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乌甲素对福尔马淋刺激大鼠膀胱诱发的脊髓和肾上腺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甲醛刺激膀胱模型及免疫组化技术进行研究。结果ISO组脊髓及肾上腺均未见明显Fos表达。其余3组眷髓背角内均出现Fos阳性细胞,以腰6、骶1节段数量多且集中,主要分布在脊髓后角内侧缘、双侧Ⅰ层内侧部、中间带外侧核(IML)和后联合核(DCN)处,以后联合核处比较集中。在肾上朦皮质均发现Fos阳性细胞。肾上腺髓质未见明显Fos表达。高乌甲素(6mg/kg)腹腔注射可显著减少脊髓及肾上腺Fos阳性细胞数量。结论高乌甲素可抑制膀胱福尔马林伤害性刺激引起的脊髓及肾上腺Fos表达。  相似文献   

2.
大鼠实验性口腔癌前病变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致癌剂作用后大鼠口腔粘膜改变过程.方法:57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12只)、诱癌组(27只)和丙二醇组(18只),诱癌组用O.5%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0)丙二醇液涂抹腭中部每周3次,丙二醇组仅用丙二醇涂抹,正常对照组不处理.实验开始后第8,12和20周随机分别处死4,9及6只动物,并进行组织学及增殖指数评价.结果:随着4-NQ0涂药周次的增加,大鼠腭粘膜出现充血发红,增厚发白,细颗粒状,糜烂溃疡等改变,组织学上8周时大部份动物呈单纯增生(89.0%),少部份呈异常增生改变;12周时所有动物呈轻到重度异常增生;20周时呈原位癌至高分化鳞癌的改变.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指数表明随着癌变发生,上皮细胞增殖指数也增加.结论:采用4-NQO可诱发大鼠腭粘膜发生与人类口腔鳞癌相似病损,12周时段可作为癌前病变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脊髓腹侧压迫损伤后脊髓内部构筑变化及c-Fos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建立脊髓腹侧压迫损伤模型,分为压迫组和对照组,依次于造模手术后0.5、1、2、4h取材。取脊髓作连续切片后,采用HE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压迫后不同时间脊髓内部的病理变化与脊髓前角c-F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情况。结果:(1)造模组脊髓内部构筑出现不同程度的位移、偏转和变形,尤以灰质Ⅷ、Ⅸ板层明显,病变程度随压迫时间的增加而加重。(2)脊髓腹侧损伤后c-Fos阳性神经元细胞在脊髓前角、中间带和中央管周围的大多角形细胞以及后角的小圆细胞均有表达,其表达尤以前角Ⅷ、Ⅸ板层显著。压迫组c-Fos阳性神经元细胞数量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腹侧压迫后,脊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筑均发生了变化、位移和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尤以Ⅷ、Ⅸ板层比较明显,Ⅶ板层变化次之。c-Fos阳性神经元细胞在脊髓前角Ⅷ、Ⅸ板层的大多角形细胞呈高表达,提示c-Fos蛋白的表达可能与脊髓构筑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丙泊酚对缺氧 /复氧培养大鼠心肌细胞 c- Fos表达和培养基乳酸脱氢酶 (L DH)含量的影响。方法 :建立 S D大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及缺氧 /复氧模型。将培养细胞按孔随机分为 6组 : 组为对照组 , 组为缺氧 /复氧组 ; 、 、 和 组为在缺氧前 10 min开始分别加入脂肪乳、丙泊酚 2 5μmol· L- 1 、5 0μmol· L- 1 和 10 0μmol· L- 1。用免疫组化法和灰度分析观察 3种剂量的丙泊酚对复氧 2 h c- Fos表达的影响。用生化比色法测定复氧3h时培养基中 L DH含量。结果 :缺氧 /复氧使心肌细胞 L DH漏出量明显增加 (P<0 .0 5 ) ,3种浓度的丙泊酚均能明显抑制细胞 L DH释放 (P<0 .0 5 )。 组与 组相比平均灰度值明显降低 (P<0 .0 5 ) ; 、 组与 组比较平均灰度值均显著增高 (P<0 .0 5 )。结论 :3种浓度的丙泊酚均有心肌保护作用且 5 0μmol· L- 1 和 10 0μmol· L- 1 浓度的丙泊酚能明显抑制缺氧 /复氧培养大鼠心肌细胞 c- Fos表达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45-48+53+封三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后下丘脑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确认脊髓损伤导致大脑损害的特点及其在相关并发症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18 只SD 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模组(Sham 组)和脊髓损伤组(SCI 组),以改良的Allen’s 撞击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常规饲养,分别于8 周取大鼠下丘脑组织,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脊髓损伤大鼠下丘脑组织c-Fos 表达,TUNEL 法观察两组下丘脑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应用ELISA 法检测两组大鼠下丘脑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结果 脊髓损伤后8 周,SCI 组较Sham 组下丘脑c-Fos 表达明显增加(P<0.05),同时下丘脑可见明显凋亡细胞,主要表现为胞浆减少,细胞核深染、固缩在一边;SCI 组TUNEL 阳性细胞数比Sham 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I 组大鼠下丘脑包括TNF-α、IL-1β、IL-6 等多种炎症因子水平较Sham 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脊髓损伤可对下丘脑造成损害,表现为下丘脑神经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明显增加,其可能与c-Fos 表达有关,脊髓损伤后对下丘脑的损害可能是某些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切口刺激对大鼠脊髓背角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15只随机分为三组 :A组为对照组 ,不作手术切口 ;B组为皮肤筋膜切开组 ,仅切开皮肤及筋膜 ,不切割肌肉 ;C组为肌肉切割组 ,切开皮肤、筋膜并纵行切割肌肉。每组 5只。B组和C组大鼠在吸入乙醚麻醉下消毒左后肢 ,进行手术切口刺激 :从足跟近端 0 .5cm处向趾部作一长约 1cm的纵行切口 ,B组大鼠切开皮肤和筋膜后缝合皮肤 ,C组大鼠用镊子挑起足底肌肉并纵向切割。 1h后观察动物疼痛行为的改变 ,以累积疼痛评分评定疼痛行为 ,2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背角Fos表达的变化。结果 :①与A组相比 ,B组和C组大鼠的累积疼痛评分明显上升 (P <0 .0 1) ,但两组之间无差异 (P >0 .0 5 ) ;②Fo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B组和C组手术侧脊髓背角Ⅰ、Ⅱ层 ,B组Fos阳性神经元的平均数目比C组明显增多 (P <0 .0 5 )。结论 :不同程度切口刺激对大鼠脊髓背角Fos表达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足底注射吗啡对谷氨酸和天然辣椒碱所引起的大鼠脊髓背角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从而了解阿片和谷氨酸受体在末梢神经痛觉传递中的相互作用。方法72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2组,每组6只。在大鼠后肢左侧足底分别注射(正常对照组不用药)生理盐水(Saline组)、谷氨酸(Glu组)、天然辣椒碱(Cap组)、吗啡(MOR组)、盐酸纳洛酮(NLX组)、谷氨酸+吗啡(Glu+MOR组)、谷氨酸+盐酸纳洛酮(Glu+NLX组)、谷氨酸+盐酸纳洛酮+吗啡(Glu+NLX+MOR组)、天然辣椒碱+吗啡(Cap+MOR组)、天然辣椒碱+盐酸纳洛酮(Cap+NLX组)、天然辣椒碱+盐酸纳洛酮+吗啡(Cap+NLX+MOR组);注射药物2 h后对脊髓(L4-5)背角出现的c-Fos阳性神经细胞的数量进行观察。结果在脊髓(L4-5)背角浅层的c-Fos阳性神经细胞数,正常对照组为0个;Saline组、MOR组、NLX组分别为(60±5)、(50±14)、(67±22)个,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u组、Cap组分别为(268±21)(、489±34)个,与Salin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lu+MOR组为(65±10)个,较Glu组明显减少(P〈0.05);Glu+NLX+MOR组为(321±33)个,较Glu+MOR组明显增加(P〈0.05);Cap+MOR组为(259±52)个,较Cap组明显减少(P〈0.05);Cap+NLX+MOR组为(491±44)个,较Cap+MOR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谷氨酸受体参与脊髓背角浅层c-Fos蛋白表达,吗啡激活阿片受体可以导致外源性和内源性谷氨酸所引起的c-Fos阳性蛋白的减少,而盐酸纳洛酮可以拮抗吗啡的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在正常大鼠和猫脊髓中的表达.方法从正常成年SD大鼠及成熟猫脊髓组织中抽提总RNA,管家基因NF-M为内参,RT-PCR技术检测CNTF mRNA脊髓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用RT-PCR技术检测到了CNTF mRNA在正常大鼠脊髓中的表达;(2)用相同的RT-PCR条件未能检测到CNTF mRNA在正常猫脊髓中表达.结论(1)在正常大鼠脊髓中有CNTF mRNA表达,提示CNTF可能与脊髓的生理功能有关;(2)CNTF mRNA可能在猫脊髓中不表达;用于扩增大鼠CNTF的RT-PCR条件可能不适合于猫;或大鼠和猫的CNTF mRNA存在种属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 Fos蛋白 (c Fos)的表达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 (BTCC)发生、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11例正常膀胱组织、14例癌旁组织、43例BTCC组织中c Fos的表达。结果 c Fos主要表达于多种细胞的细胞核 ,并散在表达于细胞浆 ;c Fos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 48 8% ,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及癌旁组织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c Fos在BTCC血管中的染色明显深于正常血管 ;c Fos的表达在BTCC的分级中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c Fos的表达可能与膀胱组织多种细胞功能相关 ;c Fos的过度表达与BTCC的发生关系密切 ,并可能与肿瘤血管形成相关 ;c Fos随着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闭合性颈髓损伤手术治疗的手术经路及效果。方法:对我科运用多功能动力系统的自停颅钻及高速微型磨钻施行的5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2例,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3例。结论:颈椎前中柱损伤,脊髓前方有压迫者,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是最佳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重型脊髓型颈椎病采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结果:13例病例均在术后3个月~16个月进行随访,平均11个爿,优8例,良4例,可1例,2例出现并发症如喉上神经和(或)喉返神经症状等,1例C5神经根麻痹,1例手术后4个月出现相邻节段的后突畸形、椎间盘退变突出压迫脊髓。结论: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重型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颈髓损伤的伤情、合并伤和并发症,提出早期治疗原则。方法:对292例急性颈髓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颈髓完全性损伤183例,不完全性损伤109例,合并症有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等,合并伤有颅脑损伤、四肢骨盆骨折、血气胸等。保守治疗包括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高压氧治疗、脱水剂、神经营养药物;对存在脊柱不稳、脱位和脊髓压迫者,进行减压内固定手术。合并伤均给予专科处理。结论:及时正确的早期处理,重视处理合并伤,预防脊髓继发性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重视早期康复指导是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急性颈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其诸多并发症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低钠血症是急性颈髓损伤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在临床由于认识不足,常延误诊断和治疗,影响患者预后及康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急性颈髓损伤后出现的低钠血症,必须给予足够重视,为了提高医师对低钠血症的认识水平,笔者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脊髓受压型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北京市延庆县医院骨科自2003年8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30例颈脊髓受压型病人及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2008年12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35例颈脊髓受压型患者行不同术式的手术治疗:颈前路减压30例,颈后路减压30例,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5例。按JOA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65例患者均得到9个月至5年门诊或电话随访,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伴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者、退变性椎管狭窄者,选择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1~2个椎间盘突出者选择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或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较大脊髓前后受压者,可选择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16.
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脊髓造影X光片分别测量椎管和脊髓的前后径、横径、面积。结果椎管和脊髓的前后径和横径之比均为1:0.5,椎管和脊髓的面积之比为1:0.3.提示脊髓型颈椎病其椎管狭窄不超过50%时,脊髓不会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7.
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脊髓造影X光片分别测量椎管和脊髓的前后径、横径、面积。结果椎管和脊髓的前后径和横径之比均为1:0.5,椎管和脊髓的面积之比为1:0.3。提示脊髓型颈椎病其椎管狭窄不超过50%时,脊髓不会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策略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影像学表现的不同,对2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分别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或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前、术后采用Frankel分级和JOA17分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前JOA评分为(5.3±2.5)分,术后随访末次JOA评分为(12.2±3.7)分,改善率为59%,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手术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9.
自1983年5月~1987年12月采用颈椎前路扩大减压、自体髂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陈旧性脊髓损伤共35例。其中脊髓型24例,神经根型2例,混合型2例,陈旧性颈椎脊髓损伤7例。共对76个椎间进行钻孔减压植骨,优良率达88.6%,其优点手术安全性较高,出血少,减压彻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中神经丝蛋白(NF200)及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及其关系,探讨不同细胞在再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伤后1 d,3 d,7 d,14 d,21 d6组,每组5只,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象分析方法观察神经元NF200及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脊髓损伤后NF200及GFAP的表达均呈进行性增高,二者有显著的相关性;GFAP表达的增高早于NF200的增高,而前角神经元NF200的表达早于后角神经元。[结论]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可能是刺激神经元功能活跃,促进神经纤维再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神经元对损伤的反应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