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对913例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15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发病特点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根据有无家族史分为2组,家族史阳性者522例(A组),平均年龄(53.02±13.76)岁;家族史阴性者391例(B组),平均年龄(51.59±14.03)岁。数据采用SPPS11.5软件包,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用t检验和χ2检验对2组发病年龄、血压分级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吸烟、超重或肥胖、喜咸食、高血压家族史及缺乏体育锻炼,为2组高血压患者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家族史患者与无家族史患者比较,发病年龄较早,血压水平偏高,超重肥胖发生率较高(P<0.05)。2组吸烟、喜咸食及缺乏锻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家族史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家族史患者发病年龄早,血压水平较高,更肥胖;吸烟、膳食口味偏咸、超重、肥胖及缺乏体育锻炼,是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高血压患者共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李振龙  张燕  陈志强 《山东医药》2012,52(45):34-36
目的 探讨早期发现高血压家族史血压正常子女在高血压发生前的异常表现,延缓甚至预防其未来高血压及一些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子代亲属194例(观察组),其中父母中仅一方患高血压者101例(单亲组),仅父亲患高血压者62例(单亲父亲组),仅母亲患高血压者39例(单亲母亲组),父母双方均患高血压者93例(双亲组);另选血压正常的非高血压子代亲属157例作为对照组.对各组受检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血脂、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指标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双亲组和单亲组的血脂、BMI、24 h舒张压、24 h收缩压、24h平均动脉压比较,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双亲组和单亲组的24 h平均及昼夜血压负荷值、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空腹血糖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 有高血压家族史而血压正常的子女,在血压正常时已出现血压负荷值升高,并在早期出现胰岛素抵抗现象.因此,检测血压负荷值与胰岛素抵抗指标可能预测有高血压家族史而血压正常者的血压发展倾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高血压家族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有无影响及冠状动脉病变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对160例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有无家族史分为(1)有家族史的高血压病组72例;(2)无家族史的高血压病组88例.每位患者均测量空腹胰岛素浓度及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有家族史的高血压病组的空腹胰岛素浓度、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浓度明显的大于无家族史的高血压组(P<0.01);有家族史的高血压病组有冠状动脉病变的比例达73.7%,而无家族史组为5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并且有家族史的高血压病组冠状动脉病变的平均累积积分明显大于无家族史的高血压病组(P<0.01);有家族史的高血压病组的年龄、腰围、收缩压(SBP)、空腹胰岛素浓度(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OR值有统计学意义,而无家族史的高血压病组在年龄、SBP、TC、HDL-C、LDL-C的OR值上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家族史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预测因子,可能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代谢紊乱更严重,以及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更明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高血压家族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有无影响及冠状动脉病变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对160例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有无家族史分为:(1)有家族史的高血压病组 72 例;(2)无家族史的高血压病组 88 例。每位患者均测量空腹胰岛素浓度及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有家族史的高血压病组的空腹胰岛素浓度、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浓度明显的大于无家族史的高血压组(P<0 .01);有家族史的高血压病组有冠状动脉病变的比例达73. 7%,而无家族史组为58. 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并且有家族史的高血压病组冠状动脉病变的平均累积积分明显大于无家族史的高血压病组(P<0 .01);有家族史的高血压病组的年龄、腰围、收缩压(SBP)、空腹胰岛素浓度(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的 OR值有统计学意义,而无家族史的高血压病组在年龄、SBP、TC、HDL- C、LDL -C的 OR值上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家族史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预测因子,可能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代谢紊乱更严重,以及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更明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压正常而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平板运动试验时的舒张压变化。方法回顾分析345例完成平板运动试验者的临床资料,分成观察组(83例,血压正常但有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组(141例,有或无高血压家族史)、正常组(121例,血压正常且无高血压家族史)。记录静息仰卧及直立位舒张压,运动中3min及运动峰值舒张压,运动后1min、3min及5min仰卧位舒张压。结果观察组与高血压组之间运动舒张压变化呈正相关(r=0.884,P=0.019),而观察组与正常组无明显相关性。观察组运动峰值舒张压与运动后1min舒张压的差值为5.15(95%CI:4.58~5.72)mmHg,高血压组为5.48(95%CI:5.10~5.86)mmHg,正常组0.44(95%CI:0.09~0.79)mmHg。结论与高血压患者相似,有高血压家族史而血压正常者运动时舒张压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家族性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荧光染色脱氧核糖核酸测序法,检测46例有家族史EH患者(有家族史EH组)及64例无家族史的EH患者(无家族史EH组)和43名健康人群(健康对照组)的ACE基因I/D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健康对照组、无家族史EH组及有家族史EH组患者ACE基因DD基因型频率分别是11.6%、32.3%、37.0%;D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是33.7%、52.3%、57.6%。和健康对照组比,无家族史EH组和有家族史EH组患者ACE基因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但无家族史EH组和有家族史EH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CE基因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遗传易感基因,而无家族史的高血压患者和有家族史的高血压患者两组基因构成比无差别。  相似文献   

7.
青壮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壮年高血压病(EH)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按1999年中国高血压联盟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选择年龄25~44岁的青壮年高血压病例238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职业及其他条件相匹配的血压正常的青壮年人250名作对照。询问病史、家族史、职业、生活方式;测量血压、体重、腰围,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查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心脏超声测量左室质量,并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血肌酐(Cr)和血尿酸(UA)。结果青壮年高血压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总的特点是以舒张期高血压为主,24h血压仍以杓型昼夜节律为主;高血压组BMI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高血压组49.6%有家族史、55.5%有吸烟史、52.9%血脂异常,与血压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1)。高血压组空腹血糖、TG、LDL均高于正常血压组(P<0.01、P<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脂异常以TG和LDL-C为主,血尿酸、肌酐、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重和腰围高血压组男女两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LVMI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P<0.01)。结论青壮年高血压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以舒张期高血压为主,家族史、肥胖、代谢紊乱、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引发青壮年高血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家族史与高血压对糖代谢异常患病的影响及交互作用。方法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1年8—12月间大连地区参加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的流行病学(REACTION)研究的基线血糖正常人群为研究对象, 2014年7—12月间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收集研究对象基线时糖尿病家族史及高血压情况, 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依据随访时研究对象糖代谢状态将其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对糖代谢异常患病的影响及交互作用。计算交互作用的相对超额危险度(RERI)、交互作用归因比(AP)、交互作用指数(SI), 以评估加法量表上的相互作用效应。结果共纳入2 597例研究对象。其中, 病例组526例, 对照组2 07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糖尿病家族史(OR=1.387, 95%CI 1.133~1.699, P=0.002)和高血压(OR=1.553, 95%CI 1.134~2.126, P=0.006)是糖代谢异常患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糖尿病家族史与高血压相乘对糖代谢异常患病风险的OR值为1.020...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探讨高血压家族史对隐形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发病及其造成的心脏损害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间于心血管内科就诊的隐形高血压患者250例进入隐形高血压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0例进入高血压组;正常血压者250人进入正常血压组。观察高血压家族史及一般资料,常规生化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结果:隐形高血压组  相似文献   

10.
袁昊  杜亚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352-2353
目的探讨杭州市下城区长庆街道王马社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杭州市下城区长庆街道王马社区居民400例,所有受试者均为≥60岁的老年人群,详细记录所有受试者的基本信息、高血压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70岁、男性、糖尿病史、冠心病史、高血脂病史、教育程度(≥12年)、锻炼史、生活规律、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均与高血压的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其中教育程度(≥12年)、锻炼史及生活规律与高血压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年龄≥70岁、男性、糖尿病史、冠心病史、高血脂病史、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均与高血压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70岁、男性、糖尿病史、高血压家族史、高血脂病史及吸烟史是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70岁、男性、糖尿病史、高血压家族史、高血脂病史及吸烟史是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可以降低高血压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具有不同高血压家族史的健康子女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内皮素(ET)水平,探讨它们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生中的作用以及在高血压的一级预防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具有不同高血压家族史病人的30~40岁健康子女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父母双方只有一方患有高血压的30例为单亲组,父母双方均患有高血压的30例为双亲组,选择双亲均无高血压的30例为对照组,采受试者肘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CGRP、AngⅡ和ET的含量。结果单亲组血浆中CGRP、AngⅡ浓度分别为(28.3±10.4),(52.5±11.1)pg/mL;双亲组血浆中CGRP、AngⅡ浓度分别为(37.7±14.7),(58.4±9.1)pg/mL,均高于对照组[(CGRP19.9±10.5,AngⅡ45.3±9.9)pg/mL,P<0.01],血浆中ET浓度单亲组(44.8±9.1)pg/mL、双亲组(45.5±7.3)pg/mL稍高于对照组(42.0±7.4)p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亲组与单亲组相比较,血浆中CGRP和AngⅡ的浓度较单亲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T的浓度两组间差异未见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CGRP与AngⅡ呈正相关(r=0.703,P<0.01)。结论CGRP等血管活性物质的失衡可能是高血压发生的原因,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健康子女,发现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升高,可能是高血压的高危对象,应积极采取一级预防措施防止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王勇  韩娜  方海燕  许茜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9,27(11):1061-1064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孕妇产后发生继发性慢性高血压(SCH)的临床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为产后的管理及预防SCH提供合理建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分娩的孕妇515例。产后均随访2年,根据产后是否发生SCH,将纳入对象分为SCH组(n=63)及非SCH组(NSCH组,n=452)。收集孕妇一般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SC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产后独立危险因素建立4种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探讨最佳预测模型的效果。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高血压家族史、妊娠前体质量指数(BMI)、妊娠期最高收缩压、妊娠后BMI、妊娠后最高收缩压是SCH发生的危险因素,教育(大学)是保护因素(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家族史、妊娠前BMI、妊娠期最高收缩压、妊娠后BMI是SC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教育(大学)是保护因素(均P0.05)。随着模型的调整,模型4(高血压家族史、妊娠前BMI、妊娠期最高收缩压、妊娠后BMI)AUC最大(AUC:0.912,95%CI 0.845~0.957)。结论高血压家族史、妊娠前BMI偏高、妊娠期最高收缩压、妊娠后BMI偏高是HDP孕妇产后SC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具有不同高血压家族史的健康子女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内皮素(ET)水平,探讨它们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生中的作用以及在高血压的一级预防中的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具有不同高血压家族史病人的30~40岁健康子女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父母双方只有一方患有高血压的30例为单亲组,父母双方均患有高血压的30例为双亲组,选择双亲均无高血压的30例为对照组,采受试者肘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CGRP、AngⅡ和ET的含量.结果 单亲组血浆中CGRP、AngⅡ浓度分别为(28.3±10.4),(52.5±11.1)pg/mL;双亲组血浆中CGRP、AngⅡ浓度分别为(37.7±14.7),(58.4±9.1)pg/mL,均高于对照组[(CGRP 19.9±10.5,AngⅡ45.3±9.9)pg/mL,P<0.01],血浆中ET浓度单亲组(44.8±9.1)pg/mL、双亲组(45.5±7.3)pg/mL稍高于对照组(42.0±7.4)p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亲组与单亲组相比较,血浆中CGRP和AngⅡ的浓度较单亲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T的浓度两组间差异未见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CGRP与AngⅡ呈正相关(r=0.703,P<0.01).结论 CGRP等血管活性物质的失衡可能是高血压发生的原因,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健康子女,发现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升高,可能是高血压的高危对象,应积极采取一级预防措施防止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时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0~ 1999年间 ,我院神经内科共收治合并高血压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患者 116 6例 ,其中男 783例 ,女383例 ,年龄 2 2~ 93( 6 3 0 9± 10 0 6 )岁 ,发现高血压年龄13~ 88( 4 8 8± 12 4 )岁。记录每例患者发现高血压至首次ICVD发生的时间间隔 (高血压病程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合并糖尿病、房颤、心肌梗死、吸烟史、酗酒史、ICVD家族史、高血压病家族史、高血压的治疗 (发现高血压以后服药时间在 5 0 %以上者归为治疗组 ,5 0 %以下归为不治疗组 )、高血脂 [胆固醇高于 5 70mmol/L和 (或 )甘油三酯高于 1 78m…  相似文献   

15.
国内动态     
有家族史与无家族史高血压患者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心肺血管病杂志,2006,25(2):71-73.该文分析了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对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15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13例,进行发病特点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根据有无家族史分为2组,家族史阳性者522例(A组),年龄(53.0±13.8)岁;家族史阴性者391例(B组),年龄(51.6±14.0)岁。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包,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用t检验和χ2检验对2组发病年龄、血压分级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相似文献   

16.
父母高血压史对子女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家族史对人群血压的影响.方法利用1991年全国血压抽样调查的940323人的资料,分析父母高血压史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并分析不同民族人群的遗传背景与血压水平的关系.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饮酒状况及文化程度后,探讨高血压家族史与高血压患病之间的关系.结果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率均为19.3% .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比无家族史者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升高(P<0.01),而父母双亲均有高血压者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又比父母一方有高血压者明显升高(P<0.01),父母双亲均有高血压史者的高血压患病率为无家族史者的2倍.父亲有高血压者与母亲有高血压者的血压均值及高血压患病率没有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患高血压病的危险是无高血压家族史者的1.79倍.结论遗传因素在中国人群的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高危因素并对其分析,旨在有效预防老年高血压的发生。方法随机选取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老年高血压的标准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和100例健康老年人(健康人血压标准为:舒张压为60~90mmHg,收缩压为90~120mmHg)。老年高血压患者为试验组,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问卷的方式,整合并分析两组数据。结果两组老年人吸烟史、喝酒史、盐的摄入量、运动、饮食油腻、精神状态、家族史、生活压力8个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的高危因素有吸烟史、喝酒史、盐的摄入量多、运动少、饮食油腻、精神状态差、家族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与性别差异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532例,患者根据性别差异分为男、女两组,对比两组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男、女昼夜血压差异对比中显示,女性高血压患者昼夜收缩压显著低于男性(P<0.05)。男性高血压患者家族史、吸烟比例、饮酒比例、体重指数以及钠盐摄入量显著高于女性组(P<0.05)。男性高血压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谷草转氨酶(AST)与女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男性组与女性组之间遗传性及环境危险因素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与2004年结果相比较,了解目前山东沿海地区20岁以上男性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入户调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东营常住男性居民2235人高血压患病情况。结果按照同一人口标化后,2009年男性高血压患病标化率为39.6%,较2004年32.1%明显增加(P<0.01)。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70岁以上年龄组患病率最高(P<0.01),50岁以后高血压的患病率较50岁以前明显升高(P<0.01)。2009年男性正常组和高血压组的平均年龄、体质量指数、腰围、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尿酸水平均较2004年有所升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腰围、脂代谢紊乱、血尿酸、血糖水平、高血压家族史为男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与2004年相比,男性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升高;增龄、超重或肥胖、高血糖、高尿酸、脂代谢紊乱及高血压家族史为男性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家族史对隐形高血压发病及其造成的心脏损害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0-01至2015-04间于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隐形高血压患者250例进入隐形高血压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0例进入高血压组;正常血压者250例进入正常血压组。观察高血压家族史及一般资料,常规生化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结果:(1)隐形高血压组高血压家族史阳性70例,所占比例28%;高血压组87例,所占比例34.8%;正常血压组26例,所占比例10.4%。隐形高血压组高血压家族史者阳性所占比例较正常血压组明显增高(P0.001),与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组受试者的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可见高血压家族史阳性及体重指数与隐形高血压(r=1.468,r=0.173)及高血压发生(r=1.195,r=0.086)呈正相关,提示高血压家族史阳性及体重指数是隐形高血压及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2)隐形高血压组较正常血压组左心室质量指数[(85.64±17.7)g/m2比(80.50±15.53)g/m2]、主动脉瓣口最大血流速度[(115.74±16.54)cm/s比(112.40±14.21)cm/s]增高(P0.05);隐形高血压组中高血压家族史阳性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89.22±19.08)g/m2比(84.25±16.99)g/m2]、主动脉瓣口最大血流速度[(119.19±14.97)cm/s比(114.39±16.96)cm/s]高于高血压家族史阴性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患隐形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且心脏损害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