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常见的危重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1]。本文通过分析联合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CHF诊断的临床价值,指导临床诊治。1资源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病情符合《CHF诊断治疗指南》(2007年中国)规定的心功能分级标准[2]被确诊为CHF的患者112例为研究组,其中女72例,男40例,平均年龄(64.05  相似文献   

2.
冯开薇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7):1290-1292
[目的]评估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4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的CHF治疗,观察组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天,共7 d.治疗前后比较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及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的心功能指标,用药期间观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不同原因所致的各种心血管疾病心脏病的最终结果。美国心脏协会把心力衰竭定义为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1]。近20年来的流行病学[2]表明,CHF中至少50%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正常,CHF的症状是由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所致。过去20多年SHF的生存率明显上升,DHF的生存率却没有改变[3],DHF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4]。经过大量研究,目前已达成共识,运动康复对心力衰竭患者  相似文献   

4.
赵悦  江新宁  张思宁  马良  睢岩  张邵民  杨小春 《临床荟萃》2011,26(24):2153-2155
低钠血症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低钠血症在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判断中起重要作用[1],对CHF患者长期预后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近年来收治的中、重度CHF住院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了3年随访,观察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远期预后,为CHF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尾加压素Ⅱ(UⅡ)的水平,探讨其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的意义及与B型钠尿肽(BNP)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及荧光免疫法测定20例CHF患者及24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UⅡ及全血BNP浓度,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CHF组血清UⅡ及全血BNP水平增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BNP〉590pg/mL的CHF患者的血清UⅡ水平明显高于BNP〈590的pg/mL的CHF患者(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uⅡ显著增高,有可能在CHF的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挑战之一,一直是难以攻克的堡垒。虽然西医在治疗CHF上取得一定成绩,近年来国内外指南一致提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改善预后~[1]。但以现有的西医常规治疗,心衰患者病情仍不可避免的进入到“恶化-入院-好转-出院-再恶化”不良周期~[2],同时又会出现CHF相关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由各种原因导致心脏供血不能满足机体组织器官代谢需要而引起的各种心脏疾病的共同通路和最终结局。CHF具有发病率高、治疗困难及预后差的特点,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伴有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及代谢的变化[1]。相关统计资料[2]表明,目前约有10%的老年人在经受心力衰竭的困扰。一项最新的多国联合研究[3]表明,心力衰竭患者常常出现新发心电图检查的异常。  相似文献   

8.
<正>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指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引起的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慢性发展的终末阶段,病程反复,患者常存在疲乏、呼吸困难、体液潴留等症状,其生活质量也受到严重影响[1-2]。据报道[2],目前全球CHF患者数量已高达2250万,患者出院后3~6个月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9.
<正>肺心病多见于老年人,患者常伴长期机体慢性缺氧,红细胞继发性增多,血液黏度增加,肺循环阻力增大,肺动脉压力增高,导致右心功能不全[1]。临床仅限于控制感染、强心、吸氧、扩血管等对症治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尚未纳入常规治疗[2]。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作为非药物性治疗的主要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CHF和心室差异性传导;经循证医学证实,CRT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1]。CRT技术的应用拓宽了器质性心脏病终末期的治疗方法,也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的研究热点。尽管大部分患者已从CRT中获益,但仍有约30%的患者经临床组合评分(CCS)显示未从CRT中获益或效果不明显[2-3]。  相似文献   

11.
<正>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其发病率、病死率均很高。利尿剂是心力衰竭管理以及控制呼吸困难和水肿症状的重要药物[1],心功能分级Ⅲ级以上的患者几乎都采取口服利尿剂治疗。尽管有研究[1]证实,CHF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病情变化调整利尿剂的用法是安全有益的,但服药依从性不良仍然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愈加成为一个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临床和公共卫生问题[1]。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针对心力衰竭新药开展了多项大型随机临床试验,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等多个新药获批临床使用。上述治疗手段虽然可以稳定心力衰竭,但多数患者的病情仍处于进展之中。能量代谢在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中至关重要,CHF的进展被认为是由心肌细胞对能量底物的利用异常、代谢失衡和氧化应激引起的[2]。因此多项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13.
循证医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现状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循证医学 (evidence- based medcine,EBM)是近年来国际临床医学领域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学科 ,并成为当前国际医学研究中的热点 [1 ] ,其定义是“为每位病人作出医疗决定时 ,应明确而仔细地使用现有的最好证据”[2 ] 。近 2 0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药物治疗的研究与临床实践充分显示了循医学模式的重大意义。 CHF的药物治疗 ,应非常强调对使用药物评价。用于 CHF的治疗药物不但应改善患者的症状、血流动力学参数、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而且应改善患者的预后 ,减少因 CHF恶化对住院的需要 ,减少卫生医疗经费 ,降低总病死率。经循证医…  相似文献   

14.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它能够在几年甚至几十年内逐渐恶化[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上升,CHF的人数逐年上升。目前,全球被诊断为CHF的患者2300万人,且每年增加200万人[2]。研究显示[3],CHF的发病率高,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医疗负担。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盛行,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症状管理,更要注重其身体、心理、社会、灵性层面的整体照护。目前,我国护理人员更多的是关注患者的躯体疾病,然而却忽视了患者的灵性照护。灵性照护措施能够将心与心相连,避免被遗弃,有助于维护CHF患者的尊严,减轻其负性情绪,提高幸福感,提升生命质量[4]。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体质量指数(BMI)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BMI与CHF患者死亡率相关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6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个队列研究,包括91 572例CHF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体质量相比,低体质量CHF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更高[HR=1.48,95%CI(1.36,1.62),P<0.001],超重[HR=0.86,95%CI(0.78,0.94),P=0.002]和肥胖[HR=0.78,95%CI(0.68,0.90),P=0.001]CHF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更低。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低体质量CHF患者的全因死亡率较高,超重和肥胖CHF患者的全因死亡率较低。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6.
刘雪莲  陈妙霞  蔡克文  李清 《全科护理》2010,8(31):2823-2825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抑郁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应用一般资料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99例CHF病人进行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结果]本组CHF病人抑郁发生率为54.5%,其中轻度抑郁占36.3%,中度抑郁占13.1%,重度抑郁占5.1%;SDS评分为40.55分±8.51分,高于国内常模;主要影响因素为屈服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心功能分级和既往入院次数。[结论]CHF病人是抑郁发生的高危人群,受心功能分级、既往入院次数、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危及患者生命且预后欠佳。近年来针对CHF的研究越来越多且临床应用进展较大,但其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刘静等[1]研究中指出,心力衰竭被确诊后,年死亡率高达20%~40%。心室重塑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过程,而炎症细胞因子是各种病理因素导致心力衰竭的一个关键环节[2]。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调脂作用外,还通过拮抗细胞因子及抗炎等改善心功能及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住院患者肾功能恶化的发生率和临床特点,并探讨CHF住院患者肾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住院期间血肌酐(Scr)的变化值判断CHF患者的肾功能是否恶化;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CHF患者肾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中、重度CHF住院患者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38.21%,肾功能恶化的发生率为22.76%。贫血[血红蛋白(Hb)90 g/L,P=0.042]、低钠血症(Na+135 mmol/L,P=0.019)、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GFR)60 mL/(min·1.73 m2),P=0.001]与肾功能恶化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肾功能不全、贫血和低钠血症是CHF患者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芪苈强心胶囊联合 ACEI/ARB 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Pubmed、Cochrane library 等数据库自建库至 2020 年 3 月 27 日有关芪苈强心胶囊联合 ACEI/ARB 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随机试验文献。由 2 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 RevMan 5.3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 8 篇文献,文献评价质量较低,共有 792 例 CHF 患者,其中观察组 397 例,对照组 395 例。Meta 结果分析显示:观察组的 6 分钟步行试验(6MTW)[MD=54.78,95%Cl(36.68,72.88),P<0.0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MD=4.96,95%Cl(1.96,7.97),P=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MD=-4.58,95%CI(-5.97,-3.19),P<0.00001]、总有效率[MD=3.37,95%CI(1.98,5.74)P<0.00001]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 BNP 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无统计学意义[MD=-137.49,95%Cl(-290.92,15.94),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 ACEI/ARB 类药物对 CHF 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素治疗老年充血性心衰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荆量甲状腺素片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比观察46例老年CHF患者及24例健康对照基础甲状腺激素水平,选择有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CHF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治疗组(20例).观察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甲状腺素钠片,25 mg/d,观察4周,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甲状腺素水平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CHF患者基础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于正常,降低程度与心功能相关.治疗后观察组及治疗组甲状腺水平及心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结论]小剂量甲状腺素可用于老年CHF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