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背景:米曲菌胰酶片是含有米曲菌酶和胰酶的口服双层包膜复合消化酶制剂,在国外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已有数十年.然而目前国内尚无米曲菌胰酶片治疗消化不良症状疗效和安全性的资料。目的:评价米曲菌胰酶片对中国人群消化不良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安慰剂交叉对照试验设计,在上海地区7个临床中心,对有消化不良症状的门诊患者先予安慰剂治疗1周,症状积分改善〈50%者中共有151例[男76例,女75例,年龄22~67岁,平均(44.67±6.46)岁]完成疗效观察研究,79例随机进入流程A(予米曲菌胰酶片2片tid,餐后立即服用,治疗2周;1周药物清洗期;再予安慰剂2片tid,餐后立即服用,治疗2周),72例进人流程B(予安慰剂2片tid,餐后立即服用,治疗2周;1周药物清洗期;再予米曲菌胰酶片2片tid,餐后立即服用,治疗2周)。分别于研究流程的第1、8、22、29和43d评估消化不良症状积分。结果:经米曲菌胰酶片治疗2周,患者消化不良症状总积分下降幅度与安慰剂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27.64±1.77降至9.72±1.33对从23.99±1.28降至22.03±1.40,P〈0.01)。根据症状积分改善幅度.米曲菌胰酶片改善消化不良症状的效果依次为腹胀、腹泻、嗳气、腹痛、食欲不振和上腹部烧灼感。米曲菌胰酶片治疗消化不良症状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安慰剂(89.6%对21.7%,P〈0.01)。研究过程中无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米曲菌胰酶片用于治疗中国人群的消化不良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背景: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商品名:泌特)含阿嗪米特和多种消化酶,国外用于治疗慢性消化不良已有多年,但迄今为止在国内尚无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目的:评价应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慢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研究.上海市11个临床中心共纳入消化不良患者203例,随机分为两组,资料完整并纳入统计分析者191例,治疗组86例,对照组105例.餐后分别立即服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或安慰剂2片,每日3次,疗程2周.治疗前后和治疗期间每天分别评估各消化不良症状的积分、药物副作用和患者的依从情况.结果:两组消化不良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别和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均有较好的匹配性,且均完成了研究规定的疗程.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1周后各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均小于对照组,腹胀、嘈杂和总症状积分显著下降(P<0.05);治疗2周后,除便秘症状(P=0.214)外,治疗组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嗳气、恶心、嘈杂、腹泻症状和症状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周和2周后,治疗组各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和症状总积分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1).结论: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各种病因相关性消化不良安全有效,依从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复方消化酶(商品名:美尼)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多中心研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食欲不振、饱胀、腹部不适和腹胀症状总积分≥20分的消化不良患者240例,随机均分为安慰剂组和治疗组,分别服用安慰剂和复方消化酶2粒/次,3次/d,疗程为2周;评价两组在治疗1、2周和停药后1周消化不良症状的缓解程度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216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治疗组105例,安慰剂组111例.治疗组在治疗1、2周及停药1周消化不良总症状积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安慰剂组(P<0.01);治疗组在治疗1、2周和停药后1周总有效率分别为64.76%、77.05%和66.99%,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的27.93%、37.84%和29.36%(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及停药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消化酶治疗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季洁如  高玮  许平  王天蓉  陈胜良 《胃肠病学》2008,13(11):655-658
背景:莫沙必利作为一种促胃肠动力药早已被推荐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然而目前遵循罗马Ⅲ标准FD诊断分型和症状评估原则进行的莫沙必利治疗FD的临床研究尚不多见。目的:评估莫沙必利改善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痛综合征(EPS)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病例连续选自2006年12月-2007年9月在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符合罗马ⅢFD诊断标准中PDS和EPS诊断的患者。先经1周安慰剂筛选期,无安慰剂治疗反应者随机进入治疗流程组合A或B,给予莫沙必利5mg tid×1周或安慰剂1片tid×1周,然后进入1周药物清洗期(安慰剂1片tid),最后给予安慰剂或莫沙必利继续治疗1周。各阶段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行FD症状评估。结果:共纳入FD患者83例,安慰剂总有效率为19.3%,67例对安慰剂无治疗反应者进入莫沙必利疗效观察研究.随机进入治疗流程组合A或B者分别为34例和33例。与安慰剂治疗相比,莫沙必利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总症状积分(14.4±6.8对1.4±1.3,P〈0.05),对PDS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症状和EPS的上腹部疼痛和烧灼感症状均有显著治疗作用。莫沙必利对PDS和EPS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4%和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必利可明显改善FD患者的临床症状,对PDS和EPS均有治疗效果,对PDS的有效率优于EPS,是安全、有效的FD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并手工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关于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 共纳入12个随机对照试验.新型消化酶制剂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有效率、食欲不振、腹胀、嗳气、腹痛等方面均优于安慰剂组或空白对照组.所有纳入研究均未报道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也无相关经济学评价.结论 新型消化酶制剂均可有效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6.
背景:餐后不适综合征(PD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胃肠动力障碍为其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莫沙必利是一种胃肠促动力药.已用于胃肠动力障碍的治疗。目的:观察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PDS的近期疗效。方法:60例符合罗马mPDS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M组(接受铝碳酸镁1000mg加莫沙必利分散片5mg tid治疗)和P组(接受铝碳酸镁1000mg加安慰剂tid治疗)。疗程均为2周。于治疗前后行患者总体PDS症状评分并检测胃排空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后总体PDS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01),其中M组评分又显著低于P组(P〈0.01)。M组治疗有效率为83.3%,显著高于P组(40.0%)(P〈0.001)。两组治疗前胃3h排空钡条数无明显差异,均显著少于正常对照组(P〈0.001)。M组治疗后胃排空钡条数较治疗前和P组治疗后显著增多(P〈0.001),P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则无明显差异。结论:莫沙必利分散片能明显改善PDS患者的胃排空功能,对缓解餐后饱胀和早饱症状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酒精性与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的异同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比较与分析慢性胰腺炎(CP)及不同病因之间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了1991-2000年北京协和医院11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1)11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中,腹痛占85.4%,腹泻占22.7%,糖尿病占27.3%,胰腺钙化占13.6%,假性囊肿占28.2%,有3例(2.7%)合并胰腺癌。(2)酒精性CP各种临床症状发生频率明显高于胆源性CP,但其腹痛程度较胆源性CP轻。(3)酒精性慢性胰腺炎的腹泻(29.1%),糖尿病(41.9%),胰腺钙化(22.6%)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胆源性(分别为16.7%,19.1%和9.5%)。(4)内科保守治疗有效率为81.2%。结论:在临床表现上,酒精性较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发生率高;前者的并发症多而早。在治疗上,目前采用内科治疗(44.5%)的比例略低于外科治疗(55.3%)。  相似文献   

8.
<正>消化系统是人体主要系统之一,许多因素可造成消化系统功能下降,消化酶减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消化不良如合并胃肠功能紊乱、内脏高敏感等,可导致严重的消化功能紊乱。消化酶补充治疗(digestive 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y,DERT)能改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慢性肝胆胰腺疾病、胃肠手术后等慢性疾病状态下的消化功能和营养状况,对相关临床症状亦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消化不良(dyspepsia)是指上腹痛或不适为主诉的一组临床症状,其他症状包括早饱、餐后饱胀、腹胀、恶心、呕吐等。可由多种病因所致,包括器质性疾病如胃癌、消化性溃疡、肝胆及胰腺疾病和全身性或代谢性疾病。如经化验及影像学检查未能发现器质性疾病,则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机制远未阐明,目前认为可能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觉异常及精神心理障碍等因素有关。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以解除患者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以个体化对症治疗为原则。  相似文献   

10.
血浆嗜铬粒蛋白A对胃肠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嗜铬粒蛋白A(CgA)广泛存在于神经内分泌细胞中,其血浆水平升高提示存在神经内分泌来源的肿瘤。目的:确定血浆CgA诊断胃肠胰腺内分泌肿瘤的临界点,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USA)检测39例胃肠胰腺内分泌肿瘤和37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血浆C外水平,以30例非内分泌肿瘤消化疾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绘制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ROC曲线下面积(AUROC)和血浆C小的诊断临界点。结果:胃肠胰腺内分泌肿瘤、嗜铬细胞瘤和非内分泌肿瘤消化疾病组的血浆Cg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86、135和30U/L对20U/L,P〈0.001)。以正常对照组和胃肠胰腺内分泌肿瘤组数据绘制ROC曲线,AUROC为0.912.CgA的诊断临界点为30U/L,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96.7%;以正常对照组和嗜铬细胞瘤组数据绘制ROC曲线,AUROC为0.914,CgA的诊断临界点为30.5U/L,敏感性为89.2%,特异性为96.7%。结论:血浆C外水平对神经内分泌肿瘤,尤其是胃肠胰腺内分泌肿瘤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作为可靠的肿瘤标志物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EVH)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处理经验。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采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做为CABG血管材料患者352例。手术方式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317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35例,其中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3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18例,二尖瓣置换6例,主动脉瓣置换6例,室壁瘤切除、左室成形2例。结果 术后并发症包括:心房颤动18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0例,围术期心肌梗死6例,低氧血症6例,精神异常3例,皮下隧道内血肿、下肢肿胀疼痛3例,皮肤灼伤2例。术后死亡4例 (1.13%),原因为低心排出综合征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心室颤动1例,大面积脑梗死l例。结论 加强术后监护及治疗,及时纠正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积极防治术后心律失常等均为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应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其作为一种微创取血管的方法,是安全和值得推荐的大隐静脉采集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of rare earth (RE) ions have extensively been studied because of their high potential applications to the reprocessing of used nuclear fuels and RE-containing material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fully investigated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of RE(III) (La, Ce, Pr, Nd,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and Yb) ions over a Ni sheet electrode in 0.1 M NaClO4 electrolyte solution by cyclic voltammetry between +0.5 and −1.5 V (vs. Ag/AgCl). Amperometry electrodeposition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between −1.2 and −0.9 V to recover RE elements over the Ni sheet. The successfully RE-recovered Ni sheets were fully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oscopy. The newly reported recovery data for RE(III) ions over a metal electrode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eatment methods of RE elements.  相似文献   

16.
17.
The present status, clinical experience, side effects,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electrophysiologic actions of seven new antiarrhythmic agents are reviewed. The drugs selected for comment are amiodarone, aprindine, disopyramide, ethmozin, mexiletine, tocainide and verapamil. Each drug has been shown to have clinical efficacy in suppressing cardiac arrhythmias.  相似文献   

18.
Blood, urine, stool, breath, money,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Vaira D  Vakil N 《Gut》2001,48(3):287-289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