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载脂蛋白C Ⅲ拮抗低密度脂蛋白对内皮细胞的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和载脂蛋白CⅢ在保护内发细胞免受低密度脂蛋白损伤方面所起的作用。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成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自组、载脂蛋白CⅢ 低密度脂蛋白组和低密受脂蛋白组4组。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测定乳酸脱氢酶释放率和前列环素合成,来观察低密度脂蛋白对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可引起内皮细胞收缩、细胞膜损伤、乳酸脱氢酶释放增加和前列环素合成减少。预加入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或载脂蛋白CⅢ(100mg/L).内皮细胞再受到低密度脂蛋白(1.5g/L)的损伤时,细胞形态和功能不发生明显改变。提示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和载脂蛋白CⅢ均能部分拮抗低密度脂蛋白对内皮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脂、载脂蛋白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经选择性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CHD)患者205人: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三组,分别测量其血脂、载脂蛋白,并记录吸烟等冠心病危险因素。结果:载脂蛋白A1(ApoA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TG(甘油三脂)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无关,载脂蛋白B(ApoB)、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年龄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单支病变组显著低于双支及三支病变组(P≤0.01)。结论:ApoB能精确的反映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含量,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与TC、LDLc相比是更重要的冠心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SYNTAX积分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1例接受择期冠脉造影并行经皮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通过相关性分析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其冠脉病变SYNTAX积分的影响因素。结果:101例患者SYNTAX积分为(11.38±6.61),相关性分析发现SYNTAX积分与总胆固醇(r=0.279,P=0.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47,P=0.013)、载脂蛋白B(r=0.270,P=0.006)、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r=0.246,P=0.013)存在正相关性。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无统计学相关性。未发现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脑血管病史、冠脉造影术前应用阿司匹林应用超过1个月等因素对冠脉SYNTAX积分有影响。结论:冠脉病变复杂程度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水平有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1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型检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多态性对血脂水平的影响,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技术检测了81例血脂正常者和51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载脂蛋白E基因型,并测定其血清脂质水平。结果表明“+”等位基因与高总胆固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关。在同一载脂蛋白E基因型背景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多态性对血脂水平影响模式不变。结果提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多态性影响人群的血清胆固醇水平,低密度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体内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是否发生氧化修饰,对25例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与2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的血糖、血脂、载脂蛋白及脂过氧化物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的电泳迁移率、234nm光吸收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含量的改变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浆甘油三酯、脂过氧化物和载脂蛋白B100、CⅢ、CⅢ及E显著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Ⅰ显著降低(P<0.01),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电泳迁移率均较正常人相应脂蛋白的迁移率增加,234nm光吸收及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说明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不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而且极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均发生了氧化修饰。  相似文献   

6.
家族性载脂蛋白B100缺陷症赵水平(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内科,长沙410011)家族性载脂蛋白B100缺陷症(familialdefectiveapolipoproteinB100,FDAB)于1986年首次发现。Vega等[1]在研究血浆胆固醇水平中等程度升高的人群时,注意到少数受试者的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在体内分解代谢速率缓慢,而其LDL受体功能正常,推测可能是因LDL颗粒自身异常所致。由于LDL中的载脂蛋白几乎仅有载脂蛋白B10....  相似文献   

7.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是一种细胞表面糖蛋白,主要功能是结合低密度脂蛋白或其它含载脂蛋白B100及载脂蛋白E的脂蛋白,然后内吞入细胞,在胆固醇代谢中起关键作用,但其功能受遗传、内分泌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同时,各种遗传和环境因素也可从转录、转录后等不同水平调节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研究证实,提高和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可使血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反之,则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本文提出应积极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与调控水平提高其功能,预防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患者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及胰岛素分析叶平,车贤达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肥胖、胰岛素抵抗(ISR)、高胰岛素血症、脂质代谢异常,包括高甘油三酯血症、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及脂蛋白(a)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常在高血压患者身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研究表明,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1].本研究旨在观察辛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载脂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家族性载脂蛋白B100缺陷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性载脂蛋白B100缺陷症是由于载脂蛋白B基因发生突变,第26外显子10,708 G-A,使载脂蛋白B3500位精氨酸被谷氨酰胺取代。这种改变使载脂蛋白B对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力显著下降,导致血浆低密度脂蛋白由受体介导的代谢途径受阻,并在血浆中大量积,这是另一类诱发高胆固血症和早发冠心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含载脂蛋白B的两种脂蛋白、这两种脂蛋白与硫酸葡聚糖或相应抗体形成的复合物一起培养24h后,用薄层层析法测定巨噬细胞内胆固醇酯的含量。结果发现,天然脂蛋白(a)对巨噬细胞内胆固醇酯含量影响不大(增加8%,P〉0.05);天然低密度脂蛋白具有促进巨噬细胞内脂质蓄积作用(增加35.4%,P〈0.05);上述两种脂蛋白与硫酸葡聚糖一起共同作用,促进巨噬细胞内胆醇酯蓄积作用明显加强(分别  相似文献   

12.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反映致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总量,载脂蛋白B浓度反应致动脉粥样硬化颗粒总数。近期研究发现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价值优于传统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文章就这两个指标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效能及临床操作性能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载脂蛋白E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载脂蛋白E是人血浆脂蛋白主要载脂蛋白之一,主要介导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及其残骸在肝脏的清除,在血浆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裁脂蛋白E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抑制作用,腺病毒介导的转载脂蛋白E基因已用于治疗实验性高脂蛋白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载脂蛋白E对Alzheimer病的淀粉样多肽毒性及Tau蛋白磷酸化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载脂蛋白A1和B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总结分析采用WHO-IFCC载脂蛋白A1和B参考材料校准后发表的一些国内外文献,讨论载脂蛋白A1和B的参考值、危险水平临界值及其临床意义。从我国3个人群资料来看,载脂蛋白A1水平和分布与美国人十分接近,参考值约1.20~1.60g/L;而载脂蛋白B水平比美国人低得多,美国人参考值约0.90~1.20g/L,中国人参考值约0.80~1.10g/L。美国人载脂蛋白A1、B的危险水平临界值都在1.20g/L左右,中国人载脂蛋白A1危险水平临界值也约1.20g/L,而载脂蛋白B在1.00~1.10g/L左右。载脂蛋白A1、B水平受性别、种族、年龄、体质指数、酒精摄入量、激素、吸烟等因素影响。病例对照和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载脂蛋白A1和B及A1/B比值在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冠状动脉事件的危险性优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对未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B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1及载脂蛋白B/A1比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更强的冠状动脉事件预测指标。用他汀类药治疗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不再预示或较弱预测继后的冠状动脉事件,而载脂蛋白B仍可预测未来的冠状动脉事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61名脑血栓形成患者、21名患者配偶及42名患者一级亲属的血清载脂蛋白 AI和 B 水平作了分析。结果发现患者血清载脂蛋白 AI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载脂蛋白 B 与 AI 比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患者一级亲属组血清较脂蛋白 AI 和 B 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但载脂蛋白 B 与 AI 比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患者配偶线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未发现显著差别。上述结果提示脑血栓形成的发生与低血清载脂蛋白 AI 水平及高载脂蛋白 B 与 AI 比值有关,患者及其一级亲属组低血清载脂蛋白 AI 水平及高载脂蛋白 B 与 AI 比值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Pang QF  Wang Y  Xu M  Ding L  Dong W  Mao PJ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9):665-668
目的调查我国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类型。方法以患者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该基因的18个外显子。用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分析检测PCR产物,对电泳结果异常者进行DNA测序;错配引物PCR引入Msp Ⅰ酶切位点检测最常见的载脂蛋白B基因突变类型R3500Q。结果经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发现,7个先证者有异常电泳条带出现。DNA测序证实,先证者存在9个突变位点。经文献检索发现除C255R外,其余均系尚未报道的新突变类型。在所有FH患者中未检测出载脂蛋白B基因突变。结论中国人FH患者可能存在独特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谱。  相似文献   

17.
载脂蛋白A5是载脂蛋白家族的新成员,它具有较强的表面排斥力和很强的脂质结合能力.在动物与人类研究中发现,它主要参与调节甘油三酯代谢,但两者之间的关系目前研究结果尚不一致.它可通过维持细胞内脂滴的形态、影响肝细胞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的产生、增加血浆富舍甘油三酯脂蛋白的清除及增加脂蛋白脂肪酶和肝酯酶的活性调节甘油三酯的代谢,但其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用抗人载脂蛋白B(apo B)单克隆抗体(B_5),检测不同个体等量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免疫反应性,发现其apo B均表现为高、中或低三种结合表型中的一种。遗传学调查结果证明,三种免疫反应表型变化系来源于apo B一对共显性等位基因(B_5~+/B_5~-)的遗传,B_5~-基因频率为0.593,B_5~-为0.407。血脂测定结果表明,高胆固醇血症组的B_5~+/B_5~-纯合子出现率明显低干正常组;在正常组内,B_5~+/B_5~+纯合子的血脂水平明显低于B_5~-/B_5~-纯合子,提示B_5~+等位基因似与低血脂,特别是低胆固醇有关。  相似文献   

19.
肥胖症与脂质代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肥胖是一种常见疾病,是体内脂肪过多的表现,与脂质代谢紊乱密切相关,二者互为因果。其脂质代谢紊乱表现为摄食过多使脂肪合成的原料增加,棕色脂肪含量减少使能量消耗减少素和降脂激素调节失常使脂肪合成增加,降解减少。同时也可由于脂肪动员增加使血中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增加,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清除减少。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既是肥胖的结果,也是肥胖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的主要原因,其它如瘦素等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测定了35名血脂正常老人和35名老年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po)AI、B的含量及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分子中ApoCⅡ,CⅢ_0,CⅢ_1,CⅢ_2的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甘油三酯血症组的ApoB,VLDL-ApoCⅢ_1,CⅢ_2和HDL-ApoCⅢ_1显著增加,ApoAⅠ,HDL-ApoCⅢ_2和VLDL-ApoCⅢ_0显著下降,但ApoCⅡ沒有明显的变化。ApoB、VLDL-ApoCⅢ_1水平与TG呈正相关。ApoAⅠ、VLDL-ApoCⅢ_0水平与TG呈负相关。本文还讨论了ApoAⅠ、B、CⅡ、CⅢ_0、CⅢ_1、CⅢ_3含量变化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