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990年Day等[1 ] 提出Q -T离散度(QTd)的概念及其重要临床价值。次年他们又指出体表常规 12导联心电图的Q -T心率校正值的离散度 (QTcd)能更准确地反映心肌复极的离散程度。之后10年来的研究表明 ,QTd、QTcd增大对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病、心室肥厚、心力衰竭等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或疗效评价具有一定意义。有关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QTcd的改变报道不多。本文对 86例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QTcd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该类患者QTc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86例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  相似文献   

3.
体表心电图测量到的Q-T间期反映了心室肌跨膜动作电位的时间,代表心肌的复极过程。各导联的QT差值被称为QT离散度(QTd),代表心室肌复极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疾病和慢性心衰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或猝死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动态心电图(DCG)检出的46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与35例正常人的QTd进行分析比较,旨在探讨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QT离散度 (QTd)是指常规体表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量度。它代表心室肌复极的不一致 ,是心电不稳的一个标志。本文观察分析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QTd及心率校正后QT离散度 (QTcd) ,旨在探讨老年AMI患者QTd、QTcd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AMI组 :选择 3 6例发病 2 4h内就诊住院有Q波AMI患者 ,男 3 1例 ,女 5例 ,年龄 60~ 82 (平均 64 7)岁。入院后 5d内给予持续心电监护 ,其中 16例出现下列心律失常 :频发室早 (>6次 /min)、成对室早 (PVS)、PVSRonT、室速 (…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梗伴室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分析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室性心律失常及不伴室性心律失常与QT的关系,分析50例AMI患者。结果显示,AMI伴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与不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的QTd与对照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88.65±28.25)不伴室性心律失常组QTd(58.66±13.73),P<0.05。认为QTd和QTc明显延长,反映心室电位不稳定,而且心室复极化不均匀程度越严重QTd越大所以QTd可以作为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指标。接近80ms或越过80ms,应引起临床高度警惕。心肌梗死时,由于心室结构发生变化,复极不均匀,使QT离散度QTd增加,易产生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实际QT离散度…  相似文献   

6.
QT间期离散度 (QTd)是指 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长的QT间期与最短的QT间期之间的差值[1 ] ,近年来临床多有报道。我们利用 3导心电图机 ,在计算机处理技术和软件换算下实现了 12导联同步描记技术 ,测算 3 2例室性心律失常者和3 0例正常人的QTd。现将测算结果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999年 3月~ 12月来院进行心电检测的门诊和住院病人 ,室性心律失常均经常规心电图 (2 2例 )和动态心电图 (10例 )描记证实 ,共 3 2例。男 2 7例 ,女 5例 ,年龄 18~ 48岁。其中频发室早 13例 ,室性并行心律或室性并行性心动过速 8例。自…  相似文献   

7.
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前后QTc,JTc离散度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献报道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接受射频电流消融 (RFCA) ,不论使用多大能量 ,术后心肌酶变化的峰值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提示 RFCA对心肌组织有一定损伤。但此种损伤是否会引起心脏电生理的异常改变 ,研究较少。分析我院 1 0 9例PSVT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前后 QTc及 JTc离散度(QTcd及 JTcd)变化 ,旨在探讨 RFCA是否影响心室肌复极的时间及引起心室肌复极的不同步和电不稳定。资料与方法对象 经 RFCA治疗 PSVT的显性预激综合征、隐匿性旁路及房室结双径路且术前及术后心电图资料完整的 1 0 9例患者 ,剔除了电解质和酸碱平…  相似文献   

8.
本组采用动态心电图时域法对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同时检测体表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观察心肌梗塞后远期HRV、QTd改变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JT间期离散度(J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测量63例AMI患者首次心电图的QTd及JTd,比较有室性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的QTd、JTd.结果:AMI有室性心律失常组QTd及JTd显著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QTd(112.86±33.84)ms对(54.48±24.43)ms,JTd(101.43±36.34)ms对(41.38±19.22)ms,P<0.01.结论:QTd或JTd增大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10.
QT离散度和校正后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QTd及QTcd与室性心律失常(VAR)的关系。根据Lown分级对60例VAR者(A组)的QTd及QTcd进行分析。并以50例正常人(B组)QTc、QTd、QTcd作为对照。结果A组的QTc、QTd和QTcd均比B组长(P<0.05~0.005)。A组、复杂VAR者的QTc、QTd和QTcd均比无复杂VAR者长(P<0.05~0.005),频发室性早搏(PVS)比偶发PVS长.其中伴室速QTc、QTd、QTcd比不伴室速长(P<0.05)。提示在器质性心脏病伴有VAR(尤其是复杂VAR)者中,其QTd、QTcd明显延长,系心脏的病理改变致电生理异常,引起心室肌的复极不均匀性增强,为折返活动提供了重要条件,从而导致折返性VAR发生。  相似文献   

11.
QT离散度 (QTd)是指标准 12导联心电图上最大QT间期与最小QT间期之差[1 ] ,它是反应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的 1项指标 ,对预测各种恶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临床价值[2、3] 。本文回顾分析了 5 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QTd ,以探讨其对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和预后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5 8例AMI病人中 ,男 40例 ,女 18例 ,年龄 3 5~ 78( 5 6± 14)岁 ,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和以下条件 :①入院后首次ECG可清晰测量QT间期导联≥ 10个 ;②首次ECG记录前未用影响QT间期的药物 ;③有定期的ECG记录 ,便于…  相似文献   

12.
通过 132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探讨 QT离散度 (QT dispersion,QTd)对评价 AMI室性心律失常及近期 (住院期间 )预后的价值。  资料和方法 以 1990年 1月~ 1998年 6月收住院的AMI患者 132例为试验组 (AMI组 ) ,男性 98例 ,女性 34例 ,年龄 38~ 79(6 5 .45± 10 .80 )岁。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A)统计以发病后 1周为限。 AMI组分为 (1)室性心律失常组 (VA组 ) 4 8例 ,其中心室颤动 (室颤 ) 15例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 3例 ,频发室性早搏 2 0例 ;(2 )无室性心律失常组 (NVA组 ) 84例。AMI患者近期…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J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JT间期离散度(J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方法测量63例AMI患者首次心电图的QTd及JTd,比较有室性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的QTd、JTd. 结果AMI有室性心律失常组QTd及JTd显著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QTd(112.86±33.84)ms对(54.48±24.43)ms,JTd(101.43±36.34)ms对(41.38±19.22)ms,P<0.01. 结论QTd或JTd增大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14.
杨炜  郑新权 《心电学杂志》2011,30(4):309-310,313
目的 探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QT离散度(Q-Td)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测量45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时的Q-Td,计算校正的QT离散度(Q-TdC).分析Q-Td、Q-TdC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根据有无室性心律失常分为观察组(n=28)与对照组(n=17).根据Q-TdC水平(分别以60ms、80ms为分界)分析其与室性心律失常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Q-Td、Q-TdC[(70.84±29.87)ms、(79.21±33.58)ms]与对照组[(46.19±17.03)ms、(51.64±17.71)m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Q-TdC≥60ms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概率(92.30%)高于Q-TdC<60ms者(21.05%)(P<0.05).Q-TdC≥80ms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概率(100.00%)高于Q-TdC<80ms者(10.34%)(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随着Q-Td或Q-TdC值的增大,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概率增高.  相似文献   

15.
QT离散度(QTd)及其心率校正值(QTcd)反映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自1990年Day等首先证实Q-T离散度的临床实用价值后,近年来,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病例QTd及QTcd明显延长。但关于低血钾引起QTd及QTcd的改变与心律失常关系少有报道。本文旨在对低血钾患者补钾前后QTd及QTcd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山峰  周长勇 《山东医药》1998,38(8):37-37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J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266003)山峰周长勇孟军我们对8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QT离散度(QTd)和JT离散度(JTd)进行了检测,以探讨二者与A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本文选择46例慢性冠心病患者心率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JT离散度增加与急性心肌梗塞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测定9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首次心电图的JT间期离散度(JTd),并以90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者作对照,结果表明:AMI组JTd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1),AMI室性心律失常组JTd较无心律失常组明显增大(P<0.01),且JTd愈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愈高.同时发现:最大JTd大多发生在梗塞及缺血导联上.认为:AMI早期JTd明显增大者,应高度警惕重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QT离散度 (QTdispersion ,QTd)与左心室肥厚 (leftventricularhypertrophy ,LVH)及室性心律失常 (ventriculararrhythmia ,VA )的关系。方法 选择2 0 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进行静息同步 12导联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测定 ,计算QTd ,左室重量指数 (LVMI)等指标。结果 左心室肥厚组平均QTd水平为 (6 7 9± 15 0 )ms ,平均LVMI水平为 (12 9 6± 8 4 )g/m2 ,和左心室正常者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QT和LVMI显著相关 (r=0 82 6 ,P <0 0 1)。QTd≥ 5 0ms的左心室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及复杂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 10 0 %和 5 9 3% ,明显高于QTd <5 0ms的左心室肥厚组 (5 0 % ,2 5 % )和左心室正常组 (35 3% ,5 9% ) ,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QTd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室性心律失常 ,尤其是复杂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QT离散度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探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530027)伍伟锋近年来研究发现QT离散度(QTd)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有一定关系,本文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室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关系作一初步探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