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并分析112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首次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集并分析2004年7月至2006年1月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2例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凝血常规检查结果 .根据患者入院时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有否发生继发血肿、有否发生外伤性脑梗塞及GOS评分(格拉斯哥结果 评分)进行比较.统计分析采用SPS11.5软件,P<0.05为差异显著.结果 PT(疑血酶原时间)在有无继发性颅内血肿和有无外伤性脑梗塞两种比较时差异显著,APIT(活化部分疑血活酶时间)在有无外伤性脑梗塞比较时差异显著,TT(疑血酶时间)在GCS评分不同的三组间差异显著,Fbg(纤维蛋白原)在GCS评分和有无继发性颅内血肿两种情况比较时差异显著:TT值在GOS评分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显著,GOS2分、3分、4分、5分组比GOS1分组TT时间短,差异显著;与COS1分组比较,GOS2分、3分、4分、5分组Fbg值明显偏高,差异显著.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24h内凝血常规指标与颅脑损伤的伤情、预后及并发症等方面有一定关联,因此需进行动态监测出凝血指标,以期能更及时地掌握患者的凝血状况,除此以外还需要进行更具有特异性凝血纤溶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2.
王建荣 《中外医疗》2011,30(14):1-3
目的观察并分析112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首次凝血功能检测结果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并分析112例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凝血常规检查结果,根据患者入院时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有否发生继发血肿、有否发生外伤性脑梗死及GOS评分(格拉斯哥结果评分)进行比较。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T(疑血酶原时间)在有无继发性颅内血肿和有无外伤性脑梗死2种比较时差异显著,APTT(活化部分疑血活酶时间)在有无外伤性脑梗死比较时差异显著,TT(疑血酶时间)在GCS评分不同的3组间差异显著,Fbg(纤维蛋白原)在GCS评分和有无继发性颅内血肿2种情况比较时差异显著;TT值在GOS评分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显著,GOS2、3、4、5分组比GOS1分组TT时间短,差异显著;与COS1分组比较,GOS2、3、4、5分组Fbg值明显偏高,差异显著。结论颅脑损伤患者24h内凝血常规指标与颅脑损伤的伤情、预后及并发症等方面有一定关联,除需进行动态监测出凝血指标,以期能更及时地掌握患者的凝血状况,还需要进行更具有特异性凝血纤溶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的检测对评定肝硬化患者肝损伤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7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甲组,再选取同期的健康成人47例为乙组,对两组患者的FIB、APTT、PT、TT、D-二聚体的水平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甲组APTT、PT、TT、D-二聚体比乙组健康成人明显延长,FIB则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A、B、C级患者的APTT、PT、TT、D-二聚体依次延长,FIB则依次降低。三个级别中任何两级患者的FIB、APTT、PT、TT、D-二聚体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肝病所造成的凝血机制障碍,能协助医生对肝脏受损程度进行准确评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探讨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变化机制,为临床提供客观的实验室凝血功能指标.方法 采用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CA6000全自动血凝仪对2010年7月一2011年6月我院48例脑梗死与45例正常体检的标本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凝血功能指标和D-二聚体均存在动态变化,观察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的变化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恢复的诊断指标,为临床诊治脑血管疾病提供客观实验室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0例急性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两组(GCS>8分组和GCS≤8分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伤后24小时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伤后24h内,急性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除TT外,其余5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GCS>8分组与GCS≤8分组比较,上述6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性外伤性颅脑损伤后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且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水平与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急性乙型肝炎(A组,18例)、慢性乙型肝炎(B组,30例)、乙肝肝硬化(C组,13例)、重症乙型肝炎(D组,9例)。检测所有患者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结果 D组PT、TT、APTT及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其他3组,C组PT、TT、APTT及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A组和B组,B组PT、TT、APTT及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FIB水平低于其他3组,C组FIB水平低于A组和B组,B组FIB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TT、APTT、D-二聚体水平与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呈正相关(r=0.395、0.398、0.253、0.484,均P<0.05),FIB水平与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呈负相关(r=-0.209,P<0.05)。结论检测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有助于评估乙型肝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凝血状态及其与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比较COPD急性加重期组、COPD稳定期组及同年龄健康对照组包括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 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FBG)、D-二聚体在内的凝血纤溶指标及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在内的炎症因子水平。观察凝血纤溶指标与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稳定期组比较, COPD急性加重期组的APTT、PT及TT均显著缩短,FBG、D-二聚体均增高,TNF-α显著增高而IL-10显著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稳定期组与对照组比较,FBG、D-二聚体增高,APTT缩短(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COPD急性加重期组患者的 APTT、PT及 TT与 TNF-α呈负相关,而与 IL-10呈正相关, FBG、D-二聚体与TNF-α呈正相关,而与IL-10呈负相关(P<0.05)。结论 COPD患者尤其是处于急性加重期,存在血栓前状态特点,其与COPD系统性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8.
黄德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1):1313-1314
目的:了解临产孕妇凝血功能的情况,探讨临产孕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5例临产孕妇组(实验组)与141例健康非妊娠妇女组(对照组)的凝血四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与正常非孕妇比较,PT和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B、D-二聚体显著升高(P<0.01),而APTT明显降低(P<0.01)。结论:孕妇妊娠前后PT、TT指标无明显变化,不能反映临产孕妇处于高凝状态,而APTT、FIB、D-二聚体可反映临产孕妇机体处于高凝状态的指标,D-二聚体升高还能说明临产孕妇有继发性纤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龚健  贺安勇  郑晨  黄文达 《安徽医学》2018,39(3):337-339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梗死与凝血功能障碍的关系,分析其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梗死部位的分布情况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析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影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182例颅脑损伤的患者中,外伤性脑梗死24例,发生率为13.19%.15例梗死病灶位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占62.50%,9例位于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占37.50%;GOS评分预后良好148例(81.32%),预后不良34例(18.68%).血小板计数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异常、D-二聚体水平升高及DIC评分≥5分是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入院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5分、凝血酶原时间异常、纤维蛋白原异常、D-二聚体>2 mg/L、DIC评分≥5分及外伤性脑梗死是颅脑损伤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凝血功能障碍是外伤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机制,监测和干预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223例鼻咽癌患者(鼻咽癌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鼻咽癌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APTT、Fib、D-二聚体)的血浆水平均比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和Ⅳ期的鼻咽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比Ⅰ期+Ⅱ期鼻咽癌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PT、APTT延长以及Fib、D-二聚体升高,提示鼻咽癌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而且Ⅲ期和Ⅳ期的鼻咽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更高,提示鼻咽癌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的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因此,凝血功能指标监测对鼻咽癌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和D-二聚体的检测,探讨凝血功能指标和D-二聚体变化机制,为其鉴别诊断寻求客观的临床实验室指标。方法采用法国Diagnostica Stago公司生产的STA-R全自动血凝仪对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我院38例脑梗死与40例脑出血患者标本凝血功能指标和D-二聚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脑梗死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出血组PT、APTT、TT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Fib的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凝血功能指标和D-二聚体均存在变化,可以根据其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初步鉴别诊断,为临床诊治脑血管疾病提供客观实验室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95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代偿组51例,肝硬化失代偿组44例)及6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浓度、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含量的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PT、APTT、TT明显延长(P〈0.05),FBG明显降低(P〈0.05),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肝硬化代偿组相比,肝硬化失代偿组PT、APTT、TT明显延长(P〈0.05),FBG明显降低(P〈0.05),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的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的判断、治疗和预防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戈 《中外医疗》2013,32(8):61-61,63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检测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患者中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月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到该院体检的健康者共100例,作为对照组。所选对象均在清晨取静脉血3.0mL,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D-二聚体测定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结果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显著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的血浆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显然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参与了老年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对D-二聚体检测有助于脑梗死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骨折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浆凝血四项(PT、APTT TT Fib)及D-二聚体这些指标的检测,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骨折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空腹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分离血浆后用美国ACL-2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四项(PT、APTT TT Fib)及D-二聚体。结果:骨折患者PT、APTT、TT值的检测结果与健康体检者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ib、D-二聚体结果则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结果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同时检测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能够更灵敏地反应骨折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指导临床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0):77-80
目的 评价凝血指标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 年10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13 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入院时、伤后3 个月检测所有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D-二聚体、FIB、PLT 及DIC 评分),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进行评分,根据GCS 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比较各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根据伤后3 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颅脑损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颅脑损伤患者PT 明显延长,D-二聚体及DIC 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三组患者PT、D-二聚体及DIC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严重程度颅脑损伤患者APTT、FIB 及PL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病情严重程度为重度、GCS评分、PT 和APTT 延长、D-二聚体升高及DIC 评分升高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P<0.05);将上述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低GCS 评分、PT 延长、D-二聚体及DIC 评分升高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凝血功能指标异常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临床上可根据凝血功能水平判断患者病情,从而采取针对性诊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23-26
目的 探讨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及颅内压变化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62例,未发生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组作为对照组,发生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组,每组81例。比较两组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PLT(血小板)、D-二聚体(DD)以及两组颅内压、GCS评分、GOS评分。结果 研究组PT、TT、APTT、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P0.05),FIB、PLT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颅内压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GCS评分、GO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凝血功能出现障碍,颅内压明显增高,这为以后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凝血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2年6月住院的重症患者309例。根据患者入科24h内的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HEⅡ)分为轻型组(APACHEⅡ<20)及重型组(APACHEⅡ≥20),根据入科14d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检测入住ICU2h内的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和血清Ca2+浓度,运用非参数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凝血指标对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作用。结果与轻型组比较,重型组患者PLT减少,PT延长,PTA降低,FIB减少,TT延长,D-二聚体升高(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血清Ca2+浓度降低,PT延长,PTA降低,APTT延长,TT延长,D-二聚体升高(P<0.05);D-二聚体最终进入回归模型(P<0.05)。结论重症患者凝血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有意义,D-二聚体可以作为重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凝血指标和D-二聚变化特点以及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 (1)将264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轻伤组(GCS〉8分)和重伤组(GCS≤8分),测定病入院时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和D-二聚体(D-dimer),并与85例健康对照组比较。(2)治疗6个月后,根据GOS将病人分为两组(GOS1~3分组及GOS4~5分组),比较两组PT、APTT、Fbg和D-dimer值。结果 (1)各型颅脑损伤与对照组比较,PT、APTT、Fbg和D-dimer均有显著差异。(2)各型颅脑损伤中PT、APTT、Fbg和D-dimer均有异常,随着伤情加重PT、APTT和D-dimer均升高,但Fbg水平是降低。(3)治疗6个月后GOS1~3分组比GOS4~5分组PT、APTT、Fbg和D-dimer水平高,且有明显差异。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且与颅脑损伤程度相关。可为判断急性颅脑损伤预后的提供依据积累了一定数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通过对肝癌患者凝血及血浆D-二聚体定量测定,以探讨上述指标在肝癌病程变化中的意义.方法:肝癌患者115例,其中原发性肝癌84例,继发性肝癌31例:对照组30例.检测指标为凝血常规及D-二聚体定量:凝血常规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原发性肝痛患者PT、APTT、TT均明显延长,FIB明显下降,D-二聚体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1);继发性肝癌患者PT、APTT均明显延长,D-二聚体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1),TT延长,FIB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绪论:肝癌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凝血及纤溶异常,相关指标对肝癌的转移及疾病的预后均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析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8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时选择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检测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分析两组PT、TT、FIB等指标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组研究组PT(14.84±0.82)s、TT(18.83±2.11)s、FIB(4.35±1.90)g/L、D-二聚体(2.39±0.04)mg/L、APTT水平(18.8±4.21)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较高,对观察肿瘤患者高凝状态具有指导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