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应用髌股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严重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患有严重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的30例患者(36个膝关节)施以人工髌股关节表面置换术.男5例,女25例;年龄36~74岁,平均(55.8±8.5)岁.术后进行了2~10年的随访,根据膝评分和功能评分进行评价.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的膝评分和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以膝评分及功能评分进行评价,有效率分别为88.9%及91.7%;术后优良率分别为69.4%及77.8%.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条件下,髌股关节表面置换术是治疗严重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比较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髌股关节置换术(PFA)治疗膝关节髌股骨关节炎的中短期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43例膝关节髌股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髌骨关节置换手术,评价治疗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情况。结果 43例患者术后Lysholm、HSS评分随着随访期的延长而逐渐上升(P0.05),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髌股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髌股骨关节炎中短期疗效确切,膝关节功能改善良好,但需要准确掌握置换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髌骨与髌股关节表面置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自1983年始开展髌骨软化症和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治疗。先采用单纯塑料人工髌骨表面置换术,平均随诊44.9月,结果表明该法只能收到短暂效果,最终因塑料髌骨磨损股骨髁部骨质而失败。为克服这一问题,于1989年5月开始研制Y-L-Q型人工髌股关节及相应手术器械,经测试合乎要求后于1991年1月用于临床,为16个膝(13例患者)作了髌股关节表面置换术,髌骨表面用高分子聚乙烯假体置换,于相对应股骨髁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及相关问题。方法:32膝X线证实髌骨倾移的髌股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关节镜下射频汽化仪进行关节清理术结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手术前后测量髌骨内侧推移度、髌骨轴位片角度、用Kujala髌股关节评分法比较髌股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术后随访。结果:术前髌骨固定者10例,手术前后根据Kujala髌股关节评分法分别为50.80±7.13分和66.30±4.00分,术后髌骨内侧推移改善0.83±0.14cm。髌骨活动小于1/2象限者12例,手术前后根据Kujala髌股关节评分法分别为59.75±5.01分和79.69±10.47分。手术前后髌骨内侧推移改善0.33±0.07cm和1.05±0.15cm。髌骨活动小于1象限者10例,手术前后根据Kujala髌股关节评分法分别为60.01±4.99分和75.20±6.11分。手术前后髌骨内侧推移改善0.60±0.08cm和1.15±0.17cm。结论:关节镜下射频汽化仪进行关节清理术结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可有效恢复髌骨内侧活动度及髌股关节的对合,改善髌股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吕明雷  赵磊  千东升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5):121-121,124
目的:观察人工髌股关节置换术对髌股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1994年5月~2005年3月,我院采用人工髌股关节置换术治疗髌股关节炎40例,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随访5个月~15年,平均6.5年,采用HSS评分,疗效优良率为82.5%,随诊效果满意。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情况下,人工髌股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治疗髌股关节炎疗效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占骨性关节炎比例超过50%。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在膝关节炎患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也是骨科门诊常见疾病。据国内的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统计我国总人口超过13.4亿,60岁以上老年人已超过1.67亿,据估算60岁以上老年人有症状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人数已有上千万人。骨性关节炎高额的治疗费用将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了解髌股关节炎对于提前预防和治疗髌股关节炎,防止其进展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许多学者认为髌股关节对位、对线不良导致了髌骨和股骨滑车软骨面病变,继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现阶段全膝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髌股关节炎患者是比较适用的治疗方式,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随着髌股关节置换术的发展正在逐渐减少,对于年轻和早期患者,病变仅局限于髌股关节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一般不作为首选。本文就国内外关于髌股关节炎诊断和治疗的相关文献做一综述,希望对研究本疾病诊治的发展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髌三联术用于治疗髌股关节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共38膝)髌股关节不稳患者进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改良Fulkerson截骨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和髌骨关节对合情况。结果该组30例患者术后随访未见复发,Q角、膝关节功能及髌骨关节对合等参考指标改善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三联术治疗髌股关节不稳疗效确切,矫形可靠,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侧髌股关节损害对膝关节镜下术后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共80膝)行膝关节镜下术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术前根据Altman评分将患者分为无髌股关节损害组22例(28膝),内侧髌股关节损害组24例(30膝)及外侧髌股关节损害组16例(22膝)。分别于术前、术后对各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三组患者均得到完整随访,随访中无下肢静脉血栓、感染、脂肪栓塞、脱位、假体松动及假体位置不良等并发症发生。股骨假体内外翻角度平均(5.7±0.8)°,屈伸角度平均(4.5±0.8)°,胫骨假体内外翻角度平均(2.2±1.1)°,屈伸角度平均为(2.4±0.4)°。内侧损害组与无损害组相比,术后AKS评分、WOMAC评分、OK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侧组患者术后AKS评分、OKS评分、WOMAC评分均高于无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髌股关节损害不会影响膝关节镜下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而术前外侧髌股关节损害可影响膝关节镜下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髌股关节置换与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60膝),其中30例在术中置换髌骨关节,30例不置换髌骨关节,术后随访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膝关节KSS评分、HSS评分、髌骨评分(P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定期复查X线观察假体稳定性。结果:术前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而术后6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髌股关节置换组KSS、HSS评分、PS评分均高于非髌股关节置换组,而VAS评分低于非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两组髌骨倾斜角、髌骨适合角、胫骨角、髌韧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同时行髌股关节置换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和髌骨功能,同时缓解术后膝前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髌周软组织调整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术治疗髌股关节不稳症的手术效果,为有效治疗该疾病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2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采用髌周软组织调整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术治疗诊断为髌股关节不稳症的患者32例(36膝),平均随访时间为45.6(5-80)个月。手术前后均采用Fulkerson及Kujala评分表进行评分,比较髌股关节不稳症患者在采用该术式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另外,通过屈膝30°髌骨轴位(Ficat法)X片检查,对20例(22膝)患者手术前后反映髌股关节对合情况的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并对比观察,包括外侧髌股角(LPA)、适合角(CA)、髌股指数(PFI)、股骨滑车沟角(FTA)、髌骨外移率(LS)。结果 30例(34膝)患者Fulkerson评分术前为58.60±8.90(45-70)分,术后为86.25±5.36(80-93)分;术前Kujala评分为55.16±11.80(42-68)分,术后为85.15±7.12(78-9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术后膝前疼痛及关节不稳感均较术前有明显缓解,且髌股关节功能改善明显。此外,外侧LPA、CA、PFI、LS四项客观影像学指标手术前后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髌周软组织调整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术可纠正髌股关节的异常对合关系,有效改善髌股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Y—L—Q型人工髌股关节表面置换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Y-L-Q型人工髌股关节表面置换术对髌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为48个膝(39例患者)作了髌股关节表面置换术,髌骨表面用高分子聚乙烯假体置换,于相对应股骨髁侧放置钴铬钼合金的轨道,供人工髌骨在其上滑行。结果:改善了膝关节的屈伸功能,并克服了骨质磨损问题。术后膝部疼痛缓解,功能改善,优良率达937%,随诊效果满意。结论:Y-L-Q型人工髌股关节表面置换术是一种治疗髌骨关节炎疗效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梯度手术方案治疗髌股关节对线不良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4年1月至2006年9月,对128例(133膝)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髌股关节对线不良的患者,依据其对线不良的严重程度,分别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外侧支持带松解加内侧支持带紧缩术、外侧支持带松解加内侧支持带紧缩加胫骨结节移位术的梯度手术方案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均采用Kujala髌股关节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48膝行关节镜辅助下单纯外侧支持带松解术,68膝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加内侧支持带紧缩术,17膝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加内侧支持带紧缩加胫骨结节移位术.术后2例出现膝关节腔积血,经膝关节穿刺抽液及加压包扎后痊愈;2例行胫骨结节移位术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经引流换药后切口愈合;无其他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术前Kujala髌股关节评分为(56.79±8.36)分,术后为(79.34±9.58)分,髌股关节功能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 关节镜能实时、动态、全程观察髌股关节对合状态,在其辅助下梯度手术方案是治疗髌股关节对线不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能改善膝关节功能,是治疗各种晚期退行性骨关节疾病的标准手术方法。但是全膝关节置换术也有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与髌股关节相关的术后并发症是非感染因素所致翻修的主要原因,因伸膝装置不平衡导致的髌骨轨迹不良是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人工髌股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4年5月至1998年5月采用Y—L—Q型人工髌股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髌股关节炎2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6例,女18例,年龄47~67岁,平均56岁。病程2年~20年。疼痛位于前膝者22例,上、下...  相似文献   

15.
李烨  汤洁  胡勇  赵胜豪  黎清波  彭永海 《重庆医学》2012,41(24):2498-2500
目的探索膝关节镜治疗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9年12月该院骨科采用膝关节镜治疗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膝行清理术;13膝行清理术加髌骨内侧支持带缝合术;5膝行清理术加髌骨内侧支持带缝合术加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全部患者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无术后关节内出血而再次手术者。全部患者随访期内未再发生髌骨脱位,负重练习后无脱位恐惧感,术后12个月复诊时关节活动度均能恢复正常,18例(94.7%)患者术后12个月随诊时能恢复到受伤前的运动水平。采用Lysholm临床评分系统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优17膝,良3膝,可1膝,优良率95.2%。结论采用关节镜技术治疗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方法简便有效,应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娄方勇  赵春芝 《吉林医学》2013,(35):7352-735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髌周支持带平衡术治疗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效果。方法:将40例(66膝)髌股关节不稳定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外侧支持带松解、髌周支持带平衡术两种不同方法比较其疗效。结果:66膝平均随访8个月,对髌股关节Lysholm评分、外侧髌股角(LPFA)、髌股指数(PEI)进行对比观察。结论:关节镜下髌周支持带平衡术,能有效去除髌股关节不稳所致的应力失衡,增加髌骨活动度、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屈伸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严重性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1年12月间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52例严重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以HS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满意度为98.08%,优良率为96.15%(以HSS评分进行评价),所有患者膝关节功能均得到一定的改善。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或低温等离子刀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联合髌骨周围部分去神经化治疗轻中度髌股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3月~2015年9月收住的轻中度髌股关节炎患者50例共54膝,关节镜下按Outerbridge分级法对髌股关节损伤软骨进行分级,并行关节腔清理或低温等离子刀外侧支持带松解术联合髌周部分去神经化治疗,术后指导患膝康复锻炼,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Kujala髌股关节专项评分和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结果,评价治疗效果。结果:48例患者共52膝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8±1.5)个月,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Kujala评分较术前均提高,VA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轻中度软骨损伤的髌股关节炎患者,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低温等离子刀外侧支持带松解术联合髌骨周围部分去神经化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9.
“CHK”术式是指髌骨钻孔与带蒂髌下脂肪垫覆盖髌骨关节面治疗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方式,于1999年由节晓光主任医师首次将此项手术方式公开发表,现已成为贵阳中医学院二附院治疗髌股关节炎的常规手术方式。自2003年2月-2008年6月应用“CHK”术式治疗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40膝,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髌股关节排列异常所致辞髌骨撞击的影像学改变,产生机理。方法:选择前膝痛(AKP)中50岁以下,行25°髌骨轴位摄片或25°髌股关节CT扫描资料完整,并除外髌股关节排列异常以外的其他疾患,共100例,测量髌股关节相应影像学数据,从中观测髌骨运动轨迹异常(PMA)变化,以及由此出现的髌股关节撞击症(PAHS)的影像学改变。结果:在100例髌股关节排列异常病例中,其影像学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PFI、CA、LS、PTA,分别为69%、63%、56%、21%。在测得的髌股关节排列异常病例中,出现影像学能观察到的髌股关节面及髌骨位置异常改变者23例,占23%。骨关节炎9例。结论:因髌股关节排列异常导致的髌骨位置异常及其运动轨迹改变的发生率很高。由异常撞击产生髌股关节滑槽面及沟底软骨下骨板碎裂、塌陷、退变及增生,髌骨凹凸不平,与临床AKP的疼痛部位相一致,从而在AKP检诊中,通过小角度髌股关节轴位摄片及CT扫描,能及时发现髌股关节影像学异常改变存在,早期干预可减少骨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