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略论中医辨病论治的重要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 辨病论治源远流长纵观中医学术发展史,辨病早于辨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才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内经》是公认的中医理论奠基之作,除基本理论外,涉及的病名就有300多个,其中专论临床各种疾病,并把各种疾病分门别类冠于不同篇名的就有“寒热病”、“水肿”、“热病”等,并分  相似文献   

2.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方法,是决定治疗步骤、治疗方法、处方用药的前提和依据。由于对“病”的微念认识不清,因而,近多年来,人们多谈“辨证论治”,而关于辨病问题则谈的较少。同时,中医病名混乱也给辨病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因此,本文试就中医“病”的概念、辨病的意义、病名混乱的现状与原因以及统一病名的设想等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目前有一个普遍的说法:西医强调辨病治疗,病名是西医认识疾病的基本单位;中医强调辨证论治,证候是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单位。中医只讲证候,不讲病名。甚至认为中医不存在具有理论和临床意义的病名概念,某些概念即使勉强可称作病名,也只是徒为虚设,毫无价值。而且这种观点由来已久,自古就已产生中医只讲辨证、不讲辨病的认识,难怪至今这种思想在不少医家心目中根深蒂固、积久难移。如果能读一下《南阳活人书》,对纠正这一偏见。树立正确的、完整的辨证论治观是会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病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中尚有许多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需要深入研究 ,乙型病毒性肝炎 (以下简称乙型肝炎 )的中医病名是其中之一。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中医诊断学的特色。全国著名老中医赵锡武曾说 :“有病始有证 ,而证必附于病 ,若舍病谈证 ,则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1 ]”最早的中医学巨著《内经》据统计已著录病名 3 0 0余种。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临床经典专著。全书以病名篇 ,以病统证 ,其中《伤寒论》涉及外感热病 40多个病名 ,《金匮要略》涉及内、外、妇各科 70多个病名。隋·巢元方编著的《诸病源候论》对疾病名称的记载更为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名、病位与病机。[方法]在研读《内经》的基础上,逐次对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名、病位、病机等方面进行探析。[结果]高血压病相对应的中医病名应为《内经》所述的“脉胀”,其病位主要在心,关乎五脏,心主血脉异常是主要病机。[结论]传统的从肝论治高血压病的经典辨证模式应该发生改变,临证时应根据心主血脉异常的病机理论,从心论治,治病求本,这对高血压病的辨证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内经》中有疾、病、病名、证等词,对病的认识较对证的认识成熟。病名较笼统,多以主症命名,一般无严格定义,对妇、儿、伤、眼等科疾病的认识还很不充分。专篇所论之病,內容繁杂。《内经》的病名可一病多名,或名同实异。为了分化、充实病名,应注意挖掘《内经》已有之名称,给予严格定义后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7.
中医临床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临床试验设计中应用中医辨证分型。作为一种患者分层方法,中医辨证分型可以改变临床试验策略,有助于设计更好的临床试验,帮助选择最适合干预的患者。综观中医学术发展史,辨病早于辨证。中医学对疾病本质的认识,最早是确定病种并赋予病名。由于中医学历史对疾病认识的过程病名记载不足,导致中医病名不及西医病名丰富、准确。挖掘中药对冠以现代名称疾病的干预作用,不能因没有采用辨证论治的形式而一棍子打死。  相似文献   

8.
以新安医家孙文垣《孙文垣医案》中妊娠病验案两则为例,结合孙氏学术思想,阐释孙氏善于从痰论治特色,探求其重视痰证,辨治妊娠诸疾善于清气化痰。《孙文垣医案》案论结合,辨证精细,清气化痰法辨治妊娠病独辟蹊径,分析研究孙氏辨证施治特色,深刻认识中医从痰论治思想,提高临床辨治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琦"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的理论要素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是以辨体论治为切入点,将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进行综合运用的一种临床诊疗模式,是基于体质理论构建、科学实验和临床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其以辨体论治为基础和根本,以“体病相关”和“体质可调”学说为依据,沟通疾病、证候和体质的内在联系,拓展临床思维空间,适应多元复杂的临床要求。在具体应用上,或防病重调体,或治病先调体,或治病兼调体,尤其当无证可辨时,辨体可补偏救弊。诊疗方法有辨体质状态论治、辨体质类型论治、辨体质差异用药等。通过列举临床案例,以资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中药、针灸专业现用教材《中国医学史》(1984年6月第1版,甄志亚主编,以下简称“教材”),比之前几版教材,无论从章节到内容都作了很大的调整和充实,使之更加完善,是迄今一部很好的医学史教材。但我们在教学中,也还感到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兹提出以供参考。1 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对疾病的认识”,其中第一小节标题为“甲骨文关于疾病的认识”,第二小节标题为“病名的出现”。在第一小节中记载:“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种古文字”。在出土甲骨中“据不完全统计,其中载病的323片、415辞,包括二十余种疾病的名称,如疾首(头病)、疾目(眼病)、疾耳(耳病)……疾育(产科病)等,大部分是按人体不同部位来区分的。有些疾病还能根据它的主  相似文献   

11.
<正> 《内经》在病证辨治中,体现了颇具特色的辨脏腑经脉论治与辨病施治的原则,对其整理研究,于临床治病很有参考意义。一、辨脏腑经脉论治分辨疾病所属的脏腑经脉,而后采取不同的方法治之,这是辨脏腑经脉论治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 第一篇谈“辨”辨的定义——辨明事实的真相,辨别是非与真伪。辨的目的——实事求是,从证的现象中,找出病的本质来。一、辨什么 1.辨患者是什么“病”-(辨能激之原) ①中医的病名,代有增减,《黄帝内经》有病名约二百余种,汉·张仲景时代有世俗病名二百八十八种,晋唐以来,约有病名千余种。②西医的病名也时有发展,据现代医学统计,人类的疾病已有上万种,总的趋势,总是古简今繁,古疏今密。 2.辨患者是什么样的“人”——(辨所激之体) 有人说,辨病是辨西医的“病”,辨证是辨中医的“证”。其实,无论辨病或辨证,最后总是要落到“人”身上去。从来没有离开土壤的庄稼,也  相似文献   

13.
辨证论治发端于《伤寒杂病论》,其本质是强调"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因此辨证论治远不是中医临床诊疗的唯一和全部;辨病这一概念源自《五十二病方》,能反映某种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但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尚为粗浅且发展缓慢。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医药对辨证论治或辨病论治有所侧重,但却始终未曾在实际诊疗中将二者割裂开来,辨证和辨病都是从不同角度对疾病规律的认识,二者应相辅相成,立足自身,以病机研判为共同旨归。  相似文献   

14.
咳嗽,既是多种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又是独立的病名,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论述了其病因、症状及证候分类。后世医家论咳多以《内经》为基础阐述,在咳嗽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辨证用药等方面完善了对咳嗽的系统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金匮要略>看张仲景的辨病论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疾病种的确定,辨病治疗的内容,病症概念及疾病分类等方面入手,分析论证了张仲景的辨病论治思想,认为其非常重视辨病论治,制定了许多治病的有效方法,对疾病的分类达到了概念清楚,层次分明,纲目合理,标准统一的极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1病名与辨证论治 自古至今,各种中医书籍对心绞痛的论述,从病名到辨证论治存在着诸多不一。 1.1辨病方面 病名是在历史条件下根据疾病症状及自然现象去取类比象,归纳出病名,如胸痹、心痛、胸痛、心病、厥心痛、真心痛等。由于中医疾病内涵(包括病因、病性、病位)的不确定性和医生意象的随意性,辨病就难有中绳可据。  相似文献   

17.
张兴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4):1806-1807
1病名与辨证论治 自古至今,各种中医书籍对心绞痛的论述,从病名到辨证论治存在着诸多不一。 1.1辨病方面 病名是在历史条件下根据疾病症状及自然现象去取类比象,归纳出病名,如胸痹、心痛、胸痛、心病、厥心痛、真心痛等。由于中医疾病内涵(包括病因、病性、病位)的不确定性和医生意象的随意性,辨病就难有中绳可据。  相似文献   

18.
风药用于治疗慢性肾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医对慢性肾炎发病的认识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 慢性肾炎”。西医认为是一种免疫性疾病,中医认为多与外感风寒湿邪,内则脾肾虚损,加之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有关。中医学虽无肾炎病名的记载,但从古代医学文献有关论述来看,中医对肾炎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等都有较为明确的认识。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内经》里就有类似肾炎的“风水”“、肾风”“、水胀”“、石水”“、涌水”等记载。慢性肾炎属于中医水肿病的范畴《,素问·奇病论》指出“:病生在肾”。《素问·经脉别论》也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归纳《金匮要略》中肿瘤相关的诊治内容,以利将经典更好地指导现代临床。[方法]梳理《金匮要略》一书中肿瘤相关疾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从症论治等方面的论述,并结合临床各家之言,分析总结各医家的临床经验。[结果]《金匮要略》并未设有肿瘤专篇,对于肿瘤的认识亦未形成体系,但书中各篇可见不少肿瘤病临床症状的相关描述,其脉、症等涉及不同部位的肿瘤,肺部、胃部及妇科肿瘤症状均有所提及。[结论]《金匮要略》注重辨病辨证结合,对肿瘤相关疾病的病因病机有一定的认识,其分证论治、从症而治思想对中医治疗肿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读中医经典对于现代中医临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及指导意义,需要进一步重视与挖掘。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 (简称SLE)为自身免疫性多系统损害的疾病。在中医古代文献中没有与SLE相对应的中医病名 ,对SLE多系统损害及其变化发展内在的规律性也没有详细的论述记载 ,只是对其不同的阶段性表现有一些散在的论述 ,如《金匮要略》中的“阴阳毒”等。近年来 ,对其病机的论述报道各不相同 ,有以热毒而论 ,有以气滞血瘀而论 ,有以阴虚火旺而论 ,有以脾肾阳虚而论等。由于目前中西医对SLE的研究认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特别是在治疗方面 ,尽管中医界普遍认为应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用现代医学手段先进行诊断后施以辨证治疗 ,但在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