  鱼涛 《陕西中医》2007,28(6):768-768,f0003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古代文献中虽无此病名,但包括在"心下痛"、"心痛"、"胃痞"、"嘈杂"等范畴中.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证治准绳*心痛胃脘痛》曰:"或问丹溪言痛即胃脘痛然乎?曰心与胃各一脏,其病形不同,因胃痛处在心下,故有当心而痛之名.  相似文献   

4.
1 概述 “胃脘痛”之名首载于《内经》,如《灵枢·经脉》曰:“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嗣后,《诸病源候论》曰:“足太阴为脾之经与胃合,足阳明为胃之经,气虚逆乘心而痛,其状腹胀归于心而痛甚,谓之胃心痛也。”这里的胃心痛指胃脘痛。此外,《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证治准绳》等历代医著中亦记载了本病的特点及治疗。 究其病因病机,或因寒、湿、暑等六淫外袭,与胃中有形之物相搏结,致胃脘气机阻滞,血行不畅而疼痛;或因饮食失调,胃腑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疼痛;或脾胃素虚,…  相似文献   

5.
胃脘痛系指发生在心窝部或两胁部疼痛之证而言。《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厥阴之胜……胃脘当心而痛。”《顾氏医镜》说:“胃脘痛,俗呼心痛。盖胃之上口名贲门,与  相似文献   

6.
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一种常见病证,又称胃痛。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如《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记载:"胃病者,腹瞋胀,胃脘当心而痛。"《兰室秘藏》首立"胃脘痛"一门,将胃脘痛的证候、病因病机和治法明确区分于心痛,使胃痛成为独立的  相似文献   

7.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以上腹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自《内经》而下很长一段时间,前人一直根据病因病位不同,而立"九种心痛"之说,后经虞抟《医学正传·胃脘痛》阐述"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再心",从而区分了与"真心痛"、"厥心痛"等胸痹心痛之别.本人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把胃脘痛按中医辨证论治,分为五型六证治疗,不但诊断准确简单,而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胃脘痛这个病症,在祖国医学文献中很早就有了記載。如《素問》里好多地方都曾提到“胃脘当心而痛”。正因为《素問》說的是“胃脘当心而痛”,所以后世有些医家竟把本病与真心痛混淆起来。其实,胃脘痛与其心痛是有根本上的不同。《灵枢》就明确指出“中脘穴属胃,隐隐痛者,胃脘痛也。”可見,胃脘痛的部位是在中脘。《証治准绳》引証朱丹溪一則話,說的更为明确。他說:“或問丹溪,言心  相似文献   

9.
胸痹病的记载,始见于《内经》.据现代中医之研究,当属现代医学之心肺病变、胸膈病变等,尤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类似.然后世诸多文献,尤唐宋以后.因胸痹有“心痛”、“心胃病”、九种心痛”等称谓,则常与脾胃病胃脘痛混淆.此不敢日沉冤千古.但不辨明个中奥秘实难真正继承发扬中医经验之精华.本文通过历史文献复习.探寻幽微于后:1 内经纲目、仲景正名《(?)间·脏器法时论》云:“心痛者,胸中痛,胁下痛,(?)背(?)(?)(?)痛,两臂内痛.”《灵枢·厥病》进一步描述了胸痹心痛的临床表现:“厥心痛与背相控,善契,如以后触及其心.伛楼者肾心痛也痛也;……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色苍苍如死者,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  相似文献   

10.
胃脘痛又称胃痛,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书亦称"心痛"、"食心痛"、"心下满痛"、"心腹满痛"等,后至金元时代,才将胃脘痛与心痛明确分别开,而使"胃脘痛"沿用至今.此病多因内伤饮食、情志不和、脏腑功能失调、外感邪气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心尖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其痛常因寒暖失宜、饮食失调,情志不舒等诱因而发作或加重,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症状.  相似文献   

11.
《丹溪心法·心脾痛七十》云:“心痛即胃脘痛……痛甚者脉必伏.用温药附子之类,不可用参、术。诸痛不可补气。”其中“诸痛不可补气”之说,后世有不少医家遵循之,如《医学正传·胃脘痛》、《杂病广要·胸痹心痛》等著作多有引用。  相似文献   

12.
李华 《中医杂志》2012,53(3):198-199,204
王霞芳主任诊治儿科疑难病经验丰富、疗效显著,现将王老师从肝论治胃脘疼痛的经验介绍于下.1 病因病机王老师认为,小儿脾常不足,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故患脾胃病最多.胃脘痛的基本病机是"不通则痛",治疗以"畅达气机"为基本治疗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谓:"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痛."说明肝木偏盛可致心下胃脘痛,同时也提示了治疗"胃脘痛"不能仅专注于脾胃,而忽视调肝[1].  相似文献   

13.
正《内经》最早将胸痛表述为"心痛",至汉代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称本证为"胸痹"~([1]),方才有了正式的病名。痹者,闭也,主要表现为胸膺部的痞闷疼痛;心痛,是心前区疼痛及胃脘痛的统称,后世医家王肯堂以"心与胃各一脏,其病形不同,因胃脘痛处在心下,故有当心而痛之名",明确了心痛与胃脘痛的区别。胸痹心痛临床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部满闷疼痛,甚则短气、胸痛彻背、  相似文献   

14.
概说所谓“心胃同病”,是指心病或胃病反映在胃脘部位的同一症状———“疼痛”而言。命题的同一性,在于部位的同一:胃脘;症状的同一:疼痛。而痛之有异,异于是心病之心痛、抑或是胃病之胃痛?然,心病之痛、胃病之痛,均可在胃脘部反映出来,统述“胃脘痛”。这便构...  相似文献   

15.
王国庆 《中医研究》2009,22(6):52-54
胃脘痛又称胃痛,临床表现以胃脘部经常疼痛为主症,痛时连及胁背,或兼见恶心、呕吐、吞酸、嘈杂,大便溏薄或秘结,甚至吐血、便血等症。古代文献对本病的论述较多,但常把胃痛证误称为心痛证,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总结,  相似文献   

16.
<丹溪心法·心脾痛七十>云:"心痛即胃脘痛……痛甚者脉必伏,用温药附子之类,不可用参、术.诸痛不可补气."[1]其中"诸痛不可补气"之说,后世有不少医家遵循之,如<医学正传·胃脘痛>、<杂病广要·胸痹心痛>等著作多有引用.  相似文献   

17.
许纪全 《河北中医》2003,25(10):749-751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一般是指上腹部发生的疼痛 ,通常也称为“心口痛”。如《医学正传》指出 :“古方九种心痛 ,详其所由 ,皆在胃脘 ,而不在心。”引起胃脘痛的原因很多 ,临床上归纳起来有外邪犯胃、肝气郁结、饮食失调、脾胃虚弱等许多方面。导致胃脘痛的原因虽多 ,但其病机一致 ,均为胃络阻滞 ,不通则痛 ,或胃络不得濡养而发生疼痛。笔者应用已故浙江省名老中医许永茂主任中医师的验方归芍附桂姜术汤治疗脾胃虚寒、实寒所致的胃脘痛 ,特别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所致的疼痛 ,屡用显效。现介绍如下。1 归芍附桂姜术汤药物组成及…  相似文献   

18.
系统梳理先秦至民国时期百余部本草文献,发现其中有关何首乌止"心"痛的记载;对何首乌所止的"心"痛进行详细考究,发现在唐宋以前,古人常将胃脘痛称之为"心痛",故认为何首乌止"心"痛实为止胃脘痛,临床可用于止胃脘阴虚内热之灼痛及内寒中生之冷痛。  相似文献   

19.
丁喜艳  刘顺益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1793-1793
1病名沿革胃痛,又名"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此病名最早记载于《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唐宋以前文献多把胃脘痛和属于心经本身病变的心痛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20.
《内经》谈及疼痛的症状遍及全身,如“头痛、目痛、噬痛、耳痛、肩痛、心痛、胃脘痛、手臂痛、腹痛、股痛、脚下痛、四肢烧痛、盘骨节痛、肌肉尽痛、髓道酸痛、脉痛”等50余种。《内经》对疼痛的性质、状态及牵扯部位形象的描述有头痛如破、头脑户痛、延及囟顶、真心痛、心痛否满、心与背相应而痛、胃脘当心而痛、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脊痛不能正立等20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