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时,不同复温速率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颅内压、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手术后即时诱导亚低温(33.5℃),持续24h后开始复温。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1℃/h复温组、0.5℃/h复温组、0.2℃/h复温组和0.1℃/h复温组。复温过程中监测颅内压,复温结束后比较各组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含水量。结果刚开始复温(33.5℃)时,4组大鼠颅内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温上升到34.5℃时,1℃/h复温组颅内压高于其它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温升至35.5℃时,0.5℃/h复温组也显著高于0.2℃/h复温组和0.1℃/h复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温结束(36.5℃)后,4组颅内压都显著升高,与复温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h复温组和0.5℃/h复温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含水量都明显高于0.2℃/h复温组和0.1℃/h复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2℃/h复温组和0.1℃/h复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温过快可引起颅内压上升过快,以致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含水量增加。复温过程中应控制复温速率,以0.2℃/h的速率复温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低温配合常规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随机将6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加用亚低温治疗技术及护理,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照组常规给予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死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亚低温治疗有保护脑细胞的作用,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减轻残疾率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2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不予亚低温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2组的神经功能缺损变化,并对疗效进行判定。结果治疗后亚低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48±10.50vs19.78±14.76,P<0.05),显效率优于对照组(66.7%vs45.0%,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降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为单纯药物综合治疗。72h和7d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脑梗死体积及瘫痪肢体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结果 治疗72h、7d后,观察组患者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瘫痪肢体神经功能评分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以减轻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口水膀,有脑保护作用,为应用低温治疗脑梗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低温在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对6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和护理.[结果]亚低温治疗后病人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亚低温治疗期间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仅有寒战等不适表现,除2例肺部感染外,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促进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亚低温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低温在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对6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和护理。[结果]亚低温治疗后病人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亚低温治疗期间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仅有寒战等不适表现,除2例肺部感染外,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促进惠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亚低温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实验性脑梗死时是否也会引起血压降低。方法 1 2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 ,每组 60只。制作鼠左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动物模型 ,所有动物在大脑中动脉阻塞后 2h开始再灌注。亚低温组动物在大脑中动脉闭塞后 3h置于 4℃环境中并使肛温控制在 34± 1 .0℃ ;对照组置于室温 (2 0℃ )环境中。用监护仪监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肛温和血压。 2 4h后处死动物 ,取脑组织作梗死灶总体积测定。结果 大脑中动脉阻塞后 ,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分别为 (2 0 8±1 9)次 /min对 (2 0 8± 2 1 )次 /min、(64 .9± 7.5)次 /min对 (64 .3± 8.1 )次 /min、(86 .0± 7.2 ) %对 (84.0±8.1 ) % ,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但两组的血压均较阻塞前明显升高 [分别为 (2 0 .0± 0 .96)kPa对(1 7.3± 0 .76)kPa和 (1 9.9± 1 .0 )kPa对 (1 7.3± 0 .63)kPa,P <0 .0 1 ] ,不过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开始亚低温后 ,亚低温组的血压明显降低 (P <0 .0 1 )。亚低温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 [(1 53 .1 7±2 6 .83)mm3对 (2 51 .45± 36 .70 )mm3,P <0 .0 1 ]。结论 亚低温在缩小脑梗死体积的同时 ,能引起血压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实验性脑梗死的亚低温治疗时间窗——亚低温开始时间对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确定脑梗死亚低温治疗的时间窗.方法120只SD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只;每组再分为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后2、4、6、8、10和12小时亚组,每亚组10只.所有大鼠MCAO后2小时开始再灌注.监测心率(HR)、呼吸(R)、血氧饱和度(SO2)、肛温(T)和血压(BP),实验组在MCAO后不同时间将肛温控制在(34.0±1.0)℃.24小时后处死动物,每亚组各取5只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另5只测定梗死灶体积并作病理检查.结果所有SD鼠MCAO后BP均较阻塞前明显升高(P<0.01),但对照组与实验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MCAO后2、4、6小时的SD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P<0.05),但MCAO后8、10小时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MCAO后2、4、6、8、10小时开始亚低温组的脑梗死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1);但MCAO后12小时开始亚低温不能减少梗死体积(P>0.05).结论MCAO后2小时开始再灌注,10小时后开始亚低温仍能减少梗死体积,8小时后开始亚低温能减少脑组织含水量;但12小时后开始亚低温并不能减少梗死体积,10小时后开始亚低温不能减少脑组织含水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中、重度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包括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亚低温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处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5d后均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进行评分;同时于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的ET、一氧化氮合酶(NOS)及vWF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亚低温组经治疗后,其ET及vWF含量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0.01),而NOS含量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同时亚低温组的CSS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具有内皮细胞保护功能,对中、重度脑梗死患者的脑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心肌缺血预处理后亚低温对家兔急性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预处理后亚低温治疗对家兔急性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 14只家兔随机分为为常温组和亚低温组 ,结扎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亚低温组通过物理降温使结扎后 30min体温降到 35℃以下 ,常温组体温维持在 38℃以上。取心脏染色切片 ,计算梗死心肌、濒危心肌和左室心肌的重量。结果 (1)亚低温组梗死心肌占濒危心肌的比例分别为 [(32 7± 6 5 ) %和 (4 4 9± 10 7) ,P=0 0 34];占左室心肌的重量比例分别为 [(5 8± 1 7) %和 (9 4± 2 0 ) % ,P =0 0 0 5 ]。 (2 )组织学检查显示亚低温组梗死心肌重量明显低于常温组 ,分别为 (0 38± 0 11)g和 (0 5 9± 0 14 )g ,P =0 0 13]。 (3)亚低温组梗死后 3h血清CK MB活性改变与常温组相近 [(3113 0± 135 1 8)U/L对 (2 733 4± 1792 3)U/L ,P=0 6 79]。 (4 )亚低温组心电图胸前导联抬高幅度之和与常温组无显著性差异 (5 1 4mV± 19 4mV对4 1 0mV± 2 7 6mV ,P =0 4 5 7)。结论 心肌缺血预处理后给予亚低温治疗可减少家兔急性心肌梗死的面积。 相似文献
13.
王敬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8,6(4):291-293
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进行亚低温治疗后的疗效观察,探讨围术期亚低温疗法对此类患者的脑保护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3—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患者伤后入手术室行亚低温治疗,脑温控制于32℃~35℃;对照组行常温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和颈静脉血气、电解质变化、颅内(ICP)和脑组织氧分(PbtO2)PEA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GOS评分。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的脑氧摄取(CEO2)和脑动静脉氧压差(A—VD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4.89、10、19,P均〈0.05);亚低温治疗组患者的高ICP于术后3、7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79,6.89,P均〈0.05);亚低温治疗纽患者的PbtO2于术后3d起就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11、6.90,P均〈0.05);经GOS预后评分,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中恢复良好67.86%(19/28)与对照组39.28%(11/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2,P〈0.05);死亡率为14.29%(4/28),与对照组32.14%(9/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1,P〈0.05)。结论围术期亚低温治疗能降低脑外伤后升高的ICP,提高PbtO2,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15.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62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32例,伤后24h内采用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35℃;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物理及化学方法降温使直肠温度控制在37.8~38.5℃,余治疗方法同亚低温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情况。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亚低温组患者伤后早期颅内压明显下降,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均未出现明显紊乱,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下降,优良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同时T淋巴细胞转化率、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及CD4^ 、CD8^ T淋巴细胞均显著升高。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安全有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亚低温对颅脑伤患者免疫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亚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并发症15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将3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结果:两组于入院治疗治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肺感染治疗组发生率为53.3%(8/15),对照组发生率为40%(6/15),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组6例,对照组4例,脑疝治疗组2例,对照组6例.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精心护理,可降低大面积脑梗死并发症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胸腹部手术后低体温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手术后发生低体温患者采取及时正确的复温,避免低体温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方法 对82例手术后低体温病人采取定时、正确的测量体温,经常触摸病人四肢皮肤和远端小动脉搏动,覆盖电热毯,加温静脉输液,调节室温等,使其在3~5h内恢复正常体温。结果 采取复温措施患者体温与低温时体温比较.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t=30.08,P<0.01)。结论较大手术后病人易发生低体温且常被忽视,而影响手术效果,及时正确的复温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确保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对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8(IL-8)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局部亚低温组和常规治疗组,同时设健康对照组22例;常规治疗组应用药物治疗,局部亚低温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发病第1、3、7天血清IL-8和ICAM-1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发病第1天血清IL-8和ICAM-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第3天常规治疗组IL-8和和ICAM-1水平达高峰,局部亚低温组下降,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在发病第7天,局部亚低温组血清IL-8和ICAM-1仍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颅脑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8和ICAM-1浓度,减轻脑梗死后炎症反应,保护缺血脑组织。 相似文献
19.
降温毯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治疗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降温毯进行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脑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条件的4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病人采用降温毯进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亚低温治疗。治疗7天后,比较两组病人GCS评分及意识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脑功能及意识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降温毯的使用加强亚低温治疗效果,对维持体温恒定,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