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周美利  王鸿君 《河北中医》2000,22(6):451-452
辨证论治乃中医理论之精髓,2000多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自倡中西医结合以来,辨证与辨病已成为医疗工作中常用的方法,提高了疾病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但临床只重西医辨病而忽略中医辨证的专方专药倾向,不仅严重影响了医疗效果,发展下去势必误入“废医存药”的错误道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试从中医外科角度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1 辨病必须与辨证相结合中医强调辨证用药,从整体出发,调整机体功能,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若弃辨证不顾,见是病用是药,势必造成弊害。如王某,男性。右侧腰部疼痛,并向同侧下腹…  相似文献   

3.
4.
辨证与辨病论治临证结合优势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林宗广 《中医杂志》2002,43(12):946-946
答:在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实践中,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所谓辨病是指辨西医的病。所谓辨证是指辨中医的证。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无容置疑。但单讲西医辨病是不全面的,因为中医不仅强调辨证论治,在某些情况下也讲辨病论治,  相似文献   

6.
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疾病诊疗的重要方法。本文立足于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角度,从中医理论的起源、中医经典著作中的疾病诊疗思想,以及现代中医临床片面强调辨证,忽视辨病的不良倾向,梳理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通过结合现代中医临床发展趋势,分析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以期为临床疾病诊疗寻找行之有效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7.
“病”的诊断是对疾病全过程规律尾的概括,通过辩病可以掌握疾病总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有力地指导辨证,深化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以减少辨证治的盲目性,提高辨证治的准确性;同时有利于区分标本缓急,判断予后,也便于总结中医诊疗经验,指导中医科研,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浅谈现代中医辨病论治的思维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辨证论治是具有中医学术特色的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 ,而同样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辨病论治则长期被人们忽视或曲解。随着西方医学的发展和普及 ,中医辨证结合西医辨病的思维方式以其解决部分临床诊疗问题的有效性 ,为当今临床者所接受。逐渐地 ,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被认为是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方式。对此 ,笔者不敢苟同 ,认为有必要深入地探讨中医辨病论治的思维模式。1 祖国医学辨病论治思想源远流长  众所周知 ,中医病的概念先于证而出现。据河南殷商遗址出土的甲骨文记载 ,我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商时期 ,已有关于疾病的记载。…  相似文献   

9.
王丽娜 《四川中医》2001,19(3):15-16
本文认为,针对不同的疾病,辨证与辨的侧重应有所不同,在处方用药时,应考虑中西药治疗作用的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而不是中西药的叠架,只有这样,才能丰富祖国医学辨证的内容,真正做到辨证与辨 有机的结合,提高辨证论治的水平,文章例举了急,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等妇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以阐述以上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0.
刍议中医临床辨病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辨病论治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及广泛性,明确辨病论治一直是中医治疗学上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客观评价辨证论治的局限性,同时对其延伸的异病同证同治持反对意见,提出异病同证应异治的观点,并且主张应结合抓主症,实际上也就是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观点.并结合中医医疗现状提出了以西医辨病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是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提高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的特色,也是中医诊治疾病的主要方法。但是,医学总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应当不断丰富和发展辨证论治的内涵。因为中医在宏观、定性、动态方面的研究是有其独到之处的,但在微观、定量、静态方面的研究则似有不足。所以我们要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还要注意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当然中医也不是只辨证不辨病的。  相似文献   

12.
段瑞奇  何伟 《新中医》2010,(8):46-47
目的:回顾性研究中医辨病辨证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以及不同中医证型间疗效的差异。方法:将66例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气滞血瘀型,肝肾不足、脉络瘀阻型与湿热浸淫、气滞血瘀型3个证型。所有患者行改良的减压植骨术,术后患者口服生脉成骨片或复方生脉成骨胶囊,并根据不同证型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结果: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的(56.67±13.97)分增加到术后的(84.63±7.23)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3.3%。肝肾不足、脉络瘀阻型Harris评分与湿热浸淫、气滞血瘀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3个证型中以湿热浸淫、气滞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最差。结论:采用辨病与辨证结合的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可取得较好疗效,不同中医证型的临床疗效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东西方自然科学在冲突中逐渐趋同,唯有中西医学,由于医学体系的根本差异,融合得非常缓慢,其中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诊治原则恐怕是两种医学体系最根本的分歧之一。证的客观化研究需要反思,辨证的作用是指导临床,建构理论和利于传播。病证结合思想认为病和证是对生命不同维度的观察,病证最终将实现融合。  相似文献   

14.
戈兴中 《河北中医》2008,30(1):41-42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3型,其中最常引起发病的是甲型。甲型流感病毒常在10~15年内发生突变,出现新亚型,引起大流行。由于人体对各型流感病毒之间无交叉免疫能力,故每年都有不同范围的新亚型流感流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医辨病辨证治疗学和现代医学诊疗特点的叙述,分析中、西医学诊疗特点,探讨中医辨病及辨证治疗学在临床运用中的优势。进一步指出在中医临床治疗过程中,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能仅停留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基础上,要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走出现代中医治疗学的新路,拓宽中医治疗学的局限,在继承基础上做出创新,走现代中医治法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辨证论治最大的局限性就在于没有针对不同疾病的特殊本质;辨病论治针对患者个体差异性不够,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可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辨症论治不仅不是违反辨证论治原则的方法,而且是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的有益补充。中医的诊断和治疗体系,应是辨证论治、辨病论治和辨症论治三种方法的结合,以辨病为先导,以辨证为主题,以辨症为补充。  相似文献   

17.
中医外科临床辨证与辨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论治乃中医理论之精髓,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自倡中西医结合以来,辨证与辨病已成为医疗工作者常用的方法,提高了疾病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但也随之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偏向。诸如只注意西医辨病,而忽略了中医辨证及中药西用,只注重专方专药的应用,而忽略了辨证选方用药,等等。这样用抛弃中医精髓的办法,去学习别人的长处,不仅严重影响了医疗效果,发展下去势必走上某些人已经走过的“废医存药”的错误道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8.
辨证即辨证论治,辨即辨病论治(西医辨病)。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近年来成为一争论的亮点,诸家大多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先辨病后辨证,尤其是一些临床工作者更是多以辨病为主,而关于辨证只是生搬硬套地给予某些证型,并未真正地进行辨证,治疗则更多靠的是经验在进行。对此,笔者深以为憾,从仲圣“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开始,  相似文献   

19.
辨证与辨病     
所谓辨证 ,即辨别证候。就是中医用四诊 (望、闻、问、切 )的方法 ,收集病人的一系列症状、体征、病史 ,再运用中医理论加以分析 ,综合和归纳 ,找出各个症状、体征、病史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判断疾病发生的原因 (外感六淫 ,内伤七情 ,饮食劳倦等 ) ,疾病的部位(在表、在里 ,以及卫气营血 ,经络脏腑等 ) ,疾病的性质 (属阴、属阳、及寒热虚实等 ) ,以此得出“证候”的概念。所以 ,中医的“证” ,不同于症状 ,症状是个别的 ,孤立的临床表现 ,不能说明疾病的本质 ,仅是疾病的现象 ,因而也就不能制定相应的治疗法则。“证”虽然也从症状着手 ,但…  相似文献   

20.
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关系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中医学辨病论治源流的梳理 ,对中医学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关系 ,以及辨病论治的特点进行阐述分析。指出了目前中医辨病论治的误区 ,明确了中医学辨病论治的内涵及其与辨证论治之间的关系 ,强调了中医学辨病与辨证结合决非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