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水网地区人群伤寒发病和带菌情况及流行因素调查,认为有伤寒接触史,有饮生水,吃生冷食物等不良卫生习惯是伤寒发病的重要因素。青少年是伤寒防治的重点人群。在防治工作中除应建立自来水厂、开展饮水消毒工作外,提高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切断伤寒传播途径的对策和措施才有可能落实。  相似文献   

2.
<正> 我市自1971年疟疾暴发流行以来,经过十多年大力防治,发病率稳步下降,至1983年已降至1/万以下。从我市目前的自然条件和其它情况来看,疟防工作应采取什么措施比较适宜,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对我市近15年的疟疾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中的若干问题,加以探讨。流行病学资料的初步分析一、发病率回升快,容易形成暴发流行,经大力防治,降至常年的发病水平,需要时间长。我市自1954~83年疟疾发病率波动颇大,曾出现四次流行高峰,其发病率为55年470.86/10万,60年480.25/10万、64年437.25/10万,1971年发病率最高为973.22/10万,1983年发病率最低,为8.47/10万(图1)。最低年与最高年发  相似文献   

3.
广西伤寒流行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1996年广西伤寒发病流行共报告9841例伤寒,两年的发病率依次为13.59/10万和8.11/10万,病死率为1.08%;64.8%的病例集中在桂西北的桂林地(市)和河池地区;6~10月为发病高峰,5~30岁为高发人群;并对伤寒重点防治措施如做好监测、严格暴发点疫情处理、推广应用伤寒Vi疫苗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徐海涛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3632-3633
[目的]分析德清县伤寒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德清县1998~2006年伤寒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全县伤寒年发病率波动在1.41/10万~15.61/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7.55/10万,伤寒发病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1998年为11.40/10万,2006年下降至2.59/10万,经趋势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2=67.57,P<0.0001);发病多见于夏秋季,5~9月份为高发;男性多于女性,以农民、学生发病为主,发病年龄组以30~、40~为多;年均发病率以洛舍、乾元、三合等乡镇较高. [结论]1998~2006德清县伤寒疫情逐年下降,地区分布和季节分布上仍表现为相对集中趋势,应加强疫情监测,并在高发地区开展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桂阳县伤寒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桂阳县1997~2003年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全县伤寒发病率1997年为16.45/10万,2003年下降至9.93/10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发病多见于夏秋季,5~9月份为高发;人群分布,男性多于女性,以农民、学生发病为主,发病年龄组以10~40岁为多。结论 争取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三级防保网络,继续加强健康教育、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广使用伤寒Vi疫苗接种、规范疫情报告、及时处理疫点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兴化市地处江淮平原里下河水网地区腹部,境内地势低洼,河港纵横密布,平均地面真高约为24米,历年来伤寒发病率较高。现将1950年~1998年的49年间,该病在当地的流行特点及防制工作回顾探讨如下。1 流行特点11 年发病率波动大,出现过4次流行高峰。伤寒发病率波动在125/10万至3322/10万,平均为5244/10万。50年代平均发病率为869/10万,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分别为2767/10万、1728/10万、1356/10万,90年代前9年平均为559/10万…  相似文献   

7.
水网地区伤寒流行后期的防治措施及效果研究扬州市卫生防疫站史鉴朱茂炳孙琳周国榆朱道建孙骥华伤寒在我市尤其是里下河水网地区已流行多年,1987-1988年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高强度流行,发病率高达241.58/10万。近几年疫情逐年下降,1995年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1990~2005年伤寒副伤寒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天津市近16年伤寒副伤寒的流行规律。[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0~2005年天津市法定传染病报告中的伤寒副伤寒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数据使用Excel及spss11.5统计处理。[结果]1990~2005年天津市共报告伤寒副伤寒649例,Cox-Stuart检验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n=15,P﹤0.05),中心城区及环城4区发病率显著低于边缘区县(P﹤0.01);伤寒副伤寒发病率高峰主要在14岁(包括14岁)以下人群。[结论]经过16年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大幅度降低,但是目前仍存在暴发隐患,其防治工作决不能放松,采取综合措施维持疫情平稳情况下继续降低伤寒副伤寒的发病率,重点监测及早预警、减少暴发的发生及其危害。  相似文献   

9.
伤寒是我省高发传染病之一 ,一直列为疾病防治工作重点 ,近三年虽全省洪涝灾害严重 ,但通过多年来开展综合性防治措施 ,使伤寒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 ,现将 1996~ 1998年我省伤寒流行情况及防治措施分析如下。1 流行特征1 1 流行强度  1996~ 1998年我省伤寒报告发病数分别为72 3 8、5 861和 4711例 ,发病率分别为 11 42 10万、9 2 0 10万、7 3 6 10万 ,依次居省内传染病的三、四、六位。1 2 地区分布 全省 14个市 (州 )均有发病 ,其中以郴州市、永州市、怀化市、湘西自治州 4地所辖宜章、蓝山、怀化、辰溪、麻阳等县 (市、区 )发病较…  相似文献   

10.
1997~2002年祁阳县伤寒流行特征和防治措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伤寒流行特征,进一步做好伤寒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正> 如东县地处长江以北,黄海之滨,有长达94.2公里的海岸线,全境地势平坦,河渠纵横,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8℃,相对湿度81%,年降雨量1025mm左右,四季分明,呈典型的海洋气候。历年来本地区伤寒发病率较高,尤其近几年伤寒发病率上升幅度较大,在全省疫情中居高不下。为进一步探讨沿海地区伤寒流行因素,掌握其流行规律,有效地落实防制措施,本文将如东县1956~1998年43年的伤寒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回顾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92年2月,鹿寨县雒容镇发生一起伤寒暴发流行,现对其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报告如下。1 流行特征1.1 病例的时间分布 1992年2月至1993年5月,以镇经济开发区为中心发生伤寒暴发流行,波及15个村委,89个自然屯,共发生703例病人,发病率为1.09%(703/64344)。发病高峰在1992年4~6月,病例数509例占总病例数72.4%,见表1。表1 1992年伤寒病例的时间分布月份23456789101112例数1136133311532281511747此外,1993年1~5月份,逐…  相似文献   

13.
毕节地区属高原山区,人民生活水平低,文盲率达40%以上。自1971年以来,已出现4次伤寒流行高峰,每次持续2-3年,间隔3-8年。1987年为最高年(214.62/10万)1989-1991年为第四个高峰(1991年发病率203.16/10万)。1989-1991年以边远贫困山区的农村发病率较高,贫穷三县发病例数构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10年伤寒流行趋势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相似文献   

15.
张元杰 《职业与健康》2007,23(8):620-622
目的探讨临沂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收集该市1956-2005年伤寒疫情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956-2005年,临沂市共发生伤寒病人11674例,死亡7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47/10万,病死率0.60%;发病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年龄主要集中在15~40岁年龄段,占67.06%;农民和中、小学生是主要的发病人群,占75.81%;平原伤寒、副伤寒发病率高于山区;临床特征由典型转为不典型;近3年我市以甲型副伤寒发病为主。结论应采取以切断经水传播、免疫接种和敏感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控制临沂市的伤寒、副伤寒疫情。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1999年伤寒暴发疫情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是贵州省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其发病数和发病率均居全国前列。进入20世纪90年代,其发病数位居贵州省甲、乙类传染病的第3位,仅次于痢疾、肝炎的发病,每年均有局部暴发流行,给贵州省经济建设和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为了减轻暴发疫情所造成危害,降低暴发频率和流行强度,现将1999年伤寒暴发疫情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耐氯霉素的伤寒菌株的出现,使伤寒发病率在部分地区又有回升的趋势。为探讨当前伤寒病的流行特点并对今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笔者于1988年3~4月对本病流行地区江苏省兴化市某镇所属完小学生十二个班级及三个行政村居民进行了人群伤寒病发病情况及流行因素调查(采用一人一表进行家庭访视,调查1987年有关伤寒发病情况及因素,并采集粪便作细菌检验,按肠伤寒沙门氏菌常规鉴定法进行生化和血清学鉴定),同时对环境及水质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90~1998年桂林市区伤寒流行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麦浩 《应用预防医学》2000,6(2):126-126
90年代以来,尤其是1993~1994年,我市伤寒发病率陡然上升,流行面广泛而分散,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影响.本文就1990~1998年桂林市区伤寒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湖州市(指原城、郊区)地处浙江北部,以平原水网为主,占总面积70.3%,山区、丘陵占29.7%。1986~1989年伤寒发病明显升高,平均发病率为85.7/10万。为此,我们通过伤寒流行特征,病原学特性的监测,以及发病危险因素,爆发疫情等专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述了郑州市农村1975—81年伤寒流行特征:1、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伤寒与付伤寒发病之比为24.8:1.付伤寒以付甲为主。2、发病有明显季节性,8~11月发病占全年发病的53.6~96.5%,平均为83.5%。10月为高峰月,月平均发病占病例总数的39.5%。而3~6月的散发病例是酿成流行高峰的重要传染源。若忽视此期疫源地的处理和查源灭源,可能会出现大的流行。一旦流行形成,即是落实了各项防治措施,流行高峰年过后,发病也要持续1~2年才会降到非流行年的一般发病水平。3、年龄分布以10~9岁组最高,占42.0%。且多集中发生在中力学生中,占33.6%。10~29岁组发病占67.0%。4、随着饮用水源的改变。病例的地区分布也发生了根本变化。1975年前,以平原地区发病率高。而1975年后,由于平原地区(特飘是低洼易涝地区)普遍饮用压井水。发病率明显降低(48.5~67.6/10万),而丘陵地区仍以饮用大口井水为主,造成水型暴发的危险性较大,发病率则相对增高(95.5/10万)5、流行年内的伤寒发病村,示有10.8~32.3%可形成暴发,而转年后可有24.6~58.5%的暴发村再出现散发或流行。因此,前一年的伤寒疫村是防治的重点。6、伤寒的临床表现趋向轻症化。轻型和不典型病例比重大(占84.6%),重型者少。体温多不规则,其他指征性症状与体征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白细胞总数占(55.1%和嗜酸性白细胞(占70.1%)减少,对伤寒病的诊断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7、落实管水、管粪、管病人、灭蝇和预防接种,是我区防治伤寒的有效措施。而在发病率降至10.0/10万以下后,根据确定疑似病例的3条意见,查询发热病人,对疑似病例及带菌者作到早发现和及时隔离治疗则是控制伤寒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