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在脊柱感染疾病中诊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和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6例疑似脊柱感染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26~77岁(50.4±15.7岁)。获取患者的血液和病灶组织或脓液标本(CT引导下穿刺活检21例,开放手术25例),行微生物培养、血清学检测、病理检查和mNGS检测后进行结果的比较分析。结果:46例标本均在48h内获得了mNGS结果,微生物培养、血清学检测、病理检查等传统实验室检测时间1~12d不等。经临床最终诊断共35例为脊柱感染,11例为非脊柱感染。35例脊柱感染患者中,化脓性细菌感染14例,结核感染5例,布鲁菌属感染4例,未明确病原微生物感染12例;11例非脊柱感染患者中,脊柱肿瘤3例,终板Modic改变4例,终板骨折1例,DISH病合并假关节1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假关节2例。通过mNGS检测发现了脆弱拟杆菌、微小微单胞菌、齿垢密螺旋体、贝纳柯克斯体等少见病原微生物。mNGS在种水平与临床最终诊断的一致性为82.61%(19/23),在属水平的一致性为95.65%(22/23)。微生物培养阳性率为42.86%(15/35),mNGS检测阳性率为94.29%(33/35),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mNGS检测的敏感度为91.43%,特异度为90.91%,阳性预测值96.97%,阴性预测值76.92%。结论: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病原微生物快速、高效、准确,在脊柱感染疾病的诊疗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布鲁菌脊柱炎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手术治疗36例布鲁菌性脊柱炎患者,收集术前血液标本和术中病灶区组织标本(髓核、软骨终板、黄韧带、纤维环),采用Giemsa染色、试管凝集试验(SAT)、血培养、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检测和mNGS评估不同组织样本。另选取30例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阴性对照组。结果 静脉血的mNGS、SAT、多重PCR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核的mNGS与多重PCR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骨终板、黄韧带和纤维环的mNGS检测阳性率均大于多重PCR检测阳性率(P<0.05)。髓核中多重PCR和mNGS检测阳性率均高于静脉血、软骨终板、黄韧带和纤维环(P<0.05)。敏感性、阴性预测值:mNGS均高于Giemsa染色、血培养和SAT(P<0.05);mNGS与多重PCR检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诊断一致性mNGS最好,多重PCR和SAT较好,Giemsa染色一般,血培养较差。结论 mNGS可以作为布鲁菌脊柱炎的有效检...  相似文献   

3.
器官移植已成为多种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器官移植受者术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使得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以病原学培养、免疫学检测和聚合酶链反应为代表的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被广泛用于感染检测,但存在耗时长、需预先假定病原体等问题。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由于具有病原体检出率高、对病原谱检测全面的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领域的感染防控。本文就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实体器官移植感染防控上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对移植相关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骨关节感染诊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胸科医院脊柱外科2019年1月至12月临床确诊为骨关节感染的37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穿刺或手术途径获取感染病灶核心部位组织样本,分别对样本进行分枝杆菌、需氧菌和厌氧菌常规培养,结核分枝杆菌(MTB)-DNA扩增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假体周围组织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的诊断效率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接受髋或膝关节翻修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脊柱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8年5月~2010年8月对临床不能明确诊断的30例脊柱占位性病变行CT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术,在CT扫描监控下,使用骨穿刺活检针,局麻下经椎弓根或椎弓根旁途径取脊柱占位性病变骨质适量,通过变换工作通道方向或用不同直径的骨活检针进行多向多点取材,将钻取标本立即置于10%福尔马林中保存,标本送病理检查及相应的病理细胞学检查。结果 30例均成功穿刺取材,其中28例获得明确诊断:原发恶性肿瘤7例,脊柱转移性肿瘤13例,化脓性脊柱炎2例,脊柱结核2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神经纤维瘤1例,椎体血管瘤1例,修复性肉芽肿1例;2例未能明确诊断,采取切除活检,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嗜酸性肉芽肿1例,转移性腺癌(肺源性)1例。穿刺活检总的诊断准确率93.3%(28/30)。结论 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对于脊柱占位性病变诊断具有安全、活检阳性率高特点,是诊断脊柱占位性病变的理想方法,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CT引导下脊柱微创手术技术在诊治脊柱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微创手术在诊治各种脊柱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对1997年7月至2002年2月在CT引导下微创手术诊断和治疗的1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诊断性手术53例;治疗性手术85例,包括骶神经根囊肿穿刺医用生物蛋白胶注入术55例,脊柱结核及椎间隙感染病灶清除灌注冲洗术30例,结果:诊断性手术中,骨肿瘤和肿瘤骨转移28例,炎症和良性病变25例,首次确诊率为98.6%,恶性肿瘤没有发生活检通道种植转移。治疗性手术没有发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没有出现窑道和伤口不愈,随访8个月-4年,经过治疗的骶神经根囊肿呈现皱缩,纤维化;脊柱结核及椎间隙感染患者,未进行二次手术。结论:CT引导下经皮微创手术技术在诊断上可以获得足量的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治疗上对早中期脊柱结核和椎间隙感染可以取代切开手术,对骶神经根囊肿的治疗可经一次注射治疗成功,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联合椎间孔镜下扩创治疗腰椎原发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自2019-01—2020-12应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联合椎间孔镜下扩创治疗的24例考虑原发性腰椎感染。术中取出炎症病变组织,分别送细菌培养、抗酸染色、X-pert、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mNGS)、病理检查,术后根据致病菌检测结果选用抗生素。将致病菌的检测分为mNGS组和常规组,常规组包含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之和,即血培养、组织细菌培养、布鲁氏杆菌试管凝集试验、T-spot、组织病理TB-DNA阳性、X-pert等,mNGS组采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结果 24例中有1例证实为脊柱夏科氏病并予以排除,其余23例均为原发性腰椎感染。术前血培养阳性3例(3/23,13.04%),布鲁氏杆菌试管凝集试验阳性3例(3/23,13.04%),T-spot阳性1例(1/23,4.35%)。术中标本,X-pert阳性1例(1/23,4.35%),组织培养阳性4例(4/23,17.39%),组织病理TB-DNA阳性3例(3/23,13...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HTS)技术在脊柱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疑似脊柱感染患者41例,男31例,女10例,年龄(59.7±11.9)岁(范围29~75岁)。有局部疼痛症状者37例、发热(≥38℃)15例、神经功能障18例...  相似文献   

10.
假体周围感染(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灾难性的并发症。在PJI的治疗中,早期及时诊断PJI和明确致病微生物仍然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然而,现有的细菌培养技术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二代测序技术因其具有快速、准确、全面地诊断致病微生物等特点,逐渐被应用于PJI的诊断之中。然而,目前临床上大多数关节外科医师对于二代测序技术及其在诊断PJI中的应用仍缺乏了解和认识,本文对该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CT监视下穿刺活检在脊柱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监视下穿刺活检在脊柱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7例诊断不明确的脊柱病变患者中男281例,女186例;年龄2~82岁,平均43岁。在CT监视下行病变部位经皮穿刺活检。回顾分析穿刺活检的准确性、安全性。结果:467例患者共行476次穿刺,3例次取材不满意,取材满意率99.4%:4例次(8.4‰)发生轻微并发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407例416例次经手术或随访证实诊断准确.穿刺活检准确率87.9%;198例行手术治疗,穿刺病理与手术病理符合率为81.8%(162/198)。总的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12.6%和12.8%。结论:CT监视下穿刺脊柱病变活检是诊断准确率高、损伤小的微创检查.在脊柱病变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误诊为脊柱结核的非特异性感染病例,探讨非结核性脊柱感染的特点,为提高其诊治水平提供临床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7月收治的23例疑似脊柱结核病例的临床资料。13例患椎部位有明显疼痛;10例有轻度疼痛,活动后加重。影像学检查提示椎体破坏、椎间隙变窄,椎前软组织肿胀。均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细菌学培养、菌种鉴定、药敏试验等实验室检查,术后应用敏感或广谱抗生素。结果本组随访10~24个月,平均15个月。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PCR检测阴性,普通细菌培养阳性10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大肠埃希菌2例、克雷伯白菌1例、真菌1例;细菌培养阴性13例。治疗后疼痛均明显好转,神经损害有所恢复。感染得到控制,无复发。结论脊柱非特异性感染的诊断应当结合临床症状,全面有针对性的细菌学检查以及影像学技术或辅以诊断性治疗才能降低其误诊率。  相似文献   

13.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脊椎活检在脊柱转移癌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脊椎活检在脊柱转移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2001年收治的64例脊柱转移癌患者中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脊椎活检38例的资料。结果:该方法判断转移癌的正确率为94.7%,单独依据活检病理78.9%的病 列不能明确原发灶。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脊椎活检是确诊脊柱转移癌的重要手段,但在多数情况下活检病理需结合临床及影像检查判断原发灶。  相似文献   

14.
脊柱转移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并发症,约占骨转移瘤70%[1-4]。可造成椎体病理性骨折、脊柱畸形和脊髓、神经压迫,导致疼痛、神经功能障碍甚至瘫痪[5-6]。脊柱转移瘤(SM)的治疗目标是通过减轻疼痛、解除神经压迫和恢复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7-9]。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患者的生存率大幅提高;同时,立体放射外科手术、微创外科技术等新型治疗手段在SM姑息治疗过程中疗效显著。为弥补预后评分系统不能直接指导治疗的缺陷,多学科协作、多疗法模式的综合性治疗系统应运而生。综合性系统基于多学科协作,综合考虑了脊柱稳定性、肿瘤组织学、放射学、神经功能和全身系统治疗等因素,覆盖了诊断、预后评估、治疗及康复过程[9]。这些治疗决策系统各自具有侧重点,治疗方式的选择也有着不同标准。因此,一个合适、权威和完善的SM治疗决策系统对治疗方案的制订和医疗效益的提升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查阅SM治疗的相关文献,纳入基于肿瘤治疗原则和脊柱外科手术开发的SM治疗决策系统进行分析,包括NOMS、LMNOP、MONP及《荷兰脊柱转移瘤临床管理指南》,以期为SM的诊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脊柱感染性病变临床并不少见,发生率2/100000~([1]),且有渐增趋势,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2]),而早期的、非典型的脊柱感染与脊柱肿瘤不易鉴别。脊柱病变的诊断遵循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三结合原则,病理结果对诊断及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不可或缺。而对于脊柱感染,除病理结果以外,病原学结果甚至更为重要。本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对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混合感染者诊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同时行肺泡灌洗液mNGS技术和传统病原检测的84例肺炎患者的基本资料、细菌培养以及mNGS检测结果、抗菌药物应用等。根据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和mNGS检测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定植菌组(25例)、单一感染组(29例)和混合感染组(30例)。炎性指标、辛普森菌群多样性指数(SDI)、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使用强度、费用和总药费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ANOVA检验分析;患者年龄分布、基础疾病、发热时间分布、不同临床疗效和治疗转归占比均采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入组的84例患者传统病原和mNGS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均为阳性,其中25例鲍曼不动杆菌定植和59例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男性44例、女性40例,年龄[65.4(62,68)]岁。mNGS检测中,30例[50.85%(30/59)]检出混合感染;传统病原检测中,3例[5.08%(3/59)]检出混合感染,显著低于mNGS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667、P<0.001)。mNGS检出混合感染居前3位的病原体分别为人疱疹病毒(7例)、肺炎链球菌(5例)和耶氏肺孢子虫(5例)。定植菌组、单一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患者SDI分别为(0.77±0.11)、(0.38±0.16)和(0.34±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5.411、P<0.001)。单一感染组与混合感染组患者白细胞计数(t=2.211、P=0.031)、中性粒细胞比率(t=2.068、P=0.043)、C-反应蛋白(t=2.024、P=0.048)、抗菌药物费用(t=2.279、P=0.02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t=2.161、P=0.035)、住院天数(t=2.664、P=0.010)、总药费(t=2.397、P=0.020)和体温降至正常时间(t=-2.178、P=0.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一感染组患者治疗显效率高于混合感染组(82.76%vs.56.67%,χ^(2)=4.735、P=0.047)。结论肺泡灌洗液mNGS技术在检测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混合感染方面优势明显,能够辅助临床优选抗菌药物,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