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牛膝多肽(ABPP)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MI/R模型,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 Sham(假手术)组、MI/R组、药物预处理(ABPP+MI/R)组。检测血流动力学、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和伊文思蓝双染法检测心肌梗死(MI)面积、以血浆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检测心肌损伤情况、以超氧化物、丙二醛(MA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检测心肌氧化应激以及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心肌组织中gp91phox的表达。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AI),荧光分析法检测caspase 3活性。结果 与MI/R组比较,ABPP预处理使左心室上升、下降最大速率(±LVdP/dtmax)升高(P<0.05),MI面积显著减少〔MI/R组为(36.0±3.0)%,ABPP组为(26.5±3.5)%,P<0.05〕,血浆CK和LDH水平分别降低到(1251±72)U/L和(1961±122)U/L(P<0.05),TUNEL阳性染色显著降低(P<0.05),caspase-3的活性增加(P<0.05),超氧化物蓄积减少(P<0.05),显着降低了gp91phox的表达(P<0.05),MDA的含量显著减少(P<0.05),SOD活性增加(P<0.05)。结论 ABPP降低氧化应激和对MI/R损伤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别嘌呤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李思源  刘振兵 《山东医药》2021,61(22):92-95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再灌注治疗使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再灌注后发生的氧化应激(OS)会诱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进而导致细胞死亡,其主要与活性氧(ROS)产生增加有关,ROS可通过线粒体、NADPH氧化酶、髓过氧化物酶等多种途径产生,并能严重影响线粒体中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A12B(heat shock protein A12B,HSPA12B)在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8~10周龄、雄性高表达HSPA12B转基因鼠(HSPA12B transgenic mice,Tg鼠),一窝所生的雄性野生型(wild type,WT)鼠作为对照,随机分配后行假手术或I/R手术,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5 min(缺血)、松开结扎线4 h(再灌注)。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WT鼠I/R手术与假手术后4 h,心肌HSPA12B 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I/R手术后4 h,WT鼠与Tg鼠的心肌梗死面积;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WT鼠与Tg鼠分别行I/R手术与假手术的4组心肌中Bcl-2和Bax蛋白水平。结果 I/R损伤引起WT鼠心肌HSPA12B mRNA表达水平增高。在共同经历I/R损伤后,Tg鼠较WT鼠的心肌梗死面积缩小,并且Tg鼠心肌组织抗凋亡能力(Bcl-2/Bax比值)明显高于WT鼠。结论高表达HSPA12B可能通过减少细胞凋亡,减轻心肌I/R损伤,发挥心肌保护的功能,提示HSPA12B可能是干预心肌I/R损伤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5.
<正>心肌组织缺血时,尽早恢复血供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当缺血的心肌组织再次恢复血流灌注时,心肌的组织结构、能量代谢、电生理及心功能反而会产生更加严重,甚至不可逆的损伤,这种损伤被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IRI的主要机制包括氧化应激反应、钙超载、炎症损伤及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lity transition pore,mP TP)开放等~([1])。这些机制在缺  相似文献   

6.
左型精氨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缬沙坦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兔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缬沙坦(valsartan)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兔24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1 h,再灌注5 h;后处理组:处理同对照组外,于再灌注前15 min耳缘静脉注射缬沙坦,剂量30 mg/kg;缬沙坦组:处理同后处理组外,在再灌注前5 min耳缘静脉注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LY294002(0.3 mg/kg).分别于再灌注3 h和5 h取兔血,测定各组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的水平.实验终末,取结扎部位心肌进行免疫组化处理,观察心肌组织蛋白激酶B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含量以及心肌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后处理组血SOD含量高于其它组(P<0.01),丙二醛含量低于其它组(P<0.01),后处理组心肌组织蛋白激酶B和eNOS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组(P<0.01);其余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缬沙坦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再灌注损伤清除激酶信号转导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环孢素(CsA)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36只10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环孢素预处理(CsA)组、缺血-再灌注(IR)组、假手术(Sham)组,每组12只.应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连续监测各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压(LVESP)和心电图.再灌注结束后采集血液、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冠心康对高脂血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10只)及冠心康组(10只)。利用高脂肪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再采取可逆性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给予药剂干预。生物化学分析法检测干预后血脂水平,黏度计检测各组大鼠血液黏度,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丙二醛(MDA)水平,荧光法检测Caspase-3活性,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Masson染色及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凋亡相关蛋白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黏度、血浆黏度、TNF-α、MDA、ICAM-1、细胞凋亡率、Caspase-3活性、Bax蛋白水平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IL-10、Bcl-2蛋白水平降低,心肌结构紊乱、损伤程度严重;与模型组相比,冠心康组大鼠TG、TC、LDLC、全血黏度、血浆黏度、TNF-α、MDA、ICAM-1、细胞凋亡率、Caspase-3活性、Bax蛋白水平降低,HDLC、IL-10、Bcl-2蛋白水平升高,且大鼠心肌结构较整齐、损伤程度较低。结论冠心康对高脂血症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肌功能有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血脂水平、炎症反应以及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龙血竭总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MIRI组)、假手术+SDF组(SDF组)、MIRI+SDF组(MIRISDF组),每组8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2 h的方法建立大鼠MIRI模型,于术前1周开始灌药。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采用TTC染色评估心肌坏死面积,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与Control、Sham和SDF组比较,MIRI组、MIRISDF组的CK、LDH、CK-MB的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MIRI组比较,MIRISDF组的CK、LDH、CK-MB的水平明显下降(P0.05)。MIRISDF组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小于MIRI组(P0.05)。结论龙血竭总黄酮对MIRI大鼠心肌细胞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各8只。对照组用改良K-H缓冲液持续灌流;I/R组用改良K-H缓冲液稳定灌注、停灌、再灌;治疗组用改良K-H缓冲液稳定灌注、停灌后,在K-H缓冲液中加入辛伐他汀20μmol/L再灌;K-H缓冲液再灌;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组用改良K-H缓冲液稳定灌注、停灌后,在K-H缓冲液中加入辛伐他汀20μmol/L、L-NAME 100μmol/L再灌,K-H缓冲液再灌。观察各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检测其冠脉流出液中的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NO,心肌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丙二醛(MDA)及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与I/R组比较,治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下降,CK、LDH、MDA及细胞AI降低,T-SOD活性、NO升高(P均〈0.01);与治疗组比较,L-NAME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升高,CK、LDH、MDA及细胞AI升高,T-SOD活性、NO降低(P均〈0.01)。结论辛伐他汀缺血后处理能减轻大鼠心肌I/R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清除氧自由基、增加NO含量、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细胞凋亡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研究发现细胞凋亡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密切,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现就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发生的原因、参与调控的相关基因及信号途径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线粒体移植是可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的心肌损伤、维持心脏稳态的新兴技术.该文总结了线粒体移植产生心肌保护的作用机制,介绍了线粒体内化、来源、移植方法以及线粒体移植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线粒体移植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安石榴甙(PUN)预先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PUN 30 mg/(kg·d)生理盐水灌胃7 d后,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模型。采用右侧颈总动脉插管检测心脏功能,用伊文思蓝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双染检测心梗面积,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反映心肌损伤,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比色法检测心肌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表达及磷酸化。 结果 PUN预先处理可改善MI/R后的心脏功能,减少心梗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降低CK-MB和LDH的活性,降低心肌氧化应激,增加AMPK磷酸化(均P<0.05或P<0.01),而使用AMPK抑制剂(compound c)可阻断PUN对MI/R的保护作用(P<0.05或P<0.01)。 结论 PUN预先处理可减轻MI/RI,其机制可能与其激活AMPK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肺组织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雄性成年SD大鼠(4~6月龄),体重130~160g,建立成年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CK和MPO试剂盒检测肌酸激酶(CK)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运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含量。结果与伪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大鼠的AN/AAR比值明显增高(P〈0.05),CK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中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MPO与ICAM-1在心肌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血清和肺组织中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肺组织受到一定的损伤,可能与体循环中炎性介质的作用及肺组织的炎性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6.
腺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药物对实验性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褪黑激素是一类具有多种功能的激素,可通过结合特定受体,激活一系列复杂的信号通路,发挥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本综述主要对褪黑激素受体、褪黑激素诱导心肌保护的可能作用机制、以及褪黑激素的药物应用和临床研究等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9.
余伟  王伟 《心脏杂志》2009,21(2):271-273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多效转录因子,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参与了对心肌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20.
硫化氢(H2S)是一种气体信号分子,在哺乳动物体内广泛存在.内源性H2S主要在线粒体中代谢.外源性或内源性H2S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抗炎、抗氧化、抗凋亡和促进血管新生等.该文介绍H2S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及H2S供体相关药物,以期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干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