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按:此处着重探讨"不治已病治未病"句。今人所说其"治未病"者,皆谓是治无病之人也,实有误会,而应是杨上善所说的"无病之病"。《周易·系辞下》说:"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韩康伯注:"几者,去无入有,理而未形者,不可以名寻,不可以形睹也。唯神也,不疾而速,感而遂通,故能玄照鉴于未形也,合抱之木,起  相似文献   

2.
正"阴阳"一词,最早出现于《国语·周语上》:"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用"阴阳"解释自然界的现象。阴阳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易经》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医学继承并发挥《易经》的阴阳思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认为阴阳是世间一切事物的纲领、一切变化的起源,是生、  相似文献   

3.
乾卦歌初九潜龙实勿用,九二在田不能动。九三跃渊多灵活,九四自如普天庆。九五在天呈祥瑞,亢龙有悔慎审重。用九皆在他人后,呵场一笑乾坤颂。 坤卦歌初六履霜坚冰至,六二直方无不利。六三含章吐华彩,六四无咎亦无誉。六五黄裳成元吉,龙战于野上六虚。用六全阴变全阳,利永贞兆为最吉。 震卦歌  相似文献   

4.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1.原文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2.解说兑下乾上:指履卦.当敌人锋芒毕露的时候,要想办法削弱它的气势,就象<易经>中"履"卦之象,克伐其刚气也.  相似文献   

5.
<正>"梅"字的演变"梅",古字作"槑(méi)"。《集韵·灰韵》:"梅,或作槑。"清代龚自珍《病槑馆记》:"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槑。""槑",省写作"呆"。《说文解字》徐灏注笺:"古文'槑'或省作'呆',皆从木,象形。"《本草纲目》曰:"梅古文作呆,象子在木上之形。"据此,"槑"或"呆"作为象形字,应是"梅"字最初的写法。《本草纲目》又曰:"呆"字后被"书家讹为'某'"。《说文解字》曰:"某,酸果也。  相似文献   

6.
<正>1春秋皆度百岁《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说:"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按《释名·释典艺》说:"言春秋冬夏而成岁,举春秋,则冬夏可知也。春秋书人事,卒岁而周备,春秋温凉中,象政和也,故举以为名也"。叶德炯注:"《春秋大题疏》引贾逵《序》云:‘取法阴阳之中,春为阳中,万物以生,秋为阴  相似文献   

7.
《周易》属于古代哲学著作 ,其哲学思想对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历代医家都很重视对易经的研究 ,把易经中的某些哲学理论与医学理论熔铸成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 ,因此历来有“医通于易”之说。唐孙思邈云 :“不知易 ,不足以言太医。”明张景岳云 :“是以易之为书 ,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 ,一象一爻皆寓尊生之心鉴。”“易具医之理 ,医得易之用。”笔者学习周易有一些体会 ,试从既济卦谈援易入医。1 坎离交合与心肾相交既济卦离下坎上。离 ,火也 ;坎 ,水也。上水下火 ,本不相容之物 ,合异而同居一体 ,不相害反相成 ,有阴阳交…  相似文献   

8.
《伤寒杂病论》仲景序有"蒙蒙昧昧,憃若游魂"句,"憃"字早期版本皆作"憃",后世注本则多作"惷"或"蠢"。"憃"与"惷"字形相近,文献中常见讹混。对"憃""惷"形音义及文献用例详细考察,可知传世文献所见"惷"字实皆为"憃"之讹字,而"惷"之动乱义在文献中则皆作"蠢"。"惷,乱也"之解释仅存于《说文》及历代字书中,未见文献用例。"惷"与"蠢"本无愚义,隶变后"惷"字才渐与"憃"字讹混,因而误承了"憃"的愚笨义。另外在现代大型字书辞书中也存在因对"憃""惷"辨识不清或未核对原文而导致的错误引文和虚假义项。综合考定仲景序中"憃若游魂"之"憃"为正字,义为愚蠢,后世多讹作"惷",或直接改作"蠢"。  相似文献   

9.
朱进忠 《山西中医》1993,9(6):13-14
予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一节,阅张景岳《类经》注:“火,天地之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万物之生,皆由阳气。但阳和之火则生物,亢烈之火反害物,故火太过气反衰,火和平则气乃壮。”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注:“气味太厚者,火之壮也。用壮火之品,则吾人之气不能当之而反衰矣,如乌、附之类,而吾人之气不能胜之,故发热。气味之温者,火之少也。用少火之品,则吾人之气渐尔生旺,血亦壮矣,如参、归之类,而气血渐旺者是也。”所论之火时,颇感费解。其所谓壮火、少火者何?是天地之火?  相似文献   

10.
慢性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3 次/d),粪便量增胀而且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春伤于风,夏加(>200g/d),粪便稀薄(含水量>85% )且腹泻超过生飧泻".<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暴注下泻,皆属4 周者[1] .慢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各种原因都可以于热,……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相似文献   

11.
中:凡圆球皆有中心.日月星辰,乃至果实皆有核心,核心即中心.中之为用大矣.所有圆球之运动皆有向心力与离心力,两者之相反相成为张力.太极拳即以圆取象,因此最重用中,可以说,不能用中即不为圆.老子((道德经>谓:"多言(动)数穷,不如守中",守中者即全体大用,中为太极本.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说:"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这个古方,历来注伤寒论的,到目前为止,约有三说:一说不去桂,如成无己云:"桂枝汤以解外,加茯苓白术,利小便,行留饮."因此丹波元简说:"成注不及去桂之义,但云桂枝汤以解外,则成注所本,无去桂二字乎?若不去桂,而用此方于此证,或有效验.王肯堂以降,多谓是水饮所致,然无的据,金签则依桂枝去芍药之例,谓去芍药之误,其说亦难从."一说是去桂,如喻嘉言说:"去桂枝者,以误不可复用也.然桂枝虽不可用,其主下诸属,皆所必需,倘并不用芍药以收阴,甘草姜枣以益虚而和脾胃,其何以定误汗误下之变耶?"一说去桂是去芍药之误,如金签云:"去桂当是去芍药.此方去桂,将何以治仍头项强痛,  相似文献   

13.
《周易》“潜龙勿用”与中医养生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伟 《江西中医药》2000,31(2):50-50
《周易》是一部多学科的巨著 ,其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在中医的养生方面也有着根蒂性的重大贡献。本文仅就《周易·乾卦》中的“潜龙勿用”一句谈其对中医养生思想的指导意义。《周易·乾卦》在论述初爻的爻辞时说 :“初九 ,潜龙勿用。”《乾卦·彖传》解释为 :“潜龙勿用 ,阴在下也。”此意为万物渐积 ,从无到有 ,此时阴气始盛 ,阳气微弱 ,生机方动未盛 ,而不可剧用。如若不然 ,违背万物生机之理 ,则会灾害由生。《乾卦·文言》又做了进一步的说明 :“初九曰 :‘潜龙勿用’,何谓也 ?子曰 :龙德而隐者也 ,不易乎名。遁世无…  相似文献   

14.
《灵枢》的命名,明代张介宾解释为“神灵之枢要”。《易经·系辞上》云:“阴阳不测之谓神。”韩康伯注曰:“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者也。”所以张介宾所说的神,主要指变和智而言。灵,  相似文献   

15.
《尚书·洪范》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后人一般认为“润下作咸”是从海水得出的观念;“炎上作苦”是物焦则变苦;“曲直作酸”是由木果得来的;“稼穑作甘”是酒酿得来的。但对“从革作辛”却无完满的解释。古人对“从革作辛”的“辛”相关的解释主要有二,一是“辛”谓“新”,言秋季庄稼新成熟,而五行与四季的配属是秋属金。《礼记·月令》“其日庚辛”,郑玄注:“庚之言更也,辛之言新也。日之行秋,西从白道,成熟万物,月为之佐,万物皆肃然改更,秀实新成”。二是“辛”即金味。《周礼·疡医》“以辛养筋”,郑玄注:“辛,金味,金之缠合异物似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辛胜酸”,王冰注并言:“辛,金味”。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金生辛”,王冰注:“凡物之味辛者,皆金气之所生也”。《洪范》“从革作辛”,孔颖达疏:“金之在火,别有腥气,非苦非酸,其味近辛,故辛为金之气味”。我认为,“从革作辛”这句话应从古人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冲 《广西中医药》2019,42(4):51-53
<正>阴、阳维脉属于奇经八脉,首见于《黄帝内经》。唐代医家杨玄操注曰"此脉为诸脉之纲维"~([1]),点明其连接、联络全身诸阴阳经的生理功能,尔后明代李时珍更是在《奇经八脉考》一书中强调指出"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也"[2]。此论从人体这个立体空间方位上将阳维主表喻为《周易》的乾卦(天),阴维主里譬为坤卦(地),一表一里,一天一地,维系人体一身之阴阳诸经,运营气血濡养表里,本身  相似文献   

17.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原文:阴阳者……变化之父母。又: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考订:按父母男女等字,不当作实质的名词解,是泛指一般性生成的代名词。所谓变化之父母,就是能:一切生物,都从阴阳二气变化而来。所谓血气之男女,就是说:阴阳二种物质,可以产生血气,即内经所谓“阳化气,阴成形”也。王冰注: “阴主血,阳主气;阴生女,阳生男”。虽然他是根据易经“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之说,但与本句的原意,实不相符。原文:左右者,阴阳大道路也。考订:杨上善说:“阴气右行,阳气左行”。余谓此句是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原序中"短期未知决诊"一句,1978年版《医古文》教材(上海中医学院和浙江中医学院主编)注为:"连最近期间的病情变化都不能诊断出来";近来有人认为应注作"病情到了最危急的阶段,不知道迅速地、果断地诊断治疗."我们对此二说皆不敢苟同,谨陈谬见如下:关于"短期"二字,教材曾单独注作:"最近期间";后者则主张:"拟改为'危险'之期",理由  相似文献   

19.
“性情”一词,很早就出现于先秦古籍。如《周易·乾卦》:“利贞者,性情也。”又如《庄子·缮性》:“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二例的“性情”皆指人的禀赋和气质。后世如唐·元稹《遣行》诗之九“见说巴风俗,都无汉性情”,清·龚自珍《西域置行省议》“其余若江南省凤、颍、淮、徐之民,及山西大同、朔平之民,亦皆性情强武,敢于行路”,其中“性情”亦皆为此义。性情又指思想感情。如南朝梁·钟嵘《诗品·总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清…  相似文献   

20.
根据朝医学的理论,辨象是朝医护理的核心,是朝医辨象施护的前提。例如,“太阳人哀性远散而怒情促急。哀性远散则气注肺而肺益盛,怒情促急则气激肝而肝益削,太阳之脏局,所以成形於肺大肝小也……”。太阳人有暴怒深哀不可不戒。即人的情志、脏腑之间的关系,说明了自然、社会的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