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再次破裂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栓塞术后早期再次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减少动脉瘤栓塞术后再次破裂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689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破裂动脉瘤689枚,未破裂动脉瘤25枚)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72h内进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分析所有患者栓塞前后的影像学(包括头颅CT、TCD、DSA)和栓塞术后次日首次颅内压等资料。对所得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接受栓塞治疗的患者中有6例发生早期再次破裂,占同期接受栓塞治疗患者的0.9%(6/689)。其中4例经CT证实,1例经持续腰池引流证实,另1例临床表现支持再次出血。栓塞后早期再次破裂出血的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的4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2例。再次破裂患者中高颅压、高Fisher分级及循环时间延长者的比率远高于无再次破裂者。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早期再次破裂的原因可能是:(1)栓塞不够致密;(2)栓塞当时显影的动脉瘤非真实大小。破裂后血管痉挛、颅高压、动脉瘤周围血肿等都可能是导致动脉瘤非真实显影的原因。栓塞术后早期复查DSA或进一步治疗可能会减少栓塞术后动脉瘤早期再次破裂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探讨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我院1999年12月至2004年12月收治16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3d内早期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6 例颅内微小动脉瘤(直径小于3 mm)在破裂后早期进行栓塞治疗及术后3~6个月的随访情况。结果 14例用弹簧圈行囊内栓塞,其中4例100%栓塞,8例90%栓塞,2例80%栓塞;2例单纯用支架覆盖,即刻造影未见动脉瘤显影。术中无破裂出血。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2 例,其中1 例死亡,1 例有偏瘫。16 例颅内动脉瘤随访3 ~6个月,有1 例复发出血。6例动脉瘤在3~6个月后复查脑血管造影,有1例复发。结论 在急性期使用微弹簧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瘤颈的残留与动脉瘤复发的关系密切,颅内支架及辅助球囊的使用,有助于减少微小动脉瘤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弹簧圈超早期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不同部位和类型的颅内动脉瘤在破裂24 h内实施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中无死亡病例,1例遗留部分神经功能障碍,其余患者恢复良好。随访6~45个月,无再次破裂出血患者;34例于术后6~12个月内造影复查,未见复发。结论在条件允许情况下,24 h内用微弹簧圈超早期栓塞治疗破裂动脉瘤可提升患者救治效果,极大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70%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造成,是神经科急危重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极高,首次破裂出血幸存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约70%迟早会因动脉瘤再次破裂而死亡[1]。由于再次破裂出血绝大多数发生在SAH后早期,因此如能尽早手术夹闭动脉瘤,可明显提高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2,3],本文收集我科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27例破裂出血颅内动脉瘤,均在发病后74 h内明确诊断并开颅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未破裂性颅内动脉瘤(unrupture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s)在治疗上目前仍有不同意见。2000年6月至2005年5月作者对46例UIAs患者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分析37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微弹簧圈栓塞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22例)和动脉瘤夹闭术(15例)治疗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微弹簧圈栓塞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动脉瘤夹闭术组、病残率低于动脉瘤夹闭术组。提示微弹簧圈栓塞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早期处理破裂的颅内动脉瘤,与动脉瘤夹闭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迅速、住院时间短,以及疗效及安全性高之优点,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我们自 1996年 3月至 2 0 0 0年 5月 ,用微弹簧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 2 9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男 13例 ,女 16例 ,年龄 2 8~70岁 ,平均 4 5岁。 2 9例脑CT检查有SAH ,合并脑内血肿 5例 ,其中位于额颞叶 1例 ,颞叶 2例 ,前纵裂额底 2例 ,并破入脑室 ,血肿量 10~ 30ml左右。动眼神经麻痹 1例。发病到入院时间 :1~ 4天 2 6例 ,5~ 10天 3例。入院到脑血管造影时间 :1~ 4天 12例 ,5~ 10天 17例。动脉瘤栓塞治疗时间 :1~ 4天 3例 ,7~ 14天 18例 ,15天以上 8例。全部病人都做了脑CT和DSA全脑…  相似文献   

9.
微弹簧圈急诊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早期合理治疗是预后的关键。我院自2002年9月至2005年7月用电解可脱弹簧圈(electrolysis detachable coil,EDC)急诊栓塞破裂动脉瘤25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Matrix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Matrix弹簧圈栓塞的102枚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过程、并发症和临床结果,分析与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类型、频率、相关因素和后果。结果发生并发症的有16例,其中术中动脉瘤破裂9例,血栓形成3例,弹簧圈脱出1例,载瘤动脉闭塞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69%。6例患者无神经功能异常,3例患者具有暂时性神经功能异常,6例患者具有持久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患者死亡。与治疗相关性持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88%和0.98%。结论应用Matrix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和应用裸金属圈栓塞一样安全,生物活性物质不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但应用Matix弹簧圈栓塞远段、较小动脉瘤应慎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管内介入与内窥镜辅助下瘤颈夹闭在破裂脑动脉瘤早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8例破裂的脑动脉瘤进行早期治疗。介入组36例,选用Tracker、Excel、Prowler、Rebar或Echelon系列微导管,以GDC、EDC、Orbit或Microplex微弹簧圈填塞动脉瘤。瘤颈夹闭组32例,术中应用蛇牌内窥镜辅助夹闭瘤颈。结果术后二组病人Hunt-Hess分级、不同部位脑梗死的发生以及临床随访无显著差异。结论二种方法总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颅内多发动脉瘤,后循环及海绵窦区动脉瘤患者,栓塞治疗较优于瘤颈夹闭。占位效应明显、合并脑内血肿、出血破入脑室者,瘤颈夹闭较优于栓塞。术前Hunt-Hess分级Ⅳ或Ⅴ级者,二种术式预后均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级别(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和治疗时机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Ⅳ~Ⅴ级颅内动脉瘤304例,其中显微手术夹闭216例,血管内栓塞88例.结果 按GOS评分,显微手术夹闭组Ⅳ级192例中5分和4分94例,良好率49%;2分和1分38例,极差率19.8%.Ⅴ级24例中2分和1分19例,极差率79.2%.栓塞组中Ⅳ级78例中良好40例,良好率51.3%;2分和1分14例,极差率17.9%.Ⅴ级10例,1分9例,极差率90%.结论 Ⅳ级在3d内要积极治疗(手术或栓塞),3d后血管痉挛严重者应保守治疗,待病情好转后再治疗.Ⅴ级动脉瘤除非发病时间不长(2h内)或有明显血肿,否则不宜选择手术干预治疗,如要手术则宜选择显微手术夹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既往服用阿司匹林与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4月于南京市江宁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77例。根据颅内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59例)和非破裂组(118例);根据患者诊断为颅内动脉瘤时既往是否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分为既往服药组(82例)和既往未服药组(95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颅内动脉瘤资料。通过单变量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既往服用阿司匹林对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影响。结果 破裂组患者高脂血症、既往服用他汀类药物和既往服用阿司匹林的比例与未破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既往服用他汀类药物等因素后发现,既往服用阿司匹林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保护因素(OR=0.235,95%CI:0.102~0.541,P=0.001)。既往服药组患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水平、动脉瘤破裂比例均明显低于既往未服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服用阿司匹林>1年的患者发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比例明显低于服用阿司匹林≤1年的患者(P<0.05)。结论 既往服用阿司匹林与颅内动脉瘤破裂密切相关,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保护因素,考虑与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有关,且这种保护因素在既往服用阿司匹林>1年的患者中更为显著。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6): 24-28]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讨论以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对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采用水解脱和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71个动脉瘤中完全闭塞52个,闭塞95%以上12个,闭塞90%以上7个,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脑血管痉挛5例,死亡2例。42例随访3~30个月无复发。结论对破裂颅内动脉瘤采用可脱性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疗效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早期栓塞及有效的术后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行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动脉瘤位置:前交通动脉7例,后交通动脉10例,颈内动脉5例,大脑中动脉6例,基底动脉2例,小脑后下动脉3例。Hunt-hess分级:Ⅰ级6例,Ⅱ级12例,Ⅲ级7例,Ⅳ级6例,Ⅴ级2例。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20例,90%~99%闭塞11例,90%以下闭塞2例。随访3~12个月,良好23例,中等7例,差3例,无再出血发生。结论GDC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性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后循环动脉瘤的特点,总结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经验、教训.方法 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32例后循环动脉瘤,对临床资料、疗效、并发症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2例中,动脉瘤闭塞>95%占90.7%.<95%占9.3%.术中常见并发症是动脉瘤破裂、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本组占15.6%.术后早期死亡2例,23例获得随访,GOS评定,Ⅰ级16例,Ⅱ级4例,Ⅲ级2例,Ⅳ1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是后循环动脉瘤的理想治疗方法,它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病死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58例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显微手术夹闭49例,血管内栓塞治疗7例,手术联合栓塞治疗2例。结果 58例病人中,恢复良好45例,轻残7例,重残3例,死亡3例。结论显微手术夹闭及血管内栓塞均是治疗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可靠且有效的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的血管内早期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张家港澳洋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4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44个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影像、早期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CT扫描确认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得到DSA检查确认。术后根据GCS评分、疾病预后使用GOS评分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 结果40例患者有44个动脉瘤,用栓塞体积比(VER)评估可脱性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的疗效。其中27例100%栓塞(61.4%),12例95%(27.2%),4例90%(9%),1例80%(2%)。未出现出现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出现脑血管痉挛12例(30%),经对症处理后病情缓解;出现迟发性脑积水2例(5%);恢复良好者35例(79.5%),轻度残疾2例(5%),重度残疾2例(4.5%),1例死亡(2.5%)。随访时间3个月~3年,随访期间无再出血。 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可减少动脉瘤二次出血的机会,在术后及时引流蛛网膜下腔积血,及时清除血性脑脊液中的有害物质及蛛网膜下腔积血的分解物、以减轻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的机会,缩短病程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与非破裂动脉瘤的疗效与并发症,以探究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1例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资料,观察术中及术后复查造影瘤腔填塞致密程度(Raymond分级)、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术前术后改善程度评估临床预后改善程度。结果 191例患者被分为两组,未破裂组患者126例,破裂组患者65例;未破裂组术后即刻完全栓塞RaymondⅠ级患者111例(88%),RaymondⅡ级9例(7.1%),RaymondⅢ级6例(4.8%);破裂组RaymondⅠ级55例(84.6%);RaymondⅡ级6例(9.2%),RaymondⅢ级4例(6.1%),无统计学差异(P> 0.05);非破裂组复查脑血管造影平均时间为164.45 d,而破裂组为161.55 d,无统计学差异(P> 0.05),复查造影完全栓塞率非破裂组为84.1%,破裂组为84.6%,无统计学差异(P> 0.05)。未破裂组总并发症20例(15.9%),围手术期缺血事件10例(7.9%)、出血事件3例...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治疗后再出血、再通的发生率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304例,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179例,球囊辅助101例,支架辅助24例;并进行随访。结果完全栓塞214例(70.4%),次全栓塞76例(25.0%),不全栓塞14例(4.6%)。其中GOS评分:恢复良好257例,轻度残疾23例,重度残疾10例,死亡14例。临床随访236例,平均时间26个月,发生再出血5例;其中DSA随访205例,平均5个月,发生再通37例,其中再治疗17例。随访显示:栓塞程度影响动脉瘤术后再通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治疗后,再出血发生率低,不全栓塞是破裂动脉瘤治疗后再出血、再通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