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本文系对80名HBsAg阳性孕妇的婴儿进行HBV感染的调查和随访资料。80份脐血HBsAg均阴性。有36名婴儿于生后40~205天(平均115.9天)呈HBsAg阳性(45%)。母血HBsAg阳性者对婴儿的传播率最高(75%),HBsAg阴性者传播率较低(23.08%)。抗HBe阳性者未见HBsAg阳转。资料提示传播途径以分娩时感染为主,但作者曾见1名胎儿于足月临产前死亡,病理检查显示肝组织有急性病毒性肝炎变化,故宫内感染的可能性尚难排除。母婴传播的预防,除须防止分娩过程中的胎盘创伤及母血污染新生儿破损的皮肤粘膜外,尤应强调对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新生儿进行特异预防。婴儿吞咽羊水、乳汁和唾液是否可引起婴儿感染,尚需细致观察,积累更多的资料来说明。 相似文献
3.
4.
为了解乙型肝炎(乙肝)母婴垂直传播情况,为搞好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贵州省黎平县2006年1月至2008年4月住院分娩的乙肝阳性产妇母婴垂直传播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B)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传染病,易于慢性化、重症化.据WHO估计,全球有20多亿人感染乙肝病毒(HBV),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为3.5亿,每年约有100万慢性乙肝患者死亡.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地区,HBsAg携带率为10%~15% .母婴传播是HBV最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研究表明,HBsAg、HBeAg双阳性产妇分娩的新生儿HBV感染率为80%~95% ,其中有25%可能死于肝硬化和肝癌 ,因此探讨乙肝母婴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7.
8.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102例HBeAg和HBsAg阳性孕产妇纳入研究,60例妊娠28周前检测出HBeAg和HBsAg阳性的孕产妇为研究组,42例临产前入院HBeAg和HBsAg检测阳性的孕产妇为对照组。研究组从妊娠28周开始一次性肌注HBIG200U,每间隔4周肌注1次,共3次。对照组未进行HBIG注射。胎儿娩出后立即收集脐静脉血进行HBeAg和HBV—DNA检测。结果:研究组60例新生儿中,有5例HBeAg阳性,阳性率为8.3%;7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11.7%,7例新生儿HBV—DNA病毒平均拷贝数(6.6×10^2 copies/m1)明显低于母亲(7.4×10^2 copies/ml),P〈0.05。对照组42例新生儿中,有30例HBeAg阳性,阳性率为71.4%;33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78.6%,33例新生儿HBV—DNA病毒平均拷贝数(7.0×10^2copies/m1)与母亲相似(7.2×10^2copies/m1)。研究组新生儿病毒平均拷贝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从孕28周开始给予HBIG注射阻断HBV母婴传播是一种有效方法,临床上应对HBeAg阴性但HBV—DNA阳性的孕产妇给予HBIG注射以阻断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高价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以及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与病毒数量的关系。方法将320例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成治疗组(163例)和对照组(157例),均在妊娠28周时检测HBV-DNA数量和HBsAg,治疗组自28周开始每4周肌肉注射1次HBIg200U直至分娩,对照组不给予上述药物,新生儿出生后检测HBsAg。结果治疗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6.75%)明显低于对照组(34.39%),HBV-DNA含量高的孕妇所生新生儿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HBV-DNA含量低者。结论HBIg能有效降低HBsAg阳性孕妇的宫内感染率,HBV-DNA含量直接影响HBsAg阳性孕妇的宫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圳市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乙肝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医院收集2007-2009年HBsAg阳性产妇及其新生儿基本资料,设计统一的调查问卷,采集儿童静脉血2ml,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结果共调查158例HBsAg阳性产妇,其中乙肝大三阳占35.44%(56/158);孕晚期接种HBIG占22.29%(35/158),婴儿出生后母乳喂养占58.86%(93/158)。158例儿童中出生后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率90.50%(143/158),乙肝疫苗接种率100%,其中接种5ug乙肝疫苗占97.47%(154/158),接种10ug乙肝疫苗占2.53%(4/158)。检测158名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6.96%(11/158),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56.33%(89/158),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率70.25%(111/158)。母亲是否大三阳与乙肝母婴阻断是否成功有关(连续校正χ2=5.538,P=0.019)。结论母婴传播仍然是乙肝重要传播途径,其主要因素影响是母亲乙肝感染状况。 相似文献
11.
6年追踪随访婚前接种乙肝疫苗和对照组母亲的新生儿42人,结果免疫成功母亲的婴儿6个月血清抗-HBs阳性率为90.00%(9/10),且无1人感染HBV,而两组婚前和婚后HBsAg、HBsAg/HBeAg阳性母亲的婴儿依次为20.00%(2/10)及18.18%(4/22),显著低于前者(P<0.01),但HBsAg阳性率各为70.00%(7/10)、68.18%(15/22)。表明婚前乙肝疫苗免疫的“双阻断”作用可部分打破HBV“夫妇-母婴-人群”的传播链。 相似文献
12.
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表面抗原(HSsAg)阳性孕妇乙型母婴传播效果。方法 79例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n=44)和对照组(n=35),均在妊娠28周时抽取静脉血检测HBsAg、HBeAg和HBVDNA。治疗组自28周开始每4周肌注一次HBIg(2001U)直至分娩。对照组不给予上述药物。新生儿出生后即抽取脐静脉血检测HBVDNA。结果 治疗组新生儿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HBe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者。结论 HBIg能有效降低HBsAg阳性孕妇的宫内感染率.HBVDNA检测可以作为是否应用HBIg的指征。 相似文献
13.
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黄瑾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51-52
目的分析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降低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的护理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5年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资料。结果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12%,其中2001年3.10%、2002年1.62%、2003年1.09%、2004年0.32%、2005年0.05%、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加强母婴同室的空气消毒及护理用品的消毒,做好呼吸道护理及基础护理,使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的产妇乳汁母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固相放射免疫法(RIA)检测88例产妇血清乙型肝炎标志物(HBV-M)阳性的初乳,其中HBV-M(+)者20例,阳性检出率为22.73%,表明血清HBV-M(+)产妇乳汁中存在HBV-M,且大三阳者排毒率最高,达30.77%。同时对初乳HBV-M(+)者20例及HBV-M(-)者20例进行动态监测过渡乳及成熟乳,结果初乳HBV-M(-)者过渡乳和成熟乳HBV-M可为阳性,说明动态观察乳汁中HBV-M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广州市新生儿围产期HBV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斑点发校技术对241例新生儿脐血的乙肝病毒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 广州市新生儿围生期HBsAg阳性率为2.07%(5/241),HBsAg阴性、单纯Anti-HB阳性且HBV DNA阳性者19例,占7.89%(19/241),新生儿脐血HBV感染率为9.96%(24/241),现症HBV感染母亲的新生儿脐血HBV 相似文献
16.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的一个重要传播途径,多数报告指出其传播方式主要是在分娩过程中经产道污染所致。关于宫内传播问题目前未获一致意见。为此我们选择母亲HBsAg阳性引产的死胎肝组织及胎心血应用固相放射免疫测定(SPRIA)、VB染色、免疫电子显微镜(IEM)技术进行了胎儿体内HBsAg的检测,对其宫内传播问题进行了试验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乙肝疫苗联合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为制定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在武进区选择200例血清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孕妇怀孕14周起每周注射HBIG200IU,临产时加强一剂;婴儿出生后注射1剂,同时按0、1、6个月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照组孕妇孕产期不注射HBIG;婴儿出生时注射HBIG200IU,同样程序接种乙肝疫苗。2组婴儿均采取母乳喂养。[结果]1岁时婴儿HBsAg阳性率,实验组为8.00%,对照组为19.00%(P〈0.05);1岁时婴儿抗-HBs阳性率,实验组为26.00%,对照组为14.00%(P〈0.05)。[结论]对HBsAg阳性孕妇在孕中、后期注射HBIG可以提高乙肝母婴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8.
HIV感染者中乙型、丙型肝炎及梅毒混合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梅毒螺旋体(TP)混合感染的特点.[方法]对44份HIV-1抗体阳性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CV抗体(抗-HCV)及HBV表面抗原(HBsAg);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血清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确认梅毒螺旋体抗体.分析HIV与HBV、HCV、TP混合感染者的性别、年龄、感染途径、国籍、职业的分布.[结果]HIV/HCV混合感染率为36.36%(16/44),其中经静脉吸毒途径混合感染率为91.6%(¨/12);经性传播途径感染的为13.33%(4/30),两种感染途径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性(x2=19.6233,P=0.005).HIV/HBV混合感染率为15.91%(7/44);HIV/TP混合感染率为2.27%(1/44);HIV/HBV/HCV三重感染率为4.55%(2/44).35岁以下年龄组与35岁以上年龄组HIV/HCV的混合感染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10.3427,P=0.001),但HIV/HBV的混合感染,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x2=0.0929,P>0.05).[结论]静脉吸毒是HIV/HCV混合感染的主要途径,青壮年是HIV/HCV混合感染的主要人群.HIV/HBV混合感染率相对较低,这可能与人群普遍存在保护性抗体或免疫耐受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临汾市某中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以便为该校制定乙型肝炎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2~2004年对该校初、高中新生进行HBsAg检测,并对阳性者检测其他HBV感染指标.[结果]合计检测4 801人,HBsAg阳性的184例,阳性率为3.83%.HBsAg阳性率,2002年为3.94%,2003年为3.8%,2004年为3.77%(P>0.05);男生为4.92%,女生为2.61%(P <0.01);初中新生为3.81%,高中新生为3.86%(P>0.05).HBsAg阳性者中,HBsAg、抗-HBe、抗-HBc阳性的占39.67%,HBsAg、HBeAg、抗-HBc阳性的占33.15%.[结论]该中学新生HBV感染率为3.8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