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向医学领域的渗透,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其实用价值在医学各方面愈益显示出来.祖国医学现存最早经典《内经》的理论中包含有极其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并具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心理治疗方法,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一、心理疗法的理论基础《内经》中的心理治疗是以唯物观、整体观及脏象理论为基础的.1、辩证唯物的形神合一观《内经》认为,神的物质基础是血气及其构成的形体,“人有五脏化正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五脏者,合神气魂魄而藏之”.这说明其强调形是第一位的.神虽由形而生,但决非仅仅被动地反映形之功能,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又必受神的主宰和指挥,是人体生命的根本.“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内经》中这种形与神二者相互依附,不  相似文献   

2.
祖国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黄帝内纤》中,贯穿着三大主导思想——阴阳五行学说,整体观和动态观。《内经》中的藏象学说正是立足于整体观,广泛地概述了人体脏腑、器官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应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内经》的藏象学说,探讨目前尚未引起人们十分重视的心理整体观,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医学心理学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已较被重视.从我国古代的有关典籍中吸取积极的成果这样的任务,也已提了出来.《内经》作为祖国医学的经典之一,从它所记载的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和经验来看,已经初具雏形,应予探索和讨论.现谈谈个人的粗陋看法.一、唯物的哲学基础《内经》的哲学基础基本上是素朴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在它的医学心理学部分,情况也大体如是.这主要表现在《内经》坚持了生理与心理的对立统一,这是它的医学心理学的重大特点之一.《内经》认为,任何神志的产生、变动都是有其物质基础的,都是与一定的阴阳气血脏腑  相似文献   

4.
《内经》的整体观与练功和养生白求恩医科大学(130021)阎春生,郭学彦[关键词]《内经》,整体观,气功养生(黄帝内经》集先赛至汉初医学家理论和实胜之人在.莫定了中华民族医学的基础,是我国乃至在界观存最早的医学巨著.后世医家制内经》是“医学之家”.对...  相似文献   

5.
浅谈心理护理在辨证施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卫丽 《河北中医》2005,27(10):784-785
中医学早在《内经》时代就建立了以古代辨证法为基础的生物-心理-社会-自然医学模式,重视心理活动即情志活动在保持健康和疾病转归中的重要作用。其后,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又不断得到补充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中医学独特的心身疾病观和一整套心理疗法及护理方法。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实际上属于神的范畴,包括七情、思维、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和最为系统的一部医学典籍,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鸿篇巨制。《内经》的问世对先秦诸子百家的养生思想与实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首次站在医学的角度探讨了养生的理论和方法,是中医养生理论体系建构的思想基础,其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和自然观的指导下,创造性地提出了“形神共养”的养生模式。全书从顺应自然、调节饮食、调摄情志、节欲保精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养生的法则,为后世中医养生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抗衰老的基本理论早在《内经》中就有了较为深刻而又系统的论述,笔者将其归纳为调养真气、天人相应、饮食有节、劳逸结合、调和情志、起居有常六个方面,并从这六个方面分别探析了《内经》一书的总体观、整体观、营养观、动态观、生理观和规律观。  相似文献   

8.
赵英勋 《光明中医》2008,23(10):1437-1439
《内经》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是古代心理学知识和医学相结合的产物,从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疾病的发生到心理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均有较为详尽的记载,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为近代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学习和探讨这些知识精粹,对促进现代心理医学的发展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有助于提高对现代所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认识,从而促进身心医学的发展,加快中医心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医情志护理是一种重要心理疗法。总结和汲取医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通过护理人员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气质等来改善患者情绪,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恰到好处的心理调护,使患者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早日康复。从中医情志护理特点和重要性分析入手,结合手术室护理过程中情志护理技术要点,探讨术前、术中、术后临床实践的启示,完善当前手术室情志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毛主席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与现代科学知识,对传统的祖国医学理论,加以具体分析,发展其中科学的内容,剔除其中非科学的成分。例如《内经》中的整体观,近两千年来,一直成功地指导了中医的理论与实跋,然而当前有关中医学教材中的论述,略嫌不足。本文认为《内经》和中医学的整体现,有如下四项内容:(一)人与外界自然的整体观;(二)人体内部的整体观;(三)机体与情志的整体观;(四)人与社会环境的整体观.  相似文献   

11.
当今最广为认同的医学模式,是20世纪60年代由乔治·恩格尔系统阐发的“新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文章通过探讨“新医学模式”与中医思维模式的异同,从中医整体观、疾病防治观、中医情志理论等方面阐明中医思维模式的前瞻性,并提倡将中医理论实践和“新医学模式”形成互补,以推动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并促进“新医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医在很长时间内,医护不分家,使护理理论隐含在医理之中,因此,研究中医经典理论特别是《内经》理论对中医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阴阳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护理过程中注意抵御外邪的入侵、从针刺禁忌谈整体护理观、情志护理这四个方面论述《内经》护理理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心理疗法蕴含着丰富而系统的心理治疗思想和理论,具有科学性和独特性。金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心理疗法的繁荣时期,金元四大家将《内经》的医学心理学思想融合到自己的学说中,形成了各自的学术特点,情志相胜心理疗法在此阶段也获得了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浅论《内经》精志内伤与衰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首次提出了情志内伤理论,并认为精神内伤使人阴阳失调,气血运行受限,影响脏腑的生理功能,损伤心神,导致心理性疾病,引起早衰。因此,调养情志是延缓衰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医心理治疗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祖国医学在《内经》时代就建立了以古典辩证哲学为基础的生物——心理——社会——自然医学模式,重视心理即情志在保持健康和疾病中的致病作用。其后,历代实践既多,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又不断有所发展,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中医特色理论与现代健康教育及疾病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我国数千年的中医学理论.可以发现传统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及其特殊的疾病防治方法与现代健康教育及疾病预防极其相似。中医理论的“治未病”、“天人合一”、“六淫七情”、“时病论”、“养性健身”、“整体观”等理论不仅体现了朴素的唯物观和科学观.同时还从许多理论中体现了现代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新的健康文化及现代的疾病预防观念。从中医学观点来看,人是一个复杂整体,七情六欲,人皆有之,  相似文献   

17.
《内经》与医学心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现代医学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内经》中关于心身疾病的论述。《内经》认为:人不仅具有五脏构成的形体和营、卫、气、血等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而且具有形体派生出来的思想和魂魄等精神活动;健康的精神活动(七情活动)可以防御疾病的发生,过激的精神活动(七情过度)可以引起人体生理活动的异常(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的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内经》还提出了治疗心理(情志)疾病的六种方法,即言语开异法、激情刺激法、情志相胜法、气功行为治疗法、方药疗心病法、暗示法。  相似文献   

18.
《内经》中的情志学说总结了汉代以前祖国医学关于情志致病的理论,内容极为丰富。后世对异常情志的产生及其致病机理已有一定阐发,而有关情志发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尚有待进一步整理研究。本文拟结合临床实际,对此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情志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从生理、病理、治疗、养生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情志理论及其临床应用,构建了中医学相对完善的情志理论体系,是后世情志理论发展的基石。深入探讨《内经》中的情志理论及其调理方法,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内经》等历代祖国医学文献有关七情学说发展及其生理(功能)、病因、病机、情志病证和情志疗法的研究,结合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七情生理(功能)、病因、病机进行研究,起抛砖引玉之作用,并达到指导临床实践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