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讨心理因素与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的关系.方法:观察60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针刺治疗前采用自制的信任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针灸疗效的信任程度;以直观模拟标尺法( VAS)让患者评估针刺时的紧张度;焦虑量表( SAS)和抑郁量表(SDS)评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  相似文献   

2.
Xiong J  Liu F  Wang W  Huang GY 《中国针灸》2011,31(6):493-497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与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的关系.方法:观察60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针刺治疗前采用自制的信任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针灸疗效的信任程度;以直观模拟标尺法(VAS)让患者评估针刺时的紧张度;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评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评估患者的个性特征.记录针刺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来评估疗效.对心理因素与痛经疗效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典型相关的分析方法.结果:治疗后痛经程度分级、疼痛程度分值、疼痛持续时间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人格因素中的恃强性(r=0.679 7)、紧张性(r=-0.590 6)与疗效指标中的疼痛持续时间减少值(r=0.904 2)的标准化系数最大;心理因素指标与痛经疗效的典型变量之间的整体相关系数均偏低.结论: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与患者人格因素中的恃强性和紧张性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心理因素在针刺治疗过程中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情志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针刺治疗情志病疗效显著,但会受到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文章总结近年来相关文献,分析了心理因素对针刺治疗情志病疗效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心理因素影响针刺疗效的可能原因,以期在情志病的针刺治疗中发挥心理因素的正向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药物疗效与心理因素息息相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疗效与人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上有很多实例。人的心理或精神活动与大脑内神经介质的制造、转换和释放,即脑功能有密切关系。凡能影响脑细胞代谢作用的药物,均能直接影响到人的精神或心理状态,使人的神志、情绪、性格等发生种种变化。如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就具有这种效能,比如抗焦虑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神经心理因素对贝尔麻痹针刺治疗和总体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贝尔麻痹患者50例,分为手法组和非手法组进行针刺治疗,采用针灸疗效主观感受量表、卡特尔人格因素测试、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分,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通过House Brackmann评分,针刺治疗总有效率78.0%(39/50);且手法组疗效[89.2%(25/28)]优于非手法组[63.6%(1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得气感受进行视觉模拟评分结果显示,与非手法组比较,手法组患者得气分值及医者得气分值高于非手法组(P0.01);通过卡特尔人格因素测试(16PF)测试,乐群性、聪慧性、兴奋性、敢为性、独立性人群较为容易得气,且人格因素与疗效有明显相关性;通过HAMA评分,焦虑者占92.0%(46/50),且焦虑程度与疗效呈负相关(r=-0.9491,P0.05)。结论神经心理因素在贝尔麻痹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采取药物、针灸、心理干预及康复治疗等多种手段结合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内的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病症。本病可分原发性、继发性和反射性三种类型。原发性者是坐骨神经本身的病变,多与感染因素有关,受寒冷常为诱发因素,如风湿或体内感染病灶(扁桃体炎、牙病)等。主要引起坐骨神经的间质炎,常与肌炎,及纤维组织炎伴同发生,继发性者,是因该神经通路的邻近组织病变所引起,如(1)骨与关节疾病;腰椎间盘脱出是引起根性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此外,增生性脊柱风湿性关节炎,也可引起坐骨神经痛。(2)椎管内病变压迫,如马尾肿瘤,硬脊膜外转移癌等。(3)盆腔内病变压迫(子宫肿瘤等)。(4)中毒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等。反射性者,是由于背部的某些组织遭受外伤或炎症的刺激,冲动传入中枢,反射性的引起坐骨神经痛。主要临床表现:多见于一侧,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其疼痛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背等处发生放散性,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可在大腿以上而不至小腿和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针刺治疗偏头痛的即刻镇痛效应及远期疗效的观察,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防治方法.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30例,给予局部取穴结合循经远取;对照组30例,应用西比灵.比较两组对头部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37%,两组比较P<0.01.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明显优于西比灵治疗.  相似文献   

8.
盛灿若教授针刺治疗痛证经验丰富,疗效卓著。总结为3个方面:一是辨痛为先,其辨痛三法为辨临床症状、辨疼痛虚实、辨经络循行;二是以通为大法;三是善于使用对穴,如合谷-太冲、内关-足三里、支沟-阳陵泉、气海-三阴交、人中-委中、膻中-内关、中皖-足三里、中渚-足临泣。  相似文献   

9.
自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针刺治疗多种疼痛,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为了总结提高,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请同道斧正。治疗痛症,首先要辩证分析病情,定邪气之所在经络,脏腑……,要灵活运用治病原则,主配穴合理配伍,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11.
围绕"神经肽-细胞因子网络",从细胞因子对镇痛的影响、神经肽对免疫调节的影响、针刺对神经肽和细胞因子间相关性的调节等三方面讨论针刺镇痛与免疫调节机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针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镇痛机制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并分别监测各组大鼠血及内膜前列腺素PGF1α,PGE2 含量 ;血清Ca+ + ,K+ ,Na+ ,Cl-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 ,模型组血及内膜PGE2 含量明显降低 ,PGF1α含量显著升高 ,血清Ca+ + 下降 ,而Na+ 、Cl-、K+ 则呈上升趋势 ;与模型组比较 ,针刺治疗组血及内膜PGE2 含量明显升高 ,PGF1α含量显著降低 ,血清Ca+ + 、Na+ 、Cl-、K+ 数值均趋于正常组。结论 :针刺能通过对EMT大鼠的整体调节而达其镇痛疗效  相似文献   

13.
针刺疗法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针灸消除或减轻疼痛在古籍中早有记载。现在很多中医院已经将针刺作为一种麻醉手段或辅助麻醉手段应用在多种外科手术中。多年的临床经验表明针刺麻醉具有经济,安全性高及不良作用小的特点,但是单纯的针刺麻醉往往达不到理想的镇痛效果,因此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针刺结合药物的麻醉方法。针药复合麻醉一方面可以明显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进而减少术后药物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体验;另一方面可以发挥针刺具有广泛调节作用的优点,加快术后恢复。本文对针刺镇痛的机制和针药复合镇痛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邱连利  蒋花 《西部中医药》2014,(11):131-133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心理健康辅导对围绝经期情志抑郁的影响。方法:将围绝经期情志抑郁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心理健康辅导,对照组采用心理健康辅导。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Gr、HAMD评分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2%,对照组为6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心理健康辅导能改善围绝经期患者抑郁症状,较单纯心理健康辅导更有效。  相似文献   

15.
本文查阅了10年来中文数据库中所报道的有关针刺在手术中麻醉镇痛的研究文献,从针刺镇痛在围手术期的介入时机、选穴和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刺激时间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并针对目前针刺在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剖析,总结认为针刺在围手术期麻醉镇痛方面有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本文旨在为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平衡针对大鼠下肢痛镇痛作用规律及机制,为临床上平衡针治疗各种痛症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将48只SD健康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28只和对照组20只。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治疗组采用热刺痛仪使大鼠后肢足底部致痛,观察平衡针刺"踝痛穴"的不同时段大鼠耐痛阈以及下丘脑和血清-EP、5-HT、Ach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中-EP和Ach含量、下丘脑中5-HT含量及耐痛阈明显提高,下丘脑中-EP含量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平衡针可以激活机体内源性镇痛系统的功能,通过中枢和外周的全身性广泛的调节,发挥快速和持续性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后的痛阈变化有无特异性.方法:在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选择包括"后三里"在内的三个位点,分别进行针刺前后的痛阈测定,并与脂肪条带结构旁两个对照位点针刺前后痛阈进行比较.结果:在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三个位点针刺前后痛阈变化明显,在脂肪条带结构旁两个对照位点上针刺前后痛阈未见有意义改变.结论:正常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具有针刺镇痛效应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针刺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的特异性镇痛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后的痛阈变化有无特异性.方法:在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选择包括“后三里”在内的三个位点,分别进行针刺前后的痛阈测定,并与脂肪条带结构旁两个对照位点针刺前后痛阈进行比较.结果:在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三个位点针刺前后痛阈变化明显,在脂肪条带结构旁两个对照位点上针刺前后痛阈未见有意义改变.结论:正常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具有针刺镇痛效应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背俞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百会、印堂、神门等穴治疗。观察疲劳整体症状量表、疼痛量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的评分情况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疲劳整体症状量表评分和疼痛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7%)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9%)(P〈0.05);治疗组治疗后躯体症状、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评分及总评分较治疗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躯体症状、抑郁、焦虑因子评分及总评分较治疗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躯体症状、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其引起的心理问题,且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潘萍  郭义 《辽宁中医杂志》2009,(12):2066-2068
通过对经脉线自身特性及肥大细胞与神经-体液-免疫网络系统的关系等方面的论述,从不同方面论证了肥大细胞是针刺效应信号放大的关键因素之一。为进一步探讨肥大细胞在针刺效应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