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萎缩性胃炎从瘀论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特征和胃镜粘膜相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认为其久治不愈的原因是脾胃虚弱,气阴两虚;胃络瘀滞,通降失和。辨证可分四型;气虚血瘀,阴虚络瘀,湿热郁滞,气滞血瘀,对提高本病临床辨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慢性萎缩性胃炎从肝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萎缩性胃炎属慢性难治之症,临床观察病变过程中每每与肝有关。针对不同阶段不同证候.从肝着手,以疏肝理气和胃、疏肝利胆和胃,柔肝养胃等法治疗取得很好的疗效。并认为肝郁气滞、血瘀贯穿病之始终。理气活血不可忽视。由此认为萎缩性胃炎实证、虚实夹杂证多,虚证较少。  相似文献   

3.
萎缩性胃炎属慢性难治之症,临床观察病变过程中每每与肝有关。针对不同阶段不同证候,从肝着手,以疏肝理气和胃、疏肝利胆和胃,柔肝养胃等法治疗取得很好的疗效。并认为肝郁气滞、血瘀贯穿病之始终,理气活血不可忽视。由此认为萎缩性胃炎实证、虚实夹杂证多,虚证较少。  相似文献   

4.
蒋士生教授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从医30余年,对脾胃病研究颇深,尤对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有独到的见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萎缩变薄,固有腺体减少或消失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属于胃癌的癌前病变之一,临床常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1].本病属于中医学“痞满”、“胃痛”、“胃缓”、“嘈杂”等范畴.蒋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多与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感染湿热邪毒及精神紧张抑郁有关,常易出现虚实相兼、寒热夹杂证候,从脾胃论治,调和寒热阴阳、扶正祛邪,每获疗效.本人有幸跟师随诊,颇有收获,现将导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笔者从虚,瘀论治老年萎缩性胃炎4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2例中,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55~76岁,平均63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28年,平均12年。本组病例在治疗前均经医院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中胃镜下胃粘膜轻度萎缩18例,中度萎缩15例,重度萎缩9例。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脘痛、腹胀、嗳气、恶心反胃、纳少乏力等。  相似文献   

6.
介绍何晓晖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认为该病属本虚标实,气阴亏虚、湿热蕴胃、胃络瘀滞为基本病机,病位在胃,与脾、肝胆、肾关系密切;遵循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舍病从证、病证兼治、无证从病”三步分治法,倡导衡法的应用,创制辨证“调胃八方”与辨病“双蒲散”,能有效逆转CAG的病理改变,防止胃癌发生。   相似文献   

7.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是以腺体萎缩或肠化,部分伴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1],其流行率在中国和日本等东亚国家高于世界其他地区,且与年龄呈正相关[2].CAG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见上腹部胀满,疼痛,可伴嗳气、反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情易迁延反复...  相似文献   

8.
慢性萎缩性胃炎从“燥”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既往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基础上,运用传统中医学理论,对本病的中医病机与证侯进行分析与探讨,认为“内燥”是其基本病机之一,胃液枯涸,胃体失养是其主要病理基础。结合现代电子胃镜检查表现:胃粘膜上皮损害,胃固有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从而提出“胃痿”的病名。通过临床观察,将“胃痿”分为5型,从“燥”论治,用药时注重增液润燥,养胃体、扶正气,慎用香燥伤阴类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的机制,探讨并总结刘华一教授从"痰瘀浊毒"理论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刘华一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炎癌转化阶段,既有脾胃气阴的亏虚,又有瘀血、痰饮、浊毒等内蕴.刘华一教授在治疗本病时,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防癌治疗三大法则:一当扶正补虚,二当消瘀化痰,三当解毒消癥,予扶正消瘀化浊毒方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11.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指胃黏膜已经发生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病理诊断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和常伴有肠上皮化生为特征的慢性炎症。随着内窥镜的逐渐完善与成熟,CAG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病、多见病。但其往往合并胃黏膜的其他病理改变,如胃黏膜充血、糜烂、溃疡,肠上皮化生以及不典型增生。后两者的胃黏膜病理改变又称为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每年的癌变率为0.5豫~1豫,伴肠化者癌变率为1.9%[1]。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是治疗该病的关键。阮玉东主任医师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治疗CAG,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涂平生教授从瘀论治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辨证思维和拟方用药经验。[方法]通过跟随涂教授门诊,记录相关医案,分析涂教授对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从气血辨证和经络学说等方面探析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治疗经验,并举验案以佐证。[结果]涂平生教授认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基本病因是血瘀,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最终病理趋势仍是血瘀,关键病机是脾肾亏虚,临床治疗应以活血化瘀通痹为本,辨证论治,方随证变。所举验案辨证为痰瘀互结、肝经湿热、经络不通者,治以活血化瘀、泻肝清热、通络止痛;辨证为痰湿阻络、血瘀化热者,治以清热祛湿、化瘀通络为主,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涂教授从瘀论治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辨证思维及用药经验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柯干主任医师系全国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40余年,擅长诊治慢性肝病、慢性胃病。其诊治慢性浅表性胃炎,从肝郁的症候特点入手,以疏肝理气为治则,以四逆散为主方,颇具特色,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研读相关文献,对李东垣的"阴火"理论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以痈论治"理论的相关概念进行总结,发现"阴火"理论和"以痈论治"理论在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方面联系紧密,提出"阴火"理论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以痈论治"理论的基础,为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张安龙 《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322-1323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炎症累及胃黏膜固有膜层,影响该层中的腺体,并使之萎缩的临床病症。目前,由于该病病因研究尚未有明确结论,现代医学用药主要是对症治疗,至于病理学治愈,即使萎缩的腺体恢复、局部增生消除、变薄的胃黏膜恢复正常,被认为不可能。由于本病临床症状和祖国医学的"痞满"、"嘈杂"、"胃脘痛"等病类似,因此,1989年全国第五届胃病学术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从虚郁毒瘀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经胃镜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门诊就诊患者,随机分为虚郁毒瘀治疗组和对照组,虚郁毒瘀组采用补脾疏肝祛毒散瘀的方药治疗,对照组采用维霉素片、胶体果胶铋、三九胃泰治疗,HP阳性者采用兰索拉唑、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三联疗法.3个月后从临床自觉症状、HP阴转和胃黏膜病理表现进行疗效综合评估.结果 从虚郁毒瘀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从虚郁毒瘀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衰竭从瘀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瘀血与慢性肾衰竭(CRF)关系密切,在CRF发病过程中,无论正气虚损,还是实邪蕴结,最终都可导致瘀血的发生.在CRF治疗中活血化瘀应贯穿始终,无论病人有无瘀血证临床表现,应用活血化瘀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应用时应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灵活施治、随证求因、审因论治,才能达到活血除瘀之目的.若不审病因,一味活血破血,不仅无效,反而徒伤正气,促使病情恶化,临证时当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8.
从虚郁毒瘀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发病机制,认为"虚"是CAG发生的内在因素,"郁"为加重病情的重要条件,"毒"是促进发展的重要因素,"瘀"是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四者相依并存,互为因果,共同推动着CAG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瘀论治慢性盆腔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盆腔炎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其中20岁~35岁年轻性成熟妇女中最为常见,在一些性生活紊乱、性病泛滥的国家中尤为多见,对妇女的身心健康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发生主要由感受外邪、饮食不节、七情失和、久病素虚诸劳等,导致胃气郁滞,或者脾胃失养,胃失和降.中医药辨证论治、专法专方、验方治疗能较快而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萎缩或延缓病情的发展,甚至可以阻止CAG癌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