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水沟”穴对脑梗死大鼠脑动脉血管平滑肌Ca2﹢-ATP酶及钠钙交换体表达变化的动态调节规律。方法1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后3组在造模后又分为3 h、6 h、12 h、24 h 4个时相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入线栓外,其余操作同模型组。电针组在造模后即刻针刺“水沟”穴,电针刺激20 min。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梗死侧血流量的变化,然后各组动物均按时相处死,分别分离和剪取梗死侧的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和后动脉各8 mm。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中Ca2﹢-ATP酶的相对表达量;应用RT-qPCR法检测血管中钠钙交换体1(sodium calcium exchanger 1,NCX1)及钠钙交换体3(sodium calcium exchanger 3,NCX3)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大鼠脑梗死后24 h内,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各时项血流量均明显下降(P<0.01);电针组大鼠在3 h、6 h、12 h时脑血流量高于模型组(P<0.05)。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3 h时Ca2﹢-ATP酶下调(P<0.05),各时项NCX1及NCX3 mRNA表达量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3 h时项Ca2﹢-ATP酶表达量的表达水平上调(P<0.05),3 h、6 h时项NCX1 mRNA的表达水平上调(P<0.05),3 h时项NCX3 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5)。结论电针干预能增加脑梗死及其周边区域血供,明显抑制脑动脉血管平滑肌上Ca2﹢-ATP酶表达量及NCX1和NCX3 mRNA表达的下调,从而达到减轻脑动脉血管平滑肌内Ca2﹢超载,进而维持细胞内外Na、Ca2﹢稳态,这对于抑制缺血后血管平滑肌痉挛,保持血管功能和状态的正常,从而增加脑梗死区周围血流灌注具有重要作用,但电针的干预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调控血管发生通路上关键因子APJ及其配体Apelin的变化规律及针刺对其干预效应规律。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90只),电针组(90只),假手术组(90只)和空白组(10只),前3组又分为大脑中动脉阻滞(MCAO)后1、3、6、9、12、24h,3、7、12d共9个时相组,每组10只。各电针组电针"水沟"穴20min,1、3、6、9、12、24h组造模后即刻治疗1次,并于相应时点取材,3、7、12d组每日治疗1次,末次治疗结束后取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法(RT-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脑血管内皮细胞Apelin、APJ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假手术组Apelin和APJ 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12h、12dApelin和APJ mRNA表达下调(P0.05,P0.01)。与同时相模型组比较,电针组Apelin mRNA在12h、7d的表达量上调(P0.01);电针组APJ mRNA在6、9、12h的表达量上调(P0.05,P0.01)。与空白组相比,假手术组Apelin和APJ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Apelin蛋白表达量1、3、6、24h及3、7、12d下调(P0.01,P0.05),模型组APJ蛋白表达量1、3、6、9h及3d下调(P0.01,P0.05)。与同时相模型组比较,电针组Apelin蛋白表达在6、24h及3、7、12d均上调(P0.05,P0.01),电针组APJ蛋白表达量于1、9、12、24h及3、7、12d上调(P0.05,P0.01)。结论:电针可上调MCAO大鼠脑血管内皮Apelin-APJ mRNA及蛋白的表达,这对于脑缺血后血管新生及侧支循环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Xu YL  Gao L  Shi L  Li J  Liu WH  Du YH 《针刺研究》2012,37(3):218-223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梗死大鼠脑血管平滑肌蛋白激酶C(PKC)变化的动态调节规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24只)、针刺组(24只)、假手术组(24只)和空白组(6只),前3组又分为大脑中动脉阻滞(MCAO)后0.5、1、3、6h4个时相组,每组6只。以线栓法复制脑梗死大鼠模型。针刺组在MCAO后即刻针刺"水沟"穴,电针刺激20min。各组动物均按时相处死,在外科显微镜下分别分离和剪取梗死侧的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和后动脉各8mm。应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脑血管平滑肌PKC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与免疫印迹结果均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MCAO后各时相PKC表达均上调(P<0.05,P<0.01),针刺组PKC表达均较模型组下调(P<0.01,P<0.05)。结论:针刺干预可显著抑制MCAO模型大鼠脑表面血管PKC表达上调趋势,使其维持在正常值左右,这对于缓解脑缺血后血管平滑肌痉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针"水沟"穴对梗死脑动脉血管细胞内信息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24只、针刺组24只和空白对照组8只,前两组又分为大脑中动脉阻滞后1、3、6h3个时相组,每组8只。采用Longa腔内线栓法阻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复制脑梗死模型。电针"水沟"穴(15Hz,0.1mA),持续20min。镜下剥离脑表面动脉血管组织,应用蛋白质竞争结合分析法测定胞内三磷酸肌醇(IP3)含量;采用薄层定量分析法测定胞内二酰基甘油(DAG)含量。结果:①模型1、3、6h3个时相组胞内IP3及DAG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针刺1、3、6h3个时相组胞内IP3及DAG含量均明显低于相应模型组(P<0.01)。结论:电针"水沟"穴调节脑梗死大鼠脑血管舒缩运动从而促进侧支循环的效应可能与细胞内IP3及DAG等信使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γ-氨基丁酸(GABA)受体(GABA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的机制。方法将77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各9只及模型储备组59只,运用Zea Longa线栓结合内囊注射NMDA受体制作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模型。18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电针组取双侧阳陵泉、曲池针刺,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5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同期只固定不作任何干预,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观察各组大鼠Zea Longa评分,改良Ashworth肌张力量表评分,皮质BDNF、TrkB、GABAa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治疗前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治疗后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皮质BDNF、TrkB、GABAa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皮质BDNF、TrkB、GABAa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及肌张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模型大鼠皮质BDNF、TrkB、GABAa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水沟"对脑梗死大鼠脑动脉血管平滑肌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蛋白激酶G(PKG)及环磷酸鸟苷(cGMP)变化的动态调节规律。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假手术组(40只)、模型组(40只)、电针组(40只),后3组在造模后又分为3、6、12、24 h 4个时相组,每组10只。以线栓法复制脑梗死大鼠模型。电针组在造模后即刻针刺"水沟",电针刺激20 min。各组动物均按时相处死,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脑动脉血管平滑肌sGC、PKG及cGMP的变化。结果:大鼠脑梗死后24 h内,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3 h时相的sGC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且sGC的整体表达量随梗死时间的延长有逐渐升高的趋势,3、6 h时相的PKG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P0.01),各时相的cGMP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与同时相模型组比较,电针组3 h时相的sGC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3、6 h时相的PKG表达水平上调(P0.05),3、6 h的cGMP含量增加(P0.05)。结论:针刺干预能显著抑制脑梗死模型大鼠脑动脉血管平滑肌sGC、PKG、cGMP表达下调,这对于抑制缺血后脑动脉血管平滑肌痉挛,保持血管功能和状态的正常,从而增加脑梗死区周围血流灌注具有重要作用,但针刺效应具有一定时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水沟"穴对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大鼠蛋白激酶C(PKC)蛋白水平及活性的影响,探讨针刺"水沟"调节血管平滑肌收缩的分子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假手术组及空白组,每组分0.5h、1h、3h、6h和12h5个亚组。Longa线栓法复制MCAO模型。针刺组电针"水沟"穴,刺激20min。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KC在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PKC活性。结果:PKC表达水平模型组较空白组增加(P0.05),各时相点针刺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PKC相对活性值较空白组上升(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PKC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MCAO大鼠血管平滑肌PKC蛋白水平和活性增加,可能参与调节大脑中动脉平滑肌收缩。针刺MCAO大鼠"水沟"穴,下调PKC蛋白水平和活性,可能缓解大脑中动脉平滑肌痉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标志性蛋白PLN、MGP的变化,并探讨电针干预效应。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各6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又按术后3 h、6 h、24 h与72 h分为4个时相,每个时相6只,以改良的Longa腔内线栓法制备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电针组予2/15 Hz, 2 mA电针刺激水沟穴20 min, 3 h、6 h与24 h组造模后即刻针刺1次,72 h每日针刺1次。模型组、假手术组和空白组在对应时间点抓取固定。采用NSS评分法对各组不同时相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急性期(3 h、6 h、24 h与72 h)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标志性蛋白受磷蛋白(PLN)、基质Gla蛋白(MGP)的变化及电针干预效应;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急性期(3 h、6 h、24 h与72 h)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标志性蛋白PLN、MGP的变化及电针干预效应。结果:MCAO后,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NSS评分随缺血时间延长呈逐渐下降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脑梗死(CI)大鼠脑组织Wnt信号蛋白中7a(Wnt7a)、淋巴增强因子1(LEF1)、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Wnt信号通路内源性抑制剂Dickkopf-1(DKK1)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CI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8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空白组,前3组每组90只,并按照术后1 h、3 h、6 h、9 h、12 h、24 h、3 d、7 d、12 d分为9个时相组,每组10只,空白组10只。采用改良的Longa法建立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模型。电针组予电针刺激"水沟"穴,疏密波,2 Hz/15 Hz,2 mA,留针20 min,1、3、6、9、12、24 h时相组大鼠电针治疗1次,其余时相每日电针1次。采用神经损伤严重程度(NSS)评分于术前、术后及取材前对各组大鼠进行评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右侧缺血区脑组织Wnt7a、LEF1、GSK-3β及DKK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CAO后,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NSS评分随缺血时间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取材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时相NSS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NSS评分在3、7、12 d时明显降低(P0.05,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Wnt7a和LEF1 mRNA表达水平在3 h~12 d时均明显升高(P0.01,P0.05),GSK-3β和DKK1 mRNA表达水平分别在9~24 h和24 h~3 d时明显降低(P0.05,P0.01);模型组Wnt7a和LEF1蛋白表达水平在6 h~12 d均明显升高(P0.05,P0.01),GSK-3β和DKK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在24 h~3 d和3 d时明显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Wnt7a和LEF1 mRNA表达水平分别在12 h~3 d和24 h~12 d时明显升高(P0.01,P0.05),GSK-3β和DKK1 mRNA表达水平分别在9 h、3~12 d和12 h~3 d时明显降低(P0.01,P0.05);电针组Wnt7a和LEF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在24 h~12 d和3~12 d明显升高(P0.05,P0.01),GSK-3β和DKK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在12 h、7~12 d和24 h~12 d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电针干预能明显改善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症状,可能与上调Wnt7a、LEF1及下调GSK-3β、DKK1的表达,进一步激活Wn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后脑组织Bax、Bcl-2表达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为缺血组(CI)和假手术组(Sham)。缺血组再分为模型组、模型干预组(1h、6h、12h、24h、48h电针治疗组)。电针治疗1次/d,每次持续30min,持续5d。针灸后用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纹状体Bax、Bcl-2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PI3K1、AKT-1蛋白mRNA表达情况,同时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定。结果:与MCAO组比较,6h、12h电针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1h、24h、48h电针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CAO组相比,6h、12h电针治疗组脑梗死体积比明显减小(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组纹状体Bax表达升高(P0.05),Bcl-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CAO组比较,6h电针治疗组Bax表达显著降低(P0.01),Bcl-2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1h、12h、24h、48h电针治疗组Bax表达明显降低(P0.05),Bcl-2表达明显升高(P0.05)。脑组织RT-PCR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假手术组纹状体有少量AKT-1、PI3KmRNA表达;MCAO模型与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CAO组比较,各电针治疗组纹状体AKT-1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以6h电针治疗组最为显著(P0.01)。与MCAO组比较,1h、6h电针治疗组PI3K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电针治疗能够很好的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1.5h后再灌注后6h是电针介入治疗的较好时机。电针治疗可以增强Bcl-2、AKT-1和PI3K的表达,降低Bax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并激活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信号通路,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分析电针治疗对脑卒中痉挛状态下SD大鼠大脑神经兴奋因子谷氨酸与神经抑制因子γ-氨基丁酸含量及其相关活性基因表达的影响,来探讨电针缓解SCA(脑卒中痉挛状态)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每组8只,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模型+电针阳陵泉、曲池)、假手术组、模型组、空白组。运用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SCA模型,行为学评分确认模型成功后开始与电针治疗,连续3天。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黑质中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及其相关受体(GluR、GABAR)的含量,并通过RT-PCR检测黑质中谷氨酸基因mGluR1amRNA与γ-氨基丁酸基因GABABR1mRNA的相应表达。结果 (1)电针治疗前,模型组、电针组同空白组、假手术组进行比较显示,肌张力评分明显升高,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之后在电针治疗与电针治疗前肌张力评分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1)。(2)电针组同模型组比较谷氨酸及其受体含量明显降低(P0.01);而模型组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谷氨酸及其受体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3)电针组同模型组比较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含量均升高(P0.05);而模型组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含量均降低(P0.05)。(4)观察谷氨酸mGluR1amRNA表达的变化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相关基因表达明显减少(P0.01);模型组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表达明显增高(P0.01);而观察γ-氨基丁酸GABABR1mRNA表达的变化,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相关基因表达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通过电针治疗可以从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基因、受体及其活性因子全面的调节,使大脑黑质内的Glu低表达和GABA的高表达,从而使病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趋于恢复正常,证明了电针对脑卒中痉挛状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芪仙颗粒对缺血性心肌病模型大鼠心肌鸟核苷耦联激活性蛋白α亚基(Gsα)和抑制性蛋白α亚基(Giα)含量及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1,4,5-三磷酸肌醇(IP3)-Ca^(2+)-钙调神经磷酸酶(CaN)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抗缺血性心肌重构的机制。方法以异丙肾上腺素(ISO)腹腔注射构建缺血性心肌病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ISO模型组、芪仙颗粒低剂量组和芪仙颗粒高剂量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心肌组织匀浆CaN、PIP2、IP3含量,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肌结构,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结构变化,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Gsα、Giα、IP3、1,4,5-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CaN 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左室心肌组织Gsα、Giα蛋白的表达。结果芪仙颗粒可抑制ISO诱导的大鼠心肌组织匀浆PIP2、IP3、CaN升高(P<0. 05);病理结果显示,芪仙颗粒可减轻ISO诱导的心肌坏死、纤维化和炎性细胞浸润的程度和范围;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芪仙颗粒大剂量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明显降低(P <0.05);RT-PCR结果显示,芪仙颗粒较ISO组大鼠心肌组织Gsα、IP3、IP3R、CaNmRNA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0. 01),Giα表达水平升高(P<0. 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芪仙颗粒可明显增加Giα蛋白的表达、减少Gsα蛋白的表达(P <0.05)。结论 ISO诱导的心肌重构机制与心肌G蛋白偶联相关的Ca^(2+)信号通路传导紊乱有关,抑制G蛋白-PIP2-IP3-Ca^(2+)信号途径可能是芪仙颗粒抗缺血性心肌重构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水沟”“百会”穴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6只。采用一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的方法复制I/R损伤大鼠模型。电针组予“水沟”“百会”电针治疗,20 min/次,1次/d,共5 d。以Longa神经功能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TTC染色法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ELISA法检测脑脊液白细胞介素(IL)-6、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缺血区海马组织自噬相关蛋白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Beclin-1、VPS34、LC3B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1),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增大(P<0.01),脑脊液IL-6、IL-18、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海马组织AMPK、Beclin-1、VPS34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以及LC3B mRNA表达水平和LC3B-Ⅱ/LC3B-Ⅰ比值均升高(P<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即刻电针同神经节段经穴与非穴对痛经大鼠模型子宫三磷酸肌醇(IP3)的影响。方法 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盐水组、模型组及电针三阴交组、悬钟组、非穴组,每组10只。除盐水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连续10d给予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末次给药1h后,腹腔注射缩宫素2U/只,制造痛经大鼠模型,盐水组每日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第10日各组给予即刻电针20min,盐水组及模型组束缚20min,同时观察扭体反应,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子宫IP3含量。结果①扭体反应:与盐水组比较,模型组每分钟扭体次数明显增多、每分钟扭体分数明显升高(均P0.01);各电针组每分钟扭体次数明显增多(均P0.01),每分钟扭体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电针组每分钟扭体次数、扭体分数均明显降低(均P0.01)。各电针组之间每分钟扭体次数、扭体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子宫IP3水平:与盐水组比较,三阴交组、模型组、悬钟组、非穴组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阴交组IP3含量明显升高(P0.05);其他电针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阴交组子宫IP3明显高于悬钟组(P0.01)。结论即刻各电针组明显抑制了大鼠扭体反应,且电针各组在改善痛经症状中无明显差异,可能与同神经节段支配有关。三阴交组在对IP3的调节上与悬钟组有明显差异,体现了经穴效应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及钙离子转运相关受体的影响,探讨针灸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方法: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行双侧卵巢摘除术。电针组交替给予"关元"+"三阴交"(双)和"肾俞"+"后三里"(双)电针干预,每次电针20 min,每日1次,每周连续干预5 d,共12周。12周后用骨密度仪统一测定右侧胫骨、股骨骨密度;采用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肠黏膜内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5(TRPV5)、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6(TRPV6)、钠钙交换体1(NCX1)和细胞膜钙离子三磷酸腺苷水解酶(PMCA1b)及与钙离子细胞旁转运相关的紧密连接蛋白-1(ZO-1)、封闭蛋白occludin和claud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密度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骨密度明显提高(P0.05)。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肠黏膜内TRPV6、NCX1 mRNA表达上调(P0.01),TRPV5、PMCA1b、ZO-1、occludin和claudin的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肠黏膜TRPV6、 NCX1 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P0.05),TRPV5、PMCA1b、ZO-1和occludin的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P0.01,P0.05)。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RPV6、NCX1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TRPV5、PMCA1b、ZO-1、occludin和claudin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TRPV6和NCX1的表达量降低(P0.05),TRPV5、PMCA1b、ZO-1、occludin和claudin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能提高去卵巢大鼠的骨密度,增强参与钙离子吸收跨细胞途径的TRPV5、 PMCA1b的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细胞旁途径ZO-1、occludin的mRNA和蛋白表达,这可能是针灸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以MCAO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脑血流、Ang II及受体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探讨电针对脑梗死大鼠血管舒缩的干预机制。方法:将9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按术后3、6、12、24 h,3、7、12 d各分为7个时相组,每时相各6只。各组大鼠进行脑血流、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蛋白印迹的检测。结果:脑血流检测显示模型组与电针组趋势相同,但电针组在1 h、2 h、3 h、12 h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AGT基因表达在梗死后呈增长的趋势,至9 h后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P0.01),电针组均低于模型组,且在12 h、15 h有显著性差异(P0.05),至18 h后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脑梗死后AngⅡ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P0.01),但是针刺在梗死后3 h以内及18 h和24 h可显著降低其表达(P0.05,P0.01)。AT1R基因表达在梗死后3 h内显著增加(P0.01),此后在6 h降至谷底后再次明显增加(P0.05,P0.01),电针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且在梗死后3 h内、15 h到24 h时相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AT1R蛋白表达在造模后显著增加(P0.01),而针刺可下调其表达,除6 h、9 h时相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AT2R基因自脑梗死后2 h显著增加(P0.01),在脑梗死后18 h内针刺显著上调了其表达(P0.05,P0.01),模型组AT2R蛋白在脑梗死后呈上升趋势,自9h后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电针可提高各时相AT2R的表达,且在1 h、2 h、9 h、21 h、24 h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电针对MCAO大鼠Ang II及受体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有良性调整作用,可促进缺血半暗带的血管舒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不同时间点缺血区脑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态及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变化规律,探讨电针"水沟"穴对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的干预效应。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各90只,空白组1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并分为缺血1、3、6、9、12、24 h及3、7、12 d共9个时间点组。电针组以15 Hz、2 mA的连续波电针"水沟"穴20 min,1~24 h电针组于造模后即刻给予电针干预,相应时间点取材,3~12 d电针组每日干预1次,末次治疗后取材。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观察缺血区脑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态和数目,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梗死脑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生长素(Ang)-1和2、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的表达水平。结果:空白组、假手术组未出现CD31和Ki67双阳性细胞;模型组24 h开始出现CD31和Ki67双阳性细胞,随缺血时间延长双阳性细胞逐渐增多,3 d时达到峰值,7 d时下降,12 d时无双阳性细胞;电针组12 h时CD31和Ki67双阳性细胞开始出现,3 d时达峰值后逐渐下降,12 d时仍有少量双阳性细胞。假手术组与空白组bFGF、Ang-1、Ang-2、PDGF-b mRNA及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模型组bFGF mRNA表达在缺血后9 h~12 d时、蛋白表达在24 h时高于假手术组(P<0. 01,P<0. 05);Ang-1mRNA表达在缺血后12 h~12 d、蛋白表达在6 h~12 d时高于假手术组(P<0. 05,P<0. 01);Ang-2 mRNA及蛋白表达在缺血后1 h~12 d时高于假手术组(P<0. 01,P<0. 05);PDGF-b mRNA在1、6、9、24 h及3~12 d时,蛋白表达在1 h~7 d时高于假手术组(P<0. 05,P<0. 01)。电针组bFGF mRNA在24 h~12 d、蛋白表达在3~12 d时高于模型组(P<0. 05,P<0. 01);Ang-1 mRNA及蛋白表达在3~12 d时高于模型组(P<0. 05,P<0. 01);Ang-2 mRNA表达在3~24 h、蛋白表达在3~12 h时高于模型组(P<0. 05,P<0. 01);PDGF-b mRNA在3 h、6 h、3~12 d时,蛋白表达在6 h、3~12 d时高于模型组(P<0. 05,P<0. 01)。结论:电针"水沟"穴可通过促进MCAO大鼠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表达,并使表达时相前移,使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时间提前、增殖数量提高,从而促进血管新生,有利于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骨骼肌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表达的影响,从Wnt/Ca~(2+)信号通路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2月龄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桃红四物汤组和阻滞剂组,每组2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阻断血流制备大鼠右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桃红四物汤组、阻滞剂组造模前分别给予桃红四物汤灌胃、阻滞剂腹腔注射预处理,HE染色和DAPI荧光染色观察再灌后8 h腓肠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再灌后8 h腓肠肌IP3R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再灌后0、2、4、8 h腓肠肌IP3R mRNA的表达。结果 HE染色和DAPI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腓肠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桃红四物汤组和阻滞剂组大鼠腓肠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桃红四物汤组低于阻滞剂组(P0.05)。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腓肠肌IP3R蛋白和m 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桃红四物汤组、阻滞剂组大鼠腓肠肌IP3R蛋白和m 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通过下调Wnt5a/Ca~(2+)信号通路IP3R的表达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针是否通过影响Toll样受体2/核转录因子kappa B(TLR2/NF-κB)信号通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抑制剂组,每组24只。参照Longa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电针组以电针刺激大鼠"水沟""内关""三阴交""委中"穴,每次30 min,1次/d,共28d;电针+抑制剂组以NF-κB抑制剂PDTC腹腔注射后(120mg/kg)再行电针刺激,1次/d,共28d。治疗第3、7、14、28天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中TLR2、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NF-κB 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后4个时间点,模型组、电针组及电针+抑制剂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在第3、7、28天时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P0.05),电针+抑制剂组在治疗后4个时间点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电针组比较,电针+抑制剂组在治疗后4个观察时间点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LR2mRNA表达在4个观察时间点均明显升高(P0.05),IRAK mRNA表达在第3、7天时升高(P0.05),NF-κB mRNA表达在第3、7、14天时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TLR2mRNA、NF-κB mRNA表达在第3、7、14天时明显下降(P0.05),IRAK mRNA表达虽在第3天时下降(P0.05),但在第14、28天时表达上升(P0.05);电针+抑制剂组TLR2 mRNA、NF-κB mRNA表达在4个观察点均明显下调(P0.05),IRAK mRNA表达在第3天时下降(P0.05)。与电针组比较,电针+抑制剂组TLR2mRNA表达在第28天时下降(P0.05),IRAK mRNA表达在第3、14、28天时明显下降(P0.05),NF-κB mRNA表达在第3、7、14天时明显下降(P0.05)。结论:电针刺激能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缺损症状,延迟IRAK表达高峰,其机制可能与电针抑制TLR2/NF-κB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印堂”“内关”“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的行为模式及下丘脑5-羟色胺3受体(5-HT3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采用多因素造模法复制FD模型。电针组电针“印堂”“内关”“足三里”,每次干预30 min,1次/d,连续2周。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后的体重变化; 旷场实验检测电针对FD模型大鼠新环境的自主适应能力以及紧张度的影响; HE染色法观察大鼠胃窦形态的改变;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大鼠下丘脑5-HT3R、CRH mRNA的表达。结果:干预前,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体重、旷场自主运动距离以及运动速度均低于空白组(P<0.01)。干预后,电针组大鼠体重、旷场自主运动距离以及运动速度较干预前升高,均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胃窦组织黏膜下层轻度水肿,黏膜层排列疏松,伴有少量的淋巴细胞存在; 空白组和电针组大鼠胃窦组织结构完整,黏膜层排列整齐,胃腺间质无异常增生,不存在明显病理改变。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下丘脑5-HT3R、CRH mRNA表达明显上升(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下丘脑5-HT3R、CRH mRNA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电针能改善FD大鼠消化不良症状,提高FD大鼠自主运动水平,减轻大鼠胃窦炎症细胞浸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下丘脑5-HT3R、CRH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