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所致胆囊壁增厚的超声图像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住院胆囊壁增厚患者127例,依据临床资料和部分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急性胆囊炎组33例,慢性胆囊炎组24例,心、肝、肾疾病组40例,其他原因组30例。选择2008年3月至12月我院88例无胆囊疾患史及其他能够引起胆囊壁增厚的健康体检者,按照是否禁食分为空腹对照组52例和餐后对照组36例。均测量比较其胆囊壁厚度并分析其声像图特征。结果空腹对照组胆囊壁厚(2.4±0.3)mm,餐后对照组(3.4±0.2)mm,急性胆囊炎组(5.6±0.4)mm,慢性胆囊炎组(4.2±0.3)mm,心、肝、肾疾病组(8.6±0.5)mm,其他原因组(3.4±0.3)mm。餐后对照组及各病变组胆囊壁厚与空腹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慢性胆囊炎组与急性胆囊炎组及心、肝、肾疾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其他原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胆囊炎超声声像图以内膜改变为重,心、肝、肾疾病胆囊壁呈规则均匀的双边征,这与慢性胆囊炎引起的胆囊壁增厚较易鉴别。而其他原因组部分声像图特点与慢性胆囊炎有类似之处。结论胆囊壁增厚是一种非特异性病理表现,可由胆囊本身及胆囊外疾病引起。超声显示胆囊壁增厚时,应结合临床资料和声像图特点,鉴别引起胆囊壁增厚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侯敬昌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4):431-432,F0003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在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中的表现特征及其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胆囊癌15例和慢性胆囊炎3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两者在螺旋CT多期扫描的征象和强化特点。结果15例胆囊癌病例中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型4例(26.6%),腔内结节型3例(20.0%)和肿块型8例(53.4%)。胆囊癌胆囊壁增厚最常见的强化方式是动脉期为高密度,门静脉期为高或等密度,常伴有临近肝脏浸润,局部淋巴结转移。慢性胆囊炎胆囊壁轻度均匀增厚,其内壁光滑,最常见的强化方式是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均为等密度,胆囊窝内常出现边界清晰的低密度曲线影即"晕"征。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对于胆囊癌的诊断及其与慢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T对黄色内芽肿性胆囊炎(XGC)的临床诊断及对比壁厚型胆囊癌诊断区分度。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XGC患者与15例壁厚型胆囊癌的CT表现,观察胆囊壁最大厚度、壁间低密度结节、胆囊内壁改变状况、黏膜线、胆囊内有无结石、肝组织受侵强化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果:XGC患者平均壁厚(26.52±12.61)mm,而胆囊癌平均壁厚(21.17±7.78)mm,其检验统计量,两者无显著差异性。CT对XGC患者与胆囊癌患者诊断结果,经x。检验显示,在低密度结节或带与肝组织受侵强化存在显on著差异性(P〈0.03);而其它方面x2≤1.667,其P≥0.195,它们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性。结论:影像学上XGC与壁厚型胆囊癌也不易区别,但CT对病变诊断辨另q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双期扫描,探讨肝病性与非肝病性胆囊炎的不同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有胆囊异常患者的CT图像及相关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病组50例,包括慢性肝炎20例、肝硬化25例、肝硬化合并肝癌5例;非肝病炎症组30例,包括慢性胆囊炎19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6例、胆囊炎合并急性胰腺炎3例、坏疽性胆囊炎1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1例。所有病例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结果①肝病组48例(96%)胆囊壁均匀增厚,厚径3.67±0.49mm;38例(72%)胆囊轮廓清楚;38例(76%)胆囊壁有不同程度的强化;14例(28%)合并胆囊床水肿和胆囊周围非游离性积液。②非肝病组28例(93%)胆囊轮廓模糊不清;26例(87%)胆囊壁均匀增厚,4例(13%)胆囊壁不均匀增厚,厚径4.54±1.14mrn;3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胆囊壁强化;9例(30%)胆汁密度增高;4例(13%)胆囊周围游离性积液;5例(17%)胆囊床邻近肝组织出现动脉期一过性片状强化;1例囊壁小脓肿;1例囊腔积气。结论多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肝病性胆囊炎与非肝病性胆囊炎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urvivin和PTEN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和转移状况的关系,以及survivin与PTEN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2例胆囊腺癌、20例胆囊腺瘤和2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survivin和PTEN表达水平。结果在胆囊癌、胆囊腺瘤和慢性胆囊炎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3%(35/52)、30%(6/20)和0(0/20),PTE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2.3%(22/52)、80.0%(16/20)和100%(20/2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survivin高表达和PTEN低表达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浆膜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P〈0.05)。survivin蛋白表达与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和PTEN表达与胆囊腺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survivin和PTEN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胆囊腺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单个结节/肿块的疾病构成临床特点以及诊断方法。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在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8例肺单个结节/肿块连续性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根据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病变组(良性组, n=22)和恶性病变组(恶性组,n=86),并比较两组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评价各种诊断技术的诊断效率。结果与恶性组比较,良性组平均年龄较低[(50.3±18.8)岁vs.(61.2±10.7)岁,P<0.05)],发热比例较高(33.3%vs.8.3%)(P<0.01)。良性组结节/肿块平均直径(34.9±16.0)mm与恶性组(42.1±20.6)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结节/肿块CT分叶征(75.6%)、血管集束征(32.6%)、胸膜凹陷征(40.7%)多于良性组(分别为50.0%、4.5%和、13.6%)(P<0.05),但空泡征则低于良性组(17.4%vs.40.9%)(P<0.05)。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 CT引导经皮经胸腔穿刺肺活检诊断率分别为39.2%(31/79)和96.8%(60/62)。41例同时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CT引导经皮胸腔穿刺肺活检,诊断率分别为24.4%和97.6%(P<0.01)。结论肺单个结节/肿块疾病构成以恶性肿瘤为主,CT 特征对鉴别诊断有一定提示意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一定诊断意义,CT 引导经皮胸腔穿刺肺活检诊断率高。  相似文献   

7.
王军  戴文超  雷钧  李强  吴鹏  王超  方路 《广东医学》2016,(15):2304-2307
目的:检测胆囊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 EGFRvⅢ)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胆囊癌组织及5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EGFR和EGFRvⅢ蛋白表达情况,分析EGFR和EGFRvⅢ蛋白表达与胆囊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胆囊腺癌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6%和20%(P=0.005);胆囊腺癌中EGFRvⅢ的阳性表达率为28.8%,慢性胆囊炎组织未见EGFRvⅢ阳性表达( P=0.000)。 EGFR和EGFRvⅢ蛋白在胆囊腺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517,P=0.000)。 EGFR表达与胆囊腺癌组织分化、T分期相关(P<0.05);EGFRvⅢ阳性表达与胆囊腺癌组织分化、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相关(P<0.05)。 EGFR与EGFRvⅢ阳性表达胆囊癌患者总体生存显著低于阴性表达患者;EGFRvⅢ阳性表达、淋巴结转移是评估胆囊癌预后独立因素。结论胆囊癌组织中EGFR与EGFRvⅢ蛋白高表达,与胆囊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指标相关,可能成为胆囊腺癌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T鉴别急性胆囊炎与胆囊癌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确诊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32例急性胆囊炎与32例胆囊癌患者的CT资料,对两组患者的病变强化特征、胆囊粘膜线完整性、胆囊壁增厚的情况、胆道梗阻平面及胆囊与周围组织的结构关系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胆囊炎与胆囊癌患者的胆囊壁厚度比较、胆囊粘膜线、胆囊轮廓、高位胆道梗阻情况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螺旋CT对急性胆囊炎与胆囊癌患者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并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螺旋CT双期扫描,探讨肝病所致胆囊炎性改变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35倒肝病性胆囊有异常改变的CT图像及相关临床资料,其中包括慢性肝炎15例,肝硬变15例,肝硬变合并肝癌5例,所有病例均行多排螺旋CT扫描和双期增强扫描。结果35例(100%)胆囊壁增厚,壁厚径(3.67士0.49)mm;28例(80%)胆囊壁有不同程度的强化;21例(60%)合并胆囊床水肿和胆囊周围非游离性积液。结论肝病所致胆囊炎性改变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扫描可根据其胆囊壁增厚、胆囊壁有不同程度强化及胆囊周围积液形态,可提示诊断该病。  相似文献   

10.
厚壁型胆囊癌8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厚壁型胆囊癌的CT诊断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在厚壁型胆囊癌与胆囊壁增厚的慢性胆囊炎二者的鉴别诊断中,胆囊壁增厚的程度无明显意义,而增厚的形态—不规则性增厚及向周围组织浸润的特性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敏蓉 《中外医疗》2010,29(33):176-17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双期扫描对厚壁型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的表现特点以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厚壁型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43例为研究对象,分析2者在64排螺旋CT的表现征象。结果厚壁型胆囊癌主要表现为胆囊壁不均匀增厚,壁僵硬或连续性中断,壁强化特点为动脉期高密度,门静脉期等或高密度。常伴有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及邻近肝组织侵润或肝内转移灶,局部淋巴结肿大。慢性胆囊炎主要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均匀,周围水肿,强化特点为动静脉期均等或稍高密度,可伴有可胆囊窝积液积气,不伴有肝脏侵润和转移灶,无局部淋巴结肿大。结论 64排螺旋CT双期扫描对厚壁型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16、CD44v3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3例胆囊癌组织、16例胆囊良性肿瘤及2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P16、CD44v3蛋白的表达。结果P16在胆囊癌的阳性表达低于良性病变(P=0.033),CD44v3在胆囊癌的阳性表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06).在胆囊良性肿瘤与慢性胆囊炎粘膜组织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胆囊低、中、高分化腺癌中,P16表达随着分化程度的恶化,其阳性率降低(P〈0.05),CD44v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转移原发癌组织P16的表达低于无淋巴转移者,CD44v3表达高于无淋巴转移者(P〈0.05)。P16在胆囊癌临床Ⅰ~Ⅱ期的表达高于Ⅲ~Ⅳ期,而CD44v3的表达低于Ⅲ-Ⅳ期(P〈0.05)。P16、CD44v3阳性表达与胆囊癌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P16与CD44v3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P16、CD44v3表达与胆囊癌的浸润转移有关。两者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无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中BRAF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了解胆囊癌组织中BRAF和Caspase-3的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8例组织中BRAF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49例胆囊癌、9例胆囊腺瘤、10例胆囊炎)。结果在所检测的胆囊癌组织中,BRAF阳性表达率为65.3%(32,49),明显高于胆囊炎和胆囊腺瘤组(P〈0.01);而Caspase-3在胆囊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2.9%(21,49),明显低于胆囊炎和胆囊腺瘤组(P〈0.01)。BRAF表达与肿瘤的细胞学分级、Nevin分期及性别年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关而与Nevin分期及性别年龄等无关。BRAF与Caspas-3表达呈负相关(r=-0.373,P=0-008)。结论对BRAF和Caspase-3的联合检测可能作为胆囊癌诊断、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53、P185蛋白的表达与胆囊癌的发生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53、P185蛋白在34例胆囊癌和28例慢性胆囊炎中的表达。结果慢性胆囊炎中P53的阳性率为7%,而胆囊癌中为41%.两者差异显著(P<0.01)。慢性胆囊炎中P185的阳性率为14%,而胆囊癌中为47%,两者差异显著(P<0.01)。低分化胆囊癌中P53、P185的阳性率分别为66.7%及75%,而高中分化组中分别为27.3%及31%,差异显著(P<0.05)。结论P53、P185过表达与胆囊癌的发生有密切联系.而且两者可能起协同作用。另外P53、P185的表达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有关,但与胆囊癌的浸润或转移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多排螺旋CT用于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胆囊癌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01月12日至2018年01月15日我院进行手术证实的15例XGC、20例G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了解CT征象。结果关于胆囊壁增厚方式、粘膜线状况、壁内低密度结节、胆道梗阻的分析之中,P0.05。在关于临近肝脏、周围组织改变的分析之中,GBC和XGC改变例数之间的对比,P0.05。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胆囊癌应用多排螺旋CT进行诊断,可有效临床提供真实且直观的客观依据,可辅助临床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的表达与萎缩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萎缩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标本进行PCNA、Ki-67定量和定性检测,与单纯性胆囊炎、原发性胆囊癌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对萎缩性胆囊炎患者两项指标与临床特征(性别、年龄、病程长短、胆囊壁厚度及结石大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萎缩性胆囊炎PCNA阳性指数、Ki-67阳性率与单纯性胆囊炎、原发性胆囊癌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萎缩性胆囊炎患者中,年龄≥50岁、病程≥5年、胆囊壁厚度≥0.40cm和胆囊结石直径≥1.0cm者PCNA阳性指数、Ki-67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年龄〈50岁、病程〈5年、胆囊壁厚度〈040cm和结石直径〈1.0cm者(均P〈0.01),不同性别者之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性胆囊炎患者Ki-67表达阳性者的PCNA阳性指数显著高于Ki-67表达阴性者(P〈0.01)。结论萎缩性胆囊炎患者具有高龄、病程长久、胆囊壁明显增厚、结石直径大中一个或数个高危因素会增加患者胆囊上皮细胞增殖活性指标(PCNA、Ki-67)的表达,从而增加萎缩性胆囊炎癌变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剂量卡维地洛(12.5mg/d)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根据心电图表现将病例分为前壁心肌梗死组(N=42)和下壁心肌梗死组(N=18),均于急性心肌梗死后24—48小时内给予卡维地洛3.125mg×2/日口服,2周后加量为6.25mg×2/日。分别于心肌梗死后1周及25周时记录病人心率、血压,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其左心房前后径(LA)、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结果与第1周相比,第25周时病人LA、LVEDD均明显减低(44.22±4.76mm vs39.47±4.45mm;59.53±5.25mm vs 53.50±4.28mm,均P〈0.001),LVEF、FS明显增加(46.10±6.69%vs56.42±6.14%,P〈0.001;9.28±3.32%vs20.79±4.65%,P〈0.05)。前壁心肌梗死组病人LVEDD明显大于下壁心肌梗死组(60.57±5.44mm vs 57.11±3.92mm,P〈0.05),LVEF明显较下壁心肌梗死组低(44.79±6.68%vs 49.17±5.77%,P〈0.05)。25周时,前壁心肌梗死组病人心室重构改善明显好于下壁心肌梗死组。LVEDD缩小值(6.48±2.74mm vs5.00±2.09mm,P〈0.05)、LVEF提高值(10.93±5.15%vs 8.89±2.52%,P〈0.05),前壁心肌梗死组均较下壁心肌梗死组明显。结论卡维地洛(12.5ms/d)作为靶剂量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且对于前壁心肌梗死更为必要和有效。  相似文献   

18.
虞红 《大家健康》2016,(11):173-174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用药方案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7例,分别采用瑞芬太尼0.2μg/kg/min(观察组)或芬太尼0.3μg/kg/min(对照组)复合异丙酚4 mg/kg/h 维持麻醉,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麻醉苏醒各项时间指标以及术后 OAAS 评分、VAS 评分、术中知晓、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定向力恢复时间(21.89±6.86 min)、拔管时间(14.99±2.84 min)、呼之睁眼时间(7.87±2.33 min)、自主呼吸时间(7.62±2.64 min)短于对照组(30.52±8.87 min,21.88±6.29 min,14.24±4.26 min,13.72±5.14 min)(P <0.05);两组拔管后即刻 OAAS 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拔管后10 min、30 min OAAS 评分(4.28±0.75,5.00±0.00)高于对照组(3.35±0.68,3.85±0.56)(P <0.05);两组 VAS 评分、术中知晓、并发症情况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应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效果理想,术后苏醒迅速、完全。  相似文献   

19.
李俊  孙可英  周杰 《湖南医学》2014,(4):777-77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C T、M RI、病理诊断和随访证实的24例胆囊癌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鉴别,检测病灶大小、边界、形态和回声特性,以及血流信号的有无、出现的部位和性质以及血流参数,并与20例无胆囊疾病的患者胆囊壁的血流参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中胆囊癌患者胆囊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SV ),舒张期最低流速(EDV ),平均流速(Vmean)和阻力指数(RI)分别为(30.4±4.3) cm/s ,(8.8±6.1) cm/s ,(14.6±5.2) cm/s和(0.71±0.2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4.3±2.7)cm/s ,(4.4±3.8)cm/s ,(6.1±3.4)cm/s和(0.46±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以胆囊动脉PSV≥20cm/s进行胆囊癌良恶性的判断标准界值指标,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分别为87.50%、95.00%、90.91%、95.45%、86.36%、0.82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所反映的血流信号结合声像图对于胆囊癌患者病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厚壁型胆囊癌的CT诊断(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报告8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壁型胆囊癌,主要CT表现有:胆囊壁不规则增厚(7例),胆囊与肝脏分界不清(6例),胆囊周围肝实质内不规则斑片状低密度影(3例),肝内外胆囊管扩张(4例),肝门、胰周、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肿大(5例)。提示胆囊壁增厚的程序对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无鉴别诊断意义,胆囊壁不规则增厚的改变似有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