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褐尾库蚊对白纹伊蚊的捕食能力及影响因素。方法采集自然环境下的褐尾库蚊和白纹伊蚊幼虫,观察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褐尾库蚊幼虫自身密度与其捕食白纹伊蚊的关系;观察被褐尾库蚊孳生的水体及温度对白纹伊蚊的影响。结果在一定的猎物密度范围内〔猎物密度25条白纹伊蚊幼虫/(褐尾库蚊幼虫·d)以内〕,褐尾库蚊幼虫的日捕食量和白纹伊蚊幼虫密度呈正相关(R=0.942,P<0.01),根据Holling圆盘方程算出捕食上限为55.86条。猎物密度一定时,褐尾库蚊幼虫的日捕食量和自身密度呈负相关(R=-0.943,P<0.01)。褐尾库蚊幼虫可通过改变水质降低白纹伊蚊幼虫存活率(χ2=8.661,P=0.002)。褐尾库蚊幼虫和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65,P<0.01)。结论褐尾库蚊对于白纹伊蚊的生物防治能力受温度、白纹伊蚊密度和褐尾库蚊密度等影响,其实际生物防治能力需要通过进一步实验来评价其生物防治的实际效果。利用褐尾库蚊捕食白纹伊蚊可作为生物防制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不同温度下白纹伊蚊吸血、产卵等生殖营养习性的差异,探讨其生物学机制及在登革热传播中的意义。方法在实验室中分别以18、24、30℃3种温度条件饲养白纹伊蚊,定时人工饲血,记录并分析其产次、产卵量、产卵时间等差异。结果 18、24、30℃条件下白纹伊蚊生殖力有显著差异,一生产卵(吸血)次数中位数分别为1、3、4次,产卵量中位数分别为32、127、239个,生殖营养周期长度中位数分别为8、5、3 d。结论 30℃最适合白纹伊蚊繁衍,18℃生殖力明显降低,重复吸血习性在白纹伊蚊中普遍存在,不同环境因素下白纹伊蚊重复吸血习性的差异,可能成为影响登革热传播风险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普小仰蝽的生态习性及其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捕食能力,探讨将其用于白纹伊蚊生物防治的可行性。方法采集自然环境中的普小仰蝽并在实验室饲养,观察它在不同温度和水质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和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捕食能力。结果普小仰蝽可生活在较清洁的水体中,温度适应范围广。1只中等体型的普小仰蝽平均一昼夜可捕食十余只Ⅳ龄白纹伊蚊幼虫或更多的低龄期幼虫,也可捕食蚊蛹。结论普小仰蝽对白纹伊蚊幼虫及蛹具有很强的捕食能力,利用普小仰蝽捕食白纹伊蚊可作为生物防治的一种尝试。普小仰蝽作为蚊虫的天敌之一,是一种值得保护和开发的资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了解白纹伊蚊在西北地区的分布。方法帐诱、人诱法、畜诱法、网捕法和文献资料收集。结果白纹伊蚊在陕西省除陕北黄土高原外遍布大部分地区;甘肃省仅在文县、康县、徽县、成县和两当县发现有白纹伊蚊;在宁夏和青海采集的大量标本中没有发现白纹伊蚊。结论白纹伊蚊在西北地区分布的界限有向西扩大。  相似文献   

5.
<正> 白纹伊蚊是传播日本乙型脑炎、登革热的重要媒介,幼虫主要孳生于盆、罐、竹筒、轮胎等小型容器积水中,在我省也有分布。根据全国白纹伊蚊防制研究协作组计划。我们选择博爱竹林区为试点,对该蚊的生态学进行研究,给制定防制措施提供  相似文献   

6.
白纹伊蚊飞翔能力和扩散距离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和测定白纹伊蚊的飞翔能力和扩散距离。方法:在自然条件下,设立观察点,定期监测白纹伊蚊及当地气象因素和环境因素。结果:该蚊的飞翔能力较弱,一般为50~100m,最大飞翔距离约为400m,成蚊的飞迁扩散活动与其产卵习性及幼虫密度显著相关,气象因素及环境因素对该蚊的飞迁活动有显著的影响。结论:这对研究和控制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日用洗涤灵对白纹伊蚊蛹杀灭效果。方法试验设洗涤灵0.05、0.1、0.2、0.5、1.0mL/L5个浓度组和一个脱氯自来水对照组。每个浓度加试验液200ml.放30只蛹。观察试验当天(T+0d)、24h(T+1d)、48h(T+2d)、72h(T+3d)蛹死亡数、活蛹数、成功羽化数和羽化后成蚊淹死数。每组均做2次平行试验。比较不同浓度组蛹死亡率、蛹平均死亡时间、羽化率、平均羽化时间、成蚊淹死率差异,用Bliss法计算洗涤灵致蛹死亡的LD50.结果洗涤灵高浓度组蛹死亡率明显高于低浓度组和对照组(x^2=252.8,P=0);洗涤灵致蛹死亡的LD50为0.1ml/L。洗涤灵高浓度组蛹平均死亡时间低于低浓度组和对照组(x^2=92.3,P=0);洗涤灵高浓度组羽化率明显低于低浓度组和对照组(x^2=255.4,P=0);不同浓度的洗涤灵对蛹的平均羽化时间没有影响(x^2=0.478,P=0.784);洗涤灵浓度达到0.1ml/L时,成蚊淹死率已达100%。0.05ml/L浓度组成蚊淹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9.3,P=0)。结论洗涤灵较低浓度能对白纹伊蚊蛹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其机理可能与洗涤灵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后干扰蛹呼吸和阻止羽化后成蚊飞离水面有关.  相似文献   

8.
白纹伊蚊及埃及伊蚊两种蚊卵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普通光学显微镜难以区分和鉴别的白蚊伊蚊和埃及伊蚊卵,以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两种蚊卵的表面形态结构,在卵外形、卵外壳、壳外膜及气孔上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L-乳酸对白纹伊蚊是否有诱引作用.[方法]采用室内实验与室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室内实验将盛有不同浓度乳酸的诱蚊诱卵器放到蚊帐中,然后释放白纹伊蚊,找到最佳诱蚊浓度;室外实验则在野外布放盛有乳酸的诱蚊诱卵器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诱蚊效果.[结果]在室内实验中,随左旋乳酸浓度的升高,诱蚊诱卵器捕获白纹伊蚊和蚊卵的数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浓度为1 mg/ml时诱引力最强,随后逐渐下降,20mg/ml时虽仍有成蚊进入,但已没有蚊卵产生.乳酸各浓度组诱蚊指数、诱蚊密度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诱卵指数、诱卵密度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外现场实验的结果显示,L-乳酸浓度为1 mg/ml时诱蚊指数、诱蚊密度指数、诱卵指教和诱卵密度指教分别为55.56%,1.8,55.56%,60.50,高于对照组的38.89%,1.14,50%,56.89,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酸的最佳诱蚊浓度为1 mg/ml,但其作为诱引剂的实际应用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福建省登革热监测点白纹伊蚊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GSC)基因突变的情况,为各监测点扩大样本量开展白纹伊蚊抗药性的基因检测做准备.方法 对2015、2017年福建省12个登革热监测点采集的白纹伊蚊样品,提取单只蚊虫DNA,PCR扩增VGSC基因的部分片段,测序分析位点突变情况.结果 2015、2017年福建省1...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东北三省吸血蠓的种类分布。方法采用人帐诱、诱虫灯诱和昆虫网捕采集吸血蠓;收集东北三省吸血蠓调查研究文献。结果东北三省吸血蠓现知2属81种,其中辽宁省2属49种,吉林省2属41种,黑龙江省2属50种。记述已知种类的市(县)区分布。结论为东北三省吸血蠓的区系分布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共线影响点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共线影响点的来源及其诊断方法.方法通过利用三种不同的方法:①删除行变量观测条件数的变化②利用迹对行列式的比值和③杠杆成分来确定共线影响点.结果在有异常点存在时可以利用三种诊断方法来确定该点是否对共线性产生了影响.结论在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时可以利用诊断共线影响点的方法来建立更符合实际规律的方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我国5省区吸血蠓种的分布。方法采用人帐诱、诱虫灯诱和网捕法采集吸血蠓。结果 在我国5省区采获吸血蠓2属38种,其中库蠓属37种,细蠓属1种;切割库蠓为中国新纪录;北域细蠓和哈尔巴岭库蠓为辽宁新纪录;内蒙新纪录6种。5省区的吸血蠓种分布为:辽宁19种,内蒙13种,江西8种,广东7种,吉林6种。结论为我国5省区吸血蠓的区系分布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东北 3省吸血蠓的区系分布。方法 采用帐诱、灯诱和挥网法采集蠓 ,收集东北 3省吸血蠓研究文献。结果 东北 3省的吸血蠓现知有 2属 10亚属 76种 ,其中辽宁省有 48种 ,吉林省有 2 9种 ,黑龙江省有 45种。东北区分布 74种 ,其中大兴安岭亚区分布 2 3种 ,长白山亚区分布 60种 ,松辽平原亚区分布 3 0种 ;蒙新区东部草原亚区分布 8种。结论 为东北 3省吸血蠓的区系分布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多元回归中的多重共线性及其存在的后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以双变量回归模型为基础,讨论了在多元线性回归中完全多重共线性和不完全但高度多重共线性情况下参数及方差的估计问题。结果表明:在完全多重共线性情况下,偏回归系数不能估计,方差为无穷大;在不完全但高度共线性情况下,其偏回归系数的估计是可能的,但其方差和标准误随着变量间的共线性程度增加而变大,从而使得总体有关参数的置信区间变得更大,因而增加接受错误假设的概率。本文还对一个医学研究实例进行了分析,说明在高度多重共线性情况下对参数估计值可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学工程》2017,(3):375-376
目的比较国产、进口生长抑素在早期急诊就诊的胰腺炎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国产组和进口组。治疗24小时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WBC、N%、AMY、LPS、AST、ALT、BUN、Cr、Ca~(2+)、GLU指标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有效且价格低廉,适合在急诊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基因工程灭蚊幼蓝藻的现场初步观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将转入球形芽孢杆菌毒蛋白基因表达质粒的工程藻Anabaenasubtropic(pDC26)大量培养后,应用于山东省平阴县进行现场观察。结果表明:工程藻在9.41×105cells/ml浓度以上时,48h可杀死99~100%蚊幼虫;在9.13×104cells/ml浓度时,4d可杀死99%以上蚊幼虫,连续观察2个多月,工程藻仍有明显杀蚊效果,实验组最多14条/勺幼虫,而对照组210条/勺左右。观察还发现,工程藻对库蚊幼虫杀灭效果最好,其次为伊蚊,但高浓度时,对伊蚊仍有明显杀灭效果;由于按蚊幼虫密度太低,未能观察。此结果比单独使用球形芽孢杆菌杀灭蚊幼虫有明显提高,持续时间也延长,这将为蚊虫的持续控制提供一个新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8.
目前所使用的布鲁氏菌分种分型的常规方法,仅能确定大多数典型菌株,难于确定非典型菌株。  相似文献   

19.
新型灭鼠药实验室灭鼠效果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检测一种新型灭鼠药在实验室内对昆明种小白鼠和SD大鼠致死效果。通过解剖部分死鼠初步探讨致死机理。方法:实验室采用强迫连续饲喂的方法进行该杀鼠剂对昆明种小鼠和SD大鼠的致死率的观察;采用普通解剖法肉眼观察解剖结果。结果:该杀鼠剂10d内对小白鼠的致死率为80%,对大鼠的8d致死率为100%。经χ^2检验,表明二者差异有显著性。经对死鼠解剖发现肠管内有梗阻、梗阻肠管前部胀气、梗阻部肠壁坏死,并尿潴留等现象发生。结论:通过实验室观察,认为该灭鼠剂对大鼠和小鼠有较好的致死效果,对大鼠效果优于小鼠;同时认为肠管内梗阻致使肠管胀气、肠壁坏死并发的败血症及尿潴留等是致死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MRI与CT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效果并比较检出率。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0月~2019年7月收治的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MRI组和CT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并比较检出率。结果:MRI组的检出率明显比CT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检出的病灶数量及病灶大小均优于CT组(P<0.05),且MRI组检查消耗时间高于CT组,而发病-确诊时间低于CT组(P<0.05)。结论:MRI与CT检查均可有效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疾病,虽然MRI检查所耗检查时间更长,但病灶检出率更高,比CT检查优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