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分析2000—2011年国内外期刊的相关文献,对腧穴配伍研究的思路进行探讨和展望。结果表明腧穴配伍既有协同作用也有拮抗作用,机制研究有一定进展,但在理论创新、研究设计和技术方法上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腧穴配伍研究应该以提高针灸临床疗效为宗旨,需要进行新理论的凝练,严格进行研究设计,并积极应用现代科技方法,以期为针灸临床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5.
论述了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特点,并根据腧穴功能的多因素影响及其特异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二者结合的可行性和优点。对目前正交试验设计在针灸研究中应用的现状进行了总结。认为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的运用,将会有效的促进腧穴功能特异性的研究乃至整个针灸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腧穴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观察针刺胃经上的下合穴--呈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并探讨这3个下合穴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相对特异性。方法 64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A组(足三里+雷尼替丁)16例,B组(上巨虚+雷尼替丁)16例,C组(下巨虚+雷尼替丁)17例,D组(雷尼替丁)15例。结果 在十二指肠溃疡疼痛消失时间、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以及次要症状的改善方面,3个针刺组均优于雷尼替丁组;各针刺组相比,足三里的疗效又优于上巨虚和下巨虚,而上巨虚和下巨虚效果相似。结论 针刺胃经上的下合穴--足三里、上巨虚,对十二指肠疡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这3个下合穴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方面存在相对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几十年来,人们把腧穴的特异性这一概念的内涵表述为:某个腧穴在功效、主治上与其他腧穴的区别。但与其他某些腧穴相比较。每个腧穴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特殊的功效和主治,同时又具有和另外一些腧穴相同或相似的功效和主治。在“有”和“没有”的矛盾对立中,腧穴具有相对特异性的折中论点近些年来成了多数人的共识。两者在思维方法上没有什么本质不同。如果改变一下研究腧穴特异性思雏方法,可把腧穴 相似文献
8.
9.
10.
论述了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特点,并根据腧穴功能的多因素影响及其特异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二者结合的可行性和优点.对目前正交试验设计在针灸研究中应用的现状进行了总结.认为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的运用,将会有效的促进腧穴功能特异性的研究乃至整个针灸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经穴特异性理论是中医针灸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经络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又是针灸临床合理选穴配方以提高疗效的关键。但近年来国外不少学者发表文章,质疑经穴存在特异性,这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使经穴特异性研究成为针刺镇痛之后被国际认同的又一新的研究领域。在国家973计划项目"基于临床的经穴特异性基础研究"等重大项目的资助下,通过采用多学科研究手段,初步证实经穴效应存在特异性,总结出经穴效应具有相对性、循经性、持续性和条件性的特点,并初步探索了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生物学基础。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对目前经穴特异性研究中对照组设计、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研究载体选择和经穴特异性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围绕其基本规律、科学基础和关键影响因素等继续深入,并同时充分吸纳交叉学科技术、整合国际优势资源,以期全面系统地阐释经穴特异性理论。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针灸科研水平的逐渐提高和针灸标准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急需对常用实验动物穴位制定国家级标准,因此研究科学的实验动物穴位定位方法对于针灸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近年来动物穴位的相关研究,对常用实验动物穴位定位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常见的4种方法:1)中国兽医针灸学是实验动物穴位定位的参考,参考家畜的穴位对实验动物穴位进行模拟定位。2)比较解剖学是实验动物穴位定位的基础,将人的腧穴模拟到实验动物身上。3)经络穴位特性的现代研究是实验动物穴位定位的科学依据,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进行检测定位。4)穴位的效应是实验动物穴位定位的关键因素,把发挥效应的检测点作为穴位。以上4种方法各有利弊,可以综合利用上述方法,从而提高动物穴位定位的准确性,使常用实验动物穴位的标准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MEDLINE数据库,对“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发表的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相关中文文献及国内学者发表的英文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发现研究者应用脑功能成像技术进行的经穴刺激效应特异性研究,从中枢机制的角度来看经穴的刺激效应存在一定差异;经穴的治疗效应明显优于非穴;不同经穴的治疗效应不同;病症相关经穴的效应优于非相关经穴,初步证实了经穴效应特异性的存在.但部分研究的研究结果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的总结分析及凝练提升,需要在研究设计中尽可能避免低水平重复.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测郄门穴与非经穴体内电特性,验证经穴体内电信号探测的可行性,以期能为今后经穴体内电特性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可在体使用的同心圆电极针及与其相配套的函数发生器和示波器探测13名健康志愿者皮下5 mm、15 mm、25 mm郄门穴与非经穴的电信号大小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13例志愿者在皮下5 mm探测均出现较清晰电信号波形,5例志愿者在皮下15 mm探测出现信号,随着探测深度的增加电压幅值变小。在皮下5 mm、15 mm郄门穴及非经穴电压幅值比较尚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初步验证了经穴体内电信号探测的可行性,为经穴体内电特性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双足三里防治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予哮喘健康教育管理(就儿童哮喘的日常防护教育的相关问题,如对环境、饮食控制等内容反复多次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宣教)+天灸(又称季节穴,在三伏、三九、春分、秋分以代温灸膏贴敷肺腧、定喘等穴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按病情分级加维D2果糖酸钙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于双足三里进行穴位注射。2组疗程均为1年,1年后观察并评估2组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4%,显效率为3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4%,显效率为34%。2组中医证候疗效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在防治儿童支气管哮喘方面疗效肯定,能够减轻临床症状,减少喘息发作次数,从而改善患儿肺脾肾虚证候。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