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元吉  杜凌遥  唐红 《四川医学》2019,40(3):302-305
<正>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属嗜肝DNA病毒,通过逆转录机制复制。HBV基因组转录生成3. 5kb HBV m RNA(前基因组RNA)是病毒复制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1]。多种细胞转录因子通过激活HBV核心启动子,促进病毒前基因组RNA的转录生成和病毒的逆转录复制[2-3]。在这些细胞转录因子中,肝富集转录因子最受关注,是调节前基因组RNA转录的<正>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属嗜肝DNA病毒,通过逆转录机制复制。HBV基因组转录生成3. 5kb HBV m RNA(前基因组RNA)是病毒复制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1]。多种细胞转录因子通过激活HBV核心启动子,促进病毒前基因组RNA的转录生成和病毒的逆转录复制[2-3]。在这些细胞转录因子中,肝富集转录因子最受关注,是调节前基因组RNA转录的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个以RNA为中间体的反转录复制病毒,由于R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这使其突变率明显高于一般的DNA病毒,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的进展,不断有新的HBV基因型和亚型被发现。对和疾病进程、治疗相关的HBV基因型和X基因变异进行研究,有助于对疾病的控制和治疗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在控制HBV感染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乙肝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万雷  崔东  林影  郑文岭 《广东医学》2004,25(3):336-337
乙肝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感染乙肝病毒不仅会引起急性肝炎,还可能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HBV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人体,引起肝病的传播。现就HBV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HBV的结构  HBV是目前人类感染的最小的双链DNA病毒,其编码区基本有广泛的重叠。不同病毒株的L(- )链均含有4个开放读码框,分别称为S ,C ,P ,X区。1 1 S基因 S区又分为S基因,preS1基因和preS2基因3段,它们读码框相位相同,连续串连排列,分别编码S蛋白、preS1蛋白和preS2蛋白。其中S蛋白称为主要蛋白或小蛋白,preS2 S蛋白称为中蛋白,pre…  相似文献   

4.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RNA定量分析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建立针对血清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Bvirus,HBV)转录体的定量分析系统 .方法 :从血清中提取病毒DNA和RNA ,采用竞争性PCR技术、Southern blotting及分子克隆等技术 ,建立循环病毒DNA和RNA(转录体 )的定量分析系统 ,并应用其对抗病毒药物Lamivudine干预治疗后HBV感染患者血清中HBVDNA和RNA结构和数量的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 :建立了两个针对X区RNA的定量分析系统 ,可检测带有全长型和顿挫型 3′端结构的转录体 .我们还建立了HBVX ,Core和X PreCore区段的DNA/RNA定量分析系统 ,三者分别与HBV基因复制的早、中、晚期对应 .此研究初步阐明了Lamivudine治疗期间患者血清中HBVDNA和转录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化 .治疗 8wk以后 ,在Core和X PreCore区DNA拷贝数从 10 9·mL-1下降为 10 5·mL-1,下降幅度明显高于X区(下降至 10 7·mL-1) ,其比率更准确地反映了Lamivudine的作用效率 ,可用于疗效的评估 .转录体的拷贝数仅有小幅下降 ,采用锚定的Oligo(dT)引物检测的两种全长和顿挫型Ploy(A)RNA (10 5·mL-1)明显低于X区 (10 7·mL-1)RNA的拷贝数 ,提示在基因复制过程中前基因组RNA的Ploy(A)尾被去除 .结论 :这一分析系统可显示血清中HBV转录体含量及定量不同 3′端结构 ,为研究循环中HBV转录体和DNA的动态变化提供  相似文献   

5.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 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通常认为 ,HBs Ag、HBe Ag和 HBV- DNA阳性是 HBV感染和复制的重要指标。大量研究表明 ,前S1蛋白 ( Pre- S1蛋白 )作为 HBV血清学又一指标 ,逐渐表现出较高的临床意义 ,Pre- S1蛋白抗原和HBV的活动性复制及感染性有关 [1] 。笔者对 2 1 6例各型 HBV感染者血清 Pre- S1蛋白测定结果及其与HBV标志物、HBV- DNA的关系作一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血清 Pre- S1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2 1 6例均为 2 0 0 0年 1 2月~ 2 0 0 2年 1 2月我院肝科住院和门诊患者 ,男 1 68例 ,女 48例 …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雪梅  李秦 《陕西医学杂志》2001,30(10):601-602
乙型肝炎病毒 ( HBV)是一种嗜肝 DNA病毒 ,感染肝细胞后松驰型部分双链环状基因组DNA进入细胞核内 ,变成共价闭环 DNA( ccc D-NA) ,并以后者的负链为模板转录为 m RNA,再以此 m RNA为模板逆转录为 DNA。这种独特的细胞内复制方式 ,决定了其治疗的困难性[1] 。近来在实验室及临床上有些发现提示 ,HBV有直接致病的可能性。随着对乙型肝炎免疫发病原理的深入研究 ,对其药物治疗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抗乙肝病毒的新药开发如雨后春笋 ,并已有多种进入临床试验[2 ] 。近年来 ,国内外在应用生物反应调节剂 (如干扰素α和胸腺肽…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拟利用慢病毒载体,在可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Huh7.5.1细胞中过表达人肝细胞乙型肝炎病毒(HBV)受体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sodium 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NTCP)编码基因,建立Huh7.5.1- hNTCP细胞模型,使其可以被HBV、HCV共同感染。方法:使用携带人NTCP编码基因、GFP(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基因、嘌呤霉素抗性基因的GV358重组慢病毒载体,以50的感染复数(MOI)感染Huh7.5.1细胞。经过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表达人NTCP基因的Huh7.5.1-hNTCP细胞株,并通过Western-blotting验证NTCP蛋白的表达。使用HepAD38细胞来源的HBV感染Huh7.5.1-hNTCP细胞,通过ELISA及qPCR等方法检测HBV感染后不同时间点HBsAg、HBeAg的表达以及HBV DNA的复制。HBV感染后24小时予以HCV-JFH1感染,检测合并感染状态下HBV DNA以及HCV RNA的复制。结果:Western-blotting 结果表明Huh7.5.1-hNTCP细胞株可稳定表达HBV受体NTCP。HBV感染Huh7.5.1-hNTCP细胞后ELASA、qPCR结果显示:HBsAg、HBeAg、HBV DNA合成逐渐增加,并在第9天达峰。HBV/HCV合并感染Huh7.5.1-hNTCP细胞后,qPCR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HBV DNA、HCV RNA复制逐渐增加。结论:建立了Huh7.5.1-hNTCP细胞模型,该模型可被HBV/HCV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高变异病毒,由于它在复制过程中,必须经过RNA中间体的逆转录复制,在这一逆转录复制过程中。因R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缺乏校正功能,使病毒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可以发生一个核苷酸(点突变)和多个核苷酸的变异。发生变异的病毒常引起其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尤其HBV编码蛋白如抗原蛋白等发生变异,可以导致HBV感染发病机制的变化,在诊断和防治中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1]。本文就近期国内外有关HBV变异的研究进展作简要概述。1HBV基因结构及功能HBV结构非常精致,可以最少容量发挥高效功能,核酸链仅有3.2kb…  相似文献   

9.
乙肝病毒(HBV)是一种嗜肝细胞病毒,我国为病毒性肝炎高发区约10%以上患者转为慢性肝炎,部分演变为肝硬化同时乙肝病毒也是原发性肝癌的诱发因子。前S1抗原和前S2蛋白均和病毒的复制与感染有关。前S1抗原持续存在表明病毒复制,前S1抗原持续阳性提示感染慢性化和疾病处于活动期。因此血清前S1抗原检测可作为免疫清除HBV抗病毒治疗及疾病预后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前S1蛋白在检测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乙肝病毒 (HBV)是一种嗜肝细胞病毒 ,自 1970年英国的Dane在患者血清中发现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以来 ,人们发现乙肝患者血清中有三种形式的病毒颗粒存在 ,并在病毒复制、传染性方面存在差异。 1986年 ,Theilmann等[1 ] ,发现前S1蛋白和HBVDNA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指出 ,前S1蛋白可能直接反映病毒活动性复制状态 ,而且前S1蛋白与HBsAg、肝内HBcAg及HBeAg滴度呈正相关[2 4 ] 。前S1蛋白位于病毒颗粒表面。在病毒感染、装配、复制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免疫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人…  相似文献   

11.
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新生儿及其母亲HBV基因结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HBV基因变惜民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扩增2对发生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及母亲血清中2.5kb HBV DNA,克隆、测序并分析其基因结构。同时用免疫染色法检测孕妇胎盘组织HBsAg。结果:母婴HBV DNA序列中,前S1、前S2和S区都发生突变并且导致相应编码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发生改变,其中以前S2区突变率为最高(P<0.01);而前C、C区基因只有少数核苷酸发生沉默突变、孕妇胎盘组织各层细胞中均有HBsAg阳性信号。结论:新生儿HBV的细胞源性宫内感染可能主要与HBV突变 有前S/S区的基因变异有关,而前C/C区相对比较保守,未见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2.
乙性型肝炎病毒(HBV)属于嗜肝DNA科,主要是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HBV复制是靠一个RNA的中间体通过逆转录方式完成。HBV感染的标志物主要有HBV—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等。HBV—DNA的含量是判断病毒复制活跃和具有传染性最为直接可靠的依据,而ELISA法检测的是乙肝病毒基因表达产物和患者的免疫反应产物,只能渐渐提供标本感染HBV的依据。另外,目前认为肝脏的损伤不是HBV直接导致,而是免疫反应所致。因此,本文对1100例标本进行HBV—DNA含量和HBV—M以及AST,ALT测定,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肝富集转录因子在HBV基因转录与复制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各种肝富集转录因子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转录和病毒复制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在HBV嗜肝性机理中的作用。方法用复制型HBV重组质粒pHBV4.1与肝富集转录因子HNF1、HNF3、HNF4、HNF6、C/EBP或RXRa/PPARa的表达质粒,分别共转染非肝源细胞株NIH3T3、HeLa、293T、SWl353、CV-1和COSl。用Northern吸印杂交检测HBV3.5kb、2.4/2.1kb、0.7kb mRNA的转录情况,Southern吸印杂交检测HBV DNA复制中间体水平。结果用pHBV4.1转染NIH3T3细胞后,在没有肝富集转录因子表达质粒共转染时未能检出3.5kb HBV RNA转录,也无HBV DNA复制;当用肝富集转录因子共转染时,HNF4和RXRα/PPARα的表达能够激活3.5kb HBV RNA转录和HBV DNA复制,而HNF1、HNF3、HNF6和C/EBP未能激活HBV复制。在HeLa、293T、SW1353、CV-1和COS1细胞中,HNF4、RXRα/PPARα对HBV的转录和复制也具激活作用。进一步用突变型HBV重组质粒研究发现,C启动子HNF4结合位点的突变明显减弱了HNF4和RXRα/PPARα对HBV复制的激活作用。结论肝富集转录因子HNF4和RXRα/PPARα可支持HBV在非肝源细胞中的转录与复制;肝特异性基因转录是HBV嗜肝性的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前S抗原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不同HBVM模式的Pre S1Ag ,Pre S2 Ag并与HBV DNA相比较 ,探讨二者不同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ELISA检测标本HBVM ,用ELISA方法检测Pre S1Ag ,用EIA方法检测Pre S2 Ag,用PCR方法检测HBV DNA。结果 :Pre S1Ag阳性率低于Pre S2 Ag,与HBV DNA及HBeAg更接近。在HBsAg、HBeAg、抗HBc阳性模式中阳性占 87.2 9% ,而Pre S2 Ag在恢复期的模式中阳性率较高。结论 :Pre S1Ag比Pre S2 Ag更适合作为HBV复制活跃的指标 ,Pre S2 Ag与HBV也可作为病毒复制指标 ,同时与病毒清除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及其复制对肝癌细胞中抑癌基因Arid2(AT-rich interactive domain 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携带HBV基因组1.1倍体的复制型重组腺病毒Ad-HBV1.1感染Huh7细胞,或者四环素诱导的HBV复制细胞模型Hep AD38细胞,观察HBV瞬时或稳定复制细胞模型中Arid2的表达变化;进一步采用HBV各元件乙型肝炎病毒S蛋白(hepatitis B virus S protein,HBs)、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HBV-pol)、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epatitis B virus core protein,HBc)、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的过表达质粒转染Huh7细胞,明确病毒自身编码蛋白对Arid2表达的调控作用。在上述细胞模型中,运用Southern-blot、ELISA、real-time PCR的方法验证HBV的感染与复制情况,通过RT-PCR、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细胞抑癌基因Arid2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HBV瞬时转染或稳定复制细胞模型中,Ad-HBV1.1感染的Huh7细胞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rid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了46.10%(P<0.05);在HBV稳定复制的Hep AD38细胞中,Arid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了37.63%(P<0.05)。转染HBV 4种病毒编码蛋白过表达质粒的Huh7细胞中,过表达HBs、HBx组较其他实验组Arid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rid2蛋白表达水平在HBs组降低了54.55%(P<0.05),在HBx组降低了46.38%(P<0.05)。结论:HBV的感染和复制导致肝癌细胞中Arid2的表达水平下调,Arid2基因的表达与HBV复制水平呈负相关,其中HBs、HBx对Arid2的下调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现已明确HBV基因为环状双股DNA ,长 3.2Kb ,正股不完整 ,呈半环状 ,含 6个开放读码框架 (ORF) ,其中 4个ORF是病毒蛋白的编码区 ,划分为S区 (前S1基因、S2 基因和S基因 ) ,C区 (分前C基因和C基因 ) ,P区和X区 ,分别编码病毒囊膜蛋白 (HBsAg) ,壳体蛋白、复制酶蛋白及X蛋白 ,其中囊膜蛋白 (HBsAg)有前S1蛋白、前S2 蛋白、S蛋白 ,中蛋白和大蛋白等 5种成分。这些蛋白以配体形式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而感染肝细胞 ,其中前S1蛋白的 2 14 7氨基酸片段可直接与受体结合 ,而S2 和S蛋白起某种空间辅助作用[1] ,其中前S2抗原 (Pre…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组织病毒,HBV感染肝细胞的第一步需侵入肝细胞,然后才能在肝细胞内复制繁殖。现在认为前S蛋白在HBV附着和入侵肝细胞的机理中起重要作用。前S蛋白已作为HBV感染、复制和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一个重要标志。现就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血清中前S1抗原/抗体(Pre-S1Ag/Ab)与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和疾病转归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采用国产[α-(55)~S]dATP及进口[3~H]dNTP与生物素标记HBV DNA全基因探针进行原位核酸分子杂交,均可获得阳性结果。其中[3~H]dNTP标记探针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最佳。对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切片进行原位核酸分子杂交,结果与肝组织提取物经Southern吸印转移HBV DNA杂交的阳性率完全一致。原位核酸杂交显影后的银颗粒呈灶性分布于肝细胞内,提示病毒在肝内扩散为细胞——细胞间传播方式进行。对1例有复制型HBV DNA的肝癌组织进行原位核酸分子杂交,发现HBV DNA主要分布在光镜下癌细胞旁肝细胞胞浆中,而癌细胞中未测得HBV DNA,其意义有待更多病例数检测后才能阐明。  相似文献   

19.
期刊文摘     
乙型肝炎病毒RNA上La蛋白结合位点缺失对S基因mRNA稳定性的影响[林园园,林菊生,谢娜等.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7):517~520]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RNA上La蛋白结合位点的缺失对S基因mRNA在细胞内稳定性的影响,评价HBV RNA上这个位点对HBV生命周期的重要性,从而寻找新的抗HBV靶点。构建HBV突变载体,使其转录出来的HBV RNA缺失La蛋白结合位点;计算机预测突变后这个位点所在的HBV RNA片段的二级结构,将未突变的HBV载体和HBV突变载体分别瞬时转染HepG2细胞;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BV S基因的mRNA,酶联免疫…  相似文献   

20.
全球约有3.5亿人感染乙肝病毒,乙肝病毒感染是肝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HBV)简称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基因组长约3.2 kb,为部分双链环状DNA.HBV基因组有4个开放读码框,分别为S、C、P、X,这四个开放读码框都能与细胞基因组整合,其中HBV x基因(HBx)整合率最高[1].HBx被认为是HBV致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重要因素,HBx能调节细胞的多个基因和蛋白,从而影响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增殖与分化、细胞凋亡、细胞癌变以及癌症转移等,本文就从以上几个方面介绍HBx与肝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